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703部分

毒清-第703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国,完全是出于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帝国,战力根本就是上不了台面的,说大话,清国官员并没有这样的底气。

    五天的时间,在阴谋算计之中,过得很快也很慢,杨猛那边日夜享乐,而四国公使则是在杨猛布下的迷阵之中乱窜。

    “诸位,此次分别,咱们是不是以后就要兵戎相见了?诸位最好不要在战场上被俘,不然等待你们的将是地狱!国际惯例,我大清不知道,在大清的土地上,只行大清之法。

    若是想让我大清遵循你们的国际惯例,也容易,咱们大家伙坐下来重新制定新的国际惯例,也就是国际法,不然,就不要拿着你们的准则来衡量我大清!”

    战争,是肯定会继续的,无论杨猛说了什么,没有真正的实力摆在外面,那些都是虚言恫吓而已,战争是英法的国家政策,可不是额尔金与葛罗能轻易修改的。

    攻打津口,对英法联军来说不是计划而是命令,只怕这些人散去之后,过不个十天半月,战争就会在津口打响。

    “杨部堂,对于您的傲慢与强硬,我深表遗憾,相信帝**人可以教会你们什么叫做谦虚与恭敬,许多事,短时间之内,就会有个结果的。”

    望着依旧傲慢的杨部堂,巴夏礼也是说不出的厌恶,没有这位杨部堂,恐怕他们的许多条件清国都会接受的。

    “但愿吧!但愿你们不会成为你们国家的罪人,告辞了!”

    下了商船,杨猛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筹谋了十二年,终是等到了掌权的一天,现在他的心里,也是极度渴求战争快些爆发的。

    有些东西,只能也必须通过战争来改变,战争虽说会死人,而且死的人不少,但与灾荒之中,动辄几百万、上千万饿死人来说,这样的战争对大清还是有好处的。

    一旦让列强打进国门,那他身后的国家就会持续衰弱,一场场的饥荒、一场场的灾难,恐怕远比战争杀死的人更多,这些一半出自列强之手,一半出自大清朝廷之手,开战之后,他杨猛要通过无休止的战争来扭转一切。

    打,打到死人盈野、白骨连天,打的各国无人再打!

    战,战到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战到各国人人畏战!

    如今的大清没有什么国际局势可以顾虑,百姓的生活早已是民不聊生了,这样的生存状态已经足够恶劣了,再恶劣的战争,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杨猛的心态就是这个样子。

    四国公使回到广州之后,与英吉利的高参团商议了一下,结果,高参团也是认为杨猛在虚张声势,给各自的政府发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之后,港岛这边的战争准备,也开始了。

    战争爆发的很快,半个月的时间,英法联军就做好了准备,目标也很明确,津口门户大沽!

    因为杨猛的关系,四国公使除了杨猛之外,再也联系不上清国的任何官员了,有心警告却没有警告的门路,英法联军的三十条战舰,到达津口外海之后,驻防津口的僧格林沁也不客气,只要战舰驶入射程,开炮就打!

    僧格林沁也是被逼无奈,杨老三请杀他僧格林沁的折子,几天一份。若是不开炮。那就等于坐实了罪名。直隶的谭廷襄也是个珍惜羽毛之人,一看江南的局势,就知道津口的战事必须要好好打,而他是个文臣,将守土之责,推给僧格林沁是再好不过的应对手段了。

    杨老三逼着朝廷杀他僧格林沁,谭廷襄那厮,却在背地里玩捧杀之法。在折子之中,把他僧格林沁吹得天上罕见地上少有,如今这局势已是骑虎难下了,不打那就是死路一条,而且不击沉几艘洋夷战舰,这事儿也是说不过去的。

    大沽口是津口的门户,地理位置很适合防守,近口三十里有拦江沙一条被称为口外之险,大船不便航行,南岸有炮台一座。北岸有炮台三座,这些炮台自杨猛发起洋夷灭国之说后。也在不断的被加固,这里的火炮数量与威力也是在大清各炮台首屈一指。

    一万两千斤大铜炮四门,万斤大铜炮十二门,五千斤铜炮三十门,西洋铁炮六十门,其余各色铜铁炮二百门,这样的火力配置,在朝廷看来已经是固如金汤了。

    被杨老三和谭廷襄逼的走投无路的僧格林沁,这时节也豁了出去,这仗不打不成了,万一落了口实,以杨老三在圣上心中的地位,弄不好,争斗一番之后,败得还是他僧格林沁。

    额尔金与葛罗,本想着在前线与清国官员交涉一下,彻底的破开杨部堂的消息封锁,可看到大沽炮台摆出的架势之后,两人知道,逼着清国签订城下之盟,已经成了泡影,只能以战争的结果来说话了。

    大沽口天然的地理位置,让英法联军的舰队吃足了苦头,战舰强行突入拦江沙之后,舰队的指挥官,才知道所处的环境之恶劣,水浅,战舰极难掉头,而且舷炮全数开火,极容易搁浅,英法舰队的炮火被大沽口的地形,削弱了大半,而僧格林沁那边就可以大发利市了。

    一万两千斤的大铜炮,虽说打的是实心弹,但铜炮的质量远强过铁炮,足量装药后的大铜炮,那威力也不是盖的。

    进攻大沽口,对英法联军来说,也不是之前试探性的战争了,他们要攻占大沽口,虽说地理位置不好,但一千两百多英军士兵,百余法军士兵,还是划着舢板,猛扑向大沽炮台。

    与庚子一役时的战况不同,与杨猛主导的两次虎门攻防战也不同,贸然闯进大沽口的英法联军战舰,对僧格林沁来说只是活靶子,天然的地理位置,让僧格林沁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杨猛的提醒,也让大沽炮台,多了许多巨炮、重炮,进入大沽口的十艘战舰,三个小时之内,四艘被击沉,六艘丧失了战斗与行动能力,至于舢板上的英法联军,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

