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227部分

毒清-第227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回一个精熟整个造炮工艺的技工,我给你们五门炮的赏赐。各国的新型步枪也是一样,造枪的工艺和技术买回来,我给你们一万条枪的赏赐。

    银子我没有那么多,云烟就是我付给你们的酬劳,这个条件,在以后都好使,你们现在要给我做的就是承诺就是保密,出去之后,你们要以外国商人的名义购买这些东西,泄露的我的秘密,前面说的话作废,我们要签订契约的!”

    果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三人都十分的认同杨猛的说法,一份简单契约也就完成了,送走了三人,杨猛又把那三十几人,弄到了车间之中。

    “一艘千吨以上的退役战船,佣金一万两银子;两千吨的战舰佣金两万两;三千吨战舰的佣金五万两;四千吨、五千吨的战舰不需要,佣金船到支付。

    造船的设备,根据作用的大小,佣金按货值的一成到五成,你们购买的机械越重要,得到的佣金也就越多。大型的冲压设备,六成的佣金。佣金的支付方式,货物到了大清,我支付你们三成,设备正常投入使用,全款结清。

    当然你们如果能购置一些造枪造炮的设备也可以,佣金按货值的七成支付,支付方式也是货到三成,投产结清。

    你们要做的除了购置机械以外,还有就是保密,泄露了我的秘密,没有一分银子的佣金。运输途中的花费,全部由我来解决。即使没有购买到合适的机械,我要会付给你们三倍的薪水。

    大清对你们来说是个白银之国、黄建之都,只要你们把事情办成了,无数的金银就是你们的报酬!

    现在我没有那么多的金银,但我有大批量的云烟,这个东西在欧美是畅销的货色,如果你们做的足够好,我还会在云烟的价格上给你们一个,很诱人的折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祖宗的这句话诚不我欺,这些到大清来的投机者们,听到了丰厚的报酬,连一丝异色都没表现出来,满脸全是对金钱的向往。

    这可能也是米利坚的额悲吧!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移民国家,他们的人民能有多少忠诚度呢?而这些离开故国远赴米利坚的洋人,对故国又有多少的忠诚度呢?

    杨猛相信他们能保守秘密,名利二字,在大清好用,对付洋鬼子也一样好使。(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动力船 炮台 驳船

    一项项吞金销银的买卖安置下去,潘氏船厂十几艘在建的铁壳火轮,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船厂里在建的几十艘新船,除了这十几艘火轮,剩下的那些都是木制的驳船,运送货物的快船,才是潘杨两家急需的。

    无论是产量一直在翻番的云烟,还是列强各国的货物,杨潘两家的船队规模,虽说一直在扩大,但还是有些满足不了运输的需求。

    杨猛发来的驳船图纸,简单易制,大清的大多数造船工匠,都能建造这样的驳船,为了满足潘杨两家对水路运输的要求,潘氏船厂的着眼点也就放在了运输船上。

    对于这个,以前的杨猛也很无奈,造船的门槛很高,尤其是大型的炮舰,潘氏船厂的这些人,就是给他们战舰的图纸,这些人也不一定能建造的出来,建造小型的火轮,积攒造船的经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炮舰有了新的选择,潘氏船厂的路子也要改一改了,安排了完了以后的事情,眼前的这些东西,也需要杨猛来安排。

    “星斗,天色已经不早了,事情要慢慢的做,不急在一时的。”

    岳父潘仕成的一声提醒,杨猛这才发现,由于太过专注,天黑了自己都没发现。

    “好吧!让他们把暗轮和炮台的一些参数写下来,夜里我再谋划一下。”

    带着一摞图纸,潘杨两翁婿赶回了荔香园,一夜未睡的杨猛。也在颠簸的轿子里睡了过去。迷迷糊糊到了荔香园。稀里糊涂的上了画舫。杨猛一觉睡到后半夜,才被饿醒了。

    “爷,您醒了?先喝碗稀粥压压饥。”

    一身轻纱的莲儿,适时的递过来一小碗温温的稀粥,杨猛‘哧溜’一口喝了下去,头脑才慢慢的清醒了。

    “什么时辰了?”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门,杨猛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怎么来到画舫上的,酒色伤身。诚不我欺啊!昨夜自己有些太过放纵了,复生至今,自己就是夜里睡觉都保持着警惕。

    昨夜的劳累,加上今天在船厂心情大起大落,自己的那份警惕性,轻易的就被击败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没了警惕性,自己身上就有了漏洞,这样死得快。

    “子时不到。这是老参鸡汤,您先用了吧!”

    接过莲儿递来的鸡汤。杨猛慢慢的喝了几口,养生看来也是件大事儿啊!自从得了大伯父孙顺的教诲,杨猛不仅舍弃了每日都要练习的八极拳,而且在饮食上也极为注意。

    岳父潘仕成送的那个老太医,成了杨猛的养生顾问,几千年传下东西,还是有许多精粹的,而京中的太医犹擅补精益气之道,在云南的时候,自己除了打内家拳,就是长跑和一些力量上的训练,这也是杨猛每天的必修课。

    这两年杨猛的状态一直处于上升期,虽说吃的很好,但适量的运动,也让杨猛的体型愈发的完美,长时间修习内家拳的好处也体现了出来,身体的协调性和感知能力,也在一步步的提高,许多高难度的动作,现在杨猛做起来也是轻而易举了。

    但是这次来广州,却有些懈怠了,这次失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啊!有些事儿过度了就要伤身,前世养成的习惯,让杨猛很惜命,时刻都保持的警惕性,不是因为别的,说白了就是怕死,这次的事儿,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芷晴哪去了?”

