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军阀 >

第639部分

辛亥大军阀-第639部分

小说: 辛亥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习偌艿脑ざǘ┑ァ6惆卜苫靖侵苯永肎A…7型客机的原型机改进,设计出了新一代的运输机进行空军和海军的下一代运输机招标,谁胜谁负还不太好说。
    然而纵然这年头的客机和运输机发展都相当迅速,不过依旧有些不小的缺陷,乘坐客机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定的危险姓,而且舒适度也无法和火车的豪华车厢相比。不过胜在快捷便利,所以军方的高层将领才那么喜欢乘坐飞机。
    和陈绍宽说了会话后,陈敬云勉励他要继续努力,为海军再创辉煌云云,之后又是和海军的廖辉以及关时杰说了会话,言谈中也没说什么正事,就是闲谈而已。
    扔下了海军的那群人后,陈敬云少不得还要和空军的伍世钟等人说说话,然后又是和政务院那边的官员交谈两句。
    小半个小时后,陆军的蒋方震才了过来,如今的蒋方震肩膀上已经是挂着中将的军衔了,说起来也算是奇怪了,蒋方震是早年就进入国民军中并担任要职,当年的他坐着参谋部教育司的位置一座就是差不多十年之久,随后就是调任到南京陆军大学担任副校长,期间晋升为中将,至于校长一职是陈敬云兼任,而陈敬云实际上也是不管事的,所以蒋方震的这个副校长实际上也就是校长了。担任了三年校长后,蒋方震又是做了一年的兵器总监,接着被调任到参谋部担任常务次长。他的经历和陆军中的绝大部分中将都不一样,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到过野战部队里任职,一直都是在南京打转,这在中国陆军的数十名实权中将中是极少见的,这些中将绝大部分都是有着在野战部队任职的经历,都是一个个从师长、军长的位置上爬上来的,像蒋方震这样一直都待在南京的可是极少数。
    但是哪怕蒋方震没有到过野战部队任职,但是他在陆军中的威望却是不小,因为他主要是从事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国陆军几乎每一次的编制和装备改革都是他主持的,在1931年中曰战争后,蒋方震又是提出了渐进纵深理论,而这个理论是根据陆军的孙立人少将的战术理论深化研究后得出的,蒋方震认为随着军事装备技术的进步,未来战争中应该不会出现和一战时期那样的战壕战,而是会出现以坦克为核心的机械化兵力进行的运动战,而在敌我双方都有着大量新式装备的情况下,想要突破敌军的防线就必须集中更多的兵力和装备,而且预计突破防线时第一线兵力会遭到极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准备第二梯队乃至第三梯队,用于突破敌军的防线并拉开缺口继续向敌人纵深挺进。
    而这一理论的核心依旧是集中大量的机械化兵力快速的穿插敌军纵深,所以对部队的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还要求空军部队能够不但要能够为地面的陆军提供空中保护,而且还要求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在战役发起时投入大量的前线轰炸机,直接支援前线机械化部队的作战。
    而这一理论也是被陆军的多数高层将领所认同,但是这种战略理论同样也带来了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凭借中国目前的机械化兵力不足以完成类似的渐进纵深挺进,一个装甲军估计也就只能担任一个梯次的作战任务,而后续作战的话还得需要更多的装甲军,尤其是对苏俄的西伯利亚方面,中国陆军的机械化部队更是显得缺乏。
    为了让战略理论得以实施,陆军内部已经进行了新一轮的整编计划,而这些编制上的整编一如既往的是蒋方震所负责。
    “现在我军中坦克部队的编制还是经得起考验的,不过各装甲部队中的摩托化部队显然是有些一定的问题,这些摩托化部队虽然装备了不少的轮式车辆,但是在实战中,这些轮式车辆脱离了公路后就会遇上极大的麻烦,没有足够工程兵的保障下越野能力极为有限,而我们目前的摩托化步兵都是用来伴随坦克部队作战的,这无法跟上坦克部队的越野速度就带来了极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建议是,把这些摩托化部队进行改编,用履带式装甲车辆代替轮式车辆,但是全履带式装甲车辆的成本过高,所以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案,通过大量采用半履带式装甲车辆来提高目前这些摩托化部队的机动越野能力。而目前这些摩托化部队中装备的大量轮式车辆也不会被浪费,可以转入到各步兵师中。”
    蒋方震继续道:“对于未来部队的编制改革,我的意见是,保持目前的三个装甲师规模,目前的六个摩托化师换装为机械化师。让我们的三个装甲军成为尖刀部队。而各普通步兵师分成两等,一种是大规模装备各轮式车辆以及少量半履带式装甲车和轻型侦查装甲车,成为具备快速公路机动能力的摩托化步兵师。而其他部队则是装备必要的卡车,用于牵引火炮,进一步减少骡马以及后勤人员的数量。”
    陈敬云听着这些,心里头也是暗自点头,蒋方震的想法还是不错的,而看他所说的机械化师应该是可以具备强大战斗力的,算得上是半装甲师,而且蒋大量的步兵部队改装为摩托化步兵师,也是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这个成本嘛估计会比较多,就算是非常了多年来进行这个计划,估计也会带来比较大大财政压力,毕竟这不是说采购几辆几十辆的坦克卡车,而是要数百上千辆的坦克,而且还要数以万计的各种卡车以及各种新式装备,这所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庞大的。
    这个时候,沈纲也是在一边道:“对于装甲部队的战斗力提升,方大山那边也是提出了建议,说是目前装甲部队中的各种牵引火炮对部队的机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提出了要采购自行化火炮的计划!”
    “自行火炮?”陈敬云一听当即道:“哦,这方面的技术没有问题吧?”
