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九龙夺嫡 >

第337部分

九龙夺嫡-第337部分

小说: 九龙夺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三十一章争与不争(一)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初九;历经劫难的“八旗商号”东瀛船队终于回到了胶澳;货船损失虽只有一艘;可人员之损失却是多达一百三十余;货物以及货款大量被劫;不算伤亡人员的抚恤;此趟东瀛之行共计亏损七百八十五万两之巨;消息传至京师;朝野为之震动;八旗子弟群情激愤;齐聚八旗都统衙门;联名要求出兵征伐无道之东瀛;一众八旗都统们也自忿恨难平;遂以八旗都统衙门之名义;联名上了本章;要求圣裁;然则老爷子却并未当场表态;只是好言慰籍诸八旗权贵;说是‘兵者;国之大事也;须得谨慎从事。’
    老爷子的谨慎态度显然不能令八旗子弟们满意;没旁的;一众八旗子弟们分银子都已分成了习惯;可眼下即将到手的银子就这么长翅膀飞了;这等失落与愤概可不是老爷子几句无甚营养的安慰话便能摆得平的;于是乎;无数八旗子弟开始了私下串联;呼战之声甚嚣尘上;竟是欲再行**聚众上谏的旧事;老爷子闻之;虽是震怒不已;却又拿一众已红了眼的八旗子弟们无可奈何;只能是下了明诏;说是将在十六日大聚群臣;以定国事;此诏一下;八旗子弟们不单没就此消停下来;反倒是更来了劲;无数闲人四下奔走;乱窜于有上朝资格的八旗权贵们府上;叫嚣着非战不可;若敢有退缩者;便是八旗之公敌。
    “晴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京师局势这么一乱;三爷可就坐不住了;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将弘晴叫了来;甚寒暄话都没有;便已是直奔了主题。
    怎么回事?这事儿满天下只有弘晴最清楚;没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弘晴导演出来的;从一开始组建“八旗商号”;直到眼下这等乱局;都是弘晴精心策划出来的结果;就连大阪之乱也不例外——此番出海多出来的三条船里并未装载太多的普通货物;而是带去了不少制造库那头新研发出来的武器;不止是后装针击枪、机关枪等常规步兵武器;更有着十数门各种型号之火炮;这一路去东瀛;就是利用海上无干扰的特性;对各种武器进行实弹检验;为的便是取得实战数据;以备下一步的定装之用;至于大阪之乱么;也是弘晴四年前便已定下的谋略——藤田俊并非倭人;而是弘晴派去的死士;为的便是挑起大阪之乱;以此来诱发八旗子弟们的愤概之心;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将海军之建设提到日程上来;从而奠定大清走向强盛的基调。
    “回父王的话;据孩儿所知;事情是这样的……”
    尽管心中无比清楚整件事情的始末;不过么;弘晴却是没打算说出内里的蹊跷;没旁的;只因这等勾当实在是太过阴暗了些;实不足为外人道哉;哪怕面对着的是三爷;也一样不会有例外;正因为此;弘晴也就只是就事论事地将东瀛那头发生的事情述说了一番;至于藤田俊一事么;却是连提都不曾提过半句。
    “原来如此;这便倭人当真可恶;竟敢抢我大清之财物;实是当诛!”
