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风 >

第239部分

天风-第239部分

小说: 天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南家长子也在朝中为官,为立功勋,亲手策划了策反惊虹大将袁中旭。
    袁中旭原本是惊虹将军,因不与朝中政敌对抗失败,而最终不得不落魄逃往天风。当时他叛变,除了带来两万亲兵外,还带来了自己的一家老小,他的侄子袁申,更是其中的领兵大将。
    四世皇帝对袁中旭的叛降极为高兴,亲手赐他宝刀,提拔重用。
    南山岳的兄长也因此受到嘉奖。
    南山岳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口中不言,却默默进行着陷害其兄的计划。
    当时的袁中旭虽然反叛,但是其部下诸将却多有不满,其侄袁申更是多有怨言,与袁中旭曾多番发生冲突。南山岳知道这是个突破口,就特别找了一天假意请袁中旭入府赴宴,并称要看其宝刀。袁中旭身为降将,在朝廷根基不深,南山岳当时虽还没有权倾天下,他却也不敢随意对抗,只能带刀赴宴。宴席上,南山岳灌醉袁中旭,把皇帝亲手赐给他的宝刀偷了出来。
    趁着袁中旭酒醉之机,南山岳拿着刀跑去找袁申,对他说,你虽然降了我天风,但是心中多有怨气,你的心还在惊虹。皇帝对此已经有所察觉,所以命袁中旭亲手杀你。袁中旭如今在我府上喝酒,正大醉,等他醒过来,你就死定了。不信你看他连刀都带了过来。
    袁申自然知道袁中旭是如何疼爱此刀,一看果然是皇帝赐给自己叔叔的刀,吓得立刻没了主意,当天晚上,就听从南山岳的劝告,带了三千人秘密逃离。
    他到逃到数百里地后,眼看着都要到了惊虹了,才醒悟过来这原来是南山岳的奸计,但是此时已经太晚。
    袁申一逃,袁中旭立知不妙,很有可能会立刻有人告他假意投降,让皇帝杀他。他宝刀已失,向皇帝也无法交代,南山岳趁机恐吓,袁中旭再不顾一切于第二天也带着大批士兵逃跑。自此,南山岳的兄长策划的策反大计,被南山岳给全盘破坏。这两人逃走之后到是想明白了过来,可当时却全然没意识到南山岳有心陷害。而皇帝得知袁中旭逃跑之后,更是勃然大怒,认为其兄无能,没过多久就把他给撤职。
    南山岳则凭其诡辣心机一升再升,最终成为帝国之相,两朝元老。
    借刀杀人一词,在观澜大陆就是由于南山岳的做法传来出来。
    南无伤惯于借刀杀人,可见是承其父之衣钵,自有其由来去处。
    也因此,南家上下,对南焕林这个人,其实只有表面的尊重,没有私下的深情。南焕林死后,南府固然恪于孝道,满门守孝,但是没一个真正将南焕林放在心上。南山岳对南无忌的风流,也全不已为意,只望他玩得别太出格,弄得街知巷闻就好。
    说起来,自己的两个儿子都算是比较争气的了,他也实在没有太多理由可以挑其不满。
    惟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南无忌正躺在飞烟的床上,奋力驰骋,而在那不久之前,飞烟的第一次,刚刚献于当今太子。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浅水清的计划行走,女人要勾引男人,其难度总是比想象中要低上太多。
    。。。。。。。。。。。。。。。。。。。。。。。。。。。。。
    淮河上的画肪里,乐清音一个人苦守着那盏清灯,心中的酸楚却无人可倾诉。
    自浅水清来到苍天城后,从未有一次过来找她,令她心中亦难免有所怀疑,这个男人的心里,到底装着她多少。
    想想忽然也觉得好笑,自那次清野一别之后,不知为何,自己就倾心于他,一见钟情这种事,她本从来不信,却没想到真真就应在了自己的身上。
    然,他固然接受了自己的一片深情,却又有多少可回报的呢?
    他若心里真得有自己,至少在这许多时日里,也该来看自己一眼,哪怕只是说上几句话,也是好的。
    想到这,乐清音越发的心中不是滋味起来。
    云霓待嫁的事情,已经传遍了苍天城,如今人人都知道当年丰饶草原的故事一语成真,纷纷雀跃,然又有几人知道,几人关心,她这个曾经的淮河第一名妓?
    若真知道,怕也只会被说成是破坏他人好事的无良女子吧。
    天色已晚,乐清音轻轻叹了口气,正欲吹灭灯火回屋睡觉。
    船外响起一片清澈的乐声。
    那乐声悠扬悦耳,奏琴人不懂琴律,却琴声咚咚,充满了欢快心情。独特的韵律几乎是弹奏在乐清音的心房上,听得她浑身一颤,赫然正是当初她在清野城醉花楼上弹过的那首将军令。
    一声爽朗的自报家门,则彻底地令乐清音激动起来:
    “浅水清求见乐清音乐大小姐,还请乐大家的赏面一见。”
    乐清音冲出舱门,淮河之上,浅水清白衣飘飘,独坐船首,身前摆着乐清音当初送给他的那架古琴,身后则是姬若紫在为他含笑摇撸。
    他,终于来了。
    小船靠近画肪,浅水清步上船头,圆月高照下,心中爱郎的身影显得越发伟岸高大。
    浅水清轻搂住乐清音那盈盈蛮腰笑道:“我知道我这些天没来,怕是委屈了你,怎奈何事务太多,不得不先料理好才能过来。”
    乐清音羞红了脸,低声道:“人家又没说非要你过来不可。”
    “却是我自己想来见你。”
    这话说得乐清音满心舒畅。
    “这次我来了,便在你这里呆上些日子再走可好?”
    乐清音惊骇抬头:“你要住在这里?”
    浅水清微笑道:“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日。我要做一件事,非清净之处不可为。苍天城纷扰之地,除你这画肪,只怕再无别处令我可寻清净。”
    乐清音大喜,扑进浅水清的怀里,心中再无遗憾。





