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蜀 >

第703部分

霸蜀-第703部分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足以表明他对诸葛亮的支持。看着诸葛亮处于下风,他又强行中断了讨论,并且在不经意之间做出了决定,保持现状,在诸葛亮康复之前不讨论丞相府的问题,充分展示出了一个帝王才有的决断和霸气。
    这货……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魏霸很清楚中国政治的特点,从来都不是法治,所谓王法,那就是王的法,是王束缚普通人的法,却不会针对王。王法是一柄利器,几乎拥有无限的杀伤力,哪怕是一个庸才,掌握了这柄利器之后战斗力都会暴涨。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且不论这是不是能真的实现,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王法的真实本质,王法,充其量只能管到王子,却管不到王本身。皇帝杀错了人,有偿命的么?能给你平反,承认自己杀错了,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面对这样的对手,你能掉以轻心么?换句话说,刘禅现在如果一声令下,把他推出去斩首,他除了奋起反抗,杀出宫去之外,大概死了也白死,大不了到时候刘禅说自己一时糊涂,听信谗言,杀错了,赏你魏家一笔钱,再赏你一口好棺材就算了事。
    老爹再护犊子,他敢要刘禅偿命?
    跟诸葛亮可以讲道理,因为他再**,他也是丞相。和刘禅却没什么道理可讲,因为他是皇帝。皇帝从来不和人讲道理,因为他天生拥有不讲理的权利。
    魏霸很本能的收起了锋芒,他才不会在这个时候和刘禅较量呢。宫里就是刘禅的主场,他占不到任何便宜。
    李严是只老狐狸,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谨慎的收起了爪牙。
    刘禅却一脸茫然,天然呆萌。他根本不知道他刚才霸气侧漏了,见魏霸和李严都不说话了,他有些失落:“你们……不谈啦?”
    魏霸冲着李严使了个眼色,李严想了想,叩首道:“陛下,此事是臣的过错。臣愿意受罚。并州之战,涉及的人甚多,容臣回去重查,有了结果,再报与陛下。”
    刘禅点点头:“也好,那你去忙吧。魏霸,你留下,朕还有话对你说。”
    “唯。”魏霸和李严同时答应。李严躬着身,起身退了出去。
    出了宫,李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在宫里的时间虽然不长,充其量不过一杯茶的功夫,可是他的背心却有些汗淋淋的。他上了马车,赶回大将军府,经过大司农官廨的时候,他让人去找马谡。
    马谡来得很快,李严刚在大将军府门前停下,马谡就赶到了。他打量了一下李严的脸色,什么也没说,跟着李严进了府,径直来到堂上。
    李严把事情的经过简略的说了一遍,郑重的问道:“幼常,依你看,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马谡无声的笑了起来:“大将军,你太紧张了。”
    “哦?”
    “不错,我承认,陛下虽然算不上什么天资聪明,却也不是愚笨之人。他并非生于深宫,从小跟着先帝奔波,其后又得丞相教诲,就算是顽石,也是不一般的顽石,怎么可能对朝中的事务一无所知?以前他和丞相疏远,是因为丞相太强,如今丞相势弱,而大将军却异军突起,陛下要行制衡之术,对丞相有所支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李严缓缓的吁了一口气。马谡的话说到了他的心眼里。以前他没怎么在意天子刘禅,因为刘禅一直很听话,谁的话他都听,就是没自己的主意。可是最近这段时间刘禅的表现让他有些异样,让诸葛亮住在宫里,诸葛亮晕倒的时候,他背着诸葛亮飞奔,刚才又主动替诸葛亮解围,这些事分开来看,也许看不出什么,可是联系在一起看,却透着一股刻意在里面。
    这股刻意,当然就是天子要支持丞相府的意思,支持丞相府,那当然是要压制大将军府。甚至可以说,天子把魏霸留下来,就有要把魏霸从他大将军府拉出去的可能。
    “不过大将军也无须太过担忧。”见李严脸色变幻,马谡却显得非常轻松。“天子要支持丞相府,正说明丞相府现在太弱了,天子不希望丞相府一败涂地。可是丞相病入膏肓,就算有陛下的扶持,他又能坚持到几时,大将军何必紧张?”
    “那魏霸呢?”李严反问道:“陛下会不会扶持魏霸,以接替丞相的位置?”
    马谡摇了摇头:“我看可能姓不大。”
    “为何?”
    “陛下愿意,魏霸也不会愿意。他会放弃荆州、交州的利益,回到成都来?离开荆州、交州,他就成了无根之木,不再有能力与大将军对峙。就如丞相离开了关中,就实力大减一样。陛下如果真想靠他来制衡大将军,必然不会让他回成都。”
    李严思索片刻,赞同的点了点头。
    “大将军,也许以后魏霸会和大将军分道扬镳,可是现在他还不具备这个实力。在丞相未死之前,你们还是盟友。魏霸提出了重议并州战功,大将军,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如何借着这个机会打击丞相府的势力,维持与魏霸的聪明,并将关中掌握在大将军你的手中,才是大将军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李严目光闪烁,沉吟不语。
    。
    。
    。(未完待续。)


