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753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753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显示诚意,我军退避三舍,撤出盐泊城,此后是战是和便在大王所思了!”赵礼是看出来了,再扯下去就该旧事重提上溯二百年了,那是八天八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官司,最后还得刀枪说话。他不愿再多言,摆明了自己的态度,面子给你了,要打就放马过来吧……

宋军说话算数真得退出了盐泊城,撤到了三十里以外,但是他们依然控制着南下的道路。宋军之举倒让萧翰里剌有些迷糊了,说他们怕了,却让出了可以凭借的城池;说他们不怕,为何主动撤军不肯与自己一战,难道只是想表现他们所谓的诚意。他一时无法判定当前的局势,只能将书信一封讲明情况,先让人飞马一并将蜀国公主的信件送回国内交给皇帝,请示下一步的行动。

双方因宋军的暂时退让而没有发生冲突,可萧翰里剌也没有闲着,命人详细调查宋军的情况,收集有关情报,以备下来可能发生的战争。

很快辽军便搞清楚了宋军的虚实,宋军刚到这里时粮草耗尽,战马损失过半,到这里后大肆征买粮食和牲畜,不过也只能维持一个多月的消耗。万不得已之下宋军分成了两路,主力由大帅高宠前去攻打北庭以求能获得补给,度过漫漫寒冬。而留守的这一路都是辎重部队和征召的西北各部族军,由监军统领。可这个监军实在是没有多大本事,大帅走了没几天,他便天天出去打猎,根本不理事,导致军纪废弛,军士们骚扰百姓,抢掠财物,已然失控,惹得城中百姓怨声载道。

萧翰里剌搞清楚了真相后,也觉得自己弄明白了宋军的反常行为。宋朝有以内侍和文臣出任监军的传统,这些人往往都是皇帝的亲信,却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仗着皇帝的宠信胡作非为。如今宋军的监军看来就是废柴一类的货色,他见自己大军前来征讨自知不敌,所以才前去和自己谈判示好。主动出城不过是担心城中百姓和辽军里应外合破城,到时想跑都跑不出去了。

而留守的宋军的实力在萧翰里剌看来简直不堪一击,什么叫辎重队啊,其实就是一帮征用的民夫,即使穿着身军装也是民夫,根本没有战斗了。那些部族军他更是了解,打胜仗的时候跟着捡便宜行,一旦形势不利马上就会反水,且最容易被收买。即便他们听从调遣,可宋军带来的部族军分属不同的部族,既有党项人、汪古人、蒙古人,还有党项人,他们语言不同,作战方式各异,根本无法协同作战,这可是兵家大忌。

侦察出城宋军动向的侦骑也有了结果。他们出城后就在草原的开阔地上建立了营地,那里不靠山、不临水,无险可依。而这里有缺少搭建木城的树木,营地周围只用运输辎重的大车布置车城,可地广车少,空隙间只以绳索相连,可以说是不堪一击,根本无法拦阻自己的铁骑的冲击。

另外探子还发现宋军中人数最多的党项部和蒙兀部为了争夺粮草发生了争执,险些火并,最后因为监军袒护党项部,蒙兀部负气离开大营,在距离三里之外另立营盘。其他几部对监军的作法十分不满,导致宋军各部之间关系紧张,他们不敢明着闹便消极对抗,对将令阴奉阳违。而监军也无可奈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任他们折腾。

搞清了宋军的虚实,萧翰里剌感叹不已这真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宋朝皇帝看来也不是什么明君,否则也不会派遣这么一号无能之辈出任监军。他不由的怀疑这是不是领军攻打北庭的宋军大帅故意为之,想借自己之手除掉这个无能的监军独揽西征之功。但不管如何,萧翰里剌自以为已经摸清了宋军的虚实,自己完全可以完胜这路宋军……

第三百四十九章不免一战

萧翰里剌弄清了宋军的虚实,可他没有贸然发起进攻,而是等到国内的命令。他明白大石林牙自称继承了辽国衣钵,延续大辽的国脉,可谁都明白他们这个政权并不能让所有契丹人信服,因为耶律大石虽然算是皇族,但已经是旁支末节,而且并未得到宗族的承认。

