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409部分

九龙夺嫡-第409部分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能在朝议中通过。
    “嗯……”
    一听邬思道这般问法;四爷除了长叹一声之外;也真不知该如何应答才是了的。
    “解铃终须系铃人;此事真要办稳妥了;关键还得落在弘晴此子身上!”
    邬思道并未让四爷难堪下去;笑着便点出了关键中的关键。
    “嗯?此话怎讲?”
    要说此番风波是弘晴在背后捣鬼;四爷自是信得过;可要说弘晴肯帮着己方去处理这等棘手之风波么;四爷却是怎么也不相信的;再说了;在四爷看来;弘晴虽有才;却也未见得真能将此风波尽快摆平下去。“王爷莫急;此事第二个关键便在八爷身上;若王爷不能争取到八爷的支持;那将事情推给仁郡王怕是真就要为人作嫁衣裳了。”邬思道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单没给四爷一个解释;紧接着又抛出了个更耸人听闻的判断来;顿时便令四爷父子全都讶异地瞪圆了眼……

第五百二十六章金融风暴(三)
    一个月的时间不算长;可一个月的假期却着实是不短了;实际上;自打康熙四十一年进学上书房以来;弘晴还真就没享受过这么长时间的假;更难得的是有三位千娇百媚的娇妻在一旁侍候着;大享齐人之福之下;“温柔乡是英雄冢”这个句老话当即便有了最新的注释;这不;都已是十天过去了;除了晨昏定省之外;弘晴愣是没出过自家小院半步;当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面前“书”;至于到底是人更快乐些还是“书”更爽;那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的。
    “小王爷;王爷请你即刻到内院书房。”
    快乐的日子总算短暂的;这不;还不到午时呢;三爷就派了墨雨来请了。
    “嗯;本王这就去!”
    尽管墨雨并未说明三爷此际相召的用意何在;可弘晴心中却是有数得很;压根儿就无须去问;左右不过就是金融危机罢了;而这;早就在弘晴的预想之中;自不怎么在意;随口应了一声;便即施施然地向内院书房行了去。
    “孩儿见过父王;见过夫子、李先生。”
    方一转过书房门口的屏风;入眼便见三爷满面红光地高坐上首;心情显然是相当的不错;弘晴心中不由地便是一阵暗笑;不过么;却是不敢忘了礼数;赶忙疾步抢到了近前;恭恭敬敬地行礼问了安。
    “嗯;免了;坐下说。”
    三爷心情本就好;再一见弘晴已到;自是更好了几分;不待弘晴将礼数行完;便已是笑呵呵地虚抬了下手;和煦地叫了起。
    “谢父王赐座。”
    三爷的笑容里明显透着股幸灾乐祸之意味;以弘晴观察力之敏锐;自是一看便知;心中的笑意自也跟着便浓了几分;不过么;却并未带到脸上来;而是恭谨地谢了一声;走到边上的几子后头;一撩衣袍的下摆;就此端坐了下来。
    “晴儿可知中央银行此番捅出了个大篓子;皇阿玛震怒之余;今儿个可是将李光地与弘历那小子狠训了一番;限时十日;务要将此风波压将下去;嘿;十日?就这么个烂摊子;依阿玛看啊;别说十日了;便是一百日怕也难喽。”
    果然不出弘晴所料;三爷格局偏小的毛病又犯了;不单不为眼前的金融风暴担忧;反倒是乐滋滋地看起了李光地与弘历的笑话。
    “哦?竟有此事?”
