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74部分

逆流伐清-第74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棋盘还是这么大,下棋也还是一人一手,怎么就感觉不一样呢?”龙儿似乎还纠结于朱永兴的创新下法,微微垂着头,喃喃自语。

    朱永兴发现龙儿的侧影非常美丽,凝神思索的姿态也非常迷人。深潭似的大眼睛,亮丽夺人,俊俏的鼻子,时隐时现的粉腮上的小酒窝,令人未饮先醉;红唇小巧而饱满;脖颈白皙而修长,肩膀圆润而方正……

    “棋亦如人,千变万化,如何能千篇一律。”朱永兴突然有了些感慨,叹息道:“大明诸皇待臣下不薄啊!可这鞑子一来,有忠贞取义之士,可也有争先恐后投降之辈。如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甘心为奴狗,实是令人憎恨。”

    龙儿眨着眼睛,思索了半晌,柔声说道:“殿下,此皆全躯保妻子财物之辈,为自谋私,心中无大义。《三国演义》中,鲁肃劝说孙权抗曹,是这样说的: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是以,别人可降,而殿下绝不可降,依满清之狠毒,为绝中原百姓之念,必不会善待殿下。”

    “有见识。”朱永兴冲着龙儿一伸大拇指,赞赏道:“这书啊,没白读。”

    “殿下谬赞了。”龙儿似乎又有变得端庄的迹象,让朱永兴不知道这个女子的真性情到底是什么。

    喝了两杯茶,闲聊了一会儿,朱永兴便起身告辞。刚刚走出小花园,龙吉兆、龙吉佐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殷勤挽留。朱永兴婉言谢绝,只说公务甚多,需回去处理。

    出了龙府,朱永兴和梦珠上了马车,亲卫保护着,向官衙行去。

    女人哪,只相处了短短时间,怎就象多年好友般亲近?朱永兴看着梦珠颇有些不舍的神情,不禁有些歉疚,伸手握住柔荑,温言说道:“既是拜了干姐妹,又性情相投,多去聊天玩耍也好。等我打下一片基业后,也给你建座花园,比龙家的还要大,里面全由你布置。”

    梦珠展颜一笑,偎在朱永兴肩头,柔声道:“花园嘛,倒是不急,你有那么多大事要做,就不要放在心上好了。等在安南有了立足之地,我让爹爹给我建,他是最疼我的。”

    “花园是早晚要建的。”朱永兴搂着暖玉温香般的娇躯,豪情壮志也暂时抛开,微微闭上眼睛,憧憬着低声诉说:“咱俩或漫步绿草鲜花之中,或下棋听琴,或细语呢喃,或亲昵嬉戏,想起来就惬意舒适。等咱俩老了,就坐着看孩子们在花园里笑闹玩耍。嗯,花园里要有个池塘,或者是喷水池,孩子是最喜欢玩水的……”

    梦珠也闭上了明眸,依偎得更紧,满脸的陶醉,似乎已经进入了朱永兴所描述的美景之中,柔声补充道:“池塘好,能养鸳鸯吧?花园里再养几只孔雀,还要一些小鸟,小象也很可爱,还有……”

    猴子跳,狗熊叫,花园要变动物园了,那孩子们放哪?朱永兴暗自咧嘴,却不忍打断这纯真少女的美好幻想,只是轻轻抚着她的纤腰。

    车子的速度慢了下来,歌声透过车帘传了进来,正是朱永兴熟悉的旋律和歌词,他不禁会心而笑。

    搭台演出,宣传鼓动。这样的手段,也算是朱永兴的独创,能迅速拉近官民之间的距离,消除两者之间的戒惧与隔阂。这与当时惯用的出榜安民,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走一路,宣传一路,这文工团也就该成熟了。在这娱乐文化生活本就匮乏的年代,有歌舞评书的演出,是很受平民百姓欢迎的。在朱永兴的设想中,以后还要编戏出演,让节目更丰富多彩。

