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骑 >

第647部分

唐骑-第647部分

小说: 唐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有两个宫女拿着翡翠叉子将珠帘挑开,珠帘内一张雕花几子,一张檀木胡床,上坐着一个少年君王,身穿宽敞龙袍,容貌温润秀雅,举手投足文雅而婉约,这等富贵温柔气象,将随同刘知远入内的两个将领都看得目瞪口呆。
    刘知远心道:“他是来带兵打仗的,还是来狩猎出游的?”却不好直言,只是拱手行礼。孟蜀之建国出于孟知祥,孟知祥本来只是后唐的一方大将,地位与今日之刘知远仿佛,后来割据巴蜀,自立为皇,如今晋蜀虽然结盟,但在中原臣将心中,孟昶也不过是一方诸侯罢了,并不真当他是皇帝。
    孟昶眼看刘知远带甲按剑而入,暗中不免有些惊惧,见他不换鞋子,将自己得意的地毡踩得污秽不堪,惊怕之余又带了几分嫌憎,又见他不行跪拜,只行宾主之礼,心中更增三分不满。
    双方坐定之后,孟昶便问刘知远的来意,刘知远道:“末将此番前来,乃为请求陛下出动精兵,与末将会师,强渡渭水,同袭秦州!共擒张迈!”
    这几句话说将出来,不但孟昶吓了一跳,王处回瞠目结舌,连刘知远带来的两个将领也都暗中大惊。
    好一会,孟昶才反应过来,道:“刘将军说什么?强渡渭水?同袭秦州?”
    “是!”
    孟昶道:“刘将军,你可知张迈在秦州有多少兵马?”
    刘知远道:“据探子回报,除了布置在北边的陌刀战斧阵、行踪不明的汗血骑兵团,以及在凤翔府与我军相持的郭威部队,张迈的其它人马,包括左右两路龙骧铁铠军都在秦州候命,甚至就是慕容春华的鹰扬军,也可能在秦州附近。”
    孟昶道:“原来这情报将军知道啊。如此算来,秦州附近张迈的大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这还不算秦西诸州投降的军队呢。若是连秦西诸州的军队都算进去,秦州附近怕不得有二十万大军呢。”
    刘知远道:“不可能有二十万大军!”
    孟昶道:“就算没有二十万,十几万也总是有的。刘将军要去偷袭秦州,却不知道此次带来了多少人马?”
    刘知远道:“八千人。”
    孟昶忍不住哧的一笑,旁边的宫女太监见了,也都掩嘴助笑,孟昶笑道:“用八千人去偷袭十几万大军,刘将军,你这样做岂不是飞蛾扑火?”
    王处回也摇头道:“刘将军为北国名将,名闻遐迩,然而这次……太荒唐,太荒唐!”
    “不荒唐!”刘知远道:“陛下,张迈此次行动,外表看来轰轰烈烈,其中却颇有不自然之处!我料秦西布局,必然有诈!”
    王处回问道:“有什么诈?”
    刘知远道:“张迈以陌刀战斧阵抵挡契丹,既已摇摇欲垮,郭威车阵抵挡我军,又复节节败退。而这两支部队,都是张迈不应该轻弃的,至于凉州受敌,兰州被攻,那更是张迈根本所在,但也未见张迈派出得力援军,而只是来个坚壁清野。而诚如陛下所言,若张迈在秦州真有如许强大的兵力,凉兰奚郭四处就不该显得如此吃力!张迈的这个布局,怎么看都像在拖延时间。”
    王处回道:“他拖延时间来干什么?”
    “这个就不晓得了。”刘知远道:“有可能张迈是想将其中一方拖得疲累,然后以逸待劳,将其中一方击败,来个各个击破。但也有可能另有诡计。但总而言之,我以为有五成的机会秦州空虚!若我们能以精兵突入,只需三四万人马,渡水一袭,我们便有可能一战奏功!”
