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68部分

逆流伐清-第268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百零四章 胜后的思考

    夜幕降临,明清两军的大战还在持续。只不过,明军已经取得了野外战场上的胜利,此时正在做进攻清军营寨的准备。

    穆里玛脸色铁青,在帐中走来走去,下面站着噤若寒蝉的将领们。外面炮声隆隆,杀声震天,他们的心也随着上下翻腾。

    野战大败,汉军死伤最重,骁勇的满蒙八旗也未能展现骑射无双、力挽狂澜的威风,在明军的阵前撞得头破血流。如今只剩下六千余汉军,不足一千的满蒙八骑,兵力差距更大,还能固守住营寨吗?

    尽管这些耿藩将领缺乏信心,但却不敢轻言撤退。他们都清楚,如果营寨不保,那五千迂回绕袭的骑兵部队便被切断了退路。对此,穆里玛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甚至他还会指望一边坚守营寨,一边紧急召回图海,内外夹击,反败为胜呢!

    如果再有几千骑兵,哪怕只是两三千,今天的结果便会不同吧?穆里玛来回踱着步,万分后悔当初作出分兵的决定。明军战阵确实严密,火力确实凶猛,但今天的战场上,骑兵还是冲到了阵前,并且在冲击中对明军的刺刀兵造成了一定的杀伤。只不过因为后续无力。才被火枪的轮番射击所击败。

    而现在倚寨坚守,或许是唯一能够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机会了。撤兵是能保住一些实力,可也意味着抛弃了那数千骑兵。当然。也可以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图海身上。但那毕竟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信使已经派出,计算时间的话。援军最快两三天便能赶回来。营寨还算坚固,木栅、壕沟、刁斗、哨楼等工事俱全。八旗军自老奴起,行军打猎,冬则立栅。夏则掘壕,安营扎寨极为严密,这已是传统。穆里玛虽年轻缺乏实战经验,但这些固定的东西却还知之甚深。

    两三天,应该是能够守得住吧?明军虽人多势众,但离十则围之的兵法理论,还是很有差距。只是。这防守却还要依赖这些汉军兵将了。穆里玛想到这里,即便很想痛骂,甚至是鞭打这些在战争上率先溃败的将领,也只好强忍怒气。温言抚慰。

    “诸位,胜败乃兵家常事,适逢小挫,倒不必丧胆怯敌。”穆里玛挤出一丝笑容,开口说道:“图海副都统率铁骑在外,不日即至。我军倚坚寨而守,若存死战之心,难道不能支撑?介时内外夹攻,敌军岂有不败之理?”

    江元勋等人悄然对视,心中了然。穆里玛没有雷霆之怒,自然是要他们继续死命卖力,抵挡住明军的攻击。只是,穆里玛好象不太清楚明军的战力,出营浪战是不敌明军,难道单纯防御便可以了?远的不说,新会、广州、梅州,是如何迅速陷落的?营塞坚固,难道比得上青砖石头建的城池?

    咦,这么说来,明军的攻坚能力似乎比野战更强呢!江元勋暗自咧了咧嘴,这不日而至的援军,怕是等不到了。而仅剩下的这些兵将,恐怕也要在防守营寨时损失殆尽。如果明军完成了包围,或许要全军覆没也说不定呢!

    白显忠、徐万耀等人或多或少也有些想法,明军的坚韧战斗和凶猛火力,以及满蒙八旗的落败,对他们的心理打击极大。他们也清楚闽省的形势十分危险,郑军与明军水师正联手在沿海进攻,耿藩兵马此番配合满蒙八旗,派出的可是大部主力,一旦损失惨重,以后如何抵挡明军的攻势?就算他们能逃脱一死,可兵马没有了,耿精忠还能饶了他们?

    按他们的想法,也不是马上就弃寨而逃,而是留条后路。如果眼见抵挡不住,那便后撤保存些力量,而不是穆里玛所主张的死守。可想法归想法,却不敢在此时提出,因为他们是奴才,主子的话哪能不听?

    穆里玛对江元勋等人的沉默很是恼火,脸色沉了下来,厉声道:“为了皇上,为了大清国,我意已决,死战不退。传令下去,有畏缩不前者,斩!有擅言后退者,斩!惊慌失措、乱我军心者,斩……”

    一连串阴狠的“斩”从穆里玛口中迸出,显示着他的决心,却也将这些清军推入了死地。眼见事已至此,江元勋等人再心中不愿,也只得与满蒙八旗的将领一起轰然应喏。

    ………………。

    大大小小的火炮被推了上来,黑压压的炮口直指清军的营寨,炮兵呼喝指挥的声音到处都是。

    攻城拔寨,对于明军来说已经算不上什么困难的任务,只是由于时间紧,才采取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打法——炮轰。

    各部明军在调动,白天厮杀中没有什么损失的一个师担任主攻,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师只负责警戒和防御,趁此时间可以进行一下休整和补充。

    虽然在野战中获胜,并且抵挡并击败了满蒙八骑的冲击,但魏君重脸上的神情却不见喜悦,而是皱着眉头在苦思,旁边的小桌上放着刚刚统计上来的死伤数字。

    这次野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日后对阵骑兵的战斗还会有很多,且不会再是区区千余骑兵,对于今天作战的评价,以后作战的改进,魏君重这个主将必然要考虑很多。

    “刺刀有点短,盔甲还不够坚固,火炮的威力今天也没有完全发挥……”作为魏君重的老搭裆,军校的同学,第一师的参谋长,许名臣是有话就说,一点也不藏掖。

    魏君重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也正是有这样直言不讳的建议,第一师才能不断改进调整,成为明军的头号精锐。

    “看来,殿下起初所设的长矛兵还是正确的?”魏君重并没有马上确定,而是用疑问的口气反问道:“但如果是在既设的阵地上迎敌,火炮的数量多一些,威力又得以充分发挥,刺刀兵的存在不仅能抵挡骑兵冲击,还能加强火枪射击的强度吧?”

