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魂 >

第4部分

海魂-第4部分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队,意大利王国舰队组成的西方联合舰队在当年年底就进入了印度洋,一路高奏凯歌,战线逼近了帝国的内层防御圈。
地面战场上,随着唐帝**队的到达,波斯帝国光复了伊斯兰堡,恢复了之前中断的与德意志帝国的陆上通道,大批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已经快要油尽灯枯的德意志帝国。不过,随着意大利王国参战,德意志帝国的南线也变成了战场。如果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能够有英法军队一半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德意志帝国肯定投降了。
随着欧洲战局的恶化,唐帝国不得不派遣一支25万的地面部队前往德意志帝国,参加欧洲的地面战争。而这25万唐帝国陆军的到达,为稳定德意志帝国的战线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至少,德意志帝国不需要再为南线的安全而担心了。
可以说,这一年的战局在海陆两个方面上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唐帝国海军遭受了一次惨痛的失败,并且丢掉了大西洋的制海权。不过,在陆地上,随着唐帝国的战争工业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而且唐帝国的国内动员也已经全面展开,庞大的工业实力,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唐帝国在地面战场上已经稳住了阵脚。现在,所剩的就是在海面上取得一次胜利,然后迫使“倒唐联盟”投降。
战争的第五年,也就是唐历1301年(公元1919年),这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战争双方都已经拼出了最后的一份力气,而且随着各条战线上的战局逐渐明确化,胜负结果也快要出来了。地面战场就如同一台巨大的绞肉机一样,交战双方修建的壕堑网就是士兵的坟墓,在没有办法对付壕堑网的情况下,地面战场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交战双方都经受不起惨重的人员损失。海战却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唐帝国已经退出了大西洋,退守印度洋,不过唐帝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任何人敢于肯定唐帝国将在海上遭受彻底的失败,因为数百年来,唐帝国就从来没有在海洋上败给过任何一个对手。
年初,西方联合舰队进攻科伦坡,科伦坡港的唐帝国战舰全部撤往狮城,编入了姜邦国将军指挥的第二舰队。同时,帝国海军司令部做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狮城,并且将海上战线稳定在南洋地区,绝不能让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到帝国本土。姜邦国收到的是一条死命令,如果狮城失守,或者是帝国本土防线崩溃的话,他恐怕连以死谢罪的资格都没有。
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蠢蠢欲动,准备趁西方联合舰队威胁唐帝国南线的时候,与帝国海军第一舰队决战。当时,指挥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是刚刚调来的萨季亭上将。而这场唐日海军之间的决战成为了整个战场上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唐帝国海军获胜,那么日本很有可能第一个投降,特别是随着唐帝国开始准备登陆九州,四国时,日本海军失败就意味着日本战败。如果唐帝国海军战败,那么唐帝国将在东面与南面同时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唐帝国也就输掉了这场战争,并且将直接沦落为三流国家,恐怕数十年之内都无法与其他列强争夺世界霸权了。
日本联合舰队在一月初离开了东京湾,寻找唐帝国第一舰队决战。萨季亭也已经率领第一舰队离开了那霸港,前去寻找日本联合舰队决战。此时,双方的势力其实相差无几,其中,最重要的主力舰各为18(唐)与16(日)艘,其他辅助战舰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因此,谁也无法判断这场海战的胜负。
2月初,双方在八仗岛附近海域遭遇,战斗立即爆发。第一舰队抢先占据了“T”字头,所有主力舰也完成了战斗准备。日本联合舰队的动作慢了大概半个小时,而这半个小时就将是致命的。
在半个小时的激烈炮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4艘主力舰遭受重创,先后退出战斗。而第一舰队则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双方的实力对比变成了18比12,而主炮的数量对比则达到了2比1左右。显然,第一舰队已经具备了取胜的基础,日本联合舰队则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随后,日舰队的驱逐舰发动了鱼雷攻击,希望能够打乱唐帝国舰队的战线,为自己的主力舰争取到反败为胜的机会。第一舰队的驱逐舰也在同一时间从两侧冲锋,准备用鱼雷攻击日舰队,而为主力舰护航的重巡洋舰(对付驱逐舰最厉害的战舰)则纷纷从舰队战列线中杀出,挡在了主力舰前面。结果,进攻的22艘日本驱逐舰被击沉击毁了14艘,虽然有5艘第一舰队的重巡洋舰被日本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或者是遭到重创,不过第一舰队只有一艘主力舰被击中一条鱼雷,被迫退出战斗。而在第一舰队的鱼雷攻击中,日本联合舰队再次损失三艘主力舰。
双方实力对比瞬间变成了17比9。第一舰队以两艘战列舰对付一艘日主力舰。而日本舰队的巡洋舰,驱逐舰都已经无法对第一舰队构成威胁了。这样的战斗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天黑之前,日舰队最后5艘遭受重创,主炮几乎全部被摧毁,不过还具有航行能力的主力舰撤出了战场。随后,第一舰队展开追击,在日本联合舰队退入东京湾之前,又有两艘日主力舰被击沉,其中一艘是被帝国海军的潜艇击沉的。
八仗岛海战以帝国海军的全面胜利结束。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日本联合舰队中,8艘主力舰被击沉,另外8艘主力舰遭到重创,至少都得在船坞里躺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日本海军失去了本土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并且都退缩到了东京湾内,而日本在横滨的海军造船厂根本就没有办法同时为8艘战列舰提供修理服务。换句话说,日本海军已经被“消灭”了,现在的问题是,唐帝国何时迫使日本投降。
第一舰队的胜利是决定性的。当年3月,第一舰队杀入东京湾,炮轰横滨,横须贺,东京三处的船坞与船厂,4艘正在维修中的日主力舰全部翻覆,另外还摧毁了大量停靠在港口内的舰船。月底,第一舰队再次进入东京湾,这次重点炮击了东京市,对日本天皇皇宫的集中炮击几乎摧毁了这座宫殿群。到4月中旬,帝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在九州岛,四国岛登陆,另外一支大约有5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进入了东京湾,4月下旬在川崎登陆,然后在第一舰队的掩护下向东京推进。
5月初,日本天皇宣布向唐帝国投降,日本第一个战败。这对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整个战争期间第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唐帝国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在其他各战线都没有获得好的战果的情况下,迫使日本投降,让唐帝国终于可以将东部战线上的兵力撤出,投入到其他方向上去了。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最为强大的第一舰队!
