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545部分

毒清-第545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满清朝廷,实在是不堪扶助了,这天下的读书人,也会跟丢破鞋一样,放弃满清朝廷的。

    而杨猛要做的也大抵如是,维持这种僵局,为自己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起码在自己控制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之前,他是不会让林吉李的队伍,轻易溃散的。

    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洞庭湖与鄱阳湖,洞庭湖差不多已经到手了,位于九江口的鄱阳湖,就是杨猛的下一个目标。

    至于巢湖、太湖、洪泽湖,则是要看机会的,这五大湖区到手,杨猛手里的粮食产区就差不多能够满足需求了,若是地盘再度扩大,粮食依旧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西征北伐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两路大军失败,战事也会进入最惨烈的时期,趁僵持的时候,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才是王道啊!

    北方一直是满清最重视的地方,江南对清廷来说,只是财税之地,北方则是根基之地,果然,林吉李三人的兵锋,一入直隶,朝廷那边就紧张起来了。

    北方的兵员,虽说比南方充足,但大部分兵员是要拱卫京畿的,自打长毛贼的兵锋,到了直隶,僧格林沁手里的兵员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僧格林沁的头上,也多了一位管事的王爷,奉命大将军惠亲王绵愉,就成了僧格林沁的顶头上司。

    涉及到朝廷的生死,南方也成了可以随意放弃的地方,僧格林沁要兵,朝廷只能从南方抽调了,拱卫京畿之地,还是满臣用的放心,笔杆子耍的利落的败保,也就成了钦差大臣,带着南北两大营的精锐,开始了自南而北追击。

    南北大营的精锐被抽调一空,同样身为钦差大臣的向荣和琦善,只能选择固守了,一场北伐,倒是给太平军谋得了攻取南方的大好时机。(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七章 厚与黑(五)

    “爷,昌南那边的援兵,已经控制了县城,下一步该怎么办?”

    昌南瓷器,景德镇瓷器,先有昌南后有瓷器,昌南就是西洋各国口中,对大清的称呼。

    可如今富庶的昌南已经有些凋敝了,瓷都,在乾隆年前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道光末年,自明至清延续了五百年的御器厂,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昌南、景德镇的凋敝,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的问题,国力和十三行的兴起,只是外在的原因而已,守旧产品的种类、造型不适合市场的需求,才是他凋敝的真正原因。

    若论手艺的话,景德镇依旧是瓷器界的执牛耳者,朝廷放弃了景德镇,造办处的高手频出,也是原因之一,但造办处,只能算是个出精品的小作坊,真要论及大批量的生产,还得瞧景德镇啊!

    兵援江西,是杨猛之前唯一的一次,遵循朝廷的谕令调兵,与绿营相比,杨猛的自由度大了不少,虽说调过去的只有区区五百练勇,但控制一个县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就好!给带兵的,谋一个绿营的职缺吧!告诉他,在昌南募勇等着管事们前去,这段时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昌南附近所有的瓷器作坊,拢到咱们的手里。”

    瓷器无疑是个创汇的好门路,要说制瓷的本事,西洋那边当孙子,都嫌辈分高了,大清的瓷器出口量越来越少,西洋瓷器的销路越来越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产品的定位。

    之前十三行的瓷器为什么有市场。还不是贴合了西洋各国的需求。杨猛占了景德镇要做的事儿,也不是大批量的出口廉价瓷器,他要大批量的出口奢侈品一般的瓷器,在西洋重新掀起东方瓷器的热潮。

    “爷,昌南毕竟属于江西境内,如今太平军还在江西肆虐,咱们控制昌南是不是有些危险呢?”

    与古雅月不同,魏芷晴会时不时的提点一下杨猛。控制昌南或是景德镇,几百练勇,显得太少了,有这么一个孤悬的地方,只怕也容易受到攻击。

    “很快就不会了!咱们的重心在景德镇,告诉过去的管事,瓷厂建成之后,用西山出的样式,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必须是精品、极品,工艺么!就按常规的来。

    景德镇有条与鄱阳湖连通的河流。建成瓷厂之后,就募集人丁。拓宽加深这条水道,至于规模,最少要能让动力驳船双向行驶。”

    安徽两湖上下,都在忙着防备长毛,而杨猛却在忙着做买卖赚钱,对于即将到来的太平军,杨猛没怎么重视,在黄州驻扎的吴文镕,就是武汉三镇的第一道防线,虽说这货多半挡不住太平军,但几万官军,怎么也得打上一两个月才会全线溃散吧?

    一省之地,绿营的兵马,多则三五万,少则一两万,江南的局面,看上去是个处处无兵的状态,但真要聚齐了一省的绿营,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最初在广西,朝廷动员了阖省的兵力,加上民团援兵,足有十万之众,聚兵很简单,但粮饷可是个大问题,官军从广西时的十万众,到湖南的五六万,再到围困天京的两三万人,朝廷财力枯竭的苗头,已经慢慢展现了出来。

    这次要守湖北,吴文镕也是下了狠心,张亮基在任时湖北各州府的藩库、存粮,都被聚了起来,驻守黄州的吴文镕不缺粮饷,聚集的兵员也越来越多。

    最先有了战机的,还是主动攻击的太平军,林吉李的北伐大队,可临洛关之后,在直隶长驱直入,连克邢台、藁城、深州,兵锋直指天津卫。

    太平军到了深州,再往北走,就走不动了,藁城、深州一线隔着保定几百里,保定再往北一点,就是廊坊了,这廊坊已经算是京畿的外围了,若是没有任何阻拦,十天左右,林吉李的北伐大军,就要兵临京城了。

