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143部分

毒清-第143部分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猛不是不想来看看,而是葛仕扬的那几个女助手让人挠头,葛仕扬这货保媒拉纤一点遮盖也没有,让杨猛有些作难。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帕特里克父子,这对父子已经离开云南到了广州,那边的消息说,他们已经带着第一批船只出海了,人家父子在海上打生打死,自己在后院弄上人家媳妇,这事儿忒不地道。

    摇了摇头,把这些事情甩到一边,杨猛仔细看了看西山谷地,这里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不仅杂乱而且山体也有些变了颜色,马蹄子下面,也是一层煤灰。

    “桂哥,你去组织组织人手,我到各处去转一下。”

    将事情吩咐下去,杨猛打马就开始在西山谷地转了起来,煤渣、矿渣、炉渣,散落的到处都是,一条条污水渠,则是直接通到了滇池。

    来到谷尾一看,临近谷地的那片湖滩都有些发黑了,虽说远处的湖水看不出什么状况,但仅仅半年就把这里糟蹋成这么样子,不用三两年,滇池就得变成污水池,到时候,什么也瞒不住。

    “领主大人,您来了。”

    正当杨猛对着滇池发愁的时候,一声带着膻味的问候,让他回过神了。

    “蒂凡尼夫人,你也在啊!”

    说曹操曹操到,谁最挠头,谁就堵到了自己眼前。

    “这里的景色很好,只是工厂马上就要把这里给毁掉了。”

    蒂凡尼的汉语,带着浓浓的洋味,但吐字尚算清楚,看来葛仕扬这货贼心不死啊!

    “嗯!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滇池是云南的明珠,因为一个工厂毁掉这颗明珠,代价太大了。你说我是不是该把这个工厂关闭呢?”

    这话不是杨猛的心声,他主要是怕暴露铁厂的位置,林则徐即将到任,这事儿必须要解决了。如果让他看到西山铁厂的规模,一个蓄意谋反的帽子,怕是要带在杨家头上了。

    “啊……这样最好不过了,我每天来这里看看,就是喜欢这里的美景,这个炼铁的工厂,就不该出现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领主大人,您的胸怀真是让人着迷。”

    蒂凡尼说话的速度不快,显然是在组织语言,不过这话说的不错,毁了滇池,貌似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领主大人,您不看看铁厂的出产吗?”

    葛仕扬这是憋不住了,本想着给两人些独处的机会,可这两位聊风花雪月没问题,聊该不该关闭西山铁厂,就是大问题了,这个铁厂葛仕扬是花了好大的功夫的,刚刚建成投产,就因为一个女人被关掉,让他老葛情何以堪啊?

    “葛师傅也来了,你说我该不该关了西山铁厂呢?这里对滇池、对昆明的影响太大了,我刚出昆明城,就闻到了煤烟的味道,感觉不是很好。

    你看这里,仅仅半年湖滩就变成了黑色,下个半年呢?难道要让滇池也变成黑色的?”

    林则徐、滇池,真是让杨猛有些关掉铁厂的心思了,滇池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那个大清的虎臣啊!

    “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美好、先进的事物诞生,都是要经历阵痛的。清国的幅员辽阔,但工业能力太差了,您珍惜这些东西,失去的将会是整个国家。

    难道您想让您的国家,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吗?”

    葛仕扬的汉语倒是越来越好了,这些话的说服能力也很强,西山铁厂耗时两年,再建一个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呢?

    林则徐通洋务,自己能在这个方面做些文章吗?文章可以做,但不是现在,西山铁厂的事情,要谨慎一些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两全其美

    关掉西山铁厂,损失实在太大,可与铁厂暴露相比,这个损失还是可以接受的。现在这个时间,正是云南和杨家蓄力的时候,野心暴露,无论是对杨家、云南、大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葛师傅,我的一个政敌要来云南了,西山铁厂的目标太大,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在云南发展西洋的科技。能将这些污水、烟尘……

    嗯……污水!烟尘!排污!治污!

    葛师傅有没有过滤污水的办法?能不能将炼铁的烟雾也过滤一下?”

    自言自语的时候,杨猛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妈的!自己可是后世之人啊!治污排污的手段,自己虽说不怎么清楚,可这四个字,就是西山铁厂的出路啊!

    过滤污水、过滤烟雾,不仅能隐蔽铁厂,还能造福后人,两全其美的办法,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我要查阅一些资料,毕竟这也算是新事物,效果如何我不敢保证的。”

    这下可真把葛仕扬给难住了,怎么过滤这些污水、烟气,还真是难题,自己这位领主大人的要求太高了。

    “污水可以建几个水池,沉淀掉污水里的杂质以后,循环利用,铁厂的污水尽量不要直接往滇池里排放,即使要排放也要沉淀澄清之后再排放,不然黑漆漆的污水,很容易被发现的。

    至于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可以弄些烟囱,将煤烟引入一个地方。过滤一下再排出去。”

    如何处理污水。杨猛还有些办法。可烟雾过滤,他就不怎么清楚了。但有了办法就好,至于葛仕扬怎么做,就不是杨猛该关注的了。

    “领主大人,污水处理的办法可行,可烟雾过滤,代价不小,如果按您说的办。现在的这些竖炉都要重新建造,而且炼制焦炭的土窑也需要改造。这样一来不仅会耽误很多时间,耗费的资金也不会太少。

    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耽误铁厂的正常生产,每天的损失更大。”

    处理污水,葛仕扬还能接受,可处理煤烟,他真是有些接受不了,西山的这些竖炉,大部分是炼制生铁用的。还有一部分是炼制铸铁用的,剩下的都是为炼制钢材准备的。

    炼制生铁的竖炉还好些。已经用了将近半年了,即使拆除损失也不会很大。而炼制铸铁的竖炉,才刚刚建起来两个月不到,只生产了部分铸铁,现在拆除是很大的损失。

    至于为炼制钢材而建造的竖炉,才刚刚完工,一次还没用过呢!就这样拆除,葛仕扬都替自己这位领主心疼。

    “损失会有多大?”