    没有舰炮的掩护,舢板暴露在大沽的炮口之下,这些英法联军只是活靶子而已,一艘艘的舢板被击沉,而舢板上的英法联军,除了跳海,没有别的活路可走。

    这仗打到这种程度,僧格林沁已经算是胜了,但遥控指挥的僧格林沁不知道,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却是被杨家收买的人,见强犯海口的洋夷战舰失去了行动能力,龙汝元在杨家管事的撺掇下,对已经失去行动能力的战舰与海里的英法联军,又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

    本来正常进行的战争,一下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进入拦江沙的十艘战舰全数被击毁,船上的人员生还极少,而乘坐舢板打算登陆大沽的英法联军,只存活了不足百人。

    与杨部堂说的一样,即使联军的残兵打出了白旗,大沽的炮火依旧,不受降,三个字被大沽守将龙汝元,完美的诠释了一番。

    龙汝元虽说是杨家收买的,但一次击毁十艘洋夷战舰这样的军功,与全歼洋夷兵马、击毁十艘战舰,相比可是天差地远的,上位的想法、杨家的金银、唾手可得的大功绩,让龙汝元按照杨猛的法子行事了。

    这也算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余晖吧?等到英法联军大举报复的时候,僧格林沁?肃顺?他们的兵力再多几倍,怕是也扛不住港岛的那三万多英法联军的攻势。

    到了那个时候,他杨猛就可以打着勤王的大旗,肆无忌惮的突入京师,接受大清帝国的权柄了。

    大沽惨败,是额尔金和葛罗完全无法接受的,战事到了最后完全是单方面的屠杀,清国这么做,就意味着英法两国不得不扩大战争的规模了。

    英吉利虽然增援了港岛,但前期的战争,英法两国政府,给港岛的命令是出动三十艘战舰、五千人左右,现在看来不全军出动,是不可能战胜清国政府的!

    撤退,只能撤退了,不甘的望着夜幕之中的大沽,额尔金无奈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回到港岛,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是给政府打报告,二是准备扩大战争的规模,英法联军与大清之间的这场战争,打的也是极为微妙。

    英法的舰队,并不攻击海上的清国舰船,而大清的人马,也不攻击两国在各大商埠的驻兵与战舰,战争只在津口打响,这样有重重限制的战争,恐怕也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二章 溃退

    大沽口一战,英法联军惨败,是他们不熟悉海域地理所致,而官军对于英法联军的屠杀,则是杨猛和秦子祺一手导演的。

    从谈判船上下来,杨猛就预想到了额尔金等人想要打破信息封锁的计划,这次大沽口一战,英法联军主要是为了示威,结果阴差阳错的造成了一场屠杀,这对杨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了。

    “知会曾涤生、左季高、冯桂芬,这段时间,保持对太平军的强大压力,让我二哥也动一动,这几个月的时间,绝不能给杨秀清内讧的机会!

    知会泰辰,水雷近期也要运往登莱、辽东一带了,这段时间正好是个空隙,额尔金那边要等本土的命令,趁这个机会,将锚雷运送到渤海湾入口的小岛上,接下来,英法联军弄不好就会封锁渤海湾,到时候,咱们再给他们填上一把锁头,老子要生生的困死这帮洋鬼子。

    将一半驳船送到上海道,加上两条翻江龙,待老子的勤王大军出动之后,清理一下运河周边的太平军,咱们的物资,可不能让太平军给劫了。

    韦驼子那边,让他抓紧时间探路,新军到了直隶一带,就要做好战斗准备。”

    如今,杨猛这边的一切都是为了勤王做准备,无论是对外的生意,还是对内的战事,杨猛都需要几个月的稳定期,过了这段时间,其他的事情,才会落入杨猛的眼中。

    “三爷且放宽心,咱们这些年的筹划,也不是白给的。只要洋鬼子按着咱们的路子来。国内的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在徐子渭看来,自家的三爷,有些过分的关注勤王之事了,说实话有了新军,这国内就是杨家说了算。

    “大势!这事儿必须完美的执行,咱们一定要死死的占住了大义的名分,如今西北、东北和蒙古都不在咱们的掌握之中,要谨防沙俄搞分裂呐!

    进京勤王。咱们要让天下的臣子,无论满蒙回汉,都要赞成咱们,都要把咱们看成国之柱石,至于皇帝那边就无所谓了。

    有了这个大义的名分,咱们之后才能从容的掌握西北、东北和蒙古!”

    所谓大势所趋、所谓顺天应人也不过就是大义上说的过去,强力篡清,难免要引发内战,魏五所言的大势,到如今杨猛已经彻底的明白了。这大势无非是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而已,一蹴而就与温水煮蛙。在国家兴替上,得到的结果绝不相同。

    多一些等待,多一分实力,许多事情是可以水到渠成的。

    “三爷思虑周详,我这就下去安排!”

    胜利果实在望,需要谨慎再谨慎,徐子渭等人可以急躁,但杨猛却绝对不能急躁,英法联军不打到京畿附近,杨猛的勤王大军,也绝不能先入京师。

    许多事情到了一定程度,是不由人的,额尔金和葛罗,如今就有这样的感受,米利坚和峨罗斯先后脱离了四国联盟,这是之前两人想不到的,虽说如今米利坚的战船依旧在联军的序列之中,但美俄两国,却已经通过两广总督叶名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