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386部分

大汉帝国-第386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窍质怠
  如今,破击匈奴已经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各种条件已经成熟了,群臣热血激荡,尽管他们中有不少人以前畏惧匈奴。
  “破击匈奴!”
  如雷的吼声在未央宫中回荡,响亮异常,雄壮豪迈,良久不绝,这是汉朝历史上的第一次!
  三百四十三
  听着群臣的怒吼声。景帝心神激荡,难以自已。
  回想即位之初,虽说汉朝因为文帝一代,而文治灿烂,可是,那时节,他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当时的汉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有强横的匈奴,内有不受节制的诸侯王,一个不好,汉朝就会有大乱。
  更别说,那时的朝堂之上,要人没人,要将没将。即使周亚夫,文帝虽是在临终之际拉着景帝的手说“国有难,找亚夫”。可是,那时的周亚夫不过是细柳将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而现在,诸侯已经平定,匈奴已经变弱。汉朝强大起来了,这是让景帝自豪的功业。这些功业之中,最让景帝自豪的,还是人才济济,朝堂早已不是他即位之初那样的空空的朝堂,而是人才汇聚。
  张辟彊、周亚夫、周阳、主父偃、申公、董仲舒、朱买臣、严助,还有远在东胡的公孙弘,他们哪一个不是人才呢?这其中,张辟彊、主父偃、申公、董仲舒更是大才。
  功业与人才比起来,人才更形重要,有了人才,才会有功业,朝中人才济济,何愁不能建功立业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周阳,是周阳推动。虽然功劳并不全是周阳的,周阳的功劳是最大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是周阳没有在数年前打败匈奴,为汉朝争取到难得的时机,景帝也无法腾出手来处理朝中事务,更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人才。
  心念及此,景帝极是欣慰,打量一眼肃立的周阳,大是欢喜,肃穆的脸上泛起了笑容。
  吸口气,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景帝一挥手。示意群臣停下来。这么多年来,群臣唯觉眼下最是扬眉吐气,要不是景帝阻止,他们真想吼上半天,方才过瘾。
  “这位是张辟彊。”景帝朝张辟彊一指,为群臣引介。
  “张辟彊?”群臣中,有很多人只觉得这名字很熟,却不知是何许人,好象听人提起过。
  “啊!”那些知道张辟彊大名的大臣,不由得惊呼起来,惊讶的打量起张辟彊。
  “你们连大汉的奇才都忘了?”景帝虎目中精光一闪,笑道:“既然你们不记得,那朕就给你们说说。你们对大汉朝的事,应当还记得。昔年,惠帝驾崩,吕后哭临,哭而不哀,只是干嗥,没有泪水,群臣不解其意。就是丞相陈平,也是惊奇。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有一个年仅十五岁的侍中,到了陈平府上,为陈平释疑,剖析吕后哭而不哀的原委,那是因为吕后不放心。”
  “哦!”景帝一提醒,群臣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名字这么耳熟,原来是他呀。
  张辟彊的名声曾经很响亮,却是因为他不久之后失踪,渐渐为人遗忘,绝大多数人以为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想到,他又出现了,还是景帝眼中的奇才,群臣不得不惊疑,景帝可能要重要用他了。
  “接下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陈平上书,要吕后封诸吕为王。”景帝眉头一挑,道:“虽说此举有碍高祖之盟约,可是,当时吕后势大,不如此,不能保全陈平、周勃这些柱石之臣。若是陈平、周勃这些大臣不能保全,如今的天下不再是姓刘,应当姓吕。”
  对这结论,不会有人怀疑,吕太后虽然没有好名声。可是,其人很有政治手腕,玩弄权谋之术很有一套,若是没有陈平、周勃他们安定汉室,说不定真给吕氏取而代之了。