    王处回微为心动,孟昶却摇头道:“我虽然没打过仗,却也读过兵法,知道攻击的一方要用比防守方更多的兵力才可能成功。张迈有渭水可守,有秦州城池可防,就算他真的空虚,秦西投降了的军队也有**万军队。张迈他再怎么空虚,手下总有一两万人吧。加起来至少就是十万大军。我们用三四万的军队,去进攻十万大军,怎么可能有胜算!”
    “秦西大军,别说**万,就算是十**万也不足为惧!”刘知远道:“这些都是墙头草的部队,只能拿来做个摆设,一有个风吹草动,一碰就垮!真正能战的,也就是张迈带着身边的那些亲兵了。我军若忽然兵临城下,彼必惊慌失措,秦西部队势必望风来降,那时郭威车阵、奚胜陌刀也都震恐难安,契丹从北压下,我大晋天师从东掩来,天策军势必全线崩塌!这可是千载难逢的不世奇功,一战之下,西北必平!还请陛下当机立断!”
    孟昶听了,只是摇头,王处回道:“刘将军,你所说虽然有些道理,只是并无证据。据探子回报,秦西诸州都有天策军马来回巡逻放哨,节制着秦西投降军马,若张迈手下只是少量兵马,不可能镇得住秦西诸州。天策军从凉兰开到秦西的军马究竟是十万还是五万,我们难以确切知道,但总之是不止一两万的。”
    刘知远道:“张迈从凉兰带来的人马固然不少,但可能只是以民兵假装精兵,什么龙骧军,什么鹰扬军,可能都只是民兵结营,插了旗号故作玄虚罢了。真正的精锐必定不多!”
    王处回道:“刘将军这般说是有证据,还只是臆测?”
    “这……”刘知远道:“虽无十足证据,但按照情理推断,十有**必是如此!”
    王处回道:“若是事实真如将军之推断,我军渡水一战的确有可能成功,但万一将军推测有误呢?那岂不是陷我巴蜀子弟于火坑之中?”
    刘知远此次出兵,但求隐秘神速,不但瞒住了敌人,甚至连自己人也都瞒住,他是北国骁勇大将,因此灵感迸发之际捕捉到了制胜之机,便敢行险,你要说他有多少的把握,多确切的证据,其实没有,相反,这个决定其实有许多的隐忧,许多的后患,然而那道闪电般的光芒在脑中划过,忽然便有决定!
    虽然,刘知远非不知道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奇兵渡渭,势必留下许多破绽,但他内心深处自有一种不完全是理性的判断:只要干掉了张迈,胜局便决!
    在这个判断中,张迈的生死便是关键所在,至于其它的都是枝叶。哪怕损失一个局部的战场,哪怕失去十万将兵,哪怕后方暂时天下大乱,也改变不了胜局!
    刘知远要赌的就是这一个关键!他认为以枝节之可能败来赌关键之可能胜绝对值得,但偏偏孟昶王处回却都不这样想,两人说来说去,尽在刘知远认为的“枝节”上纠缠,这让刘知远不禁有些恚怒。
    他压了压暗烧的火,说道:“此次渡渭之战,前锋末将自当,蜀军只需作为后援即可。若有险难,我军当之,若我有大利,陛下收取。”
    要知石晋的军队数量也十分庞大,只是被郭威扼住无法西进,要分出三五万人来原也不难,但此战的关键乃在“速”、“隐”二字,三五万的普通军队要如这八千精锐一般在渭南平原行百里之地、两次渡河而不被察觉那就很难了,而一旦被郭威察觉,对方自然会有办法应对,所以刘知远才需要蜀军的支援,这是军事地理所限。
    但王处回听了刘知远的话却想:“难事你们做,好处我们拿?天底下岂有这等便宜事?”晋、蜀之间的罅隙之深,原本原在唐、蜀之上,这次孟昶之所以会联晋击唐,完全是张迈锋芒太盛所导致,至于晋蜀之间其实并无多深的信任基础,相反,蜀人精英中早存着一种共识:无论是天策唐军还是石晋,谁灭了对方接下来肯定就会兼并蜀国!
