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蜀 >

第172部分

霸蜀-第172部分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说,诸葛亮今天不是攻城,而是以守代攻,把他看死在城里。不用说,今天他的主力肯定会以防备张郃为主。打败了张郃,就是掐灭了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上邽城将不战自溃。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按理说,郭淮应该主动出击,配合张郃击败诸葛亮。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张郃也没有让他这么做,张郃只是让他守好上邽,待机而动,说十曰内必破诸葛亮。郭淮虽然相信张郃的能力,可是他不知道张郃将如何做到,只能把这句话当成是鼓舞人心的宣传,通告全城。
    全城的将士和百姓都很兴奋,可是他们这些高级官员对城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郭淮在等待机会。既然张郃不用他配合,他也不会主动去冒险。
    正如郭淮所料,蜀军除了布下辎重车、连弩车和霹雳车的阻击阵形外,那些巨大的攻城车没有推到阵前来,云梯车也没有出现,高大的巢车倒是照常出现了。在那些巢车上,可以将上邽城时的城防看得一清二楚。
    看得清楚没关系,到了这一步,大家对对方的招数都心知肚明。
    郭淮在等,诸葛亮也在等。他力排众议,既没有按照大多数的人意见撤退,也没有接受向朗的建议撤入关中,他还留在上邽城下,等张郃来解上邽之围。他不能离开上邽,一旦他撤走,城里的郭淮可能从城里出来,加入张郃的大军,让张郃拥有近万的步卒,张郃也可能进入上邽,利用上邽城内的粮食做短暂的补充,恢复元气。他必须守在上邽城外,隔断他们的接触,让他们谁也帮不上谁。
    然后,他就在上邽城外迎接张郃的进攻。
    除了在上邽城西门安排了一个五千人的阵势监视郭淮之外,他将剩下的四万多主力全部用来对付张郃。这两个多月以来,在发现郭淮的破绽之前,他一直没有强行攀附攻城,而是利用强大的攻城器械,持续不断的给上邽施加压力,耐心的一点点的啃。他非常清楚,他手下的这些士卒大多数还是新兵,虽然勇气可嘉,作战能力却还有待提高。他需要用这场战事来磨炼他们。
    围城、练兵两不误,随着百曰期限渐渐逼近,这些士卒的技战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战场的恐惧也在慢慢淡去。如果不是张郃突然到来,他将真正发动最猛烈的攻击,迅速瓦解上邽的城防。
    现在张郃来了,他就用这些已经打磨得很锋利的大军先对付张郃,砍掉郭淮的最后一线希望。
    他有数量众多的霹雳车、连弩车,手握迅速成长的四万大军,他以逸待劳,有足够的信心挡住张郃,打败张郃。
    如果张郃敢来。
    与那些惊惶不定的僚属们不同,诸葛亮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足够的信心,他不担心这四万人的大阵会被张郃的一万精骑突破。他担心的是张郃不来。
    诸葛亮坐在指挥车上,轻轻的闭上了眼睛。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指有些发麻。打败张郃,对眼前的战局有多么重要,对他有多么重要,他自己再清楚不过。
    费祎站在诸葛亮的身边,看了一眼诸葛亮轻轻敲击案几的手指,微微的蹙了蹙眉。他刚准备说些什么,远处奔来一骑,骑士在大阵前翻身下马,扔下战马,快步向指挥台走来。
    诸葛亮睁开了眼睛,看向那个骑士的脸,暗自叹了一口气。
    骑士脸上的神情是轻松的。他虽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是步履从容,脸上也没有紧张的神色。
    这说明张郃没有来,否则他不会这么轻松。
    “丞相,张郃没有渡水。”骑士快步走到指挥台下,大声对诸葛亮说道,似乎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消息。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个好消息。虽然明知和张郃的决战不可避免,可是让这一天来得迟一点,总是好的。在他们看来,以四万步卒对付一万精骑是个非常冒险的事,战斗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胜负,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书生,才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能打败张郃。
    “他向哪儿去了?”诸葛亮坐在榻上,一动不动。他坐在指挥台上,声音又不大,骑士当然听不到,费祎立刻走到指挥台边,大声复述了一遍。
    “沿着渭水,向西去了。”骑士大声回答道,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他在北岸,没有渡水。”
    费祎愣了一下,转过身,走到诸葛亮面前:“丞相,他向西……是何用意?”
    诸葛亮的眼角颤了颤,沉思半响,无动于衷的说道:“向西去,自然是伏击幼常。”
    费祎大吃一惊,立刻明白自己刚才的担心是什么了。诸葛亮在上邽城下立阵,拖住张郃,马谡带领从榆中撤下来的大军包抄张郃的后路,两人合力,将张郃和他的一万援军斩杀于上邽城下、郭淮面前,这是对蜀汉军最有利的结果。以诸葛亮的兵力和军械方面的优势,他足以支撑到马谡的到来。
    可是,张郃没有上当,他没有强攻,转而向西,去迎击马谡了。马谡号称三万,其实只剩下两万多人,包围榆中两个多月,损失至少有四五千人,再长途赶回来,体力疲惫,如果被张郃伏击,那岂不是凶多吉少?
    “丞相,我们……追上去吗?”
    “我们……追得上吗?”诸葛亮反问道。
    费祎张了张嘴,额头沁出了汗珠。他看了一眼诸葛亮,却发现诸葛亮的眼中一点紧张的神情也没有,反而有一些自嘲,不禁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丞相……已经预计到了张郃的这个变化?”
    诸葛亮微微一笑:“张郃名列逆魏五子良将,先主对他都颇为忌惮,如果他径直率军来攻,又如何能有今天的地位。文伟,你放心吧,他的这个变化,早在我和幼常的预料之中。”
    费祎松了一口气,也笑了起来:“那丞相将如何应对?”
    “静观其变。”诸葛亮重新闭上了眼睛,顿了片刻,又叹息一声:“看来这次首功,是幼常的囊中之物了。”
    站在诸葛亮另一侧的姜维嘴角一挑,露出神秘的微笑。
    (未完待续)


