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重组螺旋 >

第70部分

重生之重组螺旋-第70部分

小说: 重生之重组螺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统统指望不上,一切还要靠自己

只要自己能够一飞冲天,那么以前所受的诸多委屈,统统值得

想到他们即将要去B京上学,而那里又是王家兄弟的大本营。

那么。想要跟他们有所交集,自己也非得去北京不可

想到这里,她不禁摇头苦笑,想要去首都,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自己这高中都是勉强上的,要不是怕街坊邻里的流言蜚语,估计那夫妻俩早就不让自己上学了。

想到这里,她就不禁一阵苦涩。

小时候的父母是多么疼她啊

那时的父亲出身贫寒,加上家里就只剩一个寡母在农村相依为命。

那可是一穷二白,家里什么都没有,勉强只能填饱肚子罢了。

母亲当时家是城里的,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人家,论家世可是比父亲家强的多。

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按理说这俩人那是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但是,命运就是那么的令人惊奇。

农村的父亲因为家贫,早早的出来工作赚钱。

由于学问不高,只能从事一些辛苦的体力劳动。

经人介绍,十几岁的他,在外公工作的厂子里烧锅炉。

那可是又脏又累,又挣不了几个钱。

有次母亲去厂子里找外公,正好看到瘦弱的父亲辛苦的拉着一车煤炭。

他那认真却执着的神情,一下子触动了母亲内心的那根情铉。

从此,母亲便对他情窦暗生,暗暗地关注起他来。

因为是个钢铁场,所以平常厂里很少能见到有姑娘来,更何况是个漂亮的年轻姑娘。

所以,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人也慢慢的熟识了。

这郎有情妾有意的,没过多长时间便谈起了朋友来。

当时那个社会,俩人当然不敢明目张胆,一切都暗暗的在私下里进行。

等到,外公知道了他们的事情之后,俩人已是恋情正热,谁也离不开谁了。

当然,换了任何一个做父亲的,都不可能把女儿交给一个家世这么不靠谱的人。

换句话说,嫌弃他们家配不上自己家的漂亮女儿。

虽然说,那时候的人们还是比较淳朴的,对于嫁妆什么的要求也不高。

但是,父亲家的情况也实在是太差劲了,一向很是疼爱女儿的外公,当然不忍心自己的女儿跟着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去吃苦。

可想而知,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他们两个人的事情。

甚至为了断了女儿的念想,把她关在屋里足足一个多月。

当然,这期间无论父亲怎么上她家里哀求,外公都坚决的把他拒之门外。

话说,这老人家的意志还是很坚决的,说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哪怕是他闺女在家里闹绝食,他也咬了牙,暗自忍着心疼,坚决不松口。

谁知道,就在事情已经过了一个月,父亲都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外公却忽然松口了。

原来,母亲有一天在家里忽然昏倒了,家里人担心她出了什么毛病。

把她送到了医院,谁知道,医生这么一检查不当紧,竟然发现她已经怀孕2个月了。

这下子可好了,老爷子就是再看不上他,但是也不能从中阻拦什么了。

毕竟这孩子都有了,不嫁他,难道让女儿一个人承担这苦果吗?

老爷子没奈何,只好很不情愿的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虽然,事情是如他们所愿了,但是那个时代,未婚先孕可是相当不知廉耻的一件事。

要让别人知道了,哪个不戳他们的脊梁骨呢?

要是男的还好说,要是女的,人家准得给她扣上一定不知羞耻的帽子。

虽然,老爷子也很是埋怨自己的女儿不知羞,但是更看不上他女婿。

要不是他的yin*,一向乖巧的她,怎么会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所以,老爷子看他女婿,那是怎么都看不上眼。

同理,作为知道事情真相的准婆婆,那也是相当不待见她这个不自爱的媳妇的。

毕竟,老年人的观念比较守旧,即使是媳妇的娘家处处压自己家一头。

但是,毕竟是她上杆子来的,她婆婆也是相当的看不起。

“聘则为妻奔为妾”说的就是这个理。

再说,这寡妇失了男人,那还不得把全部的心神都放到自己的儿子身上?

好不容易把儿子辛苦的啦吧成人,突然冒出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把他辛苦养大的儿子一下子抢走了,她怎能待见她?

母亲就是在这众多的压力之中,终于嫁给了父亲。

不过,这段她辛苦求来的婚姻,注定是不被大家祝福的。

婚后,婆婆欣慰要照顾孙子,所以搬到了城里来,跟媳妇儿子一起住了起来。

那时候住房子,都是单位分发的,住房情况那可是相当的紧张。

所以,即使是母亲那个效益相当不错的场子,也仅仅才能提供一间平房,一家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局促的空间里。

至于那效益不错的钢铁厂,别忘了,父亲在那只是个最底层的锅炉工,哪有资格分到哪怕是仅仅一间面积狭小的住房呢?

这一家四口人便挤在面积不到40坪的小房子里,可想而知住的会有多憋屈了。

这本来就不待见媳妇的婆婆,乍一跟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人住在了一起,肯定是怎么看都不会顺眼的。

再加上外公外婆相当疼女儿,生怕她受了委屈,那是三天两头的去他们家探望。

不是送点儿这,就是送点儿那,想要给女儿好好补补身体。

老两口虽然是一番好意,但是看在婆婆的眼里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总觉得他们的举动无疑是打她老人家的脸,生怕她女儿在她这儿受了委屈怎的?

