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对王爷说不:玉台碧 >

第107部分

对王爷说不:玉台碧-第107部分

小说: 对王爷说不:玉台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书六礼中的三书是指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也就是通常说的订亲婚书。文书一式两份,开国侯府已落了崔孟冬的印鉴,只需杜家签字盖章,交一份给崔家就行了。
  礼书就是礼物清单。是男方的聘礼单子。本来应该是行纳徽礼时随聘礼一起送来。这是提前写了送给杜家先过目的。
  至于迎亲书是要等新娘过门时宣读的。
  皇后已经赐了婚,所以求亲问名合八字都是走仪程。杜家不可能不答应,八字也不可能是凶吉。所以崔家送来聘书的同时,把抬了纳采礼和小定礼一并抬了来。
  纳采礼,送了一对活雁。
  定礼是一对玉钗,一对玉镯并一张礼金单子。
  杜老夫人拿起礼金单子打开,合上,微微点了点头。
  张妈妈松了口气。赶紧递上礼书。
  厚厚一摞。
  杜老夫人示意岑三娘接了:年老了,眼睛不好使,三娘你仔细瞧瞧吧。
  这是日后会送来崔家的聘礼。岑三娘接了单子细看。
  相对纳采礼和定礼,聘礼就极丰富了。
  一百斤印着喜字的礼饼。八式海菜两斤。有发菜、鲍鱼、元贝、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及鱼肚。一对活鸡,一扇对开猪肉,两条鱼,这是三牲。米酒葡萄酒各四担。干龙眼、干荔枝、干核桃、连壳花生四干果各一盒。油麻茶礼各一盒。另有莲子、百合、芝麻、红豆、绿豆、红枣等物,还有红豆绳、龙凤烛一双及对联一幅。
  前面那些都是讨好彩头。男方给的聘金单子上写了数目。这是聘礼中礼最重的部份。岑三娘瞄了眼数字,四万两银子。她单把那页给杜老夫人看了。
  崔家的张妈妈有点紧张。一般来说,男女议亲,往往意见不同的地方都集中在聘礼上。
  杜老夫人看清楚聘金的数目,示意尹妈妈将崔家送来的聘书拿来,亲自提笔亲自写下杜燕婉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落了印。交给了张妈妈。
  张妈妈顿时松了口气,眉开眼笑的接着,仔细收了。恭谨的对老夫人道:钦天监选了三个日子。分别是六月十八,六月二十八,七月六日。家主中意六月二十八,想请问老夫人的意思。
  崔家这是把纳吉问期也一并行了。
  杜老夫人温言道:就六月二十八吧。五月二十八行纳徵礼。
  一般婚前一个月行纳徵礼,男方会正式将聘礼送来。之后就等着迎亲举行婚礼了。
  张妈妈应了,又道:五月初月端午节,家主请老夫人少夫人赴曲江同观竞舸。
  杜老夫人答道:老身年迈
  祖母,你有多少年没出过府啦?府里要办喜事,您正好出府瞧瞧热闹嘛。孙媳侍奉您去。见杜老夫人兴致缺缺,岑三娘赶紧插嘴说道。
  满脸娇憨,眼神急切有二十年了吧,没去曲江看过竞舸了。再不去看,以后怕是更没机会了。也罢,便去吧。杜老夫人一声叹息,被岑三娘勾起了回忆。
  奴婢回去就禀了家主,端午在曲江迎候老夫人。张妈妈见老夫人答应了,这趟差事算是顺顺利利办完,眉眼间又添了几分喜色。
  杜老夫人便送客了:请妈妈将回礼带回去吧。
  岑三娘没有经验。好在尹妈妈早就写了礼单给她。回礼一早就吩咐杜总管去办妥了。
  杜家的回礼备了茶叶、生果,莲藕、石榴等物。以及给一套男式衣裳,一条腰带,一双鞋以及一只封了利市的荷包。衣裳腰带鞋都是去织锦阁买的。利市也只封了二百两。相对崔家送来的定礼,杜家的回礼只能说没有失礼罢了。
  送走张妈妈之后。杜老夫人轻声喟叹,将定礼礼金单子和聘礼单子都给了她:定礼给了四万两银票。还有两个月,你拿着替燕婉置办嫁妆吧。
  聘礼四万两。给杜家置办嫁妆也是四万两。这笔巨额银两已经足以撑起两家豪门的脸面,能办得奢侈无比了。
  如同杜燕绥所说。外人挑不出崔家的不是,只会羡慕杜燕婉。
  然而有的时候,并不是一场奢侈的婚礼就能彰显幸福的。风光,是给别人看的。日子,才是自己过的。
  岑三娘应了。
  她心里有点慌,端午节杜燕绥一击成功。燕婉自然是不会嫁到崔家的。花掉的银子都要悉数还回去。采买了东西,到时候拿什么填窟窿?如果不花,就会被崔家察觉出异状来。
  杜老夫人看了她一眼,见那张礼金单子在她手里都快变了形,微微一笑道:女儿出了阁,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崔家拿了多少来,都让燕婉全带了去。咱们家不留一两银子。
