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403部分

毒清-第403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被来自孟加拉的英军骑兵给伏击了,填上六万民壮之后,我们就想撤军,可没想到,孟加拉的骑兵,没有到勃生集结,而是穿越了勃生附近的一座小山,迂回到了我们的背后。

    前有三万多英军,后有来自孟加拉的一万骑兵,我们手里的两万五千人,若是硬捍孟加拉骑兵的话,势必会被前后夹击。

    我和乔孤乃、杨巴,无奈用了金蝉脱壳的计策,留下了九千老弱,吸引英军的注意力,我们的主力则是遁进了山林之中。”

    说到这里,杨猛也大体弄清了战败的原因,战场上的三人判断失误,以为来自孟加拉的英军骑兵,不敢深入,没想到人家拖延时间也是计策,等的就是孟加拉的这支骑兵。

    被包了饺子,还能做出如此果断的抉择,也算徐子渭是个带兵的材料,九千人的损失,虽说让人心疼,但也算是试探出了英军的自信心,一万骑兵就敢挡八万多人的退路,这英国鬼子好大的气魄啊!

    “那九千人全军覆没了?战局你们看过了吗?英军的实力如何?”

    九千人的损失,摊在杨猛手上的有六千,这对山城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但放在云南或是四省,也算不得什么。

    九千人的战局,是杨猛最关注的,败了不要紧,只要能总结出经验,这就是好事儿。

    “那九千人用的都是褐贝丝,在射程上就差了一截,英军也利用了这一点,在五十步之外射击,近三千人就是这么没得。

    之后咱们的人,也想出了对策,用尸体垒起了工事,英军只能硬打了。

    英军的骑兵,很厉害!剩余的六千多人,很难给散乱的骑兵,带来有效的杀伤,而骑兵从侧翼的攻击,却很是犀利,大部分人,都是死在了骑兵手里。

    剩余的千余人,与英军打了一场肉搏战,咱们的人几乎全数阵亡,但肉搏之中,却打退了英军的五次攻势,在肉搏上,咱们并不差!”

    徐子渭说的这些虽说有用,但不是杨猛关注的重点,大军团的调度,才是杨猛关注的东西。

    九千人的数量,也算是不少了,先是被英军在武器上蹂躏了一把,后又被骑兵冲破侧翼,这是战略上的问题,临场指挥的将领,战略上失误了,不然有了工事的步兵,即使遇到散乱冲锋的骑兵,也会给骑兵造成很大的杀伤。

    九千人马全军覆没,战略上的漏洞,是主要原因,若是这九千人,就地建造土木工事的话,绝不可能轻易的战败,没有对战骑兵的经验,看来是新军的一大缺漏。

    “不说这些了,经此一战,你有什么收获?”

    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了,杨猛也不打算深究此事了,大部分人能退回来,已经算是幸运了,若是徐子渭处理不当的话,这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得血染沙场。

    “咱们的人马是千人一队,英军也是一样,但英军队与队之间的配合却优于我军,进退之间法度森严,这也是九千人战败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英军很擅长利用自己的优势,枪械的射程不同,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利用,这是咱们有缺漏的地方。”

    徐子渭的分析虽说还是有些片面,但能有这样的说法已经不错了,看来这小子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将此次战事,做全军的沙盘推演,看看有多少种胜利的法子。

    将山猴子的人,布置在米实塔附近,咱们败了,下面就看缅军的了。”

    傈僳族的新军,这一仗打的全无章法可言,换做是勐腊的新军,结局虽然依旧会败,但是他们给英军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杨猛明白,这一仗败就败在了指挥上,若是没有徐乔杨三人的判断失误,这九千人就不会死了。追究责任还是次要的,记住这次教训才是最重要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 依旧是僵局

    徐子渭和乔孤乃,在勃生的一仗,败得让人窝心,一个判断失误,就葬送了九千人马,这也是杨猛损失最大的一次。

    “唉……若是我在场的话,这战局说不定不会如此糜烂!”

    徐子渭下去了,杨猛也发出了了一声慨叹,这一仗败就败在经验不足,若是自己在场的话,怎么也能让英军损失过万。

    数来数去,凭借着后世的经验,杨猛竟成了云南的第一战将,这次九千人的损失,也在逼迫着杨猛上战场啊!

    磨练经验虽说需要战争,可这样的损失,却是很难让杨猛接受的,自己上去,损失能小的多,通过战争慢慢培养将才,也只能如此了。

    “爷,战场凶险!”

    “没办法!看看缅王那边如何吧!缅王手底下,还是有一批可用之将的,但愿缅军不要败得太早。”

    徐子渭主导的那一场阻击战,败得太过窝囊了,与英军三五千的损失相比,近七万人只能算是被屠杀的。

    杨家做买卖有不少可用的人才,可带兵就没有了,有过正经实战经验的,好像除了自己,就没别人了,打大清境内的人,只能算是蹂躏,不能算作是实战的。

    缅甸与大清不同,缅甸这几百年,都在与暹罗相互攻伐,口口相传的战争经验还是不能小觑的,但最终的结果如何,还得看战局。

    从勃生附近大败而回的乔孤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殊荣,这次缅王也打算大用。这位傈僳族的将领了。若不是乔孤乃在勃生拼死阻击。只怕缅甸的局势就难了。

    人死光了,不怕!现在缅王别的没有,手下的军队却前所未有的壮大,率领三万人马的实权将军,乔孤乃也跌坐在了临时皇宫的竹席之上,虽说在缅甸军方的地位不是很高,但能坐在临时皇宫之中,就是殊荣。