    三爷也在旗;按其爵位;每年也能从八旗商号分到两千余两的银子;当然了;以三爷眼下之绰阔;自是不在意那么点散碎所得;不过么;也没人会嫌钱多不是;再说了;八旗乃是大清江山之根基;三爷自是不能坐视八旗子弟吃了亏;该表的态自是得表坚决一些才成。
    “父王说的是;倭人素来无信誉;唐初时从我中华之地偷师学了些本事;不单不感恩戴德;还每每窥窃我中华;前明时更是肆意骚扰我华夏;杀人盈野;抢掠无算;而今贼心兀自不死;今番敢抢我八旗商号;来日倭寇之乱或又将重演也;此不可不防啊。”
    弘晴要想在朝议时取得胜果;第一个要说服的人便是三爷;有鉴于此;他自是乐得火上浇油一把;言语间已是不动声色地将大阪之乱上升到事关社稷的高度上;照此际的情形来看;似乎有夸大其词之嫌;可若是照之弘晴所经历的后世来说;却是十足十的实诚之言。
    “嗯……;晴儿所虑虽是有理;然;阿玛观皇阿玛之意;似无意行远征之举;若强自要谏;却恐皇阿玛见怪;须不是好耍的。”
    三爷饱读史书;自是知晓前明时倭寇之乱有多惨烈;实际上;前明的经济之所以会衰败不堪;与倭寇之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从本心来说;三爷倒是很赞成弘晴的提议;只是一想到老爷子迟迟不对此事表态;三爷却又不免患得患失了起来。
    “父王明鉴;孩儿以为皇玛法非不欲战也;只是担心战不能胜耳;毕竟那东瀛之地远处海外;大海行船;本就难言万全;加之又有蒙元两次渡海东征皆惨败之先例在;皇玛法自不敢不慎;然;在孩儿看来;此虑不过小事耳;孩儿自有策能平之。”
    弘晴对老爷子的心态可谓是了解得极为透彻;在他看来;老爷子眼下早已不复早年时气吞山河的霸气;想的只是平平稳稳地渡过最后的晚年;只是又碍于武功赫赫的声名;却是不愿自身晚节不保;这等矛盾心理的作用下;老爷子自不免有些畏首畏尾了去;只不过眼下群情汹汹;老爷子想强行将八旗子弟们的怒火压将下去;也不是件容易之事;到了末了;是战是和;还在两可之间;而这;早在弘晴的预料之中;自是早就有了应对之道;此际说将出来;言语虽平和;可内里却满是掩饰不住的自信之神采。
    “哦?晴儿有何妙策;且说来听听。”
    对三爷来说;战与不战其实都无所谓;不过么;若是能顺应八旗子弟之心;又能体恤老爷子的苦心;那自然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三爷不可能不动心;这一听弘晴这般说法;兴致顿时便大起了;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回父王的话;此事说来不难;‘八旗商号’这数年来往返东瀛已是多回;早已对沿路航线之水文了若指掌;断不致有当年蒙元不识水文而遭风暴袭击之虞也;且;澳门船厂造舰之技术已是成熟;可在一年内造出渡海所需之战舰四十艘以上;加之航海学校每年之毕业生源也足以聚拢到大批之水手;水师之根本已全;另;孩儿所管之工部也已设计出了一大批火炮、火枪;足以为水师官兵之用;再;我八旗人口繁衍极快;虽有‘八旗商号’之补给;却难保将来之恒定;是故;若能以八旗冗员成军;以讨东瀛;则可解兵额有限之厄也;对此;孩儿已是有了个不成熟之策略;还请父王斧正。”
    弘晴先是将所谋之根本详细地解说了一番;末了;更是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份尚未蒙上黄绢的折子;双手捧着;递交到了三爷的面前。
    “嗯;此策确是大有可观之处;夫子、子诚;您二位也都看看;且再好生计议一二。”
    弘晴的折子不算短;厚厚实实的数十页;洋洋洒洒近万言;三爷虽是看得很快;可也足足花了一炷香还多的时间;方才算是大体过了一遍;心中已是有了定数;不过么;倒是没急着下个定论;而是慎重其事地将折子递交给了端坐在一旁的陈、李两大谋士。
    “可行!”
    陈老夫子照旧是一贯的言简意赅;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折子之后;也就只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
    “王爷明鉴;属下以为小王爷此策乃谋国之道也;上体天心;下顺民意;实属万无一失之策;当可照此上奏;陛下必无不准之理。”
    李敏铨其实并不懂军事;对弘晴所献出的折子么;也就只是雾里看花罢了;但却不妨碍其对此策狠夸上一番。
    “嗯;既是如此;那就这么定了也好;只是;唔;只是这统军出征者么;晴儿可有何考虑么?”