    沈纲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芜湖重型机械公司那边已经有了样炮,采用我们原有的T6系列坦克的地盘,然后装备105毫米的火炮,不过这种自行火炮的口径略小,对于普通步兵师来说105毫米的口径已经足够用了,但是对于装甲部队来说还是略有不足,按照我们的预计,装甲部队的师属火炮团里,至少需要一个营以上的155毫米榴弹炮,所以是准备研发一款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沈纲说的也没错,对于中国陆军来说,一战时代师属火炮75毫米口径还可以,二十年代到中曰战争时期105毫米口径的师属火炮也算好,但是进入三十年代后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师属火炮仅仅只有105毫米口径是严重不足了,毕竟装甲部队是快速突进的部队,后方不可能还跟着一大群的155毫米重炮,也就是说运动战中,装甲部队很少能够得到155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支援,这后方没有支援,就得靠自己解决了。所以装甲部队自身装备155毫米的自行榴弹炮是非常有必要的。
    听到这里,陈敬云道:“嗯,不错,装甲部队的各种新式装备的研发和装备是不能停滞不前的,这个自行火炮听上去也可以,改天我看一看!”
    沈纲道:“没问题,我让他们去安排,本来就要进行招标试验的,到时候还有另外几家公司的产品也会一起展示!”
    和军方的人谈过了后,陈敬云又是和政务院那边的人交谈了起来,这会说的自然不是军事方面的了,而是说的经济工业方面的事情,这两年中国的建设重心可不是军事装备的建设,而是经济方面的发展,为了能够在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中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中国这些年可是埋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其中最为代表姓的铁路更是发展迅速,国内东部地区建设了众多的支线铁路网,把中国目前现有的数条干线动脉连接了起来,并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果说东部和内陆地区的铁路建设都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建设的话,那么在大西南地区和大西北以及北方地区的铁路建设,那完全就是国防工程了,比如西北铁路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中国部署在西北和西伯利亚地区的部队得到补给。
    在之前,中国驻扎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部队只能依靠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进行运输,而这一条铁路的运输力对于维持西比利亚地区的中俄两国上百万大军来说很勉强,一旦开战后很有可能忙不过来,更加不要说继续往这一地区增兵了,前些年为了解决西伯利亚铁路运力不足时保障前线部队的需求,中俄两国所采取的办法就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囤积大量的物资,但这只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所以为了彻底解决中国部队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运输难题,这西北铁路的建设也就一直没停下来,国内段建设完成后,就是通过了阿拉山口然后继续往中亚的哈萨克方向修,然后连接了原来俄国修筑的中亚铁路。
    如此才算是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在中亚地区部署兵力难的问题,有了铁路后各种的重型装备就能够运输过去,包括装甲部队,而不是说和以前一样,在哈萨克地区需要严重依赖骑兵部队。
    除了西北铁路外,也修筑了进入四川的铁路,而四川铁路的开发除了军事上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利益,开通了进入四川的铁路后就能够解决进川难的问题,从而对于发展四川而言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要知道四川的各种资源可不少,不过进川的铁路修起来也难,施工难度并不比西南铁路少多少,而中国当初为了修通株洲到贵阳再到昆明的铁路,可是花费了海量的资金,甚至还死了不少的筑路工人。所以在修四川铁路的时候,也是问题多多,不过好说好歹总算是修起来了。
    进川铁路的方案有很多种,不过考虑到一些具体的问题,随后选择是利用西南铁路的基础上,从贵阳修起,然后延伸到渝城,然后再从渝城延伸到成都。不过这并没有到头,从成都还会继续往北修,途径绵阳、阳平关后抵达宝鸡,和西北铁路接通。而这条四川铁路修成后也就会成为中国的第三条南北干线铁路,对于西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除了这些干线铁路外,还有众多的支线铁路,这些支线铁路大多数依托各干线铁路,有些是为了带动附近的经济发展,而有些纯粹是为了开发当地的资源,比如攀枝花铁矿被发现后,就已经是开始着手修筑支线铁路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开发这个超大型铁路。
    除了铁路外,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当属于各个大型水电站了,由于中国的电气化进程一天比一天快,用电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大,早年的几个水电站相继建成后,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用电,但是依旧无法彻底解决用电缺口,除了继续大力发展火电外,就是大力发展水电了,而发展水电也是得到了农林部的支持,因为水电站的建设同样会有利于农田的灌溉,这水电站不但是用来发电的,同样也是一个水利枢纽,给农业发展会带去极大的好处。
    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所需的用电缺口,以及当地的农业情况,中国这几年可是动工了高达十几个大型水电站的项目,加上二十年代建设的那些,建成和在建的大型水电站项目总数已经超过了三十个,这些水电站建成后,不但可以给当地提供水利便利,还可以提高内河通航运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更多的电力。
    铁路和水电站的建设基本是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是长途公路的建设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