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332部分

毒清-第332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句话说的好,将乃兵之胆,杨老三虽说不坐镇督标,但督标的训练一直就没停过,渐渐的也有了精兵的样子,滇西三镇,林老虎也没忽视,那边的情况和督标也差不多,就怕这杨老三一走,督标和滇西三镇朽坏啊!

    “炯甫,这两天,你差人瞧瞧督标和滇西三镇的情形如何,这事儿麻烦,我再斟酌斟酌!”

    “东翁,您这身子骨,再不将养,真就撑不住了,您这岁数也差不多到了告老的时候了,再不请辞,只怕……”

    作为幕客,刘存仁也体恤自己的东翁,林则徐的身子骨越发的虚弱了,隔上十天半月就要昏厥一次,眼看着就要灯枯油尽了。

    “滇铜复起云南复起,滇铜只是一个小项,云南的军政才是大项,这政务也要靠绿营的人马,只怕杨老三这一走,绿营的人马失了约束啊!”

    “大人,杨猛聚了一个锣鼓班子,满昆明城在宣扬他辞官的事情!”

    “唉……这遭真是麻烦了!”

    不出林则徐的料想,杨猛辞官的事情,刚刚传出去,督标的午操就停了,三五成群的督标兵卒,也开始在昆明城出现,吃酒还是小事儿,逛楼子打群仗,当天夜里就把昆明城闹了个鸡犬不宁。

    这事儿难办,第二天,林老虎就把杨家老爷子找到了总督府里。

    “杨老倌。你家老三辞官。可是你撺掇的?”

    “大人。这事儿不是明摆着吗?朝廷不待见老三,与其让他留在军中,不如卸了军职,朝廷也少些忌惮,滇铜的事情也好办一些!”

    杨士勤说话滴水不漏,拿出了滇铜这个幌子,林老虎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那也得等着朝廷的旨意啊!你看他这一番闹腾,督标也散乱了!”

    “旨意不就摆在那里吗?早些去职早些安歇。这两天我就把他打发去广州。”

    一听这个,林老虎也挠头了,这杨士勤做事儿太绝,一下就断了自己的退路,绿营一乱,这政务也就没了依靠,军政不分家,刚刚要好转的云南,又要回到往昔了。

    “缘何要去广州啊?”

    “前些年,老三在广州纳了个夫人。那边家里也颇有资财,这不老三家里的有了身孕。云南是瘴疠之地,正好让他带着夫人,去广州将养胎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那边的气候好一些!”

    “唉……让他再等等吧!起码要等得到朝廷的旨意再说!”

    这杨老三看着不显山不漏水,用起来也顺手,可他这一走,林老虎才发现他对云南的重要性,这杨老三算是头噬人猛虎,有他在云南镇着,滇西三镇和督标都不敢造次,现在督标乱了,接下来就是滇西三镇,但这是朝廷的意思,林老虎也不好说什么。

    还有个麻烦就是督标的那些将领,这杨老三一走,他们就放肆,但这毕竟是第一次,杀这个免那个,也不是时候。

    “也成,大人您尽快吧!三月显怀,到了时候,挺着大肚子,行走就不方便了!”

    林老虎说正事儿,而杨士勤却只拿着家事儿说话,那意思就是,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过期不候。

    “唉……成了!”

    说起这事儿,也是朝廷处理的有偏颇之处,人家打了胜仗,平了朵康,只因八旗朽坏,就忌惮人家,没有度量不能容人,可不是朝廷该做的事情。

    想了想之后,林则徐心里也有了主意,将杨猛前前后后的经历捋了一遍,之后又加上了杨猛提的条件,斟酌了数遍之后,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悍将更是难寻,尤其是杨老三这样志虑思纯悍将,找齐人就能打,打就能胜,让这样的悍将去职,绝对是朝廷的损失啊!

