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

第23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第23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东暮年时,曾周游欧美,他接见记者时谈到,他遍访各国王室及政 要,得到热情招待。他还与长他6岁的大文豪萧伯纳聚谈,并赠萧氏一件中 国丝棉长袍。      1955年,93岁的何东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往英国白金汉宫。何东坐在 轮椅上,英女皇伊丽莎白将KBE勋衔授于他胸前。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年 长的海外属地公民前往英国受勋。      何东因健康等原因,未在港府担任公职,但他一生获得的勋衔,恐怕 至今无一香港人士能出其右。香港家族史专家何文翔,曾将何东所获勋衔 列一文表,现笔录如下:      1899年,港府授:太平绅士。      1915年,英国授:英皇乔治五世爵士勋章。      欧战时期,中国政府委其为赴美调查商务委员、太平洋会议代表团顾问。      1922年,中国授:一等大绶嘉禾章 (前总统徐世昌、黎元洪为他设宴于总统府, 各部长列席陪座)。      1924年,任英国全国博览会香港区名誉副监督。      1925年,英国授:英京圣约翰救伤队爵位奖章。      1925年,葡萄牙授:葡萄牙爵士勋章。      1930年,葡萄牙授:葡萄牙高等爵士勋章。      1932年,法国授:法国荣誉勋章。      1932年,德国授:德国国家一级红十字会勋章。      1933年,意大利罗马教廷授:意大利与比刊时爵士勋章两枚 (旅欧时,受德国总 统、瑞士总统、法国总理、罗马教皇及意大利墨索里尼接见)。      1936年,安南 (今越南)授:安南皇爵士勋章。      1955年,英国授:英女皇颁发KBE勋衔。      何东有三位太太,元配麦秀英,妾侍周绮文,平妻张静蓉。共有3子8 女,分别是锦姿、世勤、慧姿、纯姿、世俭、娴姿、奇姿、世礼、文姿、 尧姿、孝姿。何东另有一名非婚儿子何佐芝,为何东与女护士朱结地所生。 何东一生风流。90岁高龄时,睇靓女的嗜好仍不减当年。      何东的三个儿子,长子何世勤3岁时夭折。次于何世俭毕业于香港大学, 1924年赴英留学,瞒着父母娶英人为妻,何东夫妇甚为不悦。何世俭回国 后,与妻在上海定居。1941年,何世俭回港庆贺父母金婚,被日机炸断双 脚。何东深感内疚,原谅了儿子的过错。何东三子何世礼,官至国民党上 将,最受何东器重。      何东28岁时,患有严重的肺病及胃病,医生断定他只能活3个月。何东 不但逃过劫数,并且活到94高龄,于1956年病逝于香港祖屋。葬礼极其隆 重奢侈,与元配亡妻麦秀英葬于一起。      何东生前立下遗嘱,于他死后成立何东基金会,赞助教育事业及慈善 
… 页面 85…

团体。并将澳门的何东楼捐给澳门政府,另捐2。5万港元购买中文图书,这 便是澳门唯一归政府管辖的何东图书馆。      关于家族遗产的分配,何东则表现出严重的重男轻女、宗法嗣子的传 统观念。遗产由儿子何世礼,孙子何鸿章、何鸿卿 (两人均为何世俭的儿 子)继承。女儿及私生子何佐芝只分得5万港元。遗嘱规定,各人到60岁后, 可再获何东基金会拨款5万港元,作为养老金。      遗嘱还规定,其中的几处物业归家族共有:山顶祖屋、东英大厦、承 业大厦等。祖屋是何氏家族的象征,东英大厦是为纪念何东及元配麦秀英 所建,承业大厦则告诫子孙继承祖业,故这几处物业不能出售。                                     家族淡出      何东的子孙后代均受过良好教育,大部分还留过洋。他们学成后,或 回国,或留居欧美,大部分是专业人士,少数经商,但成效都不及何东。      