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536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36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内迁的居民往往因为艰苦不能自存,被迫卖身作奴隶,导致汉人刻骨的痛恨,因而反抗金国的掳掠和迁移的斗争不断。后来金太祖下诏,禁止对已经投降的百姓掳掠,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依然不能阻止被迫迁徙的汉族居民大批地沦为奴隶。

随着女真人的外迁和蕃汉的内迁,这种矛盾也随着日积月累越来越尖锐,而阿疏的这一把火立刻燃遍了整个金上京地区,导致了金国腹地的一场大震荡,不得不将南下的金军全部调回才将各地的暴乱镇压下去。但是这场大动乱也让金国内部的一些人意识到奴隶制度不再适应发展,可全盘汉化也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着的痛处,必然会得到他们严厉的阻击,不可避免的演变成了一场内部意识形态的争斗…

吴乞买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完全建立在族众的支持上,而这些人支持自己是因为自己给了他们大量的好处,只有继续满足他们的贪婪才会赢得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压制朝中不满的声音。如今大家的胃口都越来越大,可能够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动荡中大量奴隶们逃亡和被杀,使大家劳动力短缺,而这些都需要一场新的战争来弥补。

对外发动战争从古至今一向是转移内部矛盾的不二利器,吴乞买即位之后连接发动了两场对宋的战争,不但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还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取得了巨大的利益。他用这些钱修起了连绵十数里的宫殿,建起了都城,又用宋朝进贡的粮食,金帛度过了难关,平息了暴乱。

因此不论是吴乞买本人,还是考虑族众们的需求,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都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而用战争还可以增加凝聚力,冲淡此前的怨恨,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好事,考虑再三应该是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

现在金国可以选择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富饶的大宋中原地区,那里简直就是黄金遍地,而且怯懦好欺,跺一跺脚,就能敲诈点东西出来,就像自家的钱包,什么时候掏都有。另一个目标就是身边占据西京的残辽,如果过去还只是他们眼中的一根刺,让人觉的不舒服,那么现在就是根棒槌,已经让他们感觉到了很痛。

虽然已经意识到西京的威胁,可选择目标的时候,大家却都选择了无视,一个是因为西京太瘦了,几经征伐没有多少油水了;另一个西京简直就是他们女真名将的坟墓,讨不到便宜不说,弄不好还得把命丢在那里。但是这个理由对于战无不胜的大金国实在是说不出口,所以集体选择了大宋!

女真人虽然出身山野,但是最恨别人骂他们土包子,忠孝仁义知道的时间不长,可也喜欢来个师出有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也希望博得个‘仁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名头,这就像东施效颦,长的丑没办法,可得允许我打扮一下啊!

实际上要从大宋身上找个揍他的理由也不是难事,他们打仗没本事,搞小动作倒是相当有一套,特别善于耍阴谋诡计,而且不讲信义。就拿当年交还燕京府的事情来说,虽然大家都是各怀鬼胎,但表面上双方还是盟友,太祖皇帝西行,大家都忙着去奔丧,可大宋不但不派人吊唁,反倒暗中鼓动辽和抵抗势力攻打金的领地。要说是我们女真没文化,好歹说得过去,可你大宋朝号称礼仪之邦,怎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更让女真人讨厌的是,海上之盟的时候,宋朝就答应把给辽的贡品转给金,可是,宋朝这些读书人欺负我们这群关外的爷们没见过世面,偷工减料:绢薄、银子成色也不好。现在更加变本加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当贡品送给我们,可我们送给你大宋的十称人参都是货真价实的百年老参啊!

大宋总是做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能不让大家生气吗?自己没什么本事,还老看不起人,那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五彩缤纷…

第七十章奢望和平

大宋朝这边还懵懂不知的以为是金国不过是例行公事的想再敲一杠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战争爆发的前奏。耿南仲为了少给皇上添麻烦,增烦恼,采取的办法和当年的王黼同出一辙,金使连汴京的城门都没能进去,而是将他安置在了城外的驿馆,封锁了消息,又把金使当猪给养起来了。

现在耿南仲小日子过得不错,虽然朝中有太宰、少宰、看似屈居人后,上朝排班时也是站在他们之后,可散朝的时候他不动,别人是不敢动的。当自己昂首挺胸下了殿,宰执们像跟班似的跟在自己身后前呼后拥的出了朝门。这种感觉太妙了,这让他想起当年的自己跟在李邦彦的身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耿南仲仗着帝师这块牌子是日益狂妄,以为这官越大越好当,对于政事处理起来也自有他的办法。胥吏拿着文书来请他示下,他看也不看,只要胥吏依旧例处理。一边是急如星火的军情文告,一边却是轻描淡写,浑不为意。

“唉,往事不堪思啊!”想想当年自己都是为了皇上才做出那种奴颜婢膝地事情,不过想想也是,成大事者,哪个不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没有那时的苦,哪有现在的乐,不过将其弄回来,让他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赔小心也是种乐事,坐在堂上的耿南仲突然想到。

三下五除二处理完公事,耿南仲活动了下腿脚,想到当年李邦彦是因为一力主和才被罢免。起了众怒,甚至被人追打。皇上才含泪罢免了他,不过他正是自己的同道。现在朝中又有人嚷嚷着要和女真人打仗。如果把他在弄回来,自己岂不又多一助力,繁重前一阵被吓破了胆的张邦昌已经辞官,正好把李邦彦弄回来当太宰,自己也可以满足下踩在他头上的感觉!