    偌大的画舫上只有莲儿一个在伺候,杨猛也觉得有些意外,画舫上算上莲儿和魏芷晴,还有四五个瘦马的。

    “这就要问您了。”

    “问我?该我什么事儿?我在船厂忙活了一天,我也没支使她们啊?”

    “多谢爷怜惜奴家,芷晴今天倒是起来一次,可走路都打晃儿,昨夜那几个瘦马更是不堪,一个个疼的抹了一天的泪。

    到现在我才知道爷的厉害呢!”

    由于莲儿的身份问题,杨猛一直很克制,但在唐梅依和魏芷晴身上就不一样了,这俩都算是长成了,经得起征伐,莲儿与她们相比,身子骨还是有些孱弱,不耐猛战啊!

    “知道就好,过来做靠垫。”

    闲话了半天,杨猛也想起了正事儿,这次赴粤,自己的时间不是很多,要快去快回,船厂的事情还是要赶快解决的。

    两人说话间,魏芷晴也行了,这位女夫子,踱着步子也过来了。

    “给我拿些厚纸和炭笔过来。”

    杨猛也是个会支使人的,见魏芷晴来了,立马给她安排了任务。

    摆开一张张简略的图纸,杨猛也开始了并不擅长的制图作业。

    由于前世经常走私的缘故,杨猛对于驳船和拖船的结构极为了解,船厂里那几艘进口火轮,并不是专业的拖船,他们的动力还远远的不够,建造一批坚固耐用,动力强劲的拖船,才是珠江和长江水路上的运输利器。一艘拖船拖拽几十艘驳船,才是理想的状态,现在一拖三,效率有些低了。

    斯蒂文斯炮台,也给了杨猛一些启发,内河炮舰,虽说犀利,但现在火炮技术,还远远不能与后世相比。炮火的密度才是王道,也不知将驳船和趸船结合在一起,能不能设计出内河浮动炮台。

    拖拽驳船的动力船,也是这些内河炮台的动力,一对一的拖拽,只要内河炮台的强度够了,那速度也绝对不在话下,只是在灵活性上,要比内河炮舰差不少。但加上炮火密度,内河炮舰就明显弱于炮台了。

    至于近海的炮台,也要纳入日程了,船厂的规模要不断的扩大,防御也是个问题。万一铁甲舰改造失败。自己再与列强对上。能守卫近海的浮动炮台,也就成了广州必需的一道防线。

    斯蒂文斯炮台,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四千吨的排水量,三百八十毫米的巨炮,如果发射的是柱状炮弹的话,对列强各国的海上巨舰来说,这样的炮台就是屠刀。

    至于斯蒂文斯炮台。十七节的设计航速,杨猛根本就没去考虑,样样精益求精,那事情就不要做了。陆地上的岸防炮,加上浮动炮台,应该足以应付列强的风帆战舰了,至于打陆战,只要列强不怕死,杨猛也不怕看着他们去死。

    忙活到天光微亮,杨猛才给潘氏船厂。设计好了未来一两年的路子,心情大好的杨猛。做了半个时辰提神醒脑的运动,放倒了莲儿和魏芷晴,杨猛唤来船娘,就离开了。

    暑季的广州,清晨正是安眠的时候,睡眼惺忪的潘仕成,却被爱婿杨猛拉了起来,直奔潘氏船厂而去。

    杨猛的几份图纸,只有驳船一项,被洋技师们认可,动力船因为过分强调动力,而忽略了船只本身的载货能力,而不被认可,试想一艘只能载着煤炭快速航行的船只,用途太过狭窄,对于这个设计,多数洋技师表示不理解。

    而且杨猛过分的强调了船只的动力和坚固程度,试想一艘轮船,除了厚重的铁甲,和强大的动力,剩下的只有不大的煤仓,和占了全船巨大部分空间的水密舱,这样的船只,作为拖船来说,成本也高的离谱。

    一艘拖船,四到六台大功率的蒸汽机,明轮和螺旋桨都要配置,这样的船只,对大部分洋技工来说,只能算是试验品,这样的试验品一艘也就够了,一下就建造十几艘,把刚刚开工的轮船,全部改成这个,洋技师们也怕成为世界造船业的笑柄啊!

    “技术上没有问题就建造,不用你们来承担损失的。”

    明轮和螺旋桨出现在一艘船上,也是杨猛的无奈之举,长江和珠江河道用螺旋桨没什么问题,但大运河由于淤塞,有些地方的水道太浅,明轮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十几艘拖船,可不仅仅是为了拖拽驳船的,内河炮台,也是他们拖拽的对象,以后的情形谁能预测?说不定,内河炮台就会扑入大运河之中呢!

    至于像斯蒂文斯炮台那样的物事,不是洋技工们不愿意做,而是做不了。巨型船舶的建造技术,不是那么好掌握的,米利坚的这三家船厂,只做过千吨上下的商船,至于大型的军舰,是个什么路数他们都不太清楚。

    虽说有不少技工,参加过军舰的建造,但他们大多是底层的工匠,对于如何建造大型的战舰,他们也是一人一个说法,而且大多都不怎么靠谱。

    “将驳船与趸船结合呢?既然造不出一艘大船,那就用多艘小船来组合,浮动炮台,不需要远航,只要能扛住近海的风浪,在作战之中,能快速的变换方位就好。”

    杨猛的这个说法,大多数技师表示要试验一下,广州这个地方,每年都有台风的,台风时节近海的风浪,并不比远海弱上多少,浮动炮台是个大工程,不能一年做一次。

    不过用驳船和趸船,组合形成炮台,也算是个创新,如果试验成功的话,那浮动炮台的建造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那就试验一下,你们设计一下驳船,十几艘配上一台蒸汽机,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