    这坑就是弘晴挖的;发动虽是这几日的事儿;可实际上早在两年前中央银行成立之际;伏笔便已是埋下了;这会儿不过只是收成而已;换而言之;此番金融风暴的始末就没谁能比弘晴更清楚的;又何须三爷来告知;不过么;弘晴却并不想让三爷知晓自个儿在其中的手笔;也就只是故作惊疑地吭哧了一声。
    “确实不假;若是因之影响到工部之计划;其罪大焉;不得不防啊。”
    三爷显然不止是幸灾乐祸;这就打算落井下石了;虽不曾明言;可话里却已是有所暗示。
    “父王放心;工部之事早已安排停当;当不致有失。”
    三爷这话一出;弘晴心里头当真又好气又好笑——开啥玩笑来着;工部之事乃是华夏崛起之根基所在;弘晴怎可能按三爷所言的去做;区区一弘历而已;还不值得弘晴牺牲大局去玩甚落井下石的;再说了;弘晴早就盘算好了收拾残局的计划;原就无须如此行了去;拒绝三爷的提议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了;为了避免触怒三爷;这等拒绝也就只能是委婉而为之。
    “嗯;那便好。”
    三爷今儿个如此急地赶回府上;本意就是想借此机会狠坑弘历一把;算计的正是工部发明推广之事;当然了;三爷倒没真想着彻底牺牲工部推广之事;而是想让弘晴就此上个本章;声明一下工部推广之事因此番金融风波受累罢了;可一听弘晴似乎并无此意;三爷自不好强求;对金融风波一事的兴致顿时为之大减;随口应了一句之后;便不怎么想再议此事了。
    “王爷明鉴;此事起得如此突然;个中怕是别有蹊跷;须得防有小人作祟;若是趁乱拉我方下水;却须不是好耍的。”
    三爷这么一沉默下来;书房里的气氛自不免诡异了起来;李敏铨见状;不得不出言谏议了一句道。
    “嗯?当不致于罢?”
    对李敏铨这么个判断;三爷显然不怎么赞同;没旁的;在他想来;此番金融风波乃是中央银行监控不力之结果;与他三爷自是没半点的关系;那帮家伙自顾不暇之下;又岂有精力来算计己方的。
    掀起金融风暴可不是小事;而是扰乱社稷之重罪;哪怕弘晴此举之用心其实是良苦得很;并不止是为了打击李光地与弘历这对政敌;更多的则是为了健全金融秩序;可若是真传扬了出去;那后果自是不消说的严重;就算老爷子有心偏帮;都未见得能保得住弘晴;正因为此;弘晴此番乃是秘密行事;不单瞒住了三爷;就连陈老夫子与李敏铨都不曾告知过;纵使此际已然事发;弘晴依旧不想说破个中之奥妙;哪怕明知三爷可能会犯傻;弘晴也依旧保持着沉默;不为别的;只因弘晴相信陈老夫子一准能看出问题将会出在何处。
    “不致于么?王爷若是这般想法;一番苦头必是难逃了。”
    陈老夫子果然没辜负弘晴的期颐;但见其翻了翻眼皮;冷冷地瞥了三爷一眼;不甚客气地便给了三爷当头一棒。
    “啊;这……;夫子何出此言?”
    三爷本以为自己不去落井下石都已算是客气了的;哪会去想对手们会不会设法给自己来上一下;此际一听陈老夫子将话说得如此之重;顿时便傻愣住了。
    “王爷莫非忘了当初中央银行的折子是何人所上的么?”
    陈老夫子对三爷的鲁钝实在是有些个头疼不已;好在这么多年下来;也算是见怪不怪了的;也懒得跟三爷多啰唣;直截了当地便点出了关键之所在。
    “厄……”
    被陈老夫子这么一提醒;三爷这才想起当初的中央银行之折子正是出自弘晴的手笔;而今金融风暴既起;真要牵扯到底的话;弘晴还真就无法从中摘清的;一念及此;三爷的脸色顿时便有些个不好相看了起来。
    “小王爷两年前该是便预见到今日这一幕了罢?”
    这一见三爷的表现实在不堪得很;陈老夫子也懒得再多理会于其;这便转头望向了沉默不语的弘晴;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道。
    “呵;瞧本王这个记性;晴儿当初确曾言有策针对李安溪的;唔;如今事已大发;想来晴儿必是有所谋算了罢?”
