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746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746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民谋利、为君解忧的忠义之心的人。否则无法完成这件艰巨的任务。朝中像李纲、许景衡等人都有着这样的能力。也可以让赵柽放心,但是这些人或是身居高位难以离开,或是年纪偏大。根本无法承受西北的风刀霜剑,只怕人还未到地方。便要给他开追悼会了。

在这样的时刻,陈东再次被推到了赵柽的视线之中。他身怀为国为民之心没有一个人会质疑,做事也一向公正廉明,便是对他心怀成见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更是难得的是他有在西北基层工作的经验,也有在中央担任要职的历练,已经退去了早年的青涩和狂热,变成了一个沉稳睿智的中年高级领导,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但问题是陈东现在是御史中丞,位处当朝宰执之列,而以他的年纪和作为任谁都会以为其不出十年便可成为当朝宰相,登上权力的巅峰。而如果前往漠北则充满了变数,不说建功立业很可能连小命都会丢在那里。再说那边局势复杂,各方人马虎视眈眈,且民风彪悍、缺乏教化,想立住脚都不易,出成绩更难。反而是一旦出了差错,便将半世英名尽毁,更别提大好的前程了。

赵柽也一直将陈东作为第二梯队培养,若将他派往漠北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如果能做满任期不论成败都会对他今后的仕途大有裨益。但话说回来,在那么个地方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也许会将他毁在那里。而正当赵柽犹豫不决,琢磨着如何处置的时候,陈东却主动送上门来了,要求外放漠北任职,去西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

听完陈东的一番陈词,赵柽当然十分高兴,但他还是向其讲明了其中利弊和面临的风险,治理西北不同征战不是朝夕可成,也许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功夫。可陈东表示即便前方困难重重也不比当年皇帝创业时的艰辛,愿倾自己毕生之力为国为陛下治理西北,西北一日不定他一日不归……结果是陈东捧着一幅皇帝御笔亲提的‘真丈夫’三个大字出了殿门。

几日后圣旨下,成立西北路,管辖漠北诸州,暂以镇州为路治,任命陈东为西北路制置使,加少保;以户部侍郎乔坤改任西北路转运使,加尚书衔;以河北州军总管岳飞为西北路安抚使兼兵马总管,统领二万兵马出塞。同时今年退役的禁军和州军官兵一律前往西北编入屯田军。同时将出塞官员、兵将薪俸提高两级发放,携带家眷者给予安家费,并妥善安置。

两日后再下诏令,命户部招募百姓前往西北屯田,可资助路费、提供土地并发放农资,当然也号召商户巨贾前往西北经商、购置土地;责成刑部将刑期三年以上刑徒全部徙往西北屯垦;然后又从河东和夏州、灵州各部征召牧民三万帐迁往西北,以固边防。

圣旨一下,各部都忙乎起来,而边情紧急时间不等人,于是陈东先行一步前往镇州传旨并连同赴任。他胆子也是大得很,为了赶时间只带了十几名亲卫和几个幕僚便自京城出发,到了大同后找了两名向导备了些物资便一头扎进了大漠。途中艰辛自不必言,幸运的是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马匪和逃散的残兵顺利的到达了镇州,可食物、饮水几乎耗尽,若是在耽搁两天也就搁在茫茫沙海中了……

…………

高宠和赵礼接到圣旨后也不敢怠慢,立刻传令整军准备所需物资,同时和陈东进行交接工作。考虑到后续人马到来尚需时日,而大军一旦离开很可能会有人前来争夺。所以商议后西征军留下一旅辎重队在此,一来可以筹措和接受物资,二来也能担任守城之责。

三日后西征军再次踏上西行的道路,他们翻越了杭爱山脉沿扎布伦河而行,虽然仍是在戈壁沙漠中穿行,但河流两岸有了诸多的绿洲和水泊,不用为水源发愁,可这时的西北已经是深秋的天气,错过了最佳的进军时间。如果是夏季行军途中的绿洲便可提供充足牧草供战马食用,减少后勤的供应的压力。可现在草木枯黄,一些季节河流已经干涸,使大军不得不额外携带些马料以备不时只需。