第一舰队在6月初回到了那霸,接着开始对各战舰进行检修,一部分老旧的战列舰还返回了大连,青岛,松江三地进行短期的快速改装。8月中旬,第一舰队云集舟山。此时,第一舰队已经拥有了21艘主力舰,其中4艘主力舰是刚刚建成的新型战舰。
同期,第二舰队也在南洋地区与西方联合舰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西方联合舰队在2月初的时候就进入了马六甲海峡,并且炮轰狮城。姜邦国将军留下了5万地面部队(其中有4万帝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坚守狮城,他则率第二舰队离开了狮城,出海寻找西方联合舰队决战。当时第二舰队只有12艘主力舰,其他辅助舰艇四十余艘,而西方联合舰队拥有42艘主力舰,其他辅助舰艇超过了80艘。
恐怕,没有任何人相信第二舰队能够守住帝国的南大门,甚至连帝国首相,皇帝都觉得,第二舰队去迎击西方联合舰队,这简直是在以卵击石。不过,姜邦国却证明了第二舰队绝不是那种害怕敌人的舰队。
在2月下旬的一次夜战中,第二舰队让敌人尝到了帝国海军炮弹的滋味。趁西方联合舰队炮击狮城的机会,第二舰队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在三个小时的炮击中,西方联合舰队的5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遭到重创,其中7艘主力舰被迫返回科伦坡进行维修。而当时帝国海军在撤离科伦坡的时候,已经炸毁了港口里的所有维修设施,结果这7艘主力舰到当年年底才基本上修复了动力系统,受损的主炮却必须要返回国内维修,从而错过了后面的科伦坡海战。
这场战斗最大的意义是,西方联合舰队意识到了唐帝国第二舰队的存在,对他们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时唐帝国在南洋地区有数十个港口与基地,第二舰队可以方便的得到物资补给,并且能够借助这些港口,基地对西方联合舰队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而西方联合舰队如果要逐一拔除这些港口与基地的话,不但要消耗很多的时间,而且会给第二舰队提供大量的突袭机会。因此,西方联合舰队司令官做出的决定是,先消灭第二舰队,然后再攻占狮城。
这就是姜邦国所需要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近7个月的时间中,第二舰队借助帝国海军在南洋的基地网络,以及该地区密布的岛屿,复杂的海况等等条件,与西方联合舰队打起了海上游击战。并且先后在勿里洞岛,淡美兰群岛,以及阿里巴斯群岛附近海域与西方联合舰队发生海战。其中阿里巴斯海战的意义最为重大。在这场海战中,第二舰队虽然损失了4艘主力舰(其中两艘沉没),不过却重创了对手6艘主力舰,同时迫使西方联合舰队返回科伦坡补充弹药与燃料。狮城受到的威胁也被解除了。
到当年9月中旬时,第一舰队到达狮城,与第二舰队汇合,两支舰队成立了帝国联合舰队,由萨季亭担任舰队司令,姜邦国为参谋长。此时,交战双方在该地区的主力舰对比为29(唐)比27(西),其他战舰数量相差不大。从这一点上来看,双方舰队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不过,帝国海军是在自己最熟悉的海洋上作战,而且经过了前面半年多的一系列战役,帝国海军士气如虹,特别是第一舰队的各艘战舰都进行了维修与改装,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相反,西方联合舰队在进入南洋地区的作战行动一点都不顺利,而且还有15艘主力舰遭到重创,且其在外活动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士气低落,各战舰的状态都有所降低。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帝国海军已经具备了反败为胜的基础。
双方的第一场战斗是在安达曼海爆发的。结果西方联合舰队的一支侦察舰队的4艘重巡洋舰,8艘驱逐舰成了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列舰热身的最好目标。接着,随同舰队行动的帝国海军陆战队攻占了安达曼群岛上最重要的几座岛屿,恢复了岛屿上港口,为联合舰队建立起了前进补给基地。
到了年底,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控制了孟加拉湾的制海权,而帝国内阁也要求海军尽快取得印度洋的制海权,这样战略物资才能够通过海运送往波斯帝国。萨季亭大将在年底确定了科伦坡战役,决定趁西方联合舰队还没有来得及撤出印度洋的机会,在科伦坡附近将其歼灭,为帝国海军最后挥师进军大西洋打下基础。
战争的第六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唐帝国已经显示出了在长期消耗战中的强大潜力,凭借着庞大的资源,强大的人力基础,以及完善的工业体系,唐帝国的战争实力一直稳定在了战争爆发之后第三年的水平,而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战争实力则在被迅速的消耗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