    面对汹汹而来的英军。缅甸的将军们也做出了有效的应对,主动出击。

    虽说没有大规模的骑兵,但缅军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真正的阻击战,也就此打响。

    乔孤乃吃了英军骑兵的大亏,缅军对此也谨慎了很多,竹制的拒马遍布前线阵地,仅这一招,就废了孟加拉来的英军骑兵部队。

    炮战、阵地战,有了杨猛支援的三磅小炮。缅军与英军也开始了一场,你来我往的阵地攻防战。

    打阵地战。不似平原作战,推进速度很慢,虽然英军在局部占据了优势,可缅军绝对的数量优势,抵消了英军的局部优势。

    挖壕沟建土墙,一层层的工事,死死的拖住了英军的脚步,英军也想尽快突破缅军的防线,可十万大军的阻击队伍,远远超过了英军步兵的数量,骑兵用不上,指望着两万多步兵,突破缅军在米实塔附近设立的层层防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缅军对地形的了解,远超英军,这毕竟是他们的家园,只要是通往米实塔和卑谬的道路,都有大量的缅军在把守。

    充足的预备队,是缅军最好的底牌,虽说不明白纵深防御这个概念,但缅军用的就是纵深防御的办法,大量的后备军,让缅军随时可以堵住英军在前线撕裂的口子。

    打进去、退回来,成了英军唯一的动作,而哪里漏了补哪里,则是缅军最为擅长的活计。

    徐子渭的那九千人全军覆没,并不是毫无价值可言的,一场阻击战,英军损失了四千多人,虽说杀敌的数量十倍于此,但缅军强悍的肉搏能力,却让英军的将领们有些挠头了。

    肉搏,之前一直是英军的强项,无论是在印度战场、缅甸战场还是清国战场,肉搏战,为英军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

    可勃生的一场阻击战,却完全改变了英军对缅军的看法,即使是最精锐、最强悍的锡克步兵,也在上次的肉搏战之中,死伤惨重,两个团的锡克步兵,一个团的建制基本没了,另一个团也是严重受创。

    误会,让英军的将领们不敢与缅军展开肉搏,若是没有这次误会,恐怕缅军的防线也不会那么牢固了。

    英军的强项是什么,他们当然不会忘记,世界第一的海军,就是英军的强项,而伊洛瓦底江也是可以通行战舰的,虽说缅军在河道上设了重重障碍,但跟杨猛说的一样,只要有了火。药,不建造拦江水坝,是很难阻挡战舰前进的。

    这样的方法英军当然也会,海路配合,让米实塔成了英军战舰,可以随意光顾的地方。

    英军的战舰犀利不假,但对付战舰的土法子,缅军也不是没有,遍布江面的火船,就是战舰的大杀器,木制风帆战舰,最大的弱点就是木制。

    灌了油料的火船,对战舰的威胁太大,十几天的攻防战,因为大量的火船,英军损失了两艘战舰。

    疯狂的缅军战船,就夹杂在火船当中,一旦靠近了,英吉利的战舰,也只是案板上等着被宰割的鱼肉而已。

    焚毁了两艘英吉利战舰,缅军从江里打捞上来五十多门舰炮,实心炮弹对缅军来说,也不是什么技术活,土制火。药缅军也会,英吉利战舰上的利器,握在了缅军手里,也成了米实塔僵局的重要原因。

    仗打了近一个月,英军的将领们也有些迷茫了,勃生登陆之后,他们打掉了一支七八万人的大军,英帕尔附近也有三四万缅军,米实塔这边更多,足有十万上下。

    对于缅甸,英军的情报,是很准确的,缅军最多不过五六万人,突如其来的缅甸大军,让英军的将领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缅甸哪来的这么多的士兵,士兵的武器。是谁提供的?

    这事儿要想问清楚。就只能找暹罗王和杨猛了。暹罗王发起的灭族大战,让缅王手里的军队,每天都在壮大着,三十万还是五十万?现在杨猛的情报人员也摸不清了。

    而武器,就是杨猛的事情了,缅军劫了慢谷,太多的金银财宝,也让缅王的腰杆子硬了起来。除了粮食交易,就是军火交易,暹罗的财富,也在以一个恐怖的速度,向杨猛手里流淌。

    凭着前期的布局,杨猛在东南半岛,制造了一个不事生产,就能长久作战的怪物,不用伊洛瓦底江河谷生产的粮食,缅王也能支撑两三年。而这些粮食的出处,只有杨猛清楚。

    虽说杨猛卖给缅王的都是些玉米。但这玩意儿,也能填饱肚子,这是为了族群延续进行的战争,缅王不用付出军饷,只要管饭就成了。

    底气十足的缅王,就是这个怪物的头脑,只要缅王还有战心,这个怪物就会一直活下去的。

    打不进去,英军也不想再从印度调兵了,在莫塔玛登陆的那支一万人的英军,就是破局的关键,指望那支英军是不可能的,现在英吉利人想利用的是暹罗王。

    “瞧瞧人家缅王,再瞧瞧你们,一个二傻子打的都比你们好!你们还他妈有脸活着吗?”

    缅王在前线打的有声有色,杨猛却在对着徐子渭和乔孤乃发火呢!

    乔孤乃这次过来,是来送缅军将领们的计策的,英军的计策,是杨猛自己推演的,而缅军的计策就很容易得到了,而这些就是新军推演沙盘的参照。

    沙盘推演的好,一夜之间就能统御千人,驻扎在勐腊的云南新军,白天训练,晚上扎堆推演沙盘,只要在沙盘推演上有过人之举,杨三爷提拔的力度更大,普通的士兵可以做千人的统帅,同样千人的统帅,如果不会这些东西的话,直接被撸到底也很容易。

    缅王在杨猛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