由于是大队人马行军,又携大胜阻卜部胜利之威,那些马匪哪里敢靠前,而那些在此游牧的部落也早早避开,以免遭受兵灾。因此一路走来十分的顺利,无人敢上前来试试宋军的刀锋是否锋利。经过二十余日的急行军,大军进入蒙古高原的西部,阿尔泰山已经在望,只要再翻过眼前的这座山就进入了高昌地界,可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劫道的。

而敢于挑战大宋西征军的便是生活在这里的乃蛮部,他们属于古代突厥部落,初居谦河地区,后始逐步南迁,散布于阿尔泰山一带。东邻克烈,西至也儿的石河,北抵吉利吉思,南界畏兀儿。信萨满教、景教与佛教,是当时蒙古草原上最文明的部落,有自己的文字,已脱离了原始的部落阶段﹐具有简单的国家机构,其国君专称为太阳汗。

契丹灭亡,女真渐衰,乃蛮人成为蒙古高原诸部中国大民众、势力最强的大部落,拥有精良、庞大的军队,经常同周围克烈部发生战争,争夺土地和草场,也算是西域的一方霸主。当他们得知大宋的军队到来,马上调集了数万军队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次西征的主要对手是高昌人,也做好与漠北的游牧民族作战的准备,但是由于耽误了时间,高宠并不想与乃蛮人发生冲突,以免在此纠缠不清影响行军。由于乃蛮部和另外一个同属突厥部落的回鹘人关系密切,而回纥人的祖先卜古可汗也是汪古人的祖先,所以汪古部同乃蛮部有特殊的联盟关系。

熟人好说话,高宠便遣军中的汪古人前去和其谈判,告诉他们宋军是去攻打高昌的,只是借路通过,无意抢夺他们的地盘,也不想和他们发生冲突……

第三百四十章漫漫西征路(五)

前往乃蛮汗国谈判的汪古首领很快便回来了,而且少了一只耳朵,他向高宠哭诉了经过。乃蛮人以为他们汪古人先是背叛契丹投降了女真,现在又投靠了汉人去攻打高昌的回鹘人,表示他们已经不再是回鹘人的朋友,而是他们的敌人,想要离开除非交出所有的武器和财物,否则就只有开战了。

“礼哥儿,乃蛮人如此无礼,我们看来也只有一战了,否则他们与高昌合流将是很大的麻烦!”高宠听完后赶紧找医生为他医治,又好生安抚了一番将他送回营中休养,沉着脸对赵礼说道。

“宠哥儿,依我看乃蛮人不一定是看在与高昌同宗的份儿上为难我们!”赵礼看出高宠压着火,憋着气,笑笑说道。高宠虽然不能算是原王府的人,但是他和皇帝同受教与何去非门下,后来又参与了襄邑军的组建,而为人又十分豪爽诚恳,因此与他们都十分要好,私下都是以兄弟相称。

“哦,那是为什么?我们过去从未与乃蛮人打过交道,更没有发生冲突的可能,难道是因为看着我们不顺眼!”高宠没好气地说道。

“呵呵,包袱沉了,总会招来贼的!”赵礼拍拍腰包笑着说道。

“你是说乃蛮人看上了咱们的财物?!”高宠扭脸看看赵礼疑惑地说道。

“嗯,乃蛮人在着荒蛮之地日久,周围又没有什么财主,猛然看到咱们这么多人口、马匹和辎重当然会以为是肥羊送上门来了。而他们虽未去过中原,可肯定从往来的客商口中听闻过我们大宋的富庶。自然想要敲诈一笔买路钱了!”赵礼点点头分析道。

“呵呵,他们吃掉咱们也得看看自己的牙口。不怕被崩了牙噎死!”高宠也笑了,这帮货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们连契丹都打不过,不得不任其统治二百多年,若不是女真人灭了契丹解放了他们,恐怕还年年纳贡呢。现在居然敢向连女真人见了都望风而逃的宋军挑衅,那不是活腻歪了吗!