而蜀国公主余里衍是末帝耶律延禧的亲生女儿,直系皇族,在与皇帝失散后在西京建立政权,以公主身份监国,并得到耶律氏和萧氏两大族的支持。而在与女真人的战斗中屡战屡胜,守住了辽国最后一块土地,可耶律大石那时还在亡命漠北。此后随着南京政权覆灭和皇帝的被俘,西京成了当时辽国唯一残存的政权,也被契丹人视为正统。

此后蜀国公主为联宋抗金招宋朝燕王为婿,声势更胜,在其帮助下收复整个西京地区,女真人不敢再犯边境,威震西北。令人扼腕的是这个宋朝王爷不忘故国,出兵援宋击败了南下的金军,登基成了大宋的皇帝,而蜀国公主夫妻情深率部归宋,但是也为契丹人赢得了巨大的利益,使族人免于兵火,因此蜀国公主仍然在契丹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现在宋军转交了蜀国公主的信,萧翰里剌虽然不知具体内容,但也能猜出定是劝皇帝息战联宋抗金,不要趟高昌的浑水。想来以蜀国公主的地位和威望,皇帝不会不考虑她的意见,那么也许就能避免这场冲突。而从内心而言,萧翰里剌也不希望与宋交恶。因此他没有贸然动兵,可也没有放松备战。

愿望是美好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数日后国内消息传回,皇帝拒绝了蜀国公主的建议。但表示只要宋军放弃讨伐高昌。他可以礼送宋军出境,劝高昌重新开放商路,而且可在西辽专门设置市场,允许宋朝商人在其中经营,否则只能兵戎相见了。

萧翰里剌看罢叹了口气,宋军耗费巨资动员十万大军万里迢迢而来,怎么会一句承诺而放弃征伐高昌,两军不免一战。于是他派出使者告知宋军的同时发出了动员令,在宋军回绝皇帝的建议后。即刻出战……

西辽大军以势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在离宋军营地还有二十里时突然有一支骑军杀出,他们呼啸而来搅起漫天的烟尘看不清有多少人,萧翰里剌急忙令大军停止前进列阵迎敌。可来者并未停止而是加速冲了上来,他急忙令前锋军上前阻挡防止敌军冲阵。

两军迅速接近,萧翰里剌看清了对方的旗号,正是随宋军出征的蒙兀部,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可以看到的阵型是正面稍微比两翼向后。就在西辽军前锋即将和敌人接触的时候。蒙兀部两翼已经冲到距他们百步之内并开始放箭,由于两翼的人数比前锋少很多,队列的间隙比较大可以避免误伤,且能持续的放箭。

西辽军也不会坐等挨打。也纷纷放箭还击,可他们装备的骑弓射程短,根本射不到敌军的马前。可自己这边的人在密集的箭雨下纷纷落马。而蒙兀军还在不停的放箭,前一排放完即刻退到后一排。循环往复短短的时间内就射出了三轮,西辽军伤亡惨重。

就在西辽军被两翼骑兵射得手忙脚乱。调集兵力填补之时,蒙兀部军正面的突击也已经开始,他们同样以弓箭攻击开场,由于是正面冲击加上马匹向前冲刺的速度,更加深射程和杀伤力。西辽军受到忽如其来的猛烈迅猛的箭雨急袭,前排的士兵纷纷中箭,前锋阵型大乱,正当他们急忙整理阵型,以后备的士兵补充前排损失的士兵的时候,蒙兀骑兵已经射出了三轮箭,收弓拔刀飞一般的杀到了他们面前。

此刻西辽军的前锋在蒙兀军的箭雨下损失惨重,阵型大乱,根本无法抵挡敌军的冲击,瞬间崩溃,在蒙兀军的疯狂砍杀下败了下去。而蒙兀军却不肯罢休,在奔跑中略微调整了下阵型又杀向辽军大阵。他们故技重施,仍用两翼骑兵先以弓箭进行远程攻击,再依靠正面冲击破阵。