    没有阻拦那是不可能的,林吉李为了快速行军,避过许多大城,只找那些城防不怎么样的小县下手,林吉李的北伐军,对直隶一带的官军,根本没有造成像样的杀伤,败保的江南精兵,自南来;僧傻子的蒙古骑兵,从北堵;再加上直隶的本地兵,林吉李三人,已经冲进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之中。

    有了河南怀庆的教训,林吉李三人也不敢进攻那些有防备的大城,江南与江北的气候不同,土质也有区别,惯于在南方作业的土营兄弟,面对北方厚重的土地,也有些发怵。

    僧格林沁的北堵大军,有一部分是骑兵,这也让太平军清一色的陆军有些发怵,直接北上的通道受阻,三人也只能取道沧州,直奔天津卫而去了。

    不打京师,改打天津,绝对是招妙棋,只要断了天津的海路粮道,没有漕粮补给的京畿之地,用不几个月,就会大面积的缺粮。

    进军天津卫,不管林吉李是出于什么想法,在杨猛看来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京畿一带的防守,可不像江南一样废弛,不管绿营兵或是八旗兵的战力如何,就守城来说,废物和精锐,基本没多大区别。

    大城不敢打,僧格林沁的北堵大军近在咫尺,林吉李三人无奈,只能选择攻占天津卫附近的静海县城了。

    打天津计策是不错的,只是林吉李三人的军马却少了一些,不说把两三万人身后加个零,要打天津、京师这样的地方,没个十万八万的人,基本连试也不要试,但凡守城的军民有些悍气,两三万人只配上去填坑而已。

    “爷,之前安排在直隶一带的粮食和衣物,这么一来只怕起不到作用了,那些东西是不是。就地处理掉?”

    太平军打天津。是杨猛之前没想过的。本以为林吉李三人会沿着保定一带北上,没想到僧格林沁的大军一来,三人选择了天津做目标,这样的话,杨猛之前做的那些先手,就有些浪费了。

    “不!让理教的人联系一下林吉李三人,无非现在包围圈还没圈死,把咱们存粮的地方告诉三人。让他们顺手抢了吧!

    再过几天,败保的江南精锐就要到了,让咱们的人,给太平军预备好了车马,装作是逃难的队伍,这样也不会太显眼的。

    林吉李三人缺的不是武力,只是粮草冬衣而已,只要这批粮食到手,林吉李三人,与僧傻子、败保对抗一年半年的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知会广州的丁泰辰,让他趟一趟天津附近的海路。静海的位置不错,若是可以的话,在海路上补给一下林吉李的队伍,也不是不行。

    但这事儿要做的妥帖一些,探路的船只,用西洋战船,挂英吉利的国旗!”

    让太平军抢自己的粮食,这事儿也就杨猛做的出来,如今京畿一带的粮价可是在飞涨的,若是散了这些粮食,获利一倍,那是轻而易举的。

    “爷,您打算让太平军劫了咱们的粮食?”

    负责传令的古雅月愣了一下,之前,太平军就是不做那宰人的买卖,自家三爷,都要出手杀人,这次让林吉李三人抢杨家的粮食,难道是说错话了?

    “对!相比于咱们在江南的所得,那些粮食衣物,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没有补给,林吉李的北伐军最多顶两三个月,就要溃散了!

    有了这批粮食,虽说不足提升太平军的战力,但守住静海半年到一年,想必林吉李三人还是做得到的。

    半年的时间,足够老子进入鄱阳湖区了,至于其他的三大湖区,看机会吧!”

    杨猛这笔账算得不错,之前运到直隶一带的粮食,加上赎买的冬衣,全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两银子,仅与与鄱阳湖区的粮食产出相比,这笔银子就花的值,更不要说占据了鄱阳湖之后的利益了。

    只要林吉李三人钉在静海一天,朝廷就无暇南顾,没有朝廷的手脚,更方便杨猛在江南布局,十万两银子,抢几个鄱阳湖区的大户,也能轻松收的回来,何乐而不为呢?

    杨猛支援林吉李三人,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孤军深入、了无后援,林吉李三人会坐以待毙吗?理教与他们扯上关系之后,三人在静海呆的越久,对太平天国的归属也就越淡,全军策反,怕是不可能,但策反三分之一还是有可能的。

    国内虽说不需要三人这样的,但国外可是需要的,借机移民,或许也是解决太平军的一个好手段。

    命令自武汉三镇发出,到达直隶,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林吉李三人的局势,已经有些难以逆转了,虽说三人的前锋部队,一度打到了杨柳青附近,但僧格林沁的反扑也格外的凶悍。

    以王庆坨为基地的北方大营,也在慢慢的成型之中,蒙古骑兵、京营精锐、周边的绿营,虽说战力依旧有限,但防守天津卫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路走来,林吉李三人,在战事上虽说遇到了不少难题,但这些难题都好解决,唯有补给一条,是最不好解决的,北方已经入秋了,浑身上下短打扮的太平军,也有些不太适应北方的夜晚,大军上下,这些天来,病了不少,再这么死靠,怕是只有退避一途了。

    打天津或是打京师,林吉李早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一路疾行,大军上下都有些过度的疲惫了,战心俱失,就是北伐大军近期的尴尬处境,若是能吃饱喝足,或许三人还能奋力一搏,但紧缺的补给,现在只能维持大军上下饿不死而已。

    这天,林吉李的军帐之中,来了一个有些神秘的人物,占据静海之后,也有少量的人马来投,但这位的话,却让林吉李三人大喜过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