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魂 >

第975部分

海魂-第975部分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农场出现在了帝国地各个角落里。
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农场主因为生产出来的粮食作物卖不出去,最终破产,这又引了新一轮地兼并风潮。虽然在薛希岳相上台之后,出台了几部保护农业的法律,但这却无法阻止农场之间的兼并活动。到战争爆之前,大型农场已经不再多见,更多的是大型的,甚至是站地数百平方公里的级农场。
这种农业生产的大变革在很大的程度上使不少的农民破产,并且最终流入城市,由农民,乃至地主演变成了工人,资本家。这看起来很残酷,可这是必然的展道路,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降到了最低,并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更多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得已解放,投入到了效率更高的工业生产中去。实际上,在战争期间,帝国能够迅扩大工业生产规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益于有大量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了工业劳动力,而帝**队能够征收到那么多的兵力。破产的农民也有一定的作用。
战争爆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再次提高,而在实施了战时配给制度之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畜牧业产品,禽蛋。奶制品等食品不再进入市场流通渠道,由帝国政府统一采购,统一分配。这一方面保护了农场主的利益,让农场主可以最大限度的生产,而不需要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同时也保证了帝国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并且通过粮食供应来实施战时管制制度。
可在战争的前两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即在战争爆前,帝国的粮食产量仅与国内需求基本上持平,产能余量并不大,而在战争期间,肯定要扩大战略粮食储备数量,以应付天灾**。因此,帝国政府在23年底就出台了两项政策,一是参加粮食生产的百姓可以免服兵役,也就是说。不从农业人口中征召兵员,以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另外一项政策就是,从24年度开始,帝国政府将统一放粮食补贴,这也是帝国历史上第一次放粮食补贴,通过粮食补贴来刺激农场住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粮食产量。
这两项政策都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23年的小麦收成就比22年提高了15%左右,到24年秋收时,稻米,玉米,豆类等重要的粮食产量都提高了一成以上。从24年开始,帝国还6续扩大了对荒地,特别是适合改为农田的荒地的开垦数量,几乎以免费放的方式将这些荒地交给愿意参加粮食生产的百姓。同时还提供必要的生产工具,种子。化肥等等生产的设施与物资,以保证生产能够迅扩大。而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对新开垦荒地地高额粮食补贴。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到24年的底的时候,帝国的粮食产量实际上已经过了帝国国内粮食需求的四成左右。也就是说,在战争期间,帝国国民的生活,特别是膳食水平与营养水准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提高,这绝对是保证帝**民士气与斗志的最有效的办法。这也使得帝国有足够的粮食拿来提供给出现粮食危机的盟国。
而从25年开始,随着大量荒地开垦为农田,特别是当时西北地区的一些粮食产区开始生产粮食,帝国的粮食问题几乎是不存在的。从政府26年度的报告中就可以看出,帝国在26年地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2亿吨,而美国同年的粮食产量是8。7亿吨。显然,在农业生产方面,帝国远过了美国。
同一年,帝国地粮食消耗量是7。8亿吨,德国的粮食消耗量是2。4亿吨,波斯的粮食消耗量是1。7亿吨,另外盟国的粮食消耗总量是2。9亿吨。换句话说,帝国生产的粮食几乎可以养活同盟国集团的所有国家,如果算上其他国家的粮食产量的话,26年同盟国集团生产的粮食实际上是有节余的,而且是很大的节余。饥荒问题本不应该出现!
看到这些统计报告,谈仁皓就有点迷糊了,就算当时还要养活几个占领地区的接近3亿人口,可这些占领地区的百姓最多只需要基本食品保证,而这只是帝国的食品配给的四分之一左右,算上同盟国集团节余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应该出现粮食危机,更不应该出现饥荒的。可问题是,饥荒确实出现了,怎么说,罗云冲不会拿这么大的事情开玩笑吧。那么,导致饥荒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想了很久,谈仁皓只想到了两种可能导致饥荒的原因,一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二是人为导致的问题。
客观存在的问题就是粮食产量的不平衡性,即粮食产区分布不平衡,各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不平衡,各个地区的粮食产量不平衡,最终就导致帝国有大量的粮食节余,而波斯帝国仅仅勉强维持自给自足,德国因为还要照顾到众多的占领区,其生产出来的粮食远不够需求。另外,交通环节上的问题也将导致饥荒出现,毕竟运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在战争期间,大部分的运力都用来运送武器弹药了,因此很难将粮食大规模的运送,结果造成帝国囤积了大量的战略储备粮,而德国的战略储备粮仓几乎要见底了。
人为因素就是有政治家将粮食当作了战略牌来打,通过粮食来获取利益。准确地说,就是帝国希望在粮食问题上让之前一直不太顺服的德国软下来!也许德**人都不怕在战场上流血牺牲,至少就谈仁皓所知,德**人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素质都不在帝**人之下。可问题是,就算德**人再不怕死,他们也不能饿着肚子打仗,他们更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在后方被活活饿死,而德国政府也不能看着国家陷入饥荒之中,最后因为饥荒而导致国内暴乱,甚至生叛乱。
想到这两个因素,谈仁皓恍然大悟,这确实是很毒辣的一招,可这与海军有什么关系呢?海军管辖的那些运输船仍然在大海上航行着,这些船该装什么货物,要装什么货物,这不是由海军决定的。当然,谈仁皓也相信,相是个有理智的,而且很聪明的人,粮食可以当作政治牌来打,可是在敌人被击败之前,掐同盟国的脖子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至少相不会在这件事上玩火。从帝国已经开始向西方提供粮食援助来看,至少相也想把积压在帝国的战略储备粮仓里的那些陈粮都送出去,免得霉变质,拿去养肥了粮仓里的耗子。
了解粮食问题,谈仁皓也不过是在给自己找事情做,可要不了多久,他就清闲不下来了,而且聂人凤与甘永兴也不会让他成天无所事事的。
  
