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85部分

逆流伐清-第185部分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力,已经值得欣慰。

    与方光琛的分析差不多,朱永兴也认为在西南,甚至在长江以南,战斗力最强的便是三藩所属的军队。其他各省的绿营,朱永兴并没有太看在眼里。如果消灭了这最强的清军,再联合郑家水师和十三家截断长江,江南说不定就能不受大的破坏,传檄而定。朱永兴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并且越来越觉得是确实可行的。

    结合到目前的战局,朱永兴希望在滇省能够更多地消耗吴三桂的力量,攻城夺地倒在其次。清军的有生力量没有了,拿什么守卫广大的地盘,只要有充足的钱粮稳定地方,明军便可以长驱直进。

    随后几天传来的情报,却令朱永兴感到了困惑,不知道吴三桂玩的是什么把戏。

    曲靖增兵一万?这应该是昆明的清军,可吴三桂真的愚蠢到把滇省仅剩的三万多人马平均分配到三座城池里?还要分出兵力确保三座城池的道路畅通?

    搞不清楚状况,朱永兴也没敢轻举妄动,只是加派斥候和信使,继续侦察清军动向,并询问滇南和滇西两大战区的情况。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滇西战区的兵力缓缓逼进楚雄,是攻城的主力;滇南战区则在假军令的配合下,先击破昆明南面的外围防线,然后派出一部军队由双柏从南面迫近楚雄,配合滇西战区攻取楚雄。

    这个战略的基础是楚雄的守军数量不变,或者被抽调到昆明而更为势弱。如果昆明向楚雄增兵,则滇东、滇南两大战区便威逼昆明,迫使吴三桂调兵回防。

    尽管不存在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但朱永兴和总参谋部都觉得成功的几率很高。毕竟昆明的重要性要高于楚雄和曲靖,吴三桂不太可能置之不理。

    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朱永兴和总参谋部的预料,当滇西的最新战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朱永兴手中的时候,他不由得吃惊得张大了嘴巴。

    “清军弃守楚雄,已经全师撤往昆明,我军不战而取……”

    吴三桂弃守楚雄,集兵于昆明,这是弃车保帅,还是另有所图……朱永兴一时陷入了困惑。

 第九十四章 相疑

    楚雄地处滇中,东靠昆明,西接大理,南连普洱和玉溪,北临建昌现攀枝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东面三百多里便是省城昆明了,晋王李定国手抚城墙,尽力向东望去,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昔日由昆明主动撤出,拱手让给清军,虽是形势所迫,却是晋王李定国心中一个痛处。自此,明军连连败退,被清军穷追猛打,由滇西至边外,军队离散,永历入缅,几乎陷于灭顶之灾。

    若不是自己没有主见,眼光短浅,突然改变了主意,决策向滇西撤退,何至在滇西南荒僻之地艰苦支撑;何至于先期由建昌入蜀的庆阳王冯双礼、广平伯陈建、武功伯王会、延安王艾能奇长子艾承业所部失去后援,降者如云;何至很多文官武将在得知入川改为西撤后,自觉前途渺茫,先后脱离朝廷,各寻避难藏身之处……

    一念之差,竟至于斯。晋王李定国怅然长叹,既悔,又痛,既悲,又伤,种种滋味浮上心头。

    马蹄声急促,打断了晋王李定国的思绪,身边亲卫上前提醒,赵王白文选已至城下。李定国赶紧收拾心情,迎了上去,却见白文选正大步拾阶而上,离得尚远已经听见了他爽朗的笑声。

    “晋殿下威名赫赫,竟吓跑了守城清军,不战而取名城,本王钦佩之至啊!”