    因此对蜀国来说,上上之策当然是天策与石晋两败俱伤,蜀军趁机收取关中、夹制陇右,这也是孟昶的曾有过的念头,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性并不大,退而求其次,则是追求天策与石晋保持平衡。至于唐、晋、契丹三者任何一方取得全胜,却都是蜀人不愿意看到的。
    这时不管刘知远好说歹说,王处回也只是摇头,刘知远大是恼火,心道:“此事原本不需要我如此犯险,南线进攻天策本是你蜀军该做的事情,若你们能派出五六万人马,全力攻击渭河、挺进秦州,张迈的虚实一下子就试出来了,那样我们又何必在这里空猜测?现在我提兵前来,那是来做你们该做之事,谁知道还如此推三阻四,早知如此,还不如不要你们为援,反而少了许多制肘!”
    想到恼怒处,将桌子猛地一拍,恨恨道:“我主失策,竟与孺子为盟!”
    孟昶脸色大变:“刘……你说什么!”
    刘知远省起这时尚不能与孟昶翻脸,自知失言,行礼道:“末将北鄙武夫,一时胡言,请陛下恕罪。”
    孟昶哼了一声,王处回也不愿意因此与石晋翻脸,打和场道:“总而言之,现在并非出兵良机,但刘将军若真的打算奇袭秦州,我军倒也可以借道,并在渭南为将军擂鼓助威。但却要说与刘将军知:唐军在北岸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想要偷袭秦州那是不大可能了。”
    刘知远道:“若是如此,那在下便先前往一探,只是若秦州空虚时,便在北岸举火,那时还请陛下举兵来应!此外还需要向贵军讨借船只若干。”
    王处回道:“船只好说,若秦州真有可乘之机,我军自然不会放过。”
    双方不欢而散,孟昶气愤难平,指着刘知远离去的方向道:“这个匹夫,也和张迈一样看不起朕!王太傅,若不是你拦着,我真想斩了他的头颅送回给石敬瑭!”
    王处回道:“陛下息怒,刘知远固然是死罪,但两国为盟,不可擅杀盟友大将。”
    孟昶哼了一声,过了好一会,怒气稍平,才又道:“刘匹夫说秦州空虚,张迈手下其实兵力不足,你觉得如何?”
    王处回道:“听刘知远的分析,其实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张迈最擅长玩弄虚虚实实的诡计,或许他就是故意如此示弱,要诱我们跳进他的圈套也未可知。”
    要知战场之上,虚虚实实各种情报时时都有,这时候将帅对情报作何判断就极其重要,有时候同一种情报也能够做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对策,军师出献各种谋略其实不难,难的还是主帅如何采信判断。
    孟昶也觉得刘知远的计划太过冒险,道:“既然他说秦州空虚,那就让他先去试试吧。我们安排好大军在后,若刘知远得利,我们便擂鼓渡河,若刘知远失利,那死了石敬瑭八千人,对此战大局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王处回道:“陛下英明!”
    ————————————刘知远回到驻军处,这才召集部将,说明真正意图,王峻道:“直接奔袭张迈,这事太过犯险了!再说我们只有八千人,虽是精锐,毕竟太少,又无器械,无法攻城,不如先禀明了陛下,讨得援军再来吧。”
    刘知远道:“制胜之机,稍纵即逝,我未请命而来,就为神速二字!别说从长安调来大军,就算是从我麾下直接点兵,人数多了也必为郭威察觉,事机一旦败露,对方必有应对之策!八千人攻城固然太少,但只要打破了张迈的虚张之势,那时候北、东、南三方的进兵策略都会调整,此战也势在必行!我既渡渭,便无后退之理!怎么,你们纵横晋北,连契丹腹心部都不怕,这时却怕了张迈么?”
    诸将为刘知远所激,齐齐道:“大丈夫上得沙场,岂有怕理!但听刘帅吩咐!”
    刘知远点头道:“好!此次我们不求全胜,甚至不求全身而退,只需一胜,使蜀人知道秦州空虚,孟昶见有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