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441部分

毒清-第441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哄骗杨猛,索朗白玛也自认没那个本事,所以有些事儿,她也只是侧面的回答一下,并不给自家男人打包票,她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杨猛也清楚,他能做的也只有再点拨一下了。

    后宅的事情,还有很长的一段缓冲,杨猛最精擅的是阴谋,他想把矛盾消失在萌芽的时候,现在看来,没多大可能了。

    离开了索朗白玛的院子,杨猛匆匆的赶到了正堂,魏五、徐子渭、秦子祺三人,已经在那边等着了。

    “永安封王之事,诸位怎么看?”

    进了正堂,杨猛边走边说,在他看来,太平军这是要有大动作了。

    “沐猴而冠而已!三爷何必忧心?”

    情报三人都知道,魏五一开口,依旧是贬低的话头,这太平军的许多东西,都是与魏五一生所学,有严重冲突的,想要他给太平军说好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说这个,说说他们的动机。”

    太平军封王与杨猛没多大的关系,他们就是封神又能如何呢?杨猛关注的是太平军的动机,封王这是在做内部的调整,调整完了,下一步可能就是一致对外了。

    太平军被围在永安有日子了,他们突围的路线,才是杨猛最关注的,若是太平军想南下广州,云南就不得不动手了,广东是杨猛内定的地盘,谁要是在广东给自己下绊子,杨猛就和谁死磕到底,让太平军入广东这是不可能的。

    “三爷,看太平军这架势,是要划分军权,重组架构啊!

    太平军用的是周礼,这玩意儿,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分封上,有功就能封王拜相,太平军的六大首脑、罗大纲、胡以晃、秦日纲之流,就是普通士卒的典范,这招高明!

    东西南北翼五王各有归属,洪秀全这个太平王总揽大局,这就是太平军的军力划分,难不成这太平军想破围而出?”

    经历了东南半岛的种种,徐子渭算是成了,这个分析不错,与杨猛想的差不多,突围,是个麻烦,只是不知道太平军的目标是哪个。

    “三爷,徐先生说的不错,但永安城的情报显示,太平军并没有想突围的意思,而且永安城中的粮草,足以支撑大半年。现在突围。对太平军来说。要舍弃许多的粮草辎重,出了永安,太平军想要攻陷别的城池,也不是件易事。

    清军虽说号称十万大军,但围在永安附近的也只有四万左右,向荣在北面给太平军留了一个大口子,永安并不是死城,突围恐怕不是时候吧?”

    分析与情报相冲突。一时之间杨猛也摸不准太平军的脉门了,封王,继续困守永安,只怕是自寻死路,太平军大举封王的消息瞒不住,一旦被朝廷知道了,赛尚阿那边捡起点李星沅剩下的东西,就能困死永安城里的太平军。

    “哼!这洪秀全果然不为人子,建制的目的简单,无非是立旗号乱大清而已!

    他在广西建了太平天国。别处要是有人响应的话,大清各地就处处烽烟了。一旦出现了这种局面,那太平军就有了好大的机会,看来朝廷前期的围剿,也给了洪秀全不小的压力。

    这招可不怎么好使,他以为这是大元朝呢?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当年的谶语。朝廷在西北布有重兵,西安将军一人足以震慑西北了。

    林老虎当年剿灭了西北的刀客,没了这股力量,西北就剩了回回一个不安定因素,回回素与汉人不和,洪秀全打不出声势来,西北之地,是不会响应的。

    北方更是如此,那是朝廷防守的重地,满蒙八旗的精锐,大都聚集于此,虽说八旗废弛,但声威还在,想要在北方搅乱朝廷,就是个笑话。

    南方虽有哥老会、天地会、洪门这样的反清会党,但他们在老百姓心里,早成了老古董,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加入这些会党的。

    建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祸乱大清,二是团结人心,头一条祸乱,洪秀全玩砸了,他想要的群起而反的局面不会出现,但第二条却是做成了,太平军那群暴民,只怕日后会越来越难对付。”

    魏五冷哼一声,就说出了太平军永安建制的原因,第二条团结人心还好说,但第一条祸乱大清,委实有些歹毒了,他想以太平天国的旗号,唤起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让整个大清都陷入战火之中,其心之毒蛇蝎啊!

    魏五痛恨太平军,到不是因为祸乱大清这一条,魏五怒的是太平军对于读书人的态度,焚书,对魏五来说比残杀荼毒百姓,都可恨,太平军做了这个,那就是魏五这个读书人的死敌。

    杨老三这人虽说抵制儒教,但他手里有个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杨老三的话,这才是变革的话头,似太平军这般不分良莠那就该杀了。

    “操!这帮猴崽子歹毒啊!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这洪秀全竟有这等毒招!”

    洪秀全或许没有想得这么深,但结果就摆在了杨猛的面前,这要真是如魏五所说的一般,那他杨猛的谋划,就算是废了,这姜还是老的辣,没有魏五这番话,自己前期的安排,很可能收效甚微啊!

