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

第14部分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14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 月21日,第八轮会谈开始,国民党方面对中共提出的新方案作出反应,表示可允中共增加数个补充师,但至多不超过5 个军16个师。同时又提出,军队驻地与所谓“解放区”不能混为一谈,中共尽可开列堪任地方各级行政官员的人选名单,送请中央量材任用,但不可指定何省划归中共,并规定由中共推荐各级官员。这无疑意味着国民党不但有权任免中共干部,而且有权随意调遣。对此,中共方面当然不能同意。面对国民党方面的拖延态度,周恩来严正指出,过去在抗战期间,双方商谈可以拖延,问题可以僵持;现在是和平建国时期,问题之解决必须从速,商谈不能拖延,也不容僵持。
  在这两轮会谈中,虽说双方都有所让步,而且也均已接近了各自最初拟定的谈判底价,但仍不足以打破彼此间的僵持状态。在随后5 天的时间里,国共谈判不能不再次停顿了下来。
  在和谈停顿期间,蒋介石甚至亲自出面向毛泽东施加压力。
  在一次会见中,蒋介石对周恩来说:“盼告诉润之,要和,就照这个条件和。不然,就请他回延安带兵来打好了。”
  这时的蒋介石,自恃实力雄厚,趾高气扬,态度蛮横,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毛泽东的骨头是最硬的,他生来就敢于迎接挑战,从不在任何人的威胁下低头。次日见到蒋介石时,毛泽东当面答复了蒋介石的挑衅:“现在打,我实在打不过你。但我可以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来对付你,你占点线,我占面,以乡村包围城市,你看如何?”
  事实上后来的中国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就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一步一步地将敢于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最终消灭的。
  由于谈判的搁浅,国共双方陷入僵持。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并对中共方面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赫尔利对周恩来说,蒋介石可同意中共军队的数目增至20个师,但中共必须同意立即缩编至此数,不能按国军数目比例缩编,也不能拖延,同时,军队与行政不能合起来谈,中共必须放弃请求任命北方五省主席和两省副主席等要求,要么承认由国民党统一,要么谈判破裂。这实际上是想以再增加四个师的数额来换取中共交出解放区政权。本来,国共双方准备在军队数目问题上达成协议后就发表会谈公报,但这时赫尔利却节外生枝,提出如果解放区问题谈不出结果,就不能发表公报。不过,他向中共方面保证,无论谈判成功与否和发不发公报,毛泽东随时可以返回延安。赫尔利说完后,便蛮横地要求周恩来马上请示毛泽东作最后决定。并于21日向毛泽东提出如不照此办理谈判就要破裂。赫尔利这些话,如同最后通碟一般。毛泽东抑制了愤怒,从容不迫地用八个字来回答:“问题复杂,还要讨论。”并指出:军队国家化,国家要统一,我们是完全赞成的,但前提是国家民主化,军队和解放区不能交给一党控制的政府。如何民主化,还要讨论、虽然目前有很多困难,但总会想出克服办法的。我们不主张破裂。
  在会谈中,毛泽东还表示,中共不拒绝蒋介石关于中共军队编为20个师的提议,但还要作进一步的考虑。这实际上还在准备作一定让步。毛泽东还将灵活性和原则性巧妙结合起来,一方面,他接受了蒋介石给中共增加四个师编制的建议,另一方面,在解放区问题上却抛回去了一个软钉子。赫尔利是色厉内茬的,面对毛泽东之天衣无缝的回答,他只好无可奈何地表示,要是当初按照《延安协定》(除联合政府的名词不要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好了。赫尔利在谈判中旧事重提,充分反映了他那穷途末路的凄凉心情。也许是心有感应吧,他这次回国后不久便被杜鲁门解除了大使的职务,此后,他再也没能踏上中国的土地。毛泽东对这位前美国驻华大使的印象也是再坏不过的了。返回延安后,毛泽东在谈到赫尔利的恶劣表演时,曾气愤难平地说:“美国政府、魏德迈、赫尔利,对我们很坏。
  在谈判陷入僵局期间,周恩来等中共代表与文化、妇女。产业。新闻各界及各党派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向他们详细介绍国共谈判的真实情况,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指出谈判停顿的责任在国民党。经过周思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各方人士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认为中共已仁至义尽,不能再有让步。否则,不仅是中共的损失,而且也是全国民主力量的损失,其他民主党派及地方实力派将同感威胁。有的民主人士甚至提出,今后应改变谈判方式,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会议来代替现在的国共谈判,立即结束党治,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等。他们纷纷指责国民党,为中共鸣不平,从而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
  在对中共施加压力后未能奏效的情况下,蒋介石本人也乱了方寸。他感到如继续对中共施压,最终只能导致和谈破裂,如果和谈破裂对国民党未必有利。战后苏联的动向,尤其是中共如在东北发展,令蒋介石忧心仲忡;美国的态度同样令他放心不下。为此,他在9 月20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俄国对‘共毛’之袒护,几乎以此为奇货,预备制造其傀儡,美国蒙昧,且为之保证,殊为可叹!此时俄国是否因此借口毁灭其盟约义务促使蒙疆内侵与久踞东北?又美国舆论与政策,是否因之改变,弃绝我国不再予以接济乎?中共因之‘叛变’,其能有成乎?”