“他未咬过当然不知道有多硬,而其在这个地方称王称霸惯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当然也就不会将我们放在眼中,恐怕在他们看来也只有女真人才能和他们一较高下呢!”赵礼说道。

“那礼哥儿以为如何处置。难道还让咱们给他们送上买路钱吗?”高宠有些无奈的说道,对于这些孤陋寡闻的家伙还真没办法,可现在他们急于赶路,真心的不想与他们打这一仗。

“若是他们起初张嘴要些钱也无所谓,可是他们不该割了使者的耳朵,这不仅是对汪古人的羞辱了,而是对我们大宋的蔑视。如果我们再与他们谈钱,不止是让乃蛮人更加猖狂,而且会极大的打击我军的士气。尤其会让追随我们的那些鞑靼部族寒心!”赵礼说道。

“礼哥儿的意思是决心一战,让乃蛮人知道谁才是老大!”高宠知道赵礼做事一向严谨,从不轻易言战,此次却主动要对乃蛮人动武。他再次求证道。

“不错,乃蛮人辱我使者,这个理由已然足够了。且乃蛮人控制着通往高昌的山口。我们此次若是委曲求全,给他们一些财物只会激起他们更大的贪心。以后这条路此后恐怕就成了他们的财路了!”赵礼点头道。

“嗯,既然要战则不若早战。礼哥儿以为怎么打为妙!”高宠言道。

“我们在此不能久留,因此以速战速决为上,一仗决胜负,而且要堂堂正正的将他们击败!”赵礼想了想说道。

“好,那明日我们就摆开战场与其分个胜负,让他们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高宠言道,两个主官都决心要战……

…………

次日清晨饱餐过后的宋军开始向阿勒泰山口运动,为了防止乃蛮人的袭击大队人马结阵而行,将中军和辎重护在中心,猎骑兵在大队左右两翼外围游弋。行不过二十里,便有斥候来报,前方出现乃蛮人的大队骑兵,人数不少于三万。

紧接着两翼的猎骑也发出警告,左右出现了敌军多股小队游骑,与他们发生接触,似乎在寻找宋军的破绽。而后军的龙骑们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尾随而来的敌军数次欲冲击行军队列,但发现宋军戒备森严无几可乘,又讪讪退去,但是人数在不断的增加,骚扰也愈加频繁。

高宠明白这是游牧民族最常用的作战方式,这就如同他们日常的狩猎一般,前边堵住,然后以骑兵往来奔驰惊扰躲藏的野兽,让他们不断的奔跑躲避,不由自主的向中心地带躲避,他们则逐渐收拢包围圈将野兽驱赶到一处。最后便是对惊慌失措,四处乱撞的野兽的屠杀。

而敌军现在做的就是让宋军感到自己被包围,当他们一旦因为恐惧出现混乱而露出破绽,在大军周围游弋的乃蛮人便会发起一次次的进攻,直至打开缺口。然后就会遣精兵趁机突入扩大突破口,随后大队人马就会突入,以穿插战术将大队分割成数块,使对手难以相互支援。待被围者试图突围的时候,他们就后随后掩杀,将对手吃掉。

而乃蛮人却不知道他们眼前的这股宋军自建军之日起所接受的训练,就是针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术特点而进行的,他们这些伎俩是难以撼动宋军大阵的,严密的防守也让其无法找到破绽,简直就像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而狡猾的宋军一直靠着河岸行军,使他们无法发挥自己来去如风,进退自如的优势,只能像狼群一样尾随,等待宋军放松警惕的那一刻,他们不相信宋军能一直不知疲劳的走下去。

果然乃蛮人的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大路拐了个弯渐渐远离大路,进入一望无边的草原,阿尔泰山顶峰上的白雪已经历历在目,开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