何东留下的庞大遗产,由儿子何世礼,孙子何鸿章、何鸿卿继承。管 理大权,却在将军出身的何世礼手中。      何世礼主于1906年,为何东平妻张静蓉所生。何世礼是含着金钥匙出 生的,故港人都觉奇怪,世家弟子,为何去过艰苦而危险的军戎生涯?何 世礼在会见作家何文翔时,十分自豪地说:       “我自己志趣最喜欢从军,妈妈担心我当兵易生危险,曾认真的反对 我。为了这事,妈妈气了很久,这也难怪她,‘好仔不当兵’这句流行的说 法,深深的烙在老人家脑海里,难得的是先父思想开明,尊重我选择自己 喜欢的生活。其实,我当时从戎,受一班年轻时的同学影响很大,结果, 一同返回内地当兵,为国家的富强尽点绵力!       “1925年,我在南京军事学院受训完毕,前往英、法继续深造,再往 美国参谋大学进修,1930年便加入国民党,最初由连、排长干起,中日战 争前才升至将军,中国18个省 (注:原话如此)我走了17个,只没有到过 甘肃。       “在军队生涯中,最惊险之战可说是抗日战争期间,与日本主要将领 土肥原对打这役,当时土肥原一个装甲旅过了河,我立刻下令军队撤退, 我军在河南平地给对方团团围住,只能趁着月黑风高之夜逃走,日间则藏 在乡村民居睡觉,如是四五日,才侥幸逃脱。”      国共内战后期,何世礼追随蒋介石退守台湾,累官至上将。何东死后, 家族财产需要人主理,何世礼才辞官返港。      何世礼对经商不感兴趣,故家族财产未在他手中拓展光大。何世礼兴 趣在先父留下的 《工商日报》,他脱离台湾的政坛军界,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感。那么,报纸就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可借此表达他的心声和志愿。      因此,《工商日报》在经营上,属一家商业报纸;但在政治倾向上,难 免不带有何世礼个人的色彩,该报被人看成一家亲台的报纸。      该报的管理,在香港报业非常独特,何世礼以军法办报,报馆章程严 如军纪。何世礼身先士卒,在报馆附近安排临时住处,日夜泡在报馆,大 小事务,他都要一杆子插到底,绝不马虎松懈。他对头版的社评及新闻尤 为重视,社评及头条新闻必亲自审阅,提出意见后,再由主笔去改。      这种生活,何世礼坚持了10多年,直至独子何鸿毅接替他为止。何鸿 
… 页面 86…

毅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曾在胡文虎报系的英文《虎报》任记 者,后回《工商日报》,从采访部主任慢慢提升为社长。何世礼卸去社长, 仍关注报馆管理,常挂去电话询问头版的社评及新闻。      在香港,政治倾向明显的报纸,如没有党派或政府资助,是很难维持 下去的。《工商日报》长期财政困难。报馆数十年未翻新更添设备,影视机 构拍摄民国时期的片子,常借报馆拍摄内外景。      8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记者月薪不及2000港元。编辑记者校对,出现 错字还要罚款。报馆日、晚班只准开冷气3小时。如此“苛刻”,报馆怎留 得住人才?      1984年11月31日,54年报龄的 《工商日报》宣布停刊。社长何鸿毅在 新闻发布会上称:停刊与香港政局转变有关。停刊事件,在香港报业掀起 一阵不小的波澜。这表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何氏家族将淡出香港。      何氏家族,最早出卖祖业的是何鸿卿,他把分到他名下的西摩道8号“红 屋”出售套现。何鸿卿前后两任妻子均为西人,他基本倚赖吃租维持奢侈 生活,故有人议论他是“二世祖”。      80年代中后期,何世礼频频出售祖业,其中有工商日报大厦、东兴大 厦等大型物业。何世礼出卖祖业,大概纯属政治原因。何东逝世近30年来, 何世礼、何鸿毅父子一直谨守祖业,管理物业收租。香港地产业轰轰烈烈, 何氏家族水波不兴。无动于衷。若不是报纸和基金会,该家族会被人们淡 忘。