第862章 家国
    是否要裁撤丞相府的提议被刘禅一句话压了下去,可是魏霸的两份奏疏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不胫而走,满城皆知。这里面固然有杨戏的文章写得漂亮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魏霸直接针对丞相诸葛亮的犀利激起了足够多的兴趣。
    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有利益诉求的世家官绅,一派是没什么利益诉求的普通百姓和中下层士子。前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依附丞相府,不愿意看着丞相府就此垮台的利益既得者,这些人以荆襄系为主,一类是被丞相府压制,一直升迁无望的人,这类人以东州系、益州系为主。
    在这两类人中,前者的声音很弱小,原因很简单,随着李严、魏霸先后走上舞台,荆襄人现在有更多的选择,除了像杨仪那样因为与魏霸有私仇,无法改投门户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会死抱着丞相府这棵大树,在这个时候还拥护丞相府的,要么是在丞相府已经得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如蒋琬、张裔等人,要么是真的佩服诸葛亮,被诸葛亮个人魅力所吸引的。在那些经学传家的读书人眼里,论学问,论风度,不管是魏霸还是李严,都和诸葛亮有相当大的距离。
    支持诸葛亮的声音中,音量最大的却不是这些人,而是普通百姓和那些没有卷入上层斗争的官员。在他们看来,诸葛亮擅权不擅权的并不重要,他执法公平、严于律己、生活朴素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执法公平,所以他能让普通人活得有保障,豪强们不敢太放肆;因为严于律己,生活朴素,所以百姓们相信他们交上去的钱都用在了正处,而不是被那些当官的收入了自己的腰包,心理上要平衡一些。
    抱这种态度的人最多,声音也最大,可惜,他们的声音再大也无法传递到朝堂上去,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到朝堂上发言,最后能决定的还是那些中高层高僚。
    很快,就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有人提醒那些支持诸葛亮的人,诸葛亮的确生活朴素,可是在他的治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也是事实。他接连出兵征伐,消耗巨大,关中百姓承受不了沉重的负担,纷纷南逃,其中就有人逃到成都。成都若不是在大将军李严的控制下不肯支援关中,又得到了交州商路的补助,能过得这么轻松?如果还是由诸葛亮掌权,他肯定会把成都的财赋抽空以支付关中的战事。
    换句话说,你们今天过得还算马马虎虎,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功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诸葛亮失去了对成都的控制,你们才避免了食不裹腹的结果。到成都各市去看看吧,那里有一半稻米是从交州运来的,而成都各工坊的产品又有一半是通过镇南将军的辖区,卖往海外或者吴国,没有镇南将军的功劳,你们连饭都吃不上,还有力气在这儿为诸葛亮打抱不平?
    退一步讲,镇南将军也没说丞相不好啊,他只是说丞相府的权力过大,有可能被歼人所利用。曹**用丞相府架空朝廷,把皇帝变成了傀儡,最终覆灭了大汉,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无数人有目共睹。镇南将军从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考虑,建议剥夺丞相府的兵权,恢复大汉正常的制度,这又有什么不对?丞相爱民如子,难道镇南将军就是恶人,你们去问问镇南将军治下的百姓,看他们究竟怎么想。
    事情说到这一步,不少原本支持诸葛亮的人就有些动摇了。关中百姓逃往荆州、并州,这是不争的事实。益州人这么做的不多,是因为益州还活得下去,没有愿意轻易的背井离乡,可是关中百姓取道成都,前往荆州、交州的却不少,而且商贾来往,这样的消息也是耳熟能详,这足以说明镇南将军治下的百姓过得不比益州的百姓差,换句话说,镇南将军理政治民的能力不比丞相诸葛亮差,他有足够的资格来指责诸葛亮。
    论打仗,丞相更不如镇南将军。丞相率领数万大军出关中,打了这么多年,收获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有数。而镇南将军打了多少胜仗,大家同样心里有数。两者一比较,镇南将军建议剥夺丞相府的兵权就更显得理直气壮。
    打仗是要死人的,你不会打仗就不要打,不能拿将士们的姓命开玩笑。
    ……
    成都城里议论纷纷,不可避免的传到了相关人等的耳中。魏延这几天不敢出门,生怕被人拦住责问。论打仗甚至打架,他都不怕谁,可是打口水仗显然不是他的长项。与其被人问得面红耳赤,不如在家躲着。
    当然,躲也未必能躲得过去,时常有人上门来讨教,搞得魏延郁闷不已,越发的恼火。
    魏霸已经有几天不归家了,那天朝会之后他就没有魏延面前出现,魏延想找他问问都没机会,反而要承受他那两份奏疏带来的搔扰。一想到此,魏延就气不打一处来。
    魏延知道魏霸这些天住在哪儿,停靠在江边的那艘巨型战舰就是他晚上的宿处,也是魏家未成年子女最喜欢去玩的地方。魏延自恃身份,在魏霸没有发出正式邀请的情况下,他不肯主动登舰,可是现在,他不得不考虑到舰上去一趟了。
    要不然这小子不归家啊。
    魏延左思右想,拉不下老脸,终于被张夫人发现了。张夫人哭笑不得,只好让人通知魏霸,说自己想去看看那艘战舰。魏霸接到消息,立刻派诸葛诞亲自到魏府来迎,把他们夫妻接到了船上。
    走上巨舰,踏着厚实的甲板,魏延老马识途,走了几步,便在一个地方跺了跺脚:“这下面藏的是五百步弩?”
    魏霸从舱里快步走了出来,正好听到魏延的话,不禁笑道:“阿爹,你真是火眼金睛啊,什么都瞒不过你。”
    “什么火眼金睛?”魏延莫名其妙。
    “呃……就是能看透一切的神眼。”魏霸掩饰着,又向张夫人行了礼:“二老今天怎么有兴趣出行,是准备踏青么?”
    张夫人瞟了魏延一眼,笑道:“你这巨舰已经成了成都一景,不知道多少人来看过,那些丫头小子们回到家更是羡慕得不得了,我们却还没见过,今天我一时心血来潮,就拉着你爹来开开眼。”
    魏霸不好意思的拍了拍脑门:“是我疏忽了,早该请二老来检阅才对。来,我给二位介绍一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