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

第54部分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54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建军问题上,彭真、罗荣桓、林彪等对于“一招而来”,不讲阶级路线的扩军方式,结果造成部队成分严重不纯问题均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在战略方针问题上,与会领导成员就敌我力量悬殊、打阵地战以及对手情况的变化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据原东北野战军老领导。原上海市委老书记陈沂回忆,“总的说,会议对毛主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当时尚无统一的认识和决定;在行动上,有些方面做得好一点,有些则做得差一点,还没有真正开展发动群众的运动。”
  伍修权回忆这次会议时提到:“在此以前,我们对东北地区的局势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主张打大城市,另一种意见是离开铁路干线建立农村根据地。正在此时,党中央给东北局发来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中小城市和农村。抚顺会议讨论并一致同意了这一方针。”
  韩先楚回忆中谈到:“由于处于认识过程中,又受到当时与国民党和平谈判这一政治局势的影响,从(1945年)9 月下旬起,中共中央虽多次指示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西厢’,大力建立东北根据地,但中间曾多次发生过摇摆和变动,以至在东北的领导层和广大干部中间,对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和城乡关系以及作战方针问题,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混乱。”
  以上回忆均反映出了当时东北局领导成员内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统一。这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东北已经小打不断,但是整个国内的大趋势仍然是和平气氛多于战争气氛。国内还在和平谈判,政协会议也在举行,中共中央领导人也曾真心期望和平的到来,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和姿态。
  这次会议在以上一些重要问题没有取得大体一致的认识,是一次议而未决的会议。
  由于抚顺会议上,大家认识未及统一,会后,彭真于4 月19日在为东北局起草的《切不要忽略根据地的建设》指示中,严厉批评了这一时期由相当一部分干部只想在城市工作,不愿到农村去进行艰苦细致的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工作的偏向,并强调“应准备应付持久的、更残酷的、更剧烈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特别是武装斗争。”
  陈云是认识以上问题较早的东北局领导人。他在抚顺会议之前的2 月25日就曾致电东北局,提出:美蒋将全力北来,而东北我军“现有主力已无独占东北可能,下决心放弃独占东北的打算,应立即执行中共创造根据地的指示,除将适当数量的主力以迟滞蒋顽北进为目的进行作战外,将必须数量的主力及干部分散到东、西、北满一带领导新部队,肃清反动势力,创造根据地。如再犹豫,将既不能独占东北,又无依靠的根据地。”应该说,陈云的这些话讲得是十分中肯和符合当时东北实际的。
  罗荣桓身患绝症,但在抚顺会议后,还给东北局写了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四条建议。这些建议如下:(一)东北战争要作较长期准备,不要把和平估计过急,而且自己应发展全面工作,要全力支持这一长期战争,应很好地接受最近与内战时的教训。
  (二)部队作战须保持有生力量。就是和平,须要有本钱,不要发生拼命主义情绪。东北局要努力加强主力,以保持元气。西满部队应迅速根据东北局指示,赶快合编组织两个机动纵队,并加强指挥。
  (三)巩固地盘,发展游击队,造成主力运动战更果敢条件。
  (四)加强各地后勤工作,兵工建设。应就地取材利用人力建设医院,安置病员。要克服和平大后方大机关作风,力求作战化与加强下层领导。
  东北局领导成员的上述认识,对于这个领导集体进一步形成对东北斗争实际的正确的总体认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3.马歇尔“国统区”、“赤都”万里行
  追求高效率的马帅于整军协定签字后第二天就提议:三人军事小组赴华北。华中视察,以检查停战、恢复交通整军工作情况。
  2 月28日上午,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同乘“霸王”号专机离开重庆飞往北平西郊机场。李宗仁、熊式辉两个行营主任和军调部美、国、共三方委员罗伯森、郑介民、叶剑英都来迎接,此外,马帅的女婿、军调部执行处长白鲁德也到机场迎接他这位和平使者。
  三人军事小组首先到达设立在协和医院南门的“军事调处执行部”。并听取军调部三委员的工作报告。张治中的训词好听,但调子空泛。张治中说:今日中国情况,有如兄弟失和。于此失和中,竟遇此竭诚相易之朋友,实不易得。余认为政与中共终是一家,故愿于此贡献一点意见,余觉刻下非是非问题,而是根据事实如何运用智慧设法解决之问题。
  周恩来发表演说指出:目前整军基本方案之签订,将如重诸位之责,仍需要诸君监督与计划,在盟军的协助下,努力完成诸君过去之勤劳,以为今后工作建基地,故相信必可完成任务。余认为,凡事应告求诸于己,如能永伸团结之手,则问题自易解决。