何东基金会每年要拨款千万元,分赠给慈善机构,成为香港各界的美 谈。      据估计,何东遗下的财产到现在值100亿港元。设想,家族后代如果在 祖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进取,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今日地产巨子李嘉 诚、郭鹤年、李兆基、郭炳湘等,只能望其项背。      历史就是这样的。                                     家族异数      何东的三位太太,除周绮文 (只生一女纯姿)外,均是欧亚混血儿。 何东的子女又多与西人或欧亚混血儿通婚,其后代皆皮肤白皙,有的纯粹 像西人。      唯何佐芝当属异数,皮肤黝黑。只因为他的母亲朱结地 (英文名 Archee),是拉美英属圭亚那人,朱结地有华裔及土著人血统。      1910年,48岁的何东患有严重的肺病胄病,卧床3年。在养病期间,雇 请25岁的朱结地小姐做私人护士。何东不待痊愈,便与精心侍候他的白衣 天使堕入爱河,同床共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东为繁衍香烟,先后娶周氏、张氏为太太, 现在有子有女,不好以此为由,“明媒正娶”朱结地小姐,俩人便长期未婚 同居。      1917年,何东以中国商务专员的身份赴美公干,朱结地伴其随行,次 年,在华盛顿生下何佐芝。从法律上讲,何佐芝属私生子。      何东回港,朱结地带子留在美国。何佐芝毕业于加州柏克莱大学。回 港后,先在何东的生记物业管理公司做小职员。不久,去瑞泰贸易行当经 理。 
… 页面 87…

     何佐芝不想在何东的荫庇下发展,由于他的出身,亦与同父异母的兄 姐没什么交往。何佐芝发誓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离开瑞泰后,与沪商缪 德维合办佐德公司,经营洋酒、相机、电器等洋货,生意日趋红火,收益 颇丰。      50年代初,何佐芝涉足传播业,游说澳门大亨罗保爵士合营澳门绿村 广播电台。电台的收入来自广告,何佐芝把传播对象定在香港,因为发射 功率小,香港许多地方收不到,故而业务清淡,勉强维系。      1956年,何东逝世,遗嘱规定伺佐芝只能继承5万港元遗产。与何家庞 大的家产比,冰山之一角都算不上。何佐芝已38岁,且有美国名校文凭, 在商界闯荡多年,自然不必靠这5万港元维持生计。这对何佐芝来说,内心 肯定不悦。      香港传媒,说何佐芝靠这5万港元起家,这可能是事实。何佐芝今日的 身家已有10亿港元,这不能不归结于他的自身努力,何东的嫡传子孙,皆 得祖业太多的恩泽,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就,很少有人超越何佐芝。两者相 比,衬出何佐芝的不凡,亦予人较多的人生启迪。      何佐芝不辱其父何东的威名。      何佐芝最成功的事业是传播业。      1959年,港府宣布公开招标承办民营商业电台。何佐芝办澳门绿村台, 出师不利,转而把目光盯上香港商业台。他游说政界红人、行政局议员罗 文惠及邓肇坚爵士联手,终于中标摘取商业台牌照。      香港计有三家电台:政府办的香港台,为驻军服务的英军台,再一家 就是民营的商业台。三家经营目的及经营限制各不相同。因此,商业台在 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发展顺利。台址迁了三次,现在广播道,高入云霄 的发射塔,曾被誉为香港一景。      1975年,何佐芝涉足电视,开办佳艺电视台。其时,香港还有两家电 视台:无线台与丽的台。佳艺不敌无线的竞争,开办了两年便歇业停办。      何佐芝投资证券、贸易,斩获不菲。何佐芝身为巨富,生活十分悭俭。 他在这点上,与先父何东一脉相承。何东生前常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