    太平军要利用,现在不能剿杀他们,随着太平军的发展,大清朝廷必然还会派重兵的,北方的兵朝廷不会轻易动用,但西北的兵就不一样了,一旦西北的兵将被调到南方,再被太平军拖住的话,那西北也就要出问题了。

    “三爷不必忧心,这招数虽毒但作用不大,说他们是沐猴而冠自然是有道理的,太平军必败,我只说三点。

    一是这建制用的周礼,周礼是不错,但分封却是错的,分封只成了周朝八百年,其余各朝凡用分封,必然闯祸。

    霸王项羽用分封,结果败于刘邦之手;汉高祖刘邦不思项羽之败,也用分封,结果导致七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也是如此搞分封制,结果八王之乱;明祖朱元璋,也弄得是分封制,结果更好出了个子篡孙位的笑话。

    太平军玩这个,还不是同姓诸王,用不了多久,这所谓的天平天国必然内斗不断,凭这个想成事儿,洪秀全有些想当然了。

    二是焚书灭教,三点教做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焚书这事儿,秦始皇干过,他洪秀全这么玩,就是找死,朝廷虽然烂透了,可各地的练勇却不烂,读书人多是耕读传家,焚书,就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过不去。

    看着吧!朝廷若是连战连败的话,必然有练勇出来对抗太平军。

    三是这国号,太平天国,天国就不是住人的地方,死人才住天国呢!以天国为号,这是早夭之兆。”

    魏五说的这三点,可真是有些意味,太平军兴于三点教,亡于三点征兆,读书人的牵强附会厉害呐!

    “练勇已经有了,秀水知县姜忠源带了三五百湖南练勇已经在向荣的帐下效力了,湖南练勇,呵呵……湘军呐!曾国藩呐!”

    杨猛的声音越说越小,到了湘军与曾国藩,已经是微不可闻了,有些东西都是埋在记忆深处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慢慢的被杨猛找了出来,湘军可是太平军的劲敌啊!这姜忠源怕是组织的就是湘军的前身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八章 黄帝衍生说

    听了魏五的分析,杨猛知道洪秀全的永安建制算是白瞎了,不仅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给自己埋下了天大的隐患。

    杨秀清请神,给洪秀全请来了一个爹,妹夫萧朝贵请神请成了洪秀全的哥,这俩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从杨秀清处处打压冯云山就能看的出来,这一爹一哥,现在完全是压在冯云山这个三点教缔造者的头上。

    冯云山虽说忠于洪秀全,但有了杨秀清和萧朝贵这个小联盟,太平军的事情不好办呐!

    杨秀清此人诡诈阴沉,生就会用兵,算是个天才;萧朝贵则是一员悍将,除了请神这位西王也是靠一半的战功爬上去的,永安好像就是萧朝贵的部属打下来的吧?

    韦昌辉只是个投机者,石达开这个少年英豪,自从金田之后,直接就被杨秀清压住了,恐怕这杨秀清也是在打压石达开吧?

    这么一想,太平军的威胁就小了很多,但永安改制引出的西北问题,却让杨猛重视了起来,在西北,杨猛还有一步棋,看来也到了用的时候了。

    “魏先生,杜文秀那边弄得怎么样了?”

    宗教一直是魏五的责任,帮着杜文秀篡改教义,也是魏五的任务之一,现在到了用的时候,也不知成不成。

    “弄得差不多了,咱们在明湖也帮着杜文秀用新教义培养了五千铁杆信徒,只是……”

    杨猛知道,凡事儿只要沾上了只是这俩字,肯定又有麻烦了。

    “说说看!”

    有些事儿很操蛋。尤其是排外的宗教。想要从根子里变。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那东西终是个外来户,即使篡了教义,也只是个外来户,您在东南半岛和印度做的事情,将来未必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啊!”

    魏五的话是不错,这事儿是肯定的,不然杨猛也不会对他们下手。

    “这事儿您老有什么意见?”

    拒绝与外族通婚,单这条就该给它篡了。但对于教义上的东西,杨猛能出的力不多,瞧了瞧魏五的表情,不像是被难住的样子,看来他的心里已经有了腹稿。

    “老子化胡,这个典故您听说过没有?”

    “不知道!您还是直说吧!我肚子里没东西。”

    一听老子之名,杨猛或多或少的摸到了一点门路,但典故这玩意儿,他真是不清楚,听听未必没有好处。

    “老子出函谷西去之后。把他的教导传于西域,这就是佛的由来。大清的佛与印度、东南半岛上的佛不一样,那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化。”

    魏五简简单单几句话,说了一下大概,杨猛立马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跟棒子玩的一样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主意巧!妙!高!

    “好!这法子好,篡教义不如篡血统,可有合适的人选?”

    看看自己的法子,再看看人家魏老贼的法子,杨猛不由得服了,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啊!忒毒,改人家的祖坟,厉害!

    “三皇五帝,黄帝陵位于西北,可做黄帝衍生之说!”

    好嘛!说他毒他还真毒,比起老子,这黄帝可歹毒多了,华夏始祖,沾上了这个,跑都跑不了。

    “好!圣地也有了,只是这具体的东西……”

    “已经在找人考据了,篡了几本失传的典籍,用了一些史书里模糊的记载。

    高古史料十几本,从《黄帝阴符经》开始,可考的史料一千三百余条,哪个想在这上面论战,保证他连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东西虽说做好了,但就怕这黄帝衍生说,杜文秀不支持啊!”

    用读书人做这些,对魏五来说只是件小事儿,考据一门,也是很有渊源的,上溯三五代或十几代,给些暴发户找个王侯将相做祖宗,这是许多读书人生财的门路,考据到黄帝身上,就更简单了,那可是几百代之前的人物,这样模糊的玩意儿,最好糊弄了。

    “有了就好!不支持?这事儿由不得他!杜文秀可在宜良?”

    杨猛最关注的是史料,而不是杜文秀的感受,有些时候,在屠刀面前,不低头是不行的,流着一样的血,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