    三爷原本就认为此策可行;之所以问计于两大谋士;那不过是为了保险起见罢了;此际一见两大谋士皆无异议;他自是乐得捞上这么一功;只不过在拍板之余;三爷突然又起了将帅位捞自个儿手中的心思;没旁的;三爷这近十年来;文治方面已是表现得无比出众了;可在武功上么;却是乏善可陈;除了河南剿灭白莲教一事上有过点微不足道的的战功之外;再无甚拿得出手的业绩;对于此番东征这等唾手可得的军功;三爷自不免眼馋得紧了些;只是自请的话又不好说将出来;这便拐着弯子地问了弘晴一句道。得;麻烦;老爹的贪心病儿又犯了!弘晴对三爷可是了解得很;尽管其并未明言;可那支支吾吾的态度一出;弘晴又怎会不知三爷心里头到底想的是啥;无非是打算将这等开疆拓土的巨功捞自个儿怀里罢了;这么个心思虽美好;可惜却不现实;个中蹊跷颇多;身为人子;却又不好将话说得太过;当真令弘晴很有些个哭笑不得的……

第四百三十二章争与不争(二)
    军功可是好东西来着;就没谁不想要的;若是可能的话;弘晴还想着自个儿领军出征呢;可惜想归想;说到底却是不可能之事;没旁的;只因形势所然——就眼下朝局而论;三爷一方已是有了两部在手;又有诸多阿哥为援;尽管甚少显示肌肉;可要想瞒过老爷子的法眼;那是断无一丝的可能性;这还不算三爷与弘晴的诸多门下奴才;更遑论有着“麒麟商号”这么个吸金怪兽在;诚亲王一系可谓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真要是比拼实力的话;便是连八爷一方都不是三爷的对手;如此情形下;老爷子又怎可能会不起忌惮之心;又怎可能放心让三爷父子去插手军权;真要是三爷自请率部出征的话;那一准要挨老爷子的大板子了;别说三爷了;就算弘晴想去;都没一丝的可能;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父王明鉴;儿臣以为但消准备充分;此番无论是谁挂帅;那都是必胜之局;只是孩儿以为此等功劳虽好;却并不宜争。”
    道理说穿了狠简单;可能想透这么个理儿么;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至少三爷就没想明白;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就想去争功劳;当真令弘晴实在是不知该说啥才是的;可不说么;却又显然不行;万一要是三爷真胡乱上了本;那后果须不是耍的;影响到东征之事还算是轻的;真要是被老爷子拉上了黑名单;那才真叫冤哉枉也;没奈何;弘晴也只好委婉地进谏了一番。
    “嗯?”
    三爷满心以为弘晴会顺势推举自个儿呢;却没想到弘晴居然会这般作答;眉头立马便皱了起来;不甚满意地轻吭了一声。
    得;您老还真是财迷心窍了;晕乎!
    这一见三爷兀自没能醒过神来;弘晴实在是很有种要翻白眼的冲动;可惜想归想;为自家小屁股的安全着想;这等遭忌的动作还真就没敢做将出来;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在肚子里腹诽了三爷一把之余;给了李敏铨一个出面解围的暗示。
    “王爷明鉴;属下以为小王爷所言甚是;此番出征之帅位还是不争的好;若不然;恐遭小人构陷也。”
    身为首席谋士;弘晴不好说的话;李敏铨同样也不好说得太白;可面对着弘晴的暗示之目光;李敏铨也只能是含含糊糊地建议了一句道。
    “唔……”
    这一听李敏铨也说不宜去争;三爷高涨的**立马稍减了几分;只是到了底儿还是舍不得放弃这么份大功劳;可又不好明说自己还是想争;这便作出一副若有所思之状地沉吟着;实则么;不过是等着弘晴与李敏铨改变看法罢了。
    “王爷若是不想直上青云;那就去争好了;得了份军功;也足可以留名青史了;不亏!”
    眼瞅着三爷兀自在钻着牛角尖;陈老夫子可就看不过去了;但见其不屑地撇了下嘴;毫不客气地讥讽了三爷一把。
    “啊;这……”
    军功虽好;可相较于登基为帝;那却是差得太远了些;这一条;三爷倒是拎得清的;只一听之下;顿时便傻愣在了当场。
    “纵使昏庸之君;也断不会容得为储者掌军;更遑论今上乃圣明之君也;他人皆可为帅;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