  马歇尔是最后讲话的,他所言内容更加鼓舞人心,马帅说:一方案之获得,在华盛顿或重庆可以谋成,而付诸实行,则殊不易。执行部在世界历史上实乃最巧妙之组织,在双方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构成如此庞大之执行机构,然而都能目的一致,顺利工作,可见对世界和平之贡献殊大。整军方案之签字,且将付诸实行,实有赖于各小组传达命令与监督执行。余相信以诸君已有经验与合作互尊之精神,必可圆满达成任务,希望诸君为中国和平与世界之幸福,不计牺牲,将中国自落后阶级中解放出来,可立足于现代世界中。余相信前途至为乐观。余认为个人感情为局部的,不重要的,吾人将为四万万中国人民及世界幸福而努力,定不会介意于个人的情感。
  傍晚,军调部在北京饭店举行战胜日本后首次盛大鸡尾酒会,招待三人军事小组。(新华日报)社特派记者周而复及其他记者也一同参加了。酒会成了记者追逐周恩来、马歇尔和张治中的记者招待会。之后,三人小组又赴东城苹华楼出席军调部举行的晚宴。
  3 月1 日上午,三人军事小组飞至张家口。他们在中共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听取了张家口执行小组报告会,一致认为,该小组成绩很大。中午,聂荣臻司令员举行盛宴欢迎马歇尔一行。宴席上的菜肴一律是中国北方和四川名菜,例外的是备有西式刀叉和牛油果子酱。一些美国随员边吃边赞叹不已,说他们在世界许多国家吃过的饭当中,这是最美好的一顿。
  马歇尔也嗜美食,但非常注意效率,不等最后一道菜上席,便站起来退席,找贺龙会谈去了。
  午后,三人小组飞抵集宁,与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等会面。
  3 月2 日,马歇尔一行飞往济南,听取了当地国共军事首脑陈毅和王耀武报告各自部队情况和济南小组美国雷克上校的汇报。
  当马歇尔发现周恩来与张治中的发言中立场相去甚远时,他施展了自己的演讲才华,指出:目前美国的困难,只是国共双方的评判员,与棒球的裁判员一样,美国政府派我来中国调解国共争端,好像干涉别人家庭闹事,做得不好,会引起批评。打棒球时,双方都不喜欢裁判,但没有裁判又打不起来。
  人们恍然大悟,明白了马帅借棒球流露出自己的“苦衷”。而周恩来以其伟大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马帅的实质,尽管马帅口口声称自己像棒球裁判员一样抱着公正态度来调处国共关系,然而正如任何裁判员都说自己公正。而实则在偏袒一方则是时有发生的事一样,马帅在对待山东伪军的问题上采取回避的方式,实际上是暗中偏袒伪军。
  正在这时,门口响起了“打到共产党”、“打倒汪精卫第二毛泽东”等口号。原来这是王耀武搞的名堂。为破坏和谈,找了一帮地主子弟、劣坤、恶霸及部分国民党员组成所谓“鲁西南十六县民众代表请愿团”,以中共不让农民还乡为由来此捣乱。
  为揭露王耀武的阴谋诡计,周恩来发表了演讲:诸位的希望很清楚,就是要和平。抗战胜利后,我和张、马两将军不辞努力就是为了实现全国和平。山东在八年抗战中,在日寇的残酷统治中受尽了痛苦,我现来慰问诸位。现在的乡村和城市不应再隔绝了。城市群众需要粮食,乡村群众需要商品,我看应该实现这个要求。
  周恩来的这番话,不仅使“请愿团”离开了,而且使马歇尔为之佩服。周恩来又对王耀武和陈毅说:“刚才我看到王。陈两将军握手言欢,我很高兴。两位将军的握手可以保证实现山东的和平。”周恩来最后说:“这次我们三个人来,诸位所希望的和平、民主、统一,一定要实现。”话音刚落,掌声如雷。王耀武煞费心思安排的丑剧彻底失败了。
  离开济南,三人小组直飞徐州。国民党军在沿铁路线筑有许多堡垒工事,三人军事小组到来,决定凡属交通线上不需要的工事一律拆毁。枣庄煤矿共有3 口井,国民党占1 口,中共占2 口;电在国方手中,水在中共手里,双方都不能出煤,却又都需要煤。最后决定双方军队撤退,由美方担任技术方面顾问,双方共同经营。马歇尔对此十分满意。
  第二天上午,三人军事小组来到平汉和道清两条铁路的交叉点新乡。
  国民党军在这里违背停战令进攻孟县,但却谎称是停战令下达之前进攻的。为此,叶剑英甚至拍案怒斥了郑介民。
  马歇尔此时仿佛变成了一名历史教授,他指出:“我国曾有过南北战争,但战争结束后,双方便不问是非地携手和平建国了,于是才有今天强盛的美利坚合众国。直到现在,我们也弄不清楚那次战争中的谁是谁非。”
  马歇尔以讲历史故事来回避国民党军进攻孟县的事实。
  此后,三人小组飞抵阎锡山王国的心脏太原。阎锡山身为一级上将,却穿着长袍马褂,留着两撇八字胡,俨然一个地主豪绅。他疏落马歇尔,讨好张治中。马帅在太原没解决什么重要问题。他私下对周恩来说:“太原,我感到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
  3 月4 日,三人小组飞往呼和浩特,受到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的热情接待。在宴会上马歇尔吃得特别痛快,他还幽默地说:“这么好的莱,回到美国,就是碰上饥荒也不在乎。”马歇尔深知傅作义其人抗日坚决,打内战也不手软,停战今生效后,他还率部袭占集宁。对此,周恩来一针见血地说:“协定订下来后,最重要的就是完全实行。中共反对空谈,述而不作,说谎骗人。”周恩来语惊四座,博得热烈掌声。马歇尔也不由看了周恩来一眼,流露出钦佩的眼光。
  1946年3 月4 日,两架飞机穿过云海,在延安上空绕行一周后,徐徐降落在延安东门外机场。这时欢呼的交织声压倒了飞机的轰鸣声。机舱门打开了,美国的和平使者马歇尔五星上将出现在人群面前。受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重托,为了调解国共两党的争端,马帅已经忙碌了近四个月了。他仍然在尽自己的努力,用最大的耐心斡旋于蒋介石和毛泽东之间。其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