    水灾、旱灾、粮荒、银荒,这几年朝廷的路子,也极不顺利,各地饿殍遍野、民生凋敝,虽说身处云贵偏远之地,林老虎也没放下对大清其他地方的关注。

    云南靠着杨家挺过了灾荒,靠着杨老三结束了动乱,这才慢慢的走向了平稳,其他地方可没有杨家,指着朝廷的赈银赈粮,也是杯水车薪啊!

    官场更是腐坏,赈银赈粮,朝廷出十成,官府得八成,地方士绅还要掺上一手,到了百姓手里,这些东西还是不是赈银赈粮也难说啊!

    只手难翻天,林老虎虽说痛恨贪官污吏,但有些东西大差不差也就是了,可朝廷为了一丁点面子,折损一员悍将,有些太可惜了!

    灾荒就是民乱的诱因,熟读史书的林则徐,自然也知道大清到了风口浪尖上,但有些话不能说,也不敢说,说了就会捅娄子。

    整编滇西绿营,整改滇东三镇,林老虎也是有考校的,云南临着长江,只要两岸有事儿,坐着河船顺流而下,十天半月的功夫,云南绿营就能出滇,加上杨老三这么一个悍将,什么乱子平不了?

    只要不是席卷数省的大乱,有了云南六镇兵马,可保沿江两岸十数省的安定,这战略大局他林元抚已经布置好了,怎奈何朝廷一句话,就打乱了他的棋局。

    云南是薪火,即使稍微有些悖乱,也不会乱了朝廷的大局,他林元抚是尽力了,奈何朝廷不给力,深深的无力感,也让林老虎颓废了起来。

    一臣一将安天下,这就是林老虎的大局观,政务他林元抚牵头,平乱指着杨家将,保大清十几年安安稳稳还是能够办到的,如今被一扫精光,林老虎能不颓废吗?

    但事有正反,若是从满人的角度考虑,无论是他林元抚还是杨家,都有些擅权了,尤其是这杨老三,行军打仗全按自己的来,一点也不顾念朝廷的脸面。

    川西平乱,既然人家六百骑就扫了八旗三千人,杨老三就该慢慢打,打上三年五载的再说,他倒好,反手之间就平了朵康,这厉害的有些过头了,由不得朝廷不忌惮。

    杨家有钱,杨老三能打,这么一家子聚在云南,还真是个麻烦,这次杨士勤老儿,怕是也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支杨老三去广州也是招妙棋啊!

    反复的琢磨了一下,林老虎也有些拿捏不定了,自己的折子好像发的早了,要是去了杨老三威胁朝廷的话更好一些。

    夹在折子里的那个条子上去之后,只怕朝廷那边,会直接点头,允了杨老三去职的请求,可这杨老三是个二愣子,只怕朝廷如今做的畅快,到了启用杨老三的时候,会遇上大麻烦。

    “唉……无兵无将举国堪忧,有兵无将大军堪忧,无兵有将尚能应付,临战选将颜面扫地啊!”

    用不着杨老三还好,一旦用着了,依着杨老三的脾气,朝廷必然会颜面尽失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律法

    杨猛对朝廷可没那么多念想,出了总督府,把烦恼丢给林老虎,敲锣打鼓照着二愣子的做法,招摇了半个多时辰,然后回杨府给老爷子打了个招呼,这位优哉游哉的就回了宜良的庄子。

    傍晚时分,昆明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督标在昆明闹出了偌大的声势,这事儿还真不是杨猛授意,这就属于越帮越忙的典范了。

    “不开眼的杜氏兄弟,这心倒是急切的很,只是把这心机用错了地方!

    泰辰在宜良吗?在的话,就让他来一趟!”

    这事儿做的就是真真的在要挟朝廷了,但愿林老虎不会在这事儿上较真吧?万一林老虎紧咬着不放,也是个麻烦。

    要是换了一家,杜伏虎这记马匹,那算是拍的正准,可轮到杨猛这边,就是实实在在的添乱了。

    “三爷,喊我什么事儿?”