  “自此以后,张辟彊为大汉奔走操劳,数十年未再现身。”景帝接着道:“如今,大汉人才济济,张辟彊功莫大焉,主父偃、董仲舒、申公、朱买臣、严助、公孙弘,或多或少,都得到张辟彊的指点与栽培。”
  主父偃、申公、董仲舒这些股肱之臣,其才让人心服,他们竟然是张辟彊培养的,群臣又是一惊。能培养出如此人才的张辟彊,那不是更加了得吗?他培养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
  在历史上,培养出这么多人才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鬼谷子了,张辟彊足以与鬼谷子并肩了。
  “东胡一战,大汉全胜,收了东胡。这也是张辟彊从中运筹的。”景帝的声音陡然转高:“张辟彊为大汉立下大功,却未之赏,今日,朕就赐张辟彊爵关内侯,食邑一万五千户。”
  这是很重的封赏,是大手笔,可是,以张辟彊做出的贡献,这是他应该得的。别的不说,光是培养人才一事,就足以当得此赏了。
  东方朔才是张辟彊最杰出的弟子。只是关系极大,景帝并没有提起。
  张辟彊上前一步,婉拒道:“皇上厚恩,在下愧不敢当,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张辟彊,这是你该得的。”景帝脸一沉,声调微扬:“昔年,高祖欲赏你父子房,要子房自择齐地三万户,子房愿得留地,才有留侯之称。难道,你想要三万户?”
  “这个……”景帝这话有些重了,张辟彊不由得一愣,略一沉吟,道:“皇上,在下不是这意思……”
  “不管你什么意思,受了便是,此事不再议。”景帝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
  张辟彊本有留侯遗风,对受不受不赏一点不放在心上,可是,景帝把话说到这份上,他不好再推辞,只得谢恩。
  “张不疑!”景帝打量着张不疑。
  “草民在!”张不疑虽列朝堂之上,还是布衣之身,只能称草民。
  “你昔年犯法,被先帝贬为庶民,你知错而改,甚是难得。”景帝虎目中光芒闪烁:“子房曾有大功于国,朕不忍心子房子嗣断绝,就复了你的留侯吧!”
  “啊!”尽管复爵是张不疑的心愿,倒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些年,经历这么多,他也看淡了。可是,那是张良留下的爵位,在他手里失去,那是不孝。乍闻此言。张不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惊讶不已。
  紧接着,张不疑跪在地上,冲景帝叩头:“谢皇上!谢皇上!”
  失而复得,方知珍贵,张不疑心里一个劲的道:“阿父在天之灵有知,孩儿复爵了!复爵了!”
  张辟彊很平静的看了一眼张不疑,无喜无怒的,这对他来说,很平淡的一件事情,失去不足悲,得到不足喜。
  张通却是一脸的喜色,恢复爵位,一直是张不疑的心愿,如今终于实现,张通能不欢喜?
  周阳也代张不疑欢喜。恢复了爵位,张不疑对张良有个交待了,负罪感会减轻。
  群臣都看得出来,主父偃他们与张辟彊关系非同一般,张家复起是早晚的事。再说了,张辟彊是景帝嘴里的奇才,肯定会重用,景帝是在为张辟彊出仕做铺垫。
  就在群臣的惊疑中,景帝开始封赏将士们:“东胡是华夏的世仇,千年大敌,为大汉所收,成就千古伟业!将士们的功劳,不可不赏。周阳增食邑两千户,李广射杀侯产儿,立下大功,增食邑两千户。卫青、张通赐爵关内侯,苏建、赵破奴、路博德、陆离支升将军。”
  一路赏赐下来,费时极长方才封赏完毕。
  收东胡固然可喜,毕竟只是全歼了匈奴的一支偏师,增周阳两千户食邑合适。李广射杀侯产儿,增两千食邑,也是应得的,景帝的封赏让人心服。
  最激动的莫过于卫青和张通了。
  张通是张良的玄孙,张家没落,能够恢复留侯爵位,他就心满意足了。哪里想得到,张氏一日三侯,远远超出他的预期,他激动得真想痛饮千杯。
  卫青本是车奴,出身卑微,为人瞧不起,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能有今日,能封侯。这固然是他努力的结果,更有周阳提携栽培的功劳,卫青心里对周阳很是感激。
  封赏是荣耀的确认,将士们出生入死,并不全是为了功名利禄,可是,这种承认是不可缺少的,人人脸上洋溢着喜色,欢喜难言。
  把一众武将的喜悦看在眼里,景帝的感觉大好,做皇帝嘛,就是要掌控别人的命运,这就是帝王的乐趣。
  “嗯!”景帝清清嗓子,提高声音道:“大汉此次出兵,用十万之众击破了侯产儿的二十万大军,匈奴不再强横,击破匈奴,正当时!虽然大汉之军的战力远超匈奴,可是,匈奴有着广阔的大漠可以依仗,与匈奴的大战必是生死之战,大汉依然要全力以赴,上下一心,方能建功!”
