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600部分

毒清-第600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春之际也不是没有洪水的,河道工程最稳妥的时间,其实也就四个月左右。就是入冬与开春这段时间。开春之后。冰雪消融,长江的水量是必然要增加的。

    支流终不是干流,一旦上游的冰雪融水过多,下游的这些支流河道,还真不一定能承受,那么大的水量。

    杨猛心里还在忧心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那就是入冬以后,荆州到九江一带的温度。到了冰点,水泥难以凝固,这个虽说也有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最怕的还是大面积的降温,一旦水泥凝固不了,或是出现了冻结,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杨猛敢于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做这个,水泥是个很大的捷径,一旦这东西用不上,那时候。才真叫傻眼呢!

    做工程比打仗还让人忧心,虽说杨猛不去工地。但许多事情可都摆在了他的心头。

    骆秉章和胡林翼,到了九江,一听十天之后断流,自然也是错愕异常,这事儿做的急切了。

    对于坐镇九江的杨部堂,这段时间,两人也摸稳了他的脉,简单!说一不二!

    只要是他说出的话,很难有回环的余地,河道工程,算是一件惠民的工程,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河道工程上下,已经被杀了数千人。

    大批的人员聚集,难免有些作奸犯科的,从贪墨到抢掠,对于这些人,这位杨部堂,也就简单的几样处理办法,充劳役、杀头、灭门,数数好像就这三样了。

    一个好好的工程被弄得血糊糊,果然是带兵的大帅呐!

    知道断流之事,已成定局,两人也没有多说话,这两人虽为两湖的巡抚,但河道工程之中,两人做的事情,也就跟军需官差不了多少。

    “部堂,断流之事,可是要大做文章?”

    杨部堂找两人过来,自然不是喝茶叙旧的,骆秉章略一思考,就差不多知道这位部堂大人的心思了。

    “正是!文章做得越大越好!不仅是折子,民间的文章也要做好!

    你们知道该怎么做这个文章吗?”

    都是在官场厮混的,做文章,无非歌功颂德这四个字,但杨部堂既然提了出来,想必是有妙招的,这位在施政上的方略,骆秉章和胡林翼,还真是有些佩服,河道工程数百万民夫,加上老弱妇孺过千万,两个月的时间,支流工程,没有任何的停顿,这就是本事。

    “还请部堂明示!”

    “曾涤生也在,让他一起来听听?”

    “最好不过了!”

    曾涤生曾侍郎,这时候到九江,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这位的文章,可是一等一的精妙,不佩服是不成的。

    曾涤生上堂,让三人寒暄了一下,杨猛清了清嗓子,也就开始布置了。

    “对朝廷,主要说大江断流之事,皇帝御下有方,自然是少不了的。

    对民间,只有一条,疏通了航道,可以驯服洪水,河道工程,可保荆州至九江一带,三十年不遭大洪水的侵袭。”

    三人都以为杨部堂会长篇大论,但谁也没想到,杨猛两句话就完事儿了。

    “部堂高明,对朝廷歌功颂德,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持,对民间宣扬实效,可以让百姓众志成城,大道至简不过如此!”

    曾涤生这话,更让骆秉章与胡林翼诧异,这位拍杨部堂的马屁,倒是稀奇事儿,不过话说的不错,这事儿这么做,却是最好的法子了。

    “两湖的一应官员,这次有差事了,我已知会了官文,凡是能据折上奏的官员,一律到断流的现场观礼,至于下层官员,各司其职!

    百姓那边,就让水师团练代劳吧!毕竟他们也是百姓出身,与百姓说话也方便。

    断流之后,放水、开挖河道、筑造堤防要同时进行,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贯通主航道,这段时间两湖的一应事务,以河道工程为主。

    曾涤生的湘勇,在江西要往鄱阳湖附近靠拢,之前江西的大战,湘勇损伤不少,也正好借机休整一下。

    同样左季高的楚勇,也要向九江一带靠拢,这段时间,长江主航道,断不容长毛贼的侵袭!”

    官员有官员的道道,百姓有百姓的道道,河道工程的政绩,杨猛不会让给朝廷,朝廷能听到的只是官员们的声响,至于百姓,这河道工程,是云南的杨三爷一力承办的。

    曾涤生的想法,差不多就是骆秉章与胡林翼的想法,这里面的道道很简单,但是不亲自到民间,也是很难体察到的,骆秉章、胡林翼之流,虽说有个便服出巡,但杨猛想让他们听到什么,他们才能听到什么。

    想要听到老百姓的心声,这两人怕是没那机会的。对于太平军,杨猛也很是提防,石达开虽说走了,但难保他不再回来,河道工程,就是杨猛的弱点,过千万人呐!一旦打仗,那事情就不好收拾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 断江流(下)

    这次会晤,杨猛说的东西不多,只有做戏而已,让骆秉章和胡林翼到九江,主要是告诉两人,自己对折子的重视,至于官员们要说什么,全凭他们自己的体悟,说错了话,那就别做人了。

    这段时间骆秉章与胡林翼,完全成了杨猛的手下,除了协调支流的工程之外,两人还要将各自辖区的水渠路线,依着西山的设计图,重新校正一遍。

    西山初步的设计,有些潦草,许多地方画条线可过不去,绕远、穿山这些都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和难度,而杨猛对于水渠工程的要求,就是简单再简单,宁可绕远也不穿山搭桥,毕竟这些东西,差不多都是临时的水利设施,最多二三十年的使用周期,为了水渠,花上一两年的功夫穿山,得不偿失!