    歌声刚歇,一阵掌声和叫好声又响了起来。朱永兴又是得意满面,咱还派出了托呢,把这鼓掌普及开来,更能烘托出气氛。饭托,酒托,鞋托,布托……咱们这就叫掌托好了。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李晋王(求收藏)

    “唐尧宗罪无可赦,岷殿下断然擒拿,全吾声名,可谓是英武果决。”晋王李定国得到靳统武派来的快马通报,惊愕过后,脸上便迅速回复了正常神态,并开口称赞。

    “父王——”晋世子李嗣兴还年轻,觉得这似乎有点越祖代疱,难道就不能等到我父亲到了后,由我父亲处置吗?

    “岷殿下只是擒拿查罪,已是顾及了吾的脸面,尔不必多言。”晋王李定国摆了摆手,将李嗣兴未说出的话堵了回去。

    西南连番大败,被清军赶至边外之地,再有白文选的面斥其过,痛定思痛之下,晋王李定国火爆倔强的脾气已经有所改变。

    而起初,李晋王确实是小看了朱永兴这个宗室留守,觉得派人将他接至孟艮这个安全地方,尽到保护的责任,便足够了。却是万万没想到,朱永兴几番折腾,竟聚拢起各路残军,打了一个空前的大胜仗。这就使李定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之前声名不显的宗室子弟,重新衡量双方的地位和关系。

    假黄铖,是代帝出征的意思,可斩节将;而朱永兴是朝廷留守,是宗室子弟,可暂掌百官,暂行监国之权。这在名义上,就已经决定了两人的位置。虽然李晋王可以凭着黄铖与朱永兴分庭抗礼,但也只局限于军队上。

    现在的军队嘛,李晋王也只能心中苦笑。天子弃国入缅,散处各地的明军灰心失望,顺带着对他这个假黄铖的亲王也是阴奉阳违。抓到手里的自然会听从指挥,游离在外的却不是心甘情愿地赶来相会。连老兄弟、老朋友白文选尚不肯合兵,又何况他人?

    腾冲大胜之后,白文选已经派人给他送了信。信中言辞虽还恭敬,除了简要讲述大战的经过外,还自称奉岷殿下之命,将驻兵于腾冲、龙陵一带,并伺机向北、向东沿怒江拓展,以骚扰牵制清军。

    也就是说,之前白文选还能与李晋王商量着展开军事行动,以后他就要奉朝廷留守的命令行事了。其他级别的将领还不够资格或没有胆量向李晋王如此表示,但他们的实际行动也已经表明了立场。

    把胜利的希望和中兴的信心都转向了宗室留守,这对李定国当然是一个打击。但他遭遇大变之后,一直在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午夜梦回,每每想起自己的种种失策和错误之举,李定国都有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如果在击败孙可望之后,自己不是有所膨胀,排挤蜀王刘文秀,并且把在边诸将皆招回昆明,论功分兵。可能在清军大举进攻之下,不致于兵失其将,将不得兵,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形势。

    如果自己不是被马吉翔巧言所惑,扶植马吉翔在孙可望叛变失势后得以再掌大权,以致于朝中斗争不休,人心尽丧,国家大事兴许不会被败坏至此。

    假黄钺啊,皇上将这种特殊的荣誉赐予了自己,也就是将整个大明的存亡重任托付给了自己。而自己怀着皇帝、满朝文武和全昆明老百姓的希望,率大军出征,又做到了什么,做得如何呢?