耿南仲说干就干,马上向皇上举荐李邦彦再度为相,赵桓想了想就同意了,耿南仲大喜,急急忙忙的命人写诏下旨去请李邦彦回京归政。而皇上却看着老头忙碌的背影冷笑不已。赵桓已经意识到耿南仲现在有了尾大不掉之势。他把持朝政,借着自己的名号贪污受贿什么事情都干,现在正好借李邦彦之手修理下他,灭灭他的气焰,让他知道收敛…

千万不要认为天子就真的是受命于天的龙子凤孙,他们一样有七情六欲,饥了知道吃饭,冷了懂的加衣。与百姓不同的是自小长在深宫妇人之手,不知禾嫁之艰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人性中更多了些扭曲与邪恶的东西,等到他们无法宣泄,发作起来就是社会动荡的原动力。

赵桓从前在做太子的时候,清醒地看到父亲所用大臣多是谄佞之辈。并且对此深恶痛绝。等到他继位登基,多年媳妇熬成了婆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宰辅之臣就走马灯一样,变个不停。鲜有一人能久居其位的,这耿南仲已经是特例了。

当赵桓将一个个忝居高位。衣食无忧却贪婪成性的家伙清除朝堂时,看着那些平日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表示要忠于皇上造福百姓的家伙,却在事发之后居然还会涕泣不止,恬不知耻的说些有负皇恩,有负朝廷,辜负了圣人的教诲,皇上的信任的话。赵桓感到好笑,这些连做人都应该难为情的奸佞,丝毫没有了廉耻之心,此刻连最后作秀的几乎都不放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一个大一统的农耕帝国的确需要许多的人来做管理,“得贤治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官吏的拣拔和任命又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一个难题,赵桓所亲信之人多为东宫旧人,也不能责怪他这么做,寻常人也是有什么好事首先想到亲戚故旧。

人都有批评家的天赋与潜质,却羞于做自省和反思己过!看到的永远是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且洞若观火,却并不能看到自身的缺憾。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他所用之人更是些弩钝之材,不具安邦定国的宰臣之质,根本无法挑起治国的重任。

而赵桓这个皇上当的也不合格,这是个能力差,性格弱,没主见的青年。他没经过大事,平时活得还窝囊,属于一捧就高兴,高兴能上房;一吓就倒塌,塌了扶不起的状态,上台后的表现实在是糟糕透顶,甚至连他那个不成材的老父亲也不如!

按理说北宋被女真蛮夷狠狠敲打了一下,兵临城下,割让三镇,大笔地赔款,这个奇耻大辱难道不该牢记心怀吗?当女真撤兵后,应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查漏补缺,整顿军备,改革吏治,重新打牢国基!

可惜赵桓只把心思用在了那些小事上,他考虑到国家艰难,凡事宜从节省,所以决定不在正殿办公,降低伙食标准,只希望以此举换得上天助顺,万国效忠,以此捍卫赵宋王朝的不拔之基,确保大宋太平之治。

防秋兵是指防御藩夷秋季进攻的宋兵,每到秋高马肥的时候往往是游牧民族入侵之时,自太祖的时候就规定每到这个时节,就应由大将率部巡边,以震慑敌人,防止他们南下入侵。李纲在的时候就劝赵桓说,我朝军政不修已经接近三十多年了,军队缺额不补充的,也已经过半。所以应该大规模招兵,屯于边境和黄河两岸,以防金军再次入侵,此后又有朝臣多次提起整军备战。

但是以耿南仲为首的投降派却说,金人得到那么多钱和美女,够他们享受一阵子的了,怎么还会来?赵桓对此也很厌烦,我正节约闹革命呢,到处省钱,金军要是不来,那么多钱不是白花了,拿什么去给女真人纳贡啊,最后干脆不准再提金兵再次入侵这样的不吉利话,否则就要受到严惩。

随后赵桓不仅下旨停止了这个计划,还罢征弓弩手,罢征发士兵,罢征发福建、四川、广东、荆湖诸路将兵,特免起发京西诸州不系将兵等,奢望金国拿了钱不再入侵…

第七十一章营造繁荣

西京在赵柽全盘接手后已经过了两年,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两项工作上,一是军事,二是农牧业的发展。

军事是乱世的立国之本,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外不能御敌,内不得稳定。忠勇军和克虏军合并的同时,结合新军制的实施,内部更加稳固,作战训练都步入正轨,而招募的新军也已组训完成,分配到了各军,而讲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也走出了学堂,开始在各个岗位上实习。

先期迁到朔州的军工作坊在王爷强大资金的支持下不但迅速恢复了生产,而且规模规模也进一步的扩大,从业的人数已达万人以上,达到了年产连珠枪三万支,手枪五千支,机枪千挺,各型火炮千门,子弹二百万发,炮弹五万发的生产能力,不但可以满足中兴军的训练作战所需,还储备足够支持两场大战役的所需。

西京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使生产成本大大的下降,几个冶炼厂生产的精铁不但能满足军工生产的需要,还可以支持农具和日用品的消耗及生产。而当地的硫磺矿的开发,使他们不再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从扶桑万里转运。

最困难的制造火炮和子弹所需的铜,现在获得的渠道减少,好在赵柽当年储备了大量的铜钱,这都是优质铜,纯度高。他当年是考虑到一旦战争爆发,必然导致交子的贬值,金银铜的兑换比例自然提高,想用来发‘国难财’的,此时只好拿来应急。

而军民两用的相关作坊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他们制造的蜡烛、润滑油、皮具、帐篷及军用食品、药品,受到了各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