    丁泰辰一边喘息,一边整理着衣衫,皱巴巴的衣衫,倒是杨猛头次在丁泰辰的身上看到。

    “督标的事情,是你授意的?”

    “督标?这段时间,不是杜氏兄弟在看着督标吗?我最近也没见他们呀?”

    杨猛的一问,可把丁泰辰给问糊涂了,自己这边许多大事儿都忙活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只有三千多人的督标?

    “今天老子辞了鹤立镇的总兵官,督标那边立马撂了挑子,这事儿怎么说?”

    云南府的事情,是丁泰辰在打理,无论是新军、督标还是武庄。都是丁泰辰的下属。督标该私自拿主意。一个御下不严的责任,丁泰辰当得。

    “嗬!这是杜氏兄弟心急了,溜须拍马也不看看是什么地方,擅改军令当杀!

    今晚我让人料理了他们!”

    杨猛给武庄和云南绿营下的命令只有一个,练兵!一听督标出了事情,丁泰辰略微一想也有了答案,这杜氏兄弟,是在拿着杨家的军队向三爷示好。笑话!

    云南的新军、武庄的人马、总督府的督标、滇西三镇的绿营都是杨家的人马,只听杨家的号令,督标这两杜,就是在找死啊!

    “算了!这杜氏三虎,还有些用处,留一留吧!让人赏他们三十鞭子,好好醒醒神儿!

    这事儿传给腾越的杜降虎,我到要看看这杜氏三虎,能给老子玩出什么花来!

    将此事知会新军、武庄、绿营、蓝旗军、山猴子,擅动兵马只此一次。谁人再犯直接灭门!”

    军队是什么?军队就是杨家屹立不倒的根,那个敢跟杨猛在军队上耍花样。身死只是小事儿,这擅动军队危害太大,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就够了,下一次的结果可就是血腥的了!

    “这杜氏三虎有什么好?这样的人直接料理了就好,他家那三虎,头上生的是反骨,不如宰掉干净一些!”

    丁泰辰这人心善,但心善也是分时候的,这样危害杨家安危的犊子,杀多少他都不会可怜的。

    “这仨还有些用处,这杜氏三虎能打,脑子也灵光,练一练就是将才,现在咱们缺这样的人,南疆那边的马青虎算凑合,藏边那的韦驼子却不知战力如何?

    就怕他精于练兵,疏于征战啊!这三虎就是韦驼子的后手,万一韦驼子不济,咱们也好有个替换的人手呐!

    在处理杜氏三虎的事情上,你这态度不错,如今这世道啊!就是个死人的世道,不分良莠善恶的,只要是挡路的,一个该杀!一万该杀!百万一样也该杀!

    善心要用在该用的地方,对咱们治下的人,不犯错咱们就是佛爷,对于犯错的还有那些不是咱们治下的人,死不死的不关你的事情!

    现在做事儿,就得昧着良心,你不昧着良心把咱们的事情做好,将来出了大乱子,死的人可就不是百八十万了!

    一场饥荒死多少人?一场瘟疫又死多少人?

    举国大乱的时候,就是饥荒、瘟疫肆虐的时候,那可不是一府一省的事情,大半的国土呐!你想想,那时候又会死多少人?

    你家老爷子说你心善,不敢让你去广州,我看你啊!不是心善,而是没看明白世道,想救人先杀人,摊上了这么世道,就别顾自己的感受了,不想自己人遭罪,就得让别人遭罪!

    记住了!有用的人死罪可活,无用的人良善可杀!”

    四省的政务,自有魏五统筹,几千年的行政经验,不是没用,大清落得这么个鬼样子,不是行政的问题,而是领头人的问题,政务上没什么问题,但军务上的问题就多了。

    懂战略的人好找,但精通战术的人却难找!赶上了这么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杨猛也是一筹莫展。

    兴灭继绝,魏五说的头头是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