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30部分

逆流伐清-第230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不管你是热心报国,还是当兵吃粮,只要你好好干,总会有你的好处。当然,对于军人的违纪、怠战、怕死畏缩等的惩罚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恩威并重,赏罚分明,从来便是一支强军所具有的特点。

    天已近黄昏,数万人还在城中厮杀鏖战。喊杀声、火枪声、爆炸声混杂在一起,在城池上空回响。

    清军已经被分割包围在几处孤立的区域,虽然还在顽抗,却全无反击之力。乡民义勇成群结队,在少量明军士兵的带领下,或是在明军占领的大片城区内挨家挨户搜杀清兵,其间偶尔发生零星的战斗;或是收拾街上的死尸,用木板车拉出城去焚毁。

    一门门轻型火炮被推进城内,向各个还在战斗的地区前进,已经到位的则拉开架势,向着清军踞守的高宅大院、街垒障碍猛轰。轰天炮则在明军阵地后发射出一颗颗炮弹,落地爆炸便是一片狼籍,或将清兵埋葬于残砖烂瓦之内,或将清兵炸得骨断筋折,伤亡惨重。

    仗打到这个时候,不顾惜士兵的生命,胡乱冲锋才是愚蠢的作法。顽抗的清军已是砧上之肉,任人宰割了。

    李嗣兴和吴三省站在城楼上,静静地注视着城内。夕阳西下,红光笼罩,仿佛是一座血染的城池。

    “清军显是没料到我军能这么快破城,只注重了城墙防守,却并未做街巷战的准备。”吴三省幽幽地说道:“若非如此,我军的伤亡恐怕要大大增加。”

    “今日的伤亡也不小。”李嗣兴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张国用所部伤亡最大,伤心得直掉眼泪。也属他们打得最狠,竟然没有几个俘虏。”

    “俘虏嘛——”吴三省冷笑了一下,说道:“殿下纵是不想背杀俘的恶名,终身苦役也是最轻的惩罚了。只不过,最后的决定应是在攻克广州之后。那时由殿下定夺,便不是咱们操心的事情了。”

    李嗣兴好半晌没说话,最后才低沉地说道:“对于某些人来说,只要能活着,不管是什么活法,能多活一天是一天,能多活一时是一时。便如这城中的百姓——”

    ……………

 第一百五十三章 锋指广州

    战争常常是非理性的,如果还要幻想能在非理性中寻找理性,那便可以称之为荒诞。用无辜平民作肉盾,进行攻守,并不是清军的首创,宋元时期战争中,蒙古军队便经常使用这招。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在朱永兴看来,在政治清廉的太平年月是这样,但在战争中,却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打赢这场国战固然重要,但申张正义,重树人们的善恶观,重新建立起一套自强不屈的精神理论,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兴许更重要。

    上千人被几个鬼子押着赴死,几个鬼子便能占领一座县城……流毒数百年后依然存在,这难道就是汉民族的血性,难道这便是要传承久远的民族精神?

    屠杀,屠城!上千上万人啊,有几个敢抗?都指望刀子落在别人头上,便是眼见亲朋兄长被杀,亦是不敢发一言,更别提冲上前去抗击,待刀子落在自已头上时,也只会默然承受!

    多活一天算一天,多活一时算一时,多活一会儿算一会儿。就为了多喘几口气,什么事情都可以置之不理;就为了多活几秒钟,便可以漠然看着屠刀落在别人头上而暗自庆幸。

    新会之战的帷幕已经落下,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纠结,这样的反思,这样的争论,却将会持续很长很长的时间。

    在明军野蛮凶狠的打击下,龟缩的清军被一处处消灭,最后的据点则在冲天大火中化为灰烬。

    徐成功被轰得尸骨无存。盛登科在厮杀中被乱枪打死,许尔显率残部投降。由云龙身死。守城的清军战死八千有余,其余都是俘虏。俘虏中没有伤员,更准确来说是没有重伤员。哪怕是腿上只被划了个口子,只要显出行动不便的样子,明军充满杀机的眼睛也会盯过来。

    这样算的话。真正战死的清军多说只有五六千,剩下的应该都是被杀红眼的明军不分青红皂白给干掉了。

    新会城围得死,清军短期内也没有突围的打算,此一战可算是全歼敌军,无一漏网。为了给稳坐广州的尚可喜以突然的惊喜,明军一部连夜向东开拔,封闭新会至广州的通路,断绝清军密探的耳目。

    总结滇省反击战的成功经验。那便是一个快字,攻城拔寨快得出乎敌人的意料,其所倚仗的当然是精益求精的坑道爆破。“掀翻巨城,如揭片纸”,太平天国时期令清军胆战心惊的“坑道爆破攻城法”提前百年大放光彩,并且比那时还要先进,还要威力惊人。

    而东征也禀承着“快”的秘诀,复廉州。破高州,克新会,名镇坚城一一陷落。就在尚可喜还以月为单位计算着新会坚守的时间时。明军进攻的矛头已经指向了他的老巢——广州。

    按照当时的信息传送方式,以及道路运输情况,除了福建的耿精忠,一个月内广州不会再有其他的援军到来;半个月内,连耿精忠也来不及救援。这便是“快”的厉害,这便是出乎敌人预料的好处。

    兵法云:兵贵神速。光复新会的当天深夜。明军将领们便召开了紧急会议,由参谋长吴三省主持,制定出了攻击广州的作战计划。

    说是投桃报李也好,说是将功折罪也罢,晋世子李嗣兴卸下攻城指挥的职务,又挂上了先锋印,将率领今日未参加攻城的一万部队明天便向广州进发。先锋部队先进兵江门,与坚守江门的明军合击前来攻打的清军,然后走顺德、番禺,会合周玉、李荣的起义队伍,从南面进抵广州。