    第五部 决战风雪之巅 第三十四章 天涯有芳草
     更新时间:2009…2…16 9:14:42 本章字数:5115


    淮河之上,画肪轻摇,伴随着河水流淌,一路随波逐流。
    船头上,浅水清一人独坐,面前摆放的是一张小书案,铺了上好的书纸,正在奋笔急书。
    在他的左侧,乐清音正在操琴,琴正是当年她送给浅水清的那具,这刻在乐清音的妙手挥动下,奏出靡靡天籁之音,听得两岸听众纷纷驻足,不忍离去。
    姬若紫则为浅水清端来一盘点心,玉手轻拈,取出一块松糕,送进浅水清的口中。
    好一副迤俪画卷,就这样在淮河水畔上演。一个是后宫三千佳丽中的绝色翘楚,一个是曾引得无数才子尽相折腰的民间花魁,若论声望名气,谁也未必差了,若论才德技艺,又各有所长,却同时倾心于一个男人,共同伺候一个男人,天下笔耕者,再无人可有如此福分。
    来到乐清音的画肪上,已经有三天了。这三天里,浅水清不问世事,对外面的世界竟似再不关心。
    胸中有丘壑,万事自有法,浅水清求得其所。
    只是这些天里,他与乐清音发于情,止于礼,每日里朝夕相对,却是彼此并不做进一步的肌体接触。
    他全心全意在做的是自己那天在酒楼上突发其想的一件事……撰写兵书。
    纸上的大笔在龙飞凤舞中翻腾,游龙引凤般写出一篇篇文章,字字力透纸背,待到浅水清最后一记潇洒的收笔,终于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用了三天时间,终于写好了。”
    姬若紫捂嘴轻笑:“天下写书者,大概再无一人有将军般如此快速了。”
    浅水清哈哈大笑:“三日写成一本兵书,我却已经觉得够慢的了。我在这画肪上呆了三天,清音便为我奏了三天,淮河两岸之民有福,就跟着享受了三天。我这人小气,巴不得快快写好,然后好抱着清音回家,只我一人,可听她无双之音,再不允他人分享,又怎能不尽力为之。”
    乐清音闻声停指,乐律嘎然而止,她轻轻瞪了一眼浅水清,却是说不出的妩媚多情:“油嘴滑舌,早知如此,再不必为你如此辛苦。”
    姬若紫大笑着把乐清音推给浅水清:“少瞥清了,你啊,都巴不得他早早完成,然后好主动投怀送抱呢。”
    乐清音大急,挥手要打姬若紫,却被她大笑着躲过,随手拿起兵书说:“不要吵,你们两个在一旁呆着亲热,我要先看了这兵书再说。”
    说着,她已经开始高声朗读起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咦?”只这兵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令姬若紫微微吃了一惊。
    自浅水清说要著兵书以取代赵狂言在国内的神之地位以来,姬若紫便一直对此事半信半疑。
    她相信浅水清是一名出色的战将,但若要说出书著作,撰写兵书,那毕竟是一代兵法大师才能做的事,浅水清虽是天风帝国后起之秀,新一代年轻名将,终究离兵法大师的境界还差了一个层次。
    然,这本兵书开篇立要,尤其是那句兵者诡道也,便令她心神震动。
    她这刻被这本兵书深深吸引,再克制不住地细读下去。
    “故能示之有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姬若紫越看越心惊,她原本不认为浅水清用三天时间能写出怎样的军事著作来,只当他是一时兴起,虽佩服浅水清是战争天才,却也不认为可以发前人所未想,开古今之新战争格局。
    然浅水清用三天时间写就的这本兵书,姬若紫用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将其全部读完后,她的眼神已经由诧异最后变成了全心膜拜与佩服了。
    “此书,必将成天下奇书,流传千古。”姬若紫由衷说道。
    浅水清微微一笑,搂着乐清音的腰微微紧了一紧。
    那是自然的,又有何稀奇之处。
    孙子兵法本就是自己那个世界的第一兵法奇书,传承两千年,不知多少人瞻仰其名,多少名句流传后世。
    自己自来到这个世界以来,从未有借过异世之利,却还是在今天借用了一回,这一借,就借的惊天动地,将整本孙子兵法都抄袭了过来。
    惟如此,他仍嫌不够。
    真正的孙子兵法,其实总共不过万余字而已。
    孙武的年代,书以竹简,撰写不利,故此那时候的文字记录,素来是言简意赅,恨不能一个字可以作一句话的意思使用。一本仅万字的孙子兵法,在最初写成时,却是用车装的满满一大车竹简。
    所谓学富五车,就在于此。
    因此虽只有万余字的孙子兵法,所囊括的内容,却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孙武一生对兵法战争的理解。
    倘若搁在现代,一万字的内容搁在网络上,写手们三个小时便可完成,又何必劳他孙武大驾,费时三年著作,穷尽一生心血。
    可见文字的质量与数量是如何的不成正比。
    网络写手们若如此写,那是连免费章节这一关都过不了,纵然是天下奇书,作者也只有活活饿死的份。
    年代不同,需要便不同。
    天风帝国如今所处,已经是一个完成了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后封建时期,各种封建时期重大发明均已出现,战争也走到了仅差火器的地步,这种情况下一本书动辄十数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