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211部分

毒清-第211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啊!怎么不行,你小子做买卖有一手,等滇西绿营的事情办妥了,你就到总督府听命吧!把差事交代给下面的人就成了。”

    杨老三的这个说法,也正遂了林则徐的意,杨老三是头猛虎,杜降虎虽说名字是降虎,可与杨老三对上,杜降虎差的还远。

    杜降虎此人,虽说机灵,但是有悖主之心,若不是为了牵制杨老三,这样的人,林则徐是说什么也不会用的。

    杨老三组建滇西绿营的手段,也算是高明,回回、山民、汉人团练,三者互相牵制,滇西的将官,就没了拥兵自重的机会。

    还有就是滇铜复起之事,里面涉及的洋务,自己不能和杨士勤明说,这杨老三无疑是个很好的传声筒,拖一拖今年的滇铜,也不知能不能把洋人的轮船给用上,洋务,也是林则徐一直关心的大事。

    “绿营的事务,再有一两个月,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不用向大人请命吗?”

    “无妨!你做完了滇西的事情,直接回昆明就是了。如今这云南提督的职司还空着呢!你过去也能帮我一把,如果时机合适,滇东南的三镇,也要照着滇西的法子来。”

    林则徐的心很大,虽说他有意离开云南,但在离开之前,还是要给朝廷留下一个清平的云南,滇铜、绿营、政务,都是林则徐想治理的。

    但是云南的财政不足以支撑,滇东南三镇的整顿,只能看时机了,实在不行就只能留给下一任了。

    “标下遵命!”

    “嗯……滇西之事依然安定,你在滇西还是要少动刀兵的,如若要动手,先要到总督府请令,本督许了之后,你才能动手。”

    对于杨老三,林则徐还是有些不放心,滇西虽说安定了,可各处的山民、回回,都是桀骜之辈,只怕他们触了杨老三的霉头,招致灭族之祸啊!

    “标下省的!”

    “滇西的铜厂,也不要怠慢,现在在各处开道的绿营兵,以后要均分到各个铜厂,铜厂人丁杂乱,容易藏污纳垢,这些方面你要提醒下面的将官们注意一些,对于在铜厂聚众的匪类,也不要手软,断不能让他们毁了滇铜的前程。”

    云南的事情不少,滇西更多,临行之前林则徐也是有满肚子的担忧,这些天不只是杨猛,连他那个二哥杨毅,也频频被林则徐叫到大理训话。

    平定滇西不易,滇铜复起更不易,决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妨害了滇铜复起这件天大的事情,说一千道一万,林则徐在云南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滇铜复起。

    朝廷着眼云南,眼光没有放在别处,仅放在了滇铜这一项上。军机们在观望,圣上也在巴巴的看着,滇铜起不来,在云南做的再多,都是无用之功。

    送走了一脸担忧的林则徐,这滇西也就成了杨猛的天下,滇西的绿营将官,都被杨猛给架空了,这些人留在驻地,没多少好处,杨猛将他们打包送给了身在腾越镇的杜降虎。

    绿营将官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他们劫掠和欺瞒上官的经验,比杜降虎要强得多,缅越泰印边境的纠纷,还得让这些人来谋划一下的,慢慢的蚕食,这就是杨猛的想法。

    滇西的绿营,还得重建,发到铜厂的那些人,以后能不能用的上,很难说,杨猛要在滇西打造一支职业化的军人,而鹤立镇和普洱镇,就是他们驻防的地方。

    韦驼子已经率领六千云南新军,分批赶到了滇西,重建杨家新军,再建滇西绿营,才是杨猛留在滇西的主要目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杨家绿营(四)

    “即日起杨家在滇西的各武庄开始选兵。第一条就是跑的快,一人背上一百斤精铜,往永平城跑,先跑上半个月,能坚持下来的,跑的快的,就是咱们要选的兵。

    第二条要身家清白,在云南有家口,光棍什么的,原本属于新军的,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下,其他的一律不取。

    第三条就是岁数,十六往下的不要,三十往上的不要,那些个岁数大的,手里的本事又好的,可以让他们在滇西继续训练人手。

    第四条,眼力好、手脚灵巧的,也可以放宽一些,让他们做炮兵。

    第五条,精于训练人手的,不参与这次选兵,这样的人选出五百,送到怒江沿岸的傈僳族山城,帮着梅依夫人练兵。

    第六条就是人数了,一万六千人,八千驻在鹤立镇与普洱镇,八千驻在宜良,驻宜良的八千人马,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

    汰选下来的人手,以后就分派到滇西的各个矿场,矿场的矿石物料,都要他们来驮,一个月十天的时间训练,这些人每半年选一次,达到了我定下的标准,就到各处武庄驻扎。两次汰选被淘汰的,就发到各处的田庄,训练庄农佃户。

    选出的这一万六千人,驻滇西的人马每月月俸翻倍,十两银子!其余的还是五两。

    驻宜良的人马,也要分开等级,选出一千好手一月五十两,一千中等一月四十两,一千下等一月三十两。其余三千人马一月二十两。

    驻滇西和宜良的人马。三个月汰选一次。不合格的就由各处合格的人手顶替,让他们记住,能跑、能打,就是老子的要求,别的都没用!”

    上首的杨猛开了口,下面的韦驼子一脸喜色,秦子祺和孙伯青面无表情,而统摄滇西的丁保钧。却是一脸的担忧。

    “三爷,选兵倒是个不错的事情,但提高月俸,是不是以后再说?