    晋王李定国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赵王取笑了,吾哪有那般本事,实是岷殿下在滇东又获大胜,逼得吴三桂弃城调兵,方使吾能侥幸得城。”

    赵王白文选不以为异,收起玩笑神情,开口说道:“我军是否继续推进,威胁昆明,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定国点了点头。说道:“吾亦有此意。另外,滇南友军尚未到达,吾意派出信使,通报楚雄情况,使其不必前来,退回滇南,威逼昆明为宜。”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说道:“如此甚好。两路逼迫,当使清军不敢全力去攻滇东,可保岷殿下无虞。嗯。此战过后。晋殿下可愿与本王共同进言?劝谏岷殿下。中外所望、身份贵重,岂可轻涉战阵,以身为饵?”

    “正该如此。”晋王李定国点头赞同道:“虽殿下亲临,则军威必大振。却不可屡次上阵。刀枪无眼,岷殿下若有闪失,则擎天之柱倒矣。”

    赵王白文选有些奇怪地看了李定国一眼,突然展颜一笑,说道:“雅州刚刚传来消息,我军于竹箐关击破李国英所率清军,正向嘉定追击逃敌。”

    “川陕总督李国英——”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回忆起总参谋部所下发的一份材料,上面有蜀地清军将领的简单介绍。“嗯,岷殿下有批语:尤擅守城。今反守为攻,倒是舍其所长,用其所短了。”

    “岷殿下亦说过不可小瞧了李国英这厮。”白文选摘下头盔,放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风景,说道:“高文贵勇则勇矣,尚少了几分沉稳,蜀中无名将坐镇,终是让人放心不下。”

    晋王李定国沉吟了一下,笑道:“赵王多虑了。此战过后,本王虽不敢自诩名将,却也要率军入蜀,为大明再取一块复兴之地。”

    白文选呵呵一笑,说道:“岷殿下说不定改了主意,要留王爷在滇对付吴三桂呢!李国英这厮,哪里比得上吴贼?”

    “吴贼已胆寒心怯,不复昔日之勇也。”李定国轻轻摇了摇头,鄙夷道:“弃城是其一,未敢大肆破坏楚雄,是其二。”

    赵王白文选想了想,迷茫之色渐去,试探着说道:“王爷认为吴贼在预留后路?”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李定国笑得畅快,说道:“平民百姓尚知此理,吴贼日渐支拙,焉知不会有此想?人心哪,因形势而易变。吴贼纵是对清廷死心塌地,其部将却未必不为身家着想,不为日后考虑。”

    “是这个道理。”白文选赞同道:“岷殿下声名日盛,我军日渐强大,连延平郡王亦允鲁王移跸归藩,由此可见一斑。”

    晋王李定国脸上掠过一丝阴色,显是白文选提到的延平郡王令他心中不悦,但旋即苦笑了一下,说道:“岷殿下既联十三家,又联延平藩,纵横捭阖之能无人可及。”

    “岷殿下心有旁骛,屡取海外之地,不知作何打算?”赵王白文选微露忧色,慨叹道:“难道是不欲与人争权、起内讧,而舍弃中兴大业,海外称王乎?”

    “岷殿下不会如此吧?”晋王李定国吃了一惊,可仔细一想,却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一时竟愣怔住了。

    赵王白文选轻轻抚着头盔上的红缨,好半晌才嘿然一声,开口说道:“若岷殿下果有此心,吾必追随。凭岷殿下的英明神武,海外称王亦是一方雄主,吾虽不才,愿附骥尾,搏个富贵平安。嘿嘿,却不知道如吾这般想的文官武将又有多少?”

    赏罚分明,清廉自守,善施恩威,又有莫测之能……李定国似乎看到了岷世子愤然远赴海外,文官武将分崩离析,民心、士气一落千丈,清军又卷土重来,烽火遍地、生灵涂炭的惨景。

    是啊,象白文选这样死心追随岷世子的文官武将有多少呢?还有百姓和军兵,得到岷世子所施政的好处的,又有多少呢?

