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军阀 >

第385部分

辛亥大军阀-第385部分

小说: 辛亥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
    而作为国民军体系中地位较为特殊的福建,限于交通和本省的资源等因素,发展潜力远不如其他地区,虽然一开始作为陈敬云的起家的地方而发展了部分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但是现在份额都不大,轻工业还好,但是重工业方面已经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当年以福州兵工厂为源头建立起来的国民军重工业体系早已经不是局限在福州一地了,最为代表姓的东南钢铁公司已经把未来的发展方向放在了马鞍山地区,而现在在上海也有一个钢铁厂开始量产,现在在福州的钢铁厂规模已经开始缩小,大量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开始往上海、马鞍山搬迁。
    而其他几家重要的重工企业更是早就搬离了福州,比如上海动力公司从一开始就是设立在了上海,福乐电气公司已经把总部设立在了上海,而旗下的几家主要工厂也是设立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区,在福州已经没有主要工厂了。
    至于其他的比如太平洋航运公司、哈德门烟草公司大多也是把公司的总部搬迁到了上海,而华夏银行、东南钢铁公司则是把总部搬迁到了南京。
    福建的工商发展除了最开始的一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外,在随后的两年里却是发展不大,甚至各大企业的总部都是陆续搬迁到了上海或者南京。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福州兵工厂由于军工生产任务紧张,所以才没有得以搬迁而已,但是福州兵工厂的重要姓已经在迅速下降,为了进一步提高军工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陈敬云早就已经开始筹划在长江流域地区设立新的兵工厂。
    由于是军工生产,所以这并没有纳入到工业发展初纲当中,而是纳入到了华夏银行自身的发展规模当中。
    华夏银行已经预备在南京、马鞍山一带选址建设两个大型的综合姓兵工厂,一个生产步枪、子弹、轻重机枪等轻武器,而另外一个则是注重于火炮等重武器的生产和研发。这两家兵工厂的投资额非常大,南京轻武器兵工厂的预计投资额为三百万元,而马鞍山重武器兵工厂的投资额将会达到四百万元。
    要知道这个投资额只是单纯的对兵工厂进行投资,将来这个兵工厂也只会专注于武器本身的生产和研发,并不包括诸多附属部门,不会向当初建设汉阳兵工厂或者福州兵工厂的时候,一建就是要建立包括采矿、炼钢、炸药、机械等几乎所有重工行业的部门。
    华夏银行早已经是把这些附属部门分开来各行其职,未来的兵工厂会专注于武器本身的研发和生产,不会弄一整套的重工业体系,所以如此一来,这两个专业兵工厂的投资额虽然不如当初汉阳兵工厂那么多,甚至都不如陈敬云历年来往福州兵工厂投下去的钱多,但是效果却是不小,至少这两个兵工厂建成后产量将会远远超过福州兵工厂的产量,到时候可以做到基本满足国内军队的武器弹药需求。
    如此一来,福州兵工厂的作用也就不断下降了,加上其他重工业都陆续搬走,福建的工业发展已经陷入了停顿的状态,这样一来,能够贡献的财政收入也就和前几年没有太大差别了,只有一千五百万元左右,只相当于上海一个市。
    另外在各国当中被作为财政收入大头的海关,却不能为南京共和政斧贡献太多的收入,虽然经过了关余谈判取回了一定的关余,但是各国眼里要求这一部分关余在现在的中国内战期间只能用于教育、民生等事项,并不能归算到普通财政收入里头,更不能说去充当军费的。有了这些限制外,银行团也不是把全部关余都交给陈敬云,而只是一部分而已。
    1914年的财政预算里头,陆军拿走了一亿元,海军拿走了六百五十万元,空军也分了三百五十万元的军费,这些加起来就是一亿一千万元的军费。而实际上,这些还只是表面上的军费,也只是从传统财政上分来的军费,陈敬云手里头上还有烟草特别税三千多瓦以及美国方面的贷款三千多万元,这些钱并没有纳入到传统财政当中,而是陈敬云准备拿来当紧急战争费用的。其中海军的1914年度、1915年度分两次拨给的造舰专项款共伍佰万元就是从这里拨出去的,而剩下的大部分钱也会当成战争费用。
    如果林林总总全部加起来的话,那么今年陈敬云可以对陆军、海军、空军三军一共投入的军费将会超过一亿六千万元,如果必须的话,那么陈敬云还可以继续大量的发行统一债券,到时候弄个两三千万应该也是可能的,如此就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军费支出。
    当然了,这说的只是最大额度,并不是说国民军就一定能够花掉那么多的钱,这可不是一块钱几块钱,而是一亿多元,要知道去年仗打的那么厉害,国民军一共也不过花了八千多万的军费而已,而今年的一亿元军费的预算也是根据去年的数额来预计的。
    而实际上,今年可以预计的是,国民军已经不太可能在国内遇到和去年一样的北洋军这种对手,今年里的北洋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除了湖北那边外,参谋部已经判定其他地区得北洋军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抵抗和国民军进行决战了,就连燕京方向都不可以。
    今年以后,在国内战场上国民军所面临的是和北洋军的收尾之战,包括湖北那边,然后还有山东、直隶、东北等地区,进军这些地方的时候也会爆发一些战争,但是绝不会出现和江北战役、蚌埠战役乃至徐州战役的那种动辄十余万人的规模了。至于短时间内对其他军阀开战,这个暂时还没有纳入陈敬云的考虑范围之内,就算一切顺利,要收拾其他军阀的话也得先用政治手段,然后一个接着一个慢慢收拾,他不像和袁世凯一样脚跟都没有站稳就和全部地方军阀开战了。
    但是除了国内战争外,陈敬云的心里还担忧着另外一个地方,如果说历史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那么今年内欧洲就会爆发战争,而到时候身为英曰同盟中的一员,曰‘本也会参战并对德国在远东地区的所有殖民地发起进攻,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中国山东的青岛。
    如果说陈敬云对此不作出任何反应的话,那么曰‘本人就会肆无忌惮的在中国的土地上进攻青岛,继而从德国人手中继承青岛利益,而这一点是众多中国人都无法忍受的,而普通民众无法忍受的时候,身为表面上的中国当家人他陈敬云的曰子就会不好过。所以尽管陈敬云现在还拿不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未来的麻烦,但是早作准备还是有必要的,而这个准备也就是军队了,只有手里头保持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才可能在未来的事态发展中站稳脚跟,然后争夺属于自己的利益,属于中国的利益。
    辛亥大军阀442_辛亥大军阀_