    永历朝臣中的两个官员,高绩和金简,很感忧心忡忡,向李定国等人进谏:“今内患虽除(指孙可望),外忧方大。清军一直屯兵虎视,等我内斗方酣之时,很可能突然进击。我们如今情形,恰似酣歌于漏舟之中,熟睡于积薪之上,良可堪忧!二位王爷兵略颇悉,怎可懈怡如此!”这是朝臣高绩和金简的金玉进谏,此等苦劝良言,自己竟听不进去,还向皇上告状,使二臣几遭杖责。

    “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家!”这是故去的老兄弟蜀王刘文秀被排挤后的激愤之语,把自己和孙可望相提并论很是过分,但自己的独断专行,又确实使大明的形势几乎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人主(指永历)以全国全师恢复宗社之重任,付托于公,一旦至此,谁执其咎?公于罗遮河因先走矣,其见无数万人民抢天呼地,悉锋刃之惨戮乎?”这是老战友白文选的当面呵斥,字字锥心,刺得李定国心头滴血。

    李定国虽说是明末最杰出的军事家,但脾气直,缺乏忍让,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其实很简单。正因为简单,正因为他不是一个腹黑的政治家,所以他才知道痛悔,才不会推诿自己的责任。

    “事既如此,夫复何言!惟本此孤忠,死而后已,以报君父,以结此残局。”这是李定国做回简单的自己,清醒之后的泣泪衷言,历史的发展证明,他的确说到做到了。

    看着儿子犹自有些忿忿不平的表情,李定国轻轻一叹,开口说道:“如今局势岌岌可危,各路军马如果不能精诚团结,迟早会被鞑虏各个击破;唉,我亏待了你的刘叔叔,又有门户之见,声名不佳,很多将领逡巡犹豫,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巡狩,岷殿下以宗室留守之名代朝廷出缅入滇,总算是又竖起了拥明抗清的大旗,使得人心不至完全涣散。各路军马愿附殿下骥尾也好,愿追随我部也罢,总比心灰意冷之下,投降清军要好。”

    “父王,皇上假黄铖于您,即是代帝主征伐,众将皆应由您统率。”李嗣兴还是怨气难消,发着牢骚,“岷殿下身为宗室留守,就当发谕令召集各路兵马前来与父王会合。怎可抛开父王,自行其事?”

    “各路兵马都前来会合?”李定国苦笑了一声,说道:“为父哪里有那么多的粮草支应?且为父退至孟艮,边外之地也,难道别人不觉得为父已然失去了进取之心?”

    “父王驻军边外,乃是使缅惮我军,不敢无礼于主上。”李嗣兴不服气地辩解道。

    “可到底还是不如岷殿下,敢集残兵与清军一战,且获大胜。”李定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岷殿下声威大涨,众将归心,也是其甘冒矢石、不畏艰险而得来的。宗室皇亲,少年才俊,还是小瞧了人家呀!”

    李嗣兴不作声了,沉默半晌,试探着问道:“父王,那您以后也要听岷殿下调遣吗?”

    李定国皱起了眉头,对这事儿他还没有结论,总要会面之后再作决定。好半天,他才幽幽地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扭转乾坤之策,听其号令也无不可。这黄铖呀,是威望和荣耀,又何尝不是负担?为父已向朝廷两次缴回,奈何总不如愿。”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未必是李定国的真心之语,权力和威望,岂是那么容易舍弃的?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广国公(求收藏)

    行进的队伍中,广国公贺九义微皱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总兵李承爵终于有些忍不住了,和左右的雷朝圣、黄三元等交换了眼色,催马上前几步,开口说道:“国公,听说岷殿下有意要广西旧将前往相助,难道我等就带着这几百人马投效?”

    广国公贺九义略带诧异地看了李承爵一眼,不悦地说道:“是哪个如此大胆,竟敢偷听长官议事,还散播开来,没有规矩了吗?”

    李承爵咧了咧嘴,吭哧了两声,还是固执于刚才的问题。作为广国公的亲信将领,他知道贺九义不会真的处罚于他。

    贺九义哼了一声,沉默着走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岷殿下欲先在安南立基,然后入广西作战,是以向晋王请求派熟悉广西风土地形的将领助战。信中说得清楚,只要少数将领,不要大量兵丁,因为粮草难以供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