第二天,聂人凤就带着罗云冲去了帝国京城,谈仁皓没有去追问,他甚至没有去给校长与罗云冲送行,主要是他不想被牵扯进去,要是校长个什么神经,要谈仁皓跟着一起去京城的话,那他哭都哭不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谈仁皓偶尔回去找甘永兴吹牛聊天,不过大部分的时间他都留在了家里,陪陪已经开始哑哑学语的儿子,与父亲下下象棋,陪老妈到市区逛逛市场,与妹妹打几场羽毛球,日子过得也轻松舒适。最重要的是,谈仁皓终于抽出了时间,把他一直没有给妻子写的信全都补上了,而且还聪敏的落了不同的日期,结果他忘记了一点,盖在信封上的邮戳是不会给他把时间“补”回来的。当然,在大部分时候,谈仁皓还是得准时去海军司令部报道,然后就找个理由溜出来,至于他去做什么,恐怕除了甘永兴,就不会有人敢来过问了。
这天,谈仁皓又准时到海军司令部报道,在翻完了报纸,喝完了两开茶后,他就决定开溜了,儿子已经在学喊“爸爸”了,就算让他继续留在办公室里,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是在让他受折磨。
“记得下午帮我签名,别忘记了!”
“没问题,我天天都记得呢!”杜兴也知道谈仁皓要去做什么,为了在下午下班的时候帮谈仁皓签名,他还把谈仁皓的笔记模仿了好多遍,以尽量不让人看出问题来。
“怎么,今天这么早就想开溜?”
听到这声音,谈仁皓就知道麻烦来了。他觉得有点奇怪,甘永兴一般是在上午处理公文,如果谈仁皓下午还在司令部的话,他才会来找谈仁皓聊会天。几乎不会在大清早就跑来找谈仁皓的。
杜兴吐了下舌头,他已经看到了站在谈仁皓身后的参谋长。
“对,就是这样,你先去处理吧!”谈仁皓给杜兴使了个眼神,然后才转过了身来。“参谋长,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你这么快就把事情处理完了?”
“你小子要装。也要装得像样点吧。”甘永兴笑着走了过来,“你别以为杜兴学了几下,就能模仿你的签名了,办公处的人都跟我反应多次了。你要回家去,没有人拦你,没有必要让杜兴帮你签名吧?”
谈仁皓笑了起来,他感到自己脸都红了起来。如果传出去了的话,那这肯定会成为一个大笑话。
“你也该成熟点了,你这脑子有的时候挺聪明,有的时候却只会钻牛角尖,你又不是海军司令部编制范围内的人员。需要签名吗?”甘永兴摇了摇头,“我跟办公处的人打了招呼了,你今后不用签名,想来就来吧,睡懒觉也没有人管你。当然,这只限于校长不在的时候,校长回来后,你还是得表现得好一点,知道吗?”
“谢谢参谋长,那我可以走了吗?”
“这么急干嘛?是不是等着小宝喊你‘爸爸’?”
……
谈仁皓惊讶地看着甘永兴。难道说,甘永兴还在他家周围安排了几个眼线,不然谈仁皓在家里做什么,甘永兴怎么知道?
“没那么快的,小宝还没有到说话地年龄,不要以为喊得出声了。就会喊‘爸爸’了,我那小子,到两岁半的时候都还没有叫我过我呢!”甘永兴叹了口气,“今天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吧?”
“这……应该没有吧,只是觉得留在司令部没有什么事好做,所以……”
“那就好,你收拾下,等下我来叫你。”
“干嘛?”谈仁皓不知道参谋长又要叫他去做什么事,每次被参谋长叫去做事。他都有种不好的预感。
“跟我去机场,第一批‘游隼’到了。听我们的试飞员说,性能相当不错,比我们之前所有的战斗机,甚至是6航的所有战斗机都要优秀很多,我们先去开开眼界。”
“那好,我马上就可以出!”这下,谈仁皓也来了兴趣,他也没有想到,“游隼”这么快就下线了。
“那你先到外面等我,小张去开车了,我十分钟后就出来。”
等甘永兴从侧门离开后,谈仁皓立即简单的收拾了下他的东西,来到司令部大楼外的时候,看到甘永兴的副官已经把车听在了阶梯旁。谈仁皓没有急着上车,他与小张聊了几句后,甘永兴也赶了出来。轿车一路无阻的朝机场而去,谈仁皓也很想见识一下这种传说中地“极限”战斗机。
哈飞在拿到了海军27年的意向采购合同后,第一批预生产型的“游隼”式战斗机,并且立即展开了工厂试飞。为了加快试飞度,哈飞组织了数百名工程师,三十多架预生产型的战斗机全部参加了试飞工作,这一阶段试飞的主要目的就是现设计上的主要缺陷,并且收集基本的飞行数据,这样设计师可以及时的修改试飞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并且根据基本性能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战机进行优化设计,尽量提高战机的性能。以往,这一阶段的试飞工作也许要几年,短的也要几个月,可是在战争期间,通过提高试飞飞机的数量,试飞的密度,增加工程师的人数等等方法,时间可以缩短到两三个月,甚至是几十天。
到十二月底,几项主要的试飞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