    许名臣沉吟不答,他知道魏君重在想什么,攻城拔寨是用不上他们了,可对阵那支分兵的清军骑兵,应该还是他们的任务吧?这荣誉,当然是必定要争取的。

    ……………。

 第二百零五章 兵种重配置

    长矛兵是古代战争最有效的兵种,数米长的长矛一起向前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锋锐长城,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击溃一切当面之敌,对以速度和冲撞取胜的骑兵也十分有效。

    而历史上,当刺刀在军队中普及后,长矛兵的光辉就黯淡了许多。然而,长矛兵真的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事实上,直到十八世纪初,长矛兵才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不到两米的枪刺虽然也有抵挡敌军骑兵冲击的能力,但从长度上并没有给士兵以足够的自信,给敌人以足够的威慑。另外一方面,前两排抵挡骑兵的枪刺兵如果要防御敌人弓箭的射击,便要身穿重甲,“负担过重”的火枪兵在战斗中机动性变差,射击的动作很受影响。

    而满蒙八旗的铁骑在那个时代或许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有重骑,有轻骑,打法多样;骑术精,擅弓箭,在火枪的射程不敌弓矢的情况下,确实是极难对付的一个存在。

    燧发枪在射速和威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使其取代弓箭的最关键的特点却不是这些,而是成本。枪械、子弹可大批制造,士兵也易于训练,重甲骑兵最终被胸甲骑兵取代,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当然,火枪方阵再加上火炮助战,也能够应对骑兵的冲击。更主要的则是对士兵的要求,英勇的精神和高度的纪律性,高昂的士气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军队即便武器有所欠缺,依然是不可战胜的。

    但这样的部队是精锐,明军中有多少呢?魏君重思考的是在以后对阵骑兵的时候,如何能更有把握取胜,如何能减少伤亡?而作为更高一级的领导。马宝等人则在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长矛兵要装备,至少两排,既抵挡敌骑冲击,又能有效保护火枪兵,在白刃冲锋时或更有威力。”马宝望着远处的清军营寨,对攻克并不怎么担心。反倒是关心着目前军队的配置,他已经着眼于未来的战争。

    “还要披重甲,适当配备些盾牌也可。”参谋长吴三省补充道:“箭射而不退,冲阵而不溃,我们不能奢望每支部队都能象第一师那样顽强坚韧。”

    马宝点头赞同,这种配置固然降低了火枪的射击强度,但却更稳妥,让士兵更有安全感。长矛兵呢,即便不是抵挡骑兵。在肉搏和冲锋中也更有威慑性。

    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没有缺点的,可以保证百战百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便需要合理地调配,尽量地弥补。火枪方阵的威力不言而喻,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牺牲些火力强度,保证战斗的平稳取胜,保证每支部队都能够被放心地使用。这便是马宝等人处于更高位置的考虑。

    “兜杀敌偏师的任务还是交给第一师吧!”马宝沉吟片刻,稍有些无奈地说道:“补齐兵员。再多配备火炮,攻克敌营寨后便让他们出发,让他们有时间在合适的地形设置阵地,以逸待劳,取胜当无问题。”

    吴三省表示同意,目前来讲。也只有用第一师去迎战清军的偏师,才让他们更觉把握。犹豫了一下,他又开口说道:“是不是也给第一师配置长矛兵,或调剂一披重甲?”

    魏君重年轻,自有一颗骄傲的心。对自己,对属下的军队,命令第一师配置长矛兵多少显得有些瞧不起。

    “商议一下吧!”马宝也颇为谨慎,毕竟第一师随着魏君重东挡西杀,如何配置,如何布阵,魏君重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兵将。

    事实证明马宝和吴三省的担心有些多余,不等他们在战后商议,魏君重和许名臣已经主动找来,提出了配置长矛兵和请拔重甲的想法。

    虽然在野战中获胜,魏君重和许名臣也看出了问题。正面交锋,再加上满蒙八旗人数不多,这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这样的胜利是有水分的。而满蒙八旗的精准骑射,以及超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也使魏君重和许名臣感到了心惊。

    用长矛兵阻遏敌骑的冲锋,然后再用火枪兵将失去速度的骑兵在阵前射杀,这或许是最为稳妥的取胜之道。毕竟明军兵力占有优势,在火力上也要超过冷兵器为主的满蒙八旗。

    “请王爷给末将一个机会,再战八旗铁骑。”魏君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果能再调一部炮兵助战,末将有把握击败敌人。”

    “等攻下敌军营寨,炮兵可全部调给你部。”马宝心情大好,慷慨地答应下来。

    “末将只需要便于携带的火炮,重炮——”魏君重欲言又止地婉拒。

    “重炮就要发威了,你却不要?”吴三省调侃了一句,伸手一指,不远处的炮兵阵地上人喊马嘶,攻击很快便要开始了。

    ………………

    闽省成为了明清交战的主要地区,不仅仅是陆地,海上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漳州岌岌可危,福建提督马得功奉总督李率泰之命率福、泉州水师,又调同安水师,大小战船共四百余艘前往漳州解围。

    在金厦海面,马得功所部与明郑联合水师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海战。明军水师由靖海侯邓耀亲自指挥,镇海伯杨彦迪、凌海伯陈上川亲自督战,利用船大炮多的优势,直冲敌阵,左右开火;郑军猛将周全斌则指挥所部,发挥快艇灵活机动的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