    两人与杨猛的手下比照图纸的时候,就是曾涤生见证杨猛器量的时候,现在福泽两湖,之后福泽江南,这固河修渠的大工程,对曾涤生来说,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主导,他怕是没那个本事,但协助,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见了杨师的大手笔,曾涤生的真是服了,治国平天下不外如是,一旦河道工程竣工,杨部堂可就是真正的声震华夏了。

    骆胡二人还在带着属官交接图纸,曾涤生却找到了杨猛。

    “部堂,涤生不擅军务,可否在河道工程之中出些气力呢?”

    “嗯!想法不错,但如今早了一些,两湖你是赶不上了。但还有一个两江。这段时间。就是积攒军功的时候,等你坐上了两江之位,老子少不得要拿烦你的。

    你看这河道工程,半年的时间要想成事,知道老子的依靠是什么吗?”

    让曾涤生倡洋务,杨猛无时无刻不在慢慢的侵蚀他,有些东西,只有亲眼见证了。才会去支持,曾涤生所学,与洋务不搭界,现在唯一搭界的就是军械了。

    但军械所涉及的领域毕竟有限,真正的洋务是不限于此的,曾涤生想要在河道工程之中建功立业,这是大好事儿,杨猛顺手就把河道工程,也归入了洋务之流。

    “难道是洋务?”

    听了部堂的话,曾涤生略一思索。也就得出了答案。

    “正是!此次河道工程,要想快速而牢固。洋灰是必不可少的,湖北有不少制造洋灰的材料,老子就在湖北建了几个洋灰厂。

    别小看了洋灰,这东西不仅能修河道,而且还能修炮台,这洋务涉及的东西太多,有些还是需要你慢慢体悟的。”

    曾涤生的问题不少,但杨猛却没时间给他一一解答,如今这河道工程才是大事儿,天下等着看他杨猛笑话的人多了,这次要趁着断流的机会,正正反反给他们几个大耳光。

    现在杨猛的敌人,可以算是遍天下的,军机、朝臣、地方臣工,恨不得扒他皮拆他骨的人,绝对少不了,借着这次长江断流,杨猛要立下无敌之势,对于那些敢在这个时候出来蹦跶的人,也要往死里折磨,不用等到河道工程竣工,杨猛就要让天下的臣工,想到自己的名字,双腿打颤。

    “涤生告退!”

    见部堂没什么兴趣,曾涤生也不好继续纠缠,说实话,杨猛给的那些书籍,多半他是看不懂的,洋灰他也在书里见过,但洋灰能用于治水,他却是不知道的。

    看来许多东西,都要好好的体悟一番了,这洋务里的学问,看来值得他曾涤生用些功夫了。

    骆秉章、胡林翼走后,曾涤生也乘船回江西了,大江断流,不是截流而是分流,难度不算太大,筑两条堤坝,就算是完事儿了。

    几十万人聚集在荆州,面对两米多深的长江,想要临时筑坝断流,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最多十天的功夫,河道的里残留的江水,也会被引入一个个人工湖之中,那个时候,就该是论战的时候了。

    骆秉章、胡林翼回了属地,第一步就是蓄势,用折子蓄势,找几个可靠的官员,上几道歌功颂德的折子,对两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这几份折子就是前奏,上了杨部堂的这条船,想要下来,除非河道工程竣工,不然中途下船,只有溺亡这一个结果。

    这段时间朝廷上下,也不是歌舞升平的,林吉李的北伐军,粮食渐渐的不足了,为了求生,三人一次次的冲击胜保的南方大营。

    但三人的时运不好,黄河改道,大水一路到天津周边,到处都是一片泥泞,虽说三人手下的兵员,历经磨难,越来越精锐了,但泥泞之中,攻守双方的优劣是截然不同的,胜保的南方大营,以逸待劳,而林吉李的人马在泥泞之中,很难有速度,没了速度,就难以逃脱,一旦出了静海,再次被困,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林吉李三人的攻势虽说凶猛,但佯攻依旧是主要的战法,想要破围,起码要等到地面封冻之后,但粮食却是个大问题,困守静海年余,三人和手下的太平军,几乎都到了极限。

    而江宁、镇江,的江南江北两大营,局势也相当的不妙,石达开回兵天京之后,第一路派出的就是攻打苏浙的陈玉成部,陈玉成一动,向荣和托明阿都要跟着动,维持局势最好,但绝不能让长毛贼突入苏浙等地。

    但两人的兵力终归有限,两大营的人马合在一起不过六万余,想要围堵三万人的陈玉成部,很难!

    军机那边的告急文书不少,但所有官员的心思,却没落在战事之上,杨老三在两湖的大动作,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

    河道弊案,杨老三处理的太过离谱了,派遣大军到官员的原籍抄家抓人。闹出了一幕幕的惨剧。这对百姓来说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大清的广大官员来说,这却是切肤之痛。

    虽说恨不得杨老三死在九江,但这位想必是不怕诅咒的,依旧在九江玩的风生水起,断长江干流的折子,已经陆续的到了朝廷,到了朝廷的折子,也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截断长江千里航道。这是亘古未有之事,对此多半官员,都是不看好杨老三的,许多人参劾的折子已经写好了,只等着那边处置不力的时候,上折子了。

    这次杨猛触及了太多官员的利益,许多小团体,也在朝野形成,他们现在只等着落井下石的机会了。

    四色棍也有些不看好杨三哥,毕竟断流大江。是亘古未有之事,做不成是正常的。做成了就是奇迹,相对于奇迹,四色棍和一众军机,还是相信常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