    重开滇西铜厂,建怒江傈僳族山城,在滇西大面积舍粥,拉拢滇西的官员,还有就是农庄,现在正是饥荒时节,滇西只出不入。您再提高月俸的话,咱们这边的贩茶货的盈余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前次大爷在滇西购置土地。就把滇西的收入和洋货的本钱搭了进去,现在又在永昌府,大量的购地,咱们这边的银子,可是不多了。”

    三爷花起钱来没数儿,丁保钧清楚,可杨家在滇西的产业,现在还支撑不住滇西巨大的投入,这么玩,三五年之后,滇西就要无钱可用了。

    “嗯……丁叔不要担心这些,永昌戡乱时,不是解给你一批银子吗?那批银子不用窖藏,直接就用在傈僳族山城的建设上,和滇西各营的饷钱上吧!

    有了这些银子,再加上滇西茶山的收入,支撑个三五年应该没问题吧!

    还有一件事,这滇西往缅越泰印等地走的货物,丁叔要多上心,运精铜过去就算了,可这运送铜矿过去,也会赚钱吗?

    再有就是遏制一下,滇西与缅越泰印之间的马帮商队,没有我杨家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缅越泰印边界。

    腾越镇的杜降虎和马青虎,丁叔也要看管好了,这两人如果不安分,做出什么祸害杨家的事情,直接让住在鹤立镇和普洱镇的绿营,连带着腾越镇的军马一起绞杀。

    如果别的势力掺和进来,就如永昌一般,有多少杀多少。

    缅越泰印的英法洋鬼子,不要过分的招惹,两千人以下冲突,丁叔你负责,两千人以上,要克制一下,现在还不是与洋鬼子斗气的时候。再有就是如果洋鬼子越境而来,一律扣押,反抗的话,就地埋了。”

    滇西的位置很重要,自己云烟行销欧美,恐怕这一带的英法列强也会过来试探,现在还不是杨家对抗列强的时候,拖一拖看看再说吧!

    “三爷,滇西这边的事情繁杂,能不能从明湖那边给调些合用的人手过来?”

    杨家在滇西的局面越来越大,丁保钧处理起来有些艰难了,事情太杂乱,远不是一个人能处理的了得。

    “这个可以,你给泰辰发个条子,让他给你弄上三五百人,滇西的这些官员,也一并架空了他们,但不要做得太显眼。

    子祺、伯青,你们那边也要加紧对缅越泰印的渗透,那边的大事儿,咱们也要清楚的,在审查新兵上有什么问题没有?”

    丁保钧那边交代完了,影子部队的秦孙两人,也是杨家布局滇西的重要人手,他们那边的事情,并不比丁保钧轻松多少。

    “大问题没有,只是这人手还缺了不少。”

    “这个简单,选兵之后汰换下来的人手,你们选些机灵的,选兵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伸手,但手不要伸的太长,精兵是老子的,你们那里找些灵巧的就行了。”

    秦子祺没什么问题,就怕孙伯青那边,这位和自己是铁杆,就怕他手伸的长了没人敢管。

    “知道了。”

    “你们还有别的事情吗?”

    自己的这些东西执行下去,这滇西的大局就定了,鹤立镇和普洱镇的八千人马选好了,谁在滇西也翻不起浪花来。

    “三爷……哪个……”

    一直安稳坐着的韦驼子,有话要说,看他遮遮掩掩的样子,杨猛就知道,自己谋划的事情成了。

    “有话说!有屁放!你韦驼子是带兵的人,磨磨唧唧的像个娘们,难道是不打算干了?”

    自己手下兵将,在忠心上问题不大,只是这能力却是摸不清楚,杨猛不是什么帅才,让他当个团长、营长,他估摸着没问题。再往上涉及到战略。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了。

    而自己手下的这些人。现在能带大军的,而且有经验的只有韦驼子一个,这韦驼子练兵是把好手,就是不知道打仗怎么样。

    大军团作战,以后肯定会用到,如何解决将领的问题,也将在滇西的绿营建好之后,凸显出来。自己虽说在明湖书院安排了一些人手,但能不能成,还是个未知数,看来这事儿又要托付给壬雷斯了。

    “三爷,督标那边的家属,不是有个以银代粮的法子吗?咱们这些人,能不能也照着来呢?”

    现在的云南还在饥荒之中,可督标那批人的日子却过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他们的家人,可比韦驼子新军那边过得强多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督标不就是三爷临时挑的一群杂碎兵吗?怎么这待遇还比他们这些老刀手要好?

    杨猛支使丁泰辰改了督标家属的月钱。还在新军的家属之中,散布消息,等的就是韦驼子这句话。

    “这个啊?不太好办,督标的那些家属,有的干活不怎么出力,就怕你们跟着他们改了,以后家里不出力,收成还不如现在呢!”

    话虽说是杨猛期待的,但答应的不能太痛快,太痛快了,就不能显示出优待来了,看来以后这粮食、土地政策,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优待战士家属,这个应该写进条文之中。

    “这都不是事儿,三爷以银代粮的法子,那是在照顾咱们,多出力多给钱,不出力不给钱,这天下没有躺着就给钱的营生,这事儿老韦应下了,不干活的不给钱,饿死狗日的。”

    韦驼子一听三爷那边犹豫了,忙不迭的拍着胸脯子作保,这事儿是大好事儿,督标的那群崽子太不识相,这以银代粮,里面一出一进可是别着好大一笔账的。

    “你应下了?你他妈配吗?滚回去挨个问问,大家伙都愿意了再来,给你个福利,要是你们寨子里的人愿意,以银代粮的法子,也可以惠及他们,咱们新军之中的老刀手也是一样。

    不过嘛!这当兵不当兵,里面也是有出入的,当兵的家属,三爷优待,至于那些不当兵的,三爷给的银子就不会那么多,但保证不让他们吃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