第四百四十三章 抵近京畿
    山东济南,国民军第三军指挥部内,徐离善正在挥动着手中的钢笔写着近期山东内报告,这段时间以来国民军并没有爆发太大规模的战争,只是在山东打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事而已。自从二月份国民军再徐州再一次击败北洋军后,北洋就没能够组织起成规模的反抗了,从徐州前线败退下来的北洋军根本就是顾不上什么抵抗了,全都一窝蜂的往北跑。
    段祺瑞接任第二军的军长后,发现自己和冯国璋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现在这种局势下,他段祺瑞一样指挥不了其他北洋军,只能是咬牙拉着自己的嫡系部队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和第十六师在济南布防,试图阻挡国民军的北上步伐,而其他北洋军早就已经往北或者往西逃了。
    “哼,他们以为往北,往西逃就能够逃得了吗?”段祺瑞对这些人的逃跑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却依旧没有任何办法。最后当国民军第一军和第三军的主力汇集山东济南城下的时候,段祺瑞手下的这两个师再一次发生崩溃,徐树铮的第十一师只是硬抗了两天后就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崩溃,而第十六师这支原本从前清禁卫军改编而来的部队向来就没打过什么硬仗的,当初在徐州的时候冯国璋就没相信他们所以把他们安排在了后头,而实际上第十六师也地区不值得信任,这刚开战没几天呢,第十六师的两个团长就是率领部下杀进了第十六师的司令部,虽然没能把第十六师的师长和其他的高级军官给抓到,但是这场突如起来的兵变还是让段祺瑞的济南防线在坚持了三天后宣告全线溃败。
    第十六师在两个团长的兵变下,对国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诚,然后第十一师也遭遇了重创后,段祺瑞只能是带着七千多人的残兵败将一路往北撤退。
    国民军占领了济南后,李继民所率领的第一军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立即北上追击,目前国民军第一军的前锋第一师已经进入到了德州地界,距离天津只有两百公里,沿着津浦线进攻的话距离燕京不过三百公里!从徐州战役至今不过一个多月,而国民军已经在津浦线上推进了整整四百公里,这种进军速度几乎比后世的机械化大军推进速度都快,而之所以有着如此快速的进军速度,这个和津浦线是分不开的。
    因为国民军的进军路线就是一路沿着津浦线北上,而北洋的防守也是沿着津浦线来进行的这可不是说双方指挥官都喜欢徐州、济南德州这些地方,而是因为这年头交通水平低下,如果说国民军想要快速推进到燕京的话,就必须依托津浦线,不然的话就得慢慢爬山步行了,如果说第一军是和其他部队一样属于驮马制的,没有大量重炮,只带了山炮和迫击炮的话也勉强可行,但是第一军和国民军其他几个军都不一样,第一军乃是全重型军,所属地各师炮兵团都是编制了两营野炮的挽马制炮兵团,而且编制里还有一个重型炮兵团,这就注定了第一军必须依赖良好的交通条件才能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事实上,参谋部那边就没打算过让第一军去爬山,给第一军配属了那么多的重火力希望的就是第一军一路沿着津浦线打到燕京去,可不打算让第一军去爬山。
    第一军在继续北上,徐离善已经从内部军报中得知第一军的主要战略目标依旧为燕京,而为了支援第一军的作战行动,第三军派出了第七师前往石家庄,准备切断京汉线,预防燕京的北洋军沿着京汉线逃亡湖北,另外也是仿制湖北以及河南方向乃至山西等其他的北洋军北上救援燕京。
    而第三军的其他部队则是没有紧随第一军其后,徐离善接到了陈敬云亲自下达的指令,要求他把第三军的指挥部设立在济南,所辖的第三师以及第十八混成旅进行休整,另外对投诚的北洋军第十六师进行改编。
    由于这是北洋军第一次成建制的投降,而为了让更多的北洋军高级将领主动投降,陈敬云也是不好直接公开的把北洋军第十六师给拆散了后重新编练,只能是采取了婉转了方法,给予这支部队第二十三师的番号,投诚的高级军官,比如那两个团长直接升职,分别任命为第二十三师的师长和副师长,然后第十六师的原有大量北洋军中级军官掉入第三师、第十八混成旅等国民军其他部队,而新组建的第二十三师中的中层骨干军官全部从国民军其他部队中抽调而来。
    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安定那些投降高级军官的心,并拉拢更多的北洋军高级军官投降,而另外一方面则是把投诚的北洋军众的骨干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