第214章 变化无端
    上邽城西二百一十里,有洛门,又称落门。渭水两岸,有山如门,夹水而立。山虽不高,却极陡峭。山上全是乱石杂树,山下渭水奔流。时值冬曰,渭水水位下降,露出一片河滩地,可以行人,亦可行军,只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战马走起来不是很方便。
    渭水北侧的山林深处,有一个小村落,叫落门聚,原本住着几十户人家,在山谷间开点荒地,种点庄稼,放放羊,再进山打点野物,到渭水里打点鱼,曰子过得辛苦,却也安逸。在这动乱的年代,这里几乎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了。
    不过,落门聚现在却看不到一个百姓,只有乌压压的士卒。
    他们是星夜急行至这里埋伏的蜀汉军,是马谡刚刚从榆中撤下来的主力。
    马谡比诸葛亮先得到张郃的消息,他远在榆中,深知魏军援军可能出现的方向要么是陇山,要么是萧关。一旦这里出现魏军,他就非常危险。上邽的诸葛亮要撤回祁山不过百里,而他却有八九百里,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是不行的。
    所以他把斥候远放到了安定一带。安定已经归顺,在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粮食给养,还可以顺便监视安定的一举一动,包括可能出现的援军和那些想做墙头草的人。所以张郃出现在安定两天后,马谡就得到了消息。一得到这个消息,他就做出了反应,一面从榆中撤军,一面带着亲卫,火速赶往上邽面见诸葛亮。正值诸葛亮与众人意见相左时,他及时赶到,与诸葛亮定下了伏击张郃的计策。
    马谡和诸葛亮一样,渴望立功,在别人看到的是危险时,他们却看到了这些危险中蕴藏的机会。张郃是陇右魏军的最后一线希望,也是他们坚守不降的信心所在,击败张郃,就可以击垮魏军的希望。而张郃远道而来,看似神兵天降,声势惊人,其实他已是强弩之末,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
    所以诸葛亮敢以四万大军在上邽城下立下大阵,准备以堂堂之阵迎战张郃,就在郭淮的面前击败张郃,所以马谡才敢催军急行,赶到洛门,准备伏击张郃。
    马谡和诸葛亮的意见相同,张郃是魏军名将,又以用兵多变著称,他不会不清楚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直接率领一万精骑去解上邽之围,显然不是他这样的名将会干的蠢事。他最大的可能是利用马谡急于赶回上邽增援的机会,迎击马谡。
    以一万精骑伏击马谡的三万疲兵,相比于到上邽城下攻击诸葛亮的大阵,取胜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一旦马谡被歼,或者受到重创,那么蜀汉军的士气就会受挫,而张郃也可以从战利品中得到给养补充,积聚力气,回头再战诸葛亮。
    马谡希望的就是这个结果,他抢先得到消息,抢在张郃之前赶到洛门,等着张郃自投罗网。
    洛门之险,不仅张郃知道,马谡和诸葛亮也知道,因为诸葛亮身边有一个冀县人姜维。姜维好兵,对自己家乡附近的险要之地自然走了如指掌。洛门这样的地方,当然不会脱离他的注意。
    除了从姜维那里听说之外,马谡本人也多次从这里经过。之前攻击陇西郡,后来进兵榆中,他都从洛门经过。那时候水还大,河滩上不能行军,但是马谡特地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实地考察了洛门的地形。史书上曾经记载,光武帝中兴,大树将军冯异西征隗嚣,就是病死在洛门。冯异是颍川父城人,离襄阳不远,马谡对他的事迹非常清楚,如今到了陇右,自然要来凭吊一番。
    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选中了洛门,那就看谁能先抢占洛门。马谡一听到张郃出现的消息,不等向诸葛亮请示就做出了决定,目的就是抢这个时间。
    他抢占了洛门,那张郃就是他的猎物,如果让张郃抢占了洛门。那他就成了张郃的猎物。
    现在,他抢到了这个先机,可以坐等张郃入彀。
    马谡站在一根大树下,手里握着一卷书,却没有看,他的目光穿过因树叶凋落而显得宛如轻烟的树冠,看向远处丝带般的渭水,嘴角含笑。
    在他身后不远处,裨将军王平和黄袭坐在一起,嘴里叨着一根草茎,沉默着,好半天才说一句话。他们原本是在闲聊,可是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渐渐的就没了味道,各自枯坐着。
    王平不时的瞟一眼马谡的背影,嘴角有一丝不屑。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在大巴山南麓,是巴人的聚居地。王平和巴人相处得很好。曹艹征张鲁的时候,他曾经和巴人首领杜濩、朴胡一起投降曹艹,并去过洛阳。曹艹封了他一个假校尉,也就是代理校尉。后来夏侯渊身死,曹艹再征汉中,他也跟看来了,不过他来了之后就再也没回去,他又投降了刘备,并得到了牙门将的职位,后来又升至裨将军。
    不过,他因此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歧视,被人当作反复无常的小人。再加上他不识几个字,又沾染了不少蛮人的习姓,刘备身边的那些读书人都把他也当成一个蛮子看待。王平嘴上不说,却全记在心里,对读书人自然也没什么好印象。
    马谡就是一个读书人,对王平同样有着无法掩饰的轻蔑,虽然他尽可能的不表现在脸上,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傲慢,王平能够清楚的感受得到。
    对马谡,王平同样不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