  虎目中精光闪烁,扫视群臣,道:“欲建功,先得人,要想击破匈奴,洗雪千年耻辱,就得启用一批能臣。张辟彊,你就做左相吧!”
  “谢皇上!”景帝早就召见张辟彊,把命他为相的口风透露给他了,张辟彊没有拒绝。张辟彊这次出山,为的就是建功立业,以他的才干,做丞相没任何问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申公,你就做右相吧。”景帝打量着申公。
  “谢皇上!”申公欣然领命。
  丞相是高位,可是,如今做丞相,会累死人。与匈奴的生死大战一起,军政事务会雪片般飞来,忙得人焦头烂额,胖子都会累成瘦子,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与匈奴之战,必要倾尽全力,这有很多事务要处置,粮秣军械的调集,民夫的调用,收地之后的处置,就由张辟彊来操持。”景帝打量着张辟彊。
  张辟彊精通军政事务,游历天下,对民风民情极为熟悉,由他来做这事最好不过了。可是,这事务是很繁重的,不是能人做不来,这也是景帝对张辟彊的信任。
  “诺!”张辟彊欣然领命。
  “张辟彊操持粮秣军械,这是一个大摊子,担子会很重。”景帝目光定在申公身上:“可是,大汉这么大,不能只顾着打匈奴,别的事就不处置了,天下还得治理嘛,这内事就交由申公操持。”
  “诺!”申公没二话。
  “这打仗的事,就交由周阳了吧。”周阳打量着周阳,脸上泛起了笑容,声音陡转高亢:“周阳,你在数年前,能以弱旅大败强横的匈奴,打得五十万匈奴灰飞烟灭,朕相信你,能统率将士们,驰骋在大漠之上,击破匈奴,洗雪千古耻辱,还华夏安宁!”
  景帝的声音,锵铿有力,字字如雷,让人热血如沸。周阳的心神激荡起来,血液沸腾了,双手紧握成拳,大声吼道:“臣领命!”
  就这三个字,却如万钧之重,周阳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方才吼出来。
  这是命将,破击匈奴的大幕已经拉开了,能肩负如此重任,周阳两世为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如今,华夏耻辱的洗雪,大汉的辉煌,集于他一身,周阳倍感责任重大,却又万分荣幸。如此大任,多少年才有一次?这副担子能落在周阳身上,周阳是幸运的!
  若说汉朝是一架战争机器的话,从周阳为将这一刻起,汉朝这架战争机器已经隆隆运转起来了,击破匈奴的时刻到了!
  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千年盛事,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人激动,更别说还是亲身见证,群臣激动不已,挥着胳膊,大吼起来:“击破匈奴,洗雪千古奇耻!”
  匈奴强加给汉朝的耻辱,绝对是千古奇耻。平城之围,高后之辱,和亲之策,这三条,任何一条都是千古未有的奇耻大辱,而汉朝全有了,千古之耻,以此为最。自从三王五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