    三爷到底还不曾愚钝得过分;一听陈老夫子这般问法;立马醒起了两年前弘晴曾说过的话语;兴致顿时便大起了;这便紧赶着出言追问道。
    “父王明鉴;此事其实说穿了也无甚稀奇;当初孩儿上本时;曾在章程中载明了钱庄须得准备好应对急需之准备金;具体额度却并不曾言明;此本是钱庄常规之事耳;无论是李光地还是弘历小儿;对此都无甚重视;而问题恰恰就出在此处;概因这几年来;我大清之经济日益活跃;钱庄业务也日渐庞大;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钱庄在准备金一事上都有所懈怠;无一家有留足者;若不遇事则罢;一旦稍有风吹草动;便是眼下这么个局面。”
    埋伏既已发动过了;自无再隐瞒下去之必要;弘晴笑着便点出了此番金融风暴大起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原来如此;这帮钱耗子发财心切;当真是顾头不顾尾;活该遭此劫难;李安溪与弘历小儿疏于监管;也是大罪难逃;本王倒要看看此二人还能有甚诡诈手段可言。”
    有了弘晴这番解说;三爷悬着的心自也就落了地;一击掌;自信满满地便下了个断言。
    “父王明鉴;此二人对事怕是无能为力了的;可却一准不会让孩儿好过了去;若是孩儿所料不差;四叔、八叔恐又将联手而为了;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将孩儿也架上火坑;若孩儿能解决此事;李光地等人身上的罪责便能得轻;若不能;二人也可死咬孩儿不放;整出个两败俱伤之局也。”
    这一见三爷在那儿盲目乐观;弘晴心里头实在是又好气又好笑;好在城府深;倒也没露出甚不应有的表情;仅仅只是神情凝重地解说了一番。
    “哼;贼子狂悖;本王定不会与其干休!”
    一听弘晴这般说法;三爷当即便怒了;重重地一拍文案;气咻咻地便骂了一嗓子。
    “王爷息怒;小王爷既是能料及此;想必应是已有良策无疑。”
    这一见三爷暴怒若此;李敏铨可就有些坐不住了;赶忙从旁劝谏了一句道。
    “嗯;晴儿不必顾忌太多;有甚想法只管放手做了去;阿玛定当竭力周全。”
    三爷怒归怒;倒也不是不明事理之辈;并未急着追问对策;而是先行表明了全力支持弘晴的态度。
    “父王英明;孩儿眼下不正放着婚假么;且看皇玛法会如何决断再议也不迟。”
    对策么;弘晴自然是有的;只不过尚不到揭晓的时候;没旁的;就是担心三爷气愤之余会说漏了嘴;这便笑着点了一句道。“嗯;好;那且就先看看好了。”弘晴的话里可是有着篇大文章的;三爷其实就只听懂了最浅显的一层;但却无碍于三爷自以为是地下了个决断……

第五百二十七章谁比谁更狠(一)
    越是紧张的局势;时间便过得越快;这不;几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十日之期限已是过去了一半;而中央银行那头却是半点动静全无;反倒是一条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却是不胫而走了——满京师都在传言此番金融风暴之所以会发生;与弘晴在暗中作祟不无关系;更有甚者;山西道监察御史卢柳鸣悍然上本弹劾弘晴恣意妄为;唆使诸多商号同时提款;以致引起此番挤兑浪潮;乃因私怨而误国事;实罪不容恕!
    卢柳鸣;监察院新进监察御史;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出身;在地方上历练了十年;当过一任知县以及一任知府;今春方才调入监察院任事;为人有些孤僻;与同僚们交往都不多;谁也不清楚他的政治倾向究竟如何;这么突然一本上参;还有着石破天惊之效果;当然了;卢柳鸣乃是监察御史;主管的又是山西一道;闻风上参乃是他的权力;甭管旁人怎么看;都不能说卢柳鸣此举不合法。
    不管卢柳鸣上此本章的目的何在;无论其是想一鸣惊人也好;还是受人指使而为也罢;造成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这不;随着其本章内容传扬了开去;跟风上本者众;内里大多是八爷一系的官员;所言自然不似卢柳鸣那般直接;大体上都是遮遮掩掩的暗示而已;可有一条却是相同的;那便是请求老爷子下诏彻查此事;以安万民。
    “尔给朕一个解释;‘日升钱庄’之挤兑风波缘何而起;嗯?”
    区区一个卢柳鸣;老爷子可以不放在心上;可随着阿灵阿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