    无论如何,现在岷世子身系中外之望,是万万不能或缺的。李定国想到此处,突然心有所感,脸上变色。

    一些官员欲串连上书,敦请岷殿下入缅迎驾,这个风声他是知道的。本来他也并没当回事,毕竟云南未复,迎驾还有些早。但白文选突然说到争权、内讧,李定国仔细思索这些官员的名字,竟颇有几个是原来随在他军中的,不由得心中一惊。

    岷殿下疑我?赵王疑我?疑我指使官员上书,迎驾而回后好再掌权柄,重现昔日朝廷中一王独大的景象。

    晋王李定国一时心中郁结,欲辩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色涨得通红,突然发狠道:“张心和该杀。钱邦芑该杀,妄言迎驾者皆该杀。”

    其实朱永兴并没有怀疑李定国,只是赵王白文选这样认为。此时见李定国脸色涨红,气恼非常的样子,不似作伪,赵王白文选虽然并未全部释疑,语气还是缓和下来。

    “几个不得志的小人呱噪,王爷不必因此动怒。”白文选停顿了一下,委婉地说道:“如今滇省全军所需之钱粮,皆是岷殿下苦心筹措。换谁来。也没有这个能耐。王爷亦是这样认为吧?”

    李定国长长地吐出一口闷气。点头道:“确是如此。若无岷殿下筹措钱粮,激励士卒,惠政于民,滇省岂能有目前之形势?”

    白文选轻轻叹息。注目于城外,好半晌才幽然说道:“吾以为,驱除腥膻,兴复华夏,当为最高之目标,其余一切,皆应排在其下。天降大任于岷殿下,自望殿下因此而奋斗。然有人偏偏主次不分,置中华、置万民于不顾。口言大义君恩,却行助清毁明、内讧掣肘之事,实可恨也。若有圣人强于殿下,殿下退而相助,或避之海外。亦为美事;若非如此,又何妨为这中华气运的兴衰,为这亿兆黎庶之富祉争上一争。”

    李定国沉思良久,委实难以回答。岷世子强于永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君臣名义早定,若是争上一争,岂不是要谋朝篡位?中华气运,亿兆黎庶;君臣大义,捍卫纲常;图谋篡位的乱臣贼子,再造华夏的圣人英雄……乱纷纷的一团,纠结于晋王李定国的心中,难解难开。

    白文选心中不悦,也不再多言,拿起头盔戴好,转身而去,只留下一句话在李定国耳边,“是君臣大义重要,还是兴复华夏重要;是亿兆黎庶富祉重要,还是孤忠之名重要?且看看随王爷征战南北的将士们,王爷不愿他们得安乐之生活乎?王爷,但想三思吧!”

    “赵王——”晋王李定国伸手叫了一声,见白文选只是不理,已然迈下台阶,走下城墙,不由得颓然一叹。

    ………………

    放弃楚雄,却在昆明西、南方向的安宁、富民、呈贡建起了新的外围防御圈;嵩明、马龙,也增加了驻军,以确保昆明与曲靖的通路;曲靖又增兵五千,并在加固城池。

    朱永兴开始还对吴三桂的新布署感到迷惑,但经过一番计算,他发现昆明的守军数量大为减少后,约略知道了吴三桂的意图。这是确保曲靖,昆明则可守可弃的节奏啊!接下来,吴三桂该是转移家眷,以及军将家属了吧?或者,已经开始了吧?

    昆明,到底是攻不攻呢?朱永兴虽然觊觎昆明城中的财富,但到底还存着几分理智。迎驾的风声他已经听闻,如果光复了省城,这股风声便会甚嚣其上了吧?无论自己迎不迎,恐怕都会授人以柄。

    “殿下,昆明当暂缓取之。”易成见朱永兴踟蹰不决,便开口建议道:“光复省城,自然是奇功一件。然殿下根基尚未稳固,羽翼尚未丰满,实不宜心急操切。”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手指在地图上重重点了点,略显无奈地说道:“便依易长史之言,暂且不取昆明。”停顿了一下,他又连下谕令,“命晋、赵二王将主力撤回楚雄,做北上出建昌,入蜀的准备;命滇南战区陈国公吴子圣,调兵一万至滇东石林;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