    铁厂出产的东西,现在大部分没有留到市面上,而生铁的获利不多,运输麻烦,损失只要能够接受,西山铁厂,必须改进生产工艺。

    如果生产工艺不改进,林则徐一来,铁厂就得停产,万一林则徐在云南呆上一两年,那损失更大。

    “不会少于十万两银子!而且烟雾过滤的方法我们还不会,需要慢慢的实验,什么时候恢复生产,恐怕我不能提供确切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您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的。

    这个损失,绝大部分来自这些竖炉,生铁的利润和工匠们停产时的薪水,我还没算进去,重建的花费也不小。

    如果把这些全部算进去的话,您的损失应该在五十万两之内。”

    葛仕扬估算了一下,这批竖炉的投入,先给了一个比较小的数目,又给了一个在他看来很巨大的数目,烟雾过滤,葛仕扬很不赞成,他企图通过这个巨大的损失,来说服自己的领主杨猛。

    “五十万两?不算多,如果你能研制出合理的办法,一两百万的损失,我能够接受。至于生铁的利润和工匠的薪水,你不用关心。

    如果事情很难办,你可以给这些工人放个假,薪水我会照常发的,这样他们回来之后的干劲也能足一些。”

    铁厂的损失,主要就是拆除这些竖炉,而葛仕扬放大的那块损失,大多是虚构的,至多是耽误一点时间罢了,杨猛估摸着二十万的损失,也就到天了。

    “好吧!我这就安排停产的事宜,领主大人,您不想听听铁厂的产量吗?”

    葛仕扬很是沮丧,自己花了半年的时间,才筹备起这个清国的现代工厂,没想到不是因为产品的质量而失败,而是输给了一片不算很优美的湖水。

    “可以,说来听听吧!我也要对铁厂的产量有个数儿,待会儿咱们一起去给工匠们发放奖赏。”

    铁厂的规模杨猛看到了,可铁厂的产量才最为重要,老爷子来过这里,说一个铁厂的产量,比得上整个云南,这个杨猛还是有些不相信的。

    “冶炼生铁的竖炉,西山铁厂有二十座,全面开工的话,一天的产量会达到三十吨左右,锻铁的竖炉,有十座,同样是全面开工,一天的产量能达到十吨左右。至于用于炼钢的竖炉和坩埚,刚刚研制成功,还没有投产,预计钢的产量,每个月能有十吨左右。

    西山铁厂,已经可以媲美欧洲中小规模的铁厂了,而且生产的锻铁,质量要在欧洲同类产品之上,这个功劳要送给领主大人的工匠,是他们改变了原料的配制方法。”

    说这些的时候,葛仕扬很是骄傲,半年的时间,在清国从无到有建成一个小型的铁厂,这个成绩是绝对值得称赞的。

    而且自己和清国的工匠联手,研制出了比欧洲更好的铸铁配方,这个方法虽说是偶然得到的,但也是个莫大的荣誉。

    “这些竖炉能不间断的生产吗?钢材的产量能不能提高一下呢?”

    这才是杨猛要关心的问题,西山铁厂的产量,听着很不错。可生铁的用处不是很大。锻铁一年的产量不过三千吨。这个数量太少,而钢材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月十吨,这也能算是量产?

    “不能,一个月能连续生产十五天,就算不错了!至于产量的提高,倒是没什么问题,炼铁的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只要不断的扩大规模,产量就会不断的提高。”

    炼铁的技术,和清国的原材料,葛仕扬和那些工匠,已经基本摸清了,生产规模越大产量也就会越多。

    “产量太少,轧机组装好了没有,锻铁能生产出铁棒之类的吗?”

    杨猛的话,让葛仕扬有种深深的无力感,自己的这位领主大人。要求太高了。

    “没有,许多设备还在调试过程之中。”

    “有些事儿。你不必亲自去做的,英吉利的技工、明湖译书馆的传教士、还有我的匠人们,你可以让他们学一些东西,分担一下你身上的压力。

    你所说的锻铁配方,是个不错的思路,我从明湖书院,再给你派上几位学生,他们会从大清的典籍之中,找一些可以使用的技术,你就负责将这些技术,落实到生产之中。”

    葛仕扬这人做事的时候太严谨,很多事情都要亲自去做,这样做他心里是有底了,可也耽误了不少时间,有些错误、有些损失,也是必要的。

    而葛仕扬所说的锻铁配方,也让杨猛的思路一下开阔了,泱泱中华五千年,许多东西还是可用的,让他们在典籍之中沉睡,显然是极大的浪费。

    明湖书院的校训,杨猛还记着呢!格物穷理、知行合一,选一批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实践一下,明湖校训也是个不错的事情。

    如果真能发掘出一些有用的知识,那就更好了,两全其美啊!

    “领主大人的这个主意很好,虽然来清国的时间不长,但我也被清国厚重的历史所吸引,每天我都要拿出两个小时,来看一些清国的书籍,里面的许多东西,都给了我启发。

    宋国的《梦溪笔谈》我看了好多遍了,虽然理解的不深,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