  可见蒋介石十分担心重庆谈判的结果很可能会直接影响美、苏两国的对华政策。如果这次和谈不欢而散,蒋介石必然承担主要责任,如此无论从国际或者国内对其都不会有好印象。总之,无论从哪方面考虑,蒋介石都不敢过于造次,把事情做过了头,导致和谈破裂,他无法向世人交待。
  其实,国民党使谈判陷于搁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恐吓中共作出更大的让步,并非真的使谈判中止。当赫尔利亲自出马向毛泽东施压无效后,蒋介石已经意识到,中共再作大的让步已无可能。所以到了9 月25日,国民党方面由张群出面主动向周恩来表示要重新谈判,继续就双方僵持的政治问题和解放区问题进行谈判,这样一来。僵局便打破了。
  从9 月27日起,重庆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双方在这一阶段共进行了四轮会谈,并取得了如下进展:(一)军队整编问题,认为中共军队缩编为20个师的数目可以考虑,商定由军令部次长刘斐、军政部次长林蔚和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组成三人军事小组,具体磋商全国军队之整编问题;(二)解放区问题,虽未达成共识,但同意继续商谈;(三)国民大会问题,。同意提交政治会议解决;(四)政治会议问题,同意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及社会贤达推荐代表出席,代表人数原定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及社会贤达各9 人,但青年党要求独立参加政协,后经周恩来斡旋,重新确定的名额分配比例为:国民党8 人、共产党7 人、民主同盟9 人、社会贤达9 人、青年党5 人,共38人。
  鉴于国共谈判已取得部分进展,同时考虑到毛泽东应返回延安,一周恩来在10月2 日的会谈中建议,将一个月来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其中总的方针、军事问题、政治问题等或已双方同意,或者意见接近,择其能发表者发表之,以解人民之渴。对这一建议,国民党方面表示同意。
  10月5 日,周恩来将谈判记录交给国民党代表,并告以毛泽东拟于下星期返回延安。10月8 日,双方就会谈纪要交换了意见,并将其定名为《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民党内部对发表会谈公报意见并不统一,其中国民党谈判代表的态度较为积极,如张治中曾对毛泽东说:“不发表这个东西不行,你既这么大的面子来了,就总得搞个什么。”但多数国民党人不以为然,据说国民党中常委会在讨论该问题时,争论甚烈,后经邵力子解释,说签发公报是蒋总裁的旨意,这才得以通过。;公报的名称也作了变动,其全称原拟为(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代表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X 最后删去了“和国民党代表”几个字。实际上,一直到10月9 日,当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商谈时,蒋介石仍然提出要中共放弃军队,但被毛泽东回绝。
  10月10日下午,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在桂国客厅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仪式结束后,邵力子深有感触地说:“此次商谈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赖于毛先生之不辞辛劳。”当时正在桂园二楼的毛泽东遂从楼上走下来与在场者—一握手,以示祝贺。蒋介石没有出席签字仪式,而是于当日下午4 时赶到桂园回访毛泽东的。晤谈10分钟后,偕乘车参加双十节迎外鸡尾酒会。至此,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和平文献诞生了。由于这一天正好是双十节《国民党政府的国庆节》,所以这一历史性的文件又被称为《双十协定》。
  中共在和谈中自始至终都占有主动地位,甚至连《会谈纪要》都是由周恩来起草的。该纪要共有十二条内容,其条款写得很别致,既记录了双方的一致之处,又陈述了双方的分歧所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共两党这次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其中,双方一致同意的有三条,即第一条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第二条政治民主化问题,第四条人民自由问题;双方意见接近或基本同意的有三条,即第五条党派合法问题,第六条特务机关问题,第八条地方自治问题;其余各条如国民大会问题、释放政治犯问题、军队国家化问题、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奸伪问题及受降问题,双方虽未达成一致,但表示愿在互信互让之基础上继续商谈,以求得问题之圆满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会谈纪要》的措辞,尤其是第一条更耐人寻味。在谈到该条时,文字是这样表述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这种表面上将“和平、民主。团结”和“政治民主化”分别与“统一”和“军队国家化”并列相提的表述方式,既回避了双方先前关于谁先谁后的争论,同时又在事实上坚持了中共方面的主张,因为把“和平、民主、团结”和“政治民主化”放在最前面,无形中使之在程序上分别变成了“统一”一和“军队国家化”的前提。其措辞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周恩来谈判艺术之炉火纯青,着实令人叹服。
  毛泽东原准备在《会谈纪要)签署前返回延安的。为此,张治中于10月8 日在军委会礼堂为毛泽东举行了盛大的欢送晚会。但是,蒋介石又插了一手,一定要毛泽东过完双十节再走。毛泽东因盛情难却,又在重庆住了两日。
  10月10日晚,毛泽东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到山洞林园向蒋介石辞行、话别并长谈。蒋介石再一次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