虽然咱家家贫,不如你们家,但也不带这样欺负人的啊

这样一来,两家的矛盾是越发的激化了。

再加上儿子又是一向孝顺的,有什么事情总是听自家娘的,再加上本身就有点儿自卑。

听她这么添油加醋的一说,夫妻俩就渐渐有了间隙。

更要命的是,这有了老婆孩子,家里的一切都负担在他一人身上,工作更是更加卖力了。

每天就是起早贪黑的干活,但是,就是这样,也阻止不了背后暗暗议论的可谓人言。

这一切,无不让他觉的身心疲惫。

回到家里,也不能然他获得片刻的安宁。

婆媳矛盾的激化,自己母亲的指责,妻子的沉默,更让他不得安宁,让他两边不得好。

终于,这些矛盾激化了,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卷二 第八十三章 蛛丝马迹

第八十三章 蛛丝马迹

矛盾的起因说来也很简单,但有时候,正是这最为简单的事情,往往是对夫妻感情最致命的的攻击。

前些日子,孩子还没生下来,老太太对媳妇即使有什么不满,也不好对孕妇发泄出来,只是暗暗地向儿子发发牢骚,明着的表现还不是太过分,毕竟她还指着人家给她传宗接代啊。

但是,十月怀胎,一经分娩,这好媳妇竟然没给她生个大胖小子,而是生了一个瘦瘦小小的黄毛丫头。

自从孩子生下来之后,老太太气的是,一次都没去医院里看她,更别提照顾媳妇月子了。

在家里更是到处看她都不顺眼,更别提用心伺候她了。

张君如她妈,怀孕时跟着他爸就没吃上什么好东西,再加上两人总会有些小矛盾,婆婆又不待见,敏感的她整天都闷闷不乐,身体就不太健康。

再加上孩子出生之后,婆婆难看的脸色,挑起的那些是是非非。。。。。。。

那月子中更是没有调养好,这连累的小君如从小吃奶都吃不饱,母女俩的身体更是虚弱。

本来日子过的就拮据,张君如她妈还想着,待孩子长大了些,让婆婆带着孩子,自己出去工作,贴补些家用。

谁知道,婆婆死活不待见她闺女,明里暗里就是不肯带。

那孩子他爸又是一向孝顺的,他**不愿带孩子,他也不说什么,只是顾着埋头苦干。

但是一份工资,要养活一家四口人,可想而知那日子过得多么艰难了。

要不说家穷是非多呢?

这人只要是吃着别人家的饭,那么自己就做不了主了,一切任凭主人家拿捏。

张君如她妈病病歪歪的在家里待了几年,婆婆也在家里唠叨了几年。

什么家里全靠他儿子一个人支撑啦,媳妇懒不干活啦,嫌弃她老婆子啦。。。。。。

最关键的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计划生育,一家只让要一个孩子。

这媳妇没能给她生个孙子,是她心中永远过不去的坎。

想要再要一个,但是她媳妇那病歪歪的样子,再加上人家也不愿意啊

你想啊,这家穷的,一个孩子都还养活不起呢,别说两个了,再加上那生二胎的罚款。。。。。。

想想都是想不起的啊

这婆媳关系不好,男人夹在里面也是左右为难,两头受气。

再加上老婆子经常在他耳边添油加醋念叨媳妇的不是,而那媳妇又是个不擅长口舌的人,这日子一长,他儿子当然就相信他**的话了。

毕竟人家妈从小把人家拉吧长大,而她媳妇又是个不会哄人的老实性子。

时间长了,夫妻俩的交流一少,两人的隔阂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这时候他们俩的感情还在,而且那时候鲜少有人敢离婚,再加上毕竟家庭条件不好,估计也没那么多的心思吧。

总之,就这么过了几年,直到钢铁厂裁员,把她爸爸裁了下去。

这下子家里又是阵子的愁云惨雾,不过,老太太因为这事儿,倒也没心情折腾了。

她妈一看,这么在家呆着也不行啊,这俩人都不工作,怎么养活孩子啊?

那时候,做生意还是比较丢人的事情,她妈也不想去做。

但是,这带着孩子,有哪家人敢用啊?

所以,她不的不硬起头皮带着孩子去做些小本生意。

钱不见得能赚得多,最重要的是缓解一下家里的穷困局面。

就这,婆婆还老骂她整天抛头露面的,给她家儿子丢了脸。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赚了钱回家,丈夫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

街坊邻居的流言飞语她可以当做听不见,婆婆的责骂她能让着,但是独独丈夫的不理解,让她很是伤心。

她是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做生意凭自己的努力赚钱,不偷不抢,哪那么多的人看不过去啊?

难道看着别人家过不下去了,一个个都饿死了,那么些人才心安理得?

自己赚钱补贴家用是件好事,自己丈夫怎么不可见其成,反而郁郁不乐呢?

她是实在是不明白,有些人自己不敢尝试的事情,见别人做而又从中得了好处,那是会百般的嫉妒,见不得人家多的比他好。

还有,有的男人天生的气量小,见不得自己老婆比自己成功。

毕竟,她的成功会越发的显得他的失败,让他嫉妒羡慕恨。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在外界的重重阻碍下,张君如她妈始终坚持着,丝毫不轻言放弃。

毕竟,为人诚恳,态度良好,很快,小本生意做得有点声有色,不到半年就赚了不少的钱。

而一直呆在家里还没找到像样工作的丈夫,跟开始极力反对的婆婆,也渐渐改变了对做生意的态度。

毕竟,他们是亲眼瞧见这许多落在实处的好处的。

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渐渐的桌子上有了腥荤,就连几年也添置不了的衣服,在这一年里,媳妇也给他们一人添置了一件。

这些实打实的好处,足够使他们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开始动起了注意来。

再加上媳妇良好的口碑,找她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起来。

渐渐的,她也有些忙不过来了。

这时候,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