在蒙兀军的又一轮打击下,大阵前军动摇,萧翰里剌急忙遣军上前填补空档,这才挡住了敌军的冲击,稳住阵形。他简直被气疯了,敌军只有三千远远少于自己的兵力,而他们骑得战马矮小根本比不上自己军中高大的突厥战马,论单兵作战能力身材短矬的蒙古人根本不是自己军中突阙士兵的对手,可偏偏被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冲阵失败的蒙兀骑兵见事不可为也不纠缠,调转马头向后退去欲重新结阵。萧翰里剌作为沙场老将怎么会给敌人再战的机会,命前军追击不给他们回头的机会。蒙兀人见他们人多势众倒也识趣向后退去,可一旦辽军靠近他们便利用自己手中弓箭射程远的方式予以打击,阻止其靠近。如果前军出现混乱而放慢速度的时候,蒙兀军立刻结阵掉头冲阵,依然采用远程打击的方式杀伤辽军,趁其不得不停下来整理阵型的机会,发动正面冲击。

几次下来辽军不但未能追上蒙兀军,反而被其反咬了两口,折损了不少兵将。萧翰里剌大怒,命令前军散开队形利用自己战马速度快,士兵擅于短兵相接的优势放开速度猛追,准备利用他们人数的优势冲破其弓箭的拦阻,与他们近身搏斗,不给他们转身再战的机会。他的战术十分奏效,蒙兀人被追的屁滚尿流,只能靠频繁换马来保持速度才能勉强不被追上。

两军一前一后在草原上展开追逐,可惜的是蒙兀人少动作灵活;时聚时散,飘忽不定。而西辽军是大队人马齐头并进,难以保持速度,前军怕再遭蒙兀人暗算不敢脱离大队太远,两军便渐渐的拉开了距离。萧翰里剌也担心再这么下去会被蒙兀人拖得精疲力竭,下令放弃追击,重新结阵而行,不过他也吸取了教训,让侦骑扩大搜索范围,免得再遭突袭。

果然如萧翰里剌所料,蒙兀人不断出现在行军大队周围游弋,不断寻找机会骚扰,但是在西辽军的严密防守下终未能再得逞。可一路行来也让他气闷的紧,蒙兀人手中的弓显然是出自于中原工匠手中,比自己的普遍装备的骑弓射程远的多,他们便只在辽军弓箭的射程之外活动,且凭借手中的良弓狙杀追击、驱逐辽军骑兵,绝不肯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时候和他们近身肉搏。

蒙兀人作战方式的改变让西辽军十分不适应,他们的军卒多来自生活在中亚地区的突阙人。在经过阿拉伯帝国初期的扩张后,通过战争和商路将阿拉伯式弯刀和其使用方式传到中亚地区,因而此时草原骑兵多以弯刀进行冲杀,他们利用马匹的冲击力,加上弯刀的力学原理,很容易能够将敌人的身体甚至盔甲和兵器削掉,而突厥人将弯刀的力学原理与马匹的冲击力的组合更是发挥到极至,可此时敌军的战术似乎专为克制西辽军而制定,使其根本无法发挥马快刀利的优势!

对于蒙兀人的改变,萧翰里剌感到一种危机,他明白一种新战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战斗的结果。今天的战斗也许只是蒙兀人在获得大宋良弓之后的即兴之作,在配合上还有疏漏,尤其是在被追击的过程中毫无作为。但其产生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战术一旦成熟起来,西辽军所拥有的优势将会受到极大的压制,所幸现在他们还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自己还可凭借兵力上的优势击败他们……

西辽军在宋军的袭扰下奋勇向前,越接近宋军的营地袭扰也愈加频繁,其中不但有蒙兀人,还有汪古人等各部骑兵。可萧翰里剌发现他们多是以本族军为主出击,各自之间少有配合,而他们的袭扰也未采用蒙兀人的战术,显然随宋军出征的各部族军相互间缺乏统一的指挥,且之间存在着矛盾没有交流,否则他们各部协调行动必然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