    留在新会的主力则先分兵一部,由水师运送至碣石,与博罗的友军会合,攻击高亮福、高亮祯所率清军,并伺机收复潮州,阻击可能前来增援的福建清军。

    休整两日后,主力将走鹤门、高明、三水,从西面逼近广州。这样做的好处是隔绝梧州、肇庆赴援广州的通路,如果许尔显真的能象他信誓旦旦所说的一封书信便能招降肇庆所部,则更是理想。

    会议已毕,参谋长吴三省把李嗣兴单独留了下来,然后把朱永兴已经秘密出发,前来广东的事情告诉了他。

    “殿下不坐镇昆明,却来广东?”李嗣兴对这个消息感到很迷惑,不禁随口问道:“若是吴三桂有异动,如何处置?”

    “所以是秘密前来。”吴三省没有展示密信,所以必须有选择地向李嗣兴解释一下,“如果广州被光复,殿下再亮明旗号,吴三桂还敢动吗?吴逆老奸巨滑,却也是惊弓之鸟,我军东征若败,其可能有趁火打劫的心思;若胜,他便只有更加恭顺的份儿了。”

    李嗣兴虽然赞同这个判断,但还有些不解,“移跸事关重大,殿下此举,不知其意若何?”

    朱永兴的身份不同寻常,驻跸何地,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政治变动,以及战略方向的重大转变。在李嗣兴看来,广东新复之地,并不稳定,还不是很适合作为政府所在。

    “是否移跸尚不可知。”吴三省摇了摇头,说道:“只是,若广东光复,则三藩之中仅余耿逆与我为敌,且郑家阳奉阴违,又视潮惠为其招兵筹饷之地,必派人前来交涉。恐怕,也只有殿下以朝廷之名,方可使其服贴,或可使其遵奉号令。”

    李嗣兴并没有全部明白,但下一步的战略走向却听懂了,那便是矛头将指向福建耿精忠。想想也不难理解,吴三桂退避贵州,与明军暗通款曲,威胁已经大大减弱,有赵王白文选在滇,应该足以抵挡;尚可喜损兵折将,龟缩广州,覆亡已经不远。三去其二,打击的对象变成耿精忠,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吴三省并没有把朱永兴在密信中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毕竟很多事情现在告诉李嗣兴还为时尚早。而且,朱永兴是移跸,还是短暂视察,都还没有最后决定。

    “新会一役,世子指挥得当,杀伐果决,功不可没。”吴三省委婉地提醒道:“但具体细节,还是不要宣之于众为好。此事,我会晓谕众将,让他们管好嘴巴。嗯,殿下宅心仁厚,既要东征救民,又不肯亏待功臣,实是有两难之处。”

    “末将自是晓得,不会令殿下为难。”李嗣兴早有些觉悟,听吴三省出于好意再度提醒,忙感激地拱了拱手。

    吴三省呵呵一笑,拍了拍李嗣兴的肩膀,“此番攻打广州,你还要主攻一面,若是能‘蹶名王,建奇功’,之前种种又算得了什么?”

    “诚如大人所言,末将必会为此努力。”李嗣兴又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李嗣业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以父亲为偶像,但却不甘心在父亲的托庇下成长。他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他要建立自己的功业,而不是凭着父亲的余荫承袭爵位,却无所作为。

    说起来,他的身份也有些尴尬。世子,一提到这个称呼,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他的父亲——王爷。也因为如此,有功封赏的时候,加官晋爵是不用想了,只能顶着世子的头衔混到父亲退休。也因为如此,李嗣兴内心的骄傲便驱使他要建立足以配得上将来要承袭爵位的功业和荣誉。也因为如此,他才不惧什么责罚,世子嘛,还能降到哪去?

    ……………

    朱永兴要亲临广东的想法并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也不是看胜局有望,才来给自己再镀层光环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昆明偏处西南内陆,并不太适合居中指挥。随着对沿海地区的夺取,走水路,无论是运输,还是通讯,都体现出了对陆地的优势。当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目前的道路状况所决定,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耗费大量钱财,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取得效果的。

    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对水师的指挥,现在要由昆明至下龙,耗费的时间使朱永兴根本不敢临机决断。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等他的命令或计划传到水师,实际上的情况可能已经不适合执行。

    击败清军广东水师后,南海舰队虽然暂时唱起了配角,但很快便会挑起大梁,成为明清战争的主角。身在广州,朱永兴便可以就近指挥,实施以海制陆的战略计划。

    总的来看,明军采取的战略是个个击破,吴三桂、孙延龄、马雄,然后是尚可喜,以后是耿精忠。这几个汉奸所率的兵马便基本上是长江以南清军的主力,干掉了他们,江南形势便会向明军倾斜。

    但这场国战自然不能光注意局部,朱永兴一直对北方清军的调动保持高度警惕。而随着广东战局的有利发展,北方清军来援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到了必须考虑,必须拿出应对办法的时候了。

    要牵制清廷的援军进入江南,或者使其不能派出太多的部队,能完成这个任务的非水师莫属。

 第一百五十四章 赴广东

    沿海登陆,两栖攻击;驶入长江,或威胁漕运,或与十三家会合,攻掠湖广。如果海军陆战队够强,甚至可以在北方搞出更大的动静。比如已经秘密联络了很长时间的山东于七,能够大力支援的话,起义的烽火又将给清廷沉重一击。

    水师,海军陆战队,在北牵南打的策略下,越来越显得重要。当然,如果郑家能够抛却私心,出兵助战的话,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