  老夫人该不会疑自己还想截留些银子贴补家用吧?岑三娘大汗。
  是。岑三娘定下心来。
  她想着家里还有徐夫人送来的一万两和卖牡丹的五千两,心里就做了决定。比着一万五千两置办。日后燕婉总是要出嫁的,现在就先替她准备置办起来。我拿聘礼单子给燕婉瞧瞧。
  她行了礼正要离开,听到老夫人突然说了声:初五那日有好戏瞧了。
  岑三娘吓得一颤。难道老夫人知道端午节的事?她猛的抬头,却见老夫人在对着尹妈妈说话。她赶紧转身离开了正房。
  出了门,岑三娘才使劲拍着胸,大口的呼吸。等到平静下来,这才又带着丫头们去了杜燕婉住的跨院。
  杜燕婉在房里看书,平静的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对岑三娘的态度冷了下来。她翻了翻聘礼单子,那四万两银子的礼金在她眼里跟茶点三牲礼品没什么区别似的,淡淡的说道:劳烦嫂嫂帮我置办齐全了。
  这是生她的气了。岑三娘哄着她消停下来,拍胸脯说有办法解决。晚间却被杜燕绥一席话浇灭了所有的希望。
  杜燕婉为了国公府为了自家哥哥答应了婚事。她只能朝岑三娘出气。
  哎呀,燕婉哪,嫂子帮忙跑腿,你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不是?岑三娘努力压下心里的难受,笑吟吟的凑过去。
  杜燕婉凉凉的斜乜她一眼。
  那眼神太碜人了。让岑三娘再捧着笑脸贴过去,自己都觉得难堪。
  她干脆在旁边坐下了:燕婉。觉得牺牲了你,日后杜家能得皇后相助拿回国公爵。你哥前途光明,什么事都没做,享福的是你嫂子我对吧?
  杜燕婉别过了头。她气鼓鼓的想,一家人拼死拼活,难受着,隐忍着。府里最轻省的,不就是你岑三娘吗?
  杜燕婉了解自家哥哥。杜燕绥对是否做国公爷并不十分在意。可是爵位是在父亲手里被捋夺了的。父亲远放岭南时郁结于胸过了世。哥哥要拿回爵位恢复杜家昔日的荣光,是要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还有祖母,她老人家失去了两个儿子。能看到杜家重新拿回爵位。孙子有出息。她老人家就算哪天去了,也能瞑目了。
  而岑三娘,只不过好命的嫁给了哥哥,就能轻轻松松的享受到杜家人辛苦挣来的荣华富贵。
  她心里不平衡。岑三娘可以嫁得哥哥这样的好男人。自己却要嫁到带给她十几年羞辱的崔家去。
  岑三娘瞧在眼里,暗暗叹了口气。姑奶奶,你可知道你哥为了你要杀人哪。
  皇后说出了崔杜两家口头上订过亲。杜家不能指责皇后撒谎吧?在这个一诺千金的时代,口头订亲,也是定了亲了。
  杜家如果指责崔家十几年断绝往来,曾有毁诺之意。人家现在搬出了皇后来赐婚,明里暗里出了八万两银子。面子里子都给足了。杜家挑出不崔家的错。这婚事拒绝不得。
  杜燕绥说,他不会让燕婉憋屈的过日子。又说对皇后认主忠心的事。岑三娘就明白了。崔家强娶燕婉,根本就不是因为牡丹会上骂崔家一句伪君子。崔家是要拿捏着杜燕婉,让杜燕绥为皇后尽忠。
  杜燕绥不想让燕婉去过人质的生活。
  燕婉嫁给崔大郎。日后崔皇后倒台,崔家第一个不放过的就是燕婉。
  嫁过去,会毁了燕婉一生。
  杜燕绥就算不去计较崔杜两家的恩怨,也迟了。他若倒戈去帮崔后。正受宠的武昭仪会想尽办法除掉他。
  还有滕王。那个喜怒不定,让岑三娘害怕的王爷,会置武昭仪于不顾,袖手旁观吗?
  拒绝不了,杜燕婉又绝不能嫁给崔孟冬。
  皇后的赐婚将杜燕绥逼到了绝路。总不至于故意透个风给张氏,让自己亲娘牺牲,换来三年孝期,以此拖延婚事吧?
  杜燕绥冷酷的选择杀了崔孟冬,釜底抽薪。
  崔孟冬罪该当杀么?不至于。
  短时间里,杜燕绥没有别的办法。
  岑三娘也没有别的办法。为了杜燕绥的局,她希望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我承认昨儿说话诳了你。你那么冲动伤心,我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先哄着你消气,等你哥回来。当然,我也可以打个包袱塞些银子悄悄让你逃走。你也知道,抗旨逃婚,全家问斩。我怕死哪。岑三娘知道杜燕婉的脾气,干脆向她的坦白。
  杜燕婉听到那句我怕死,扑哧就笑出声来,随即又绷了起来,轻轻哼了声。
  岑三娘心想,真是个直脾气女孩子哪。好哄!
  她委屈的继续说道:你当嫁给你哥我就享福了?过门第二天,祖母让你哥把帐本给我瞧。我把钱箱子往桌上一倒,数来数去,四十六两银子呢。你哥还一副拽拽的模样,‘不准动你的嫁妆’嘁!银子又不能生崽儿,我真是愁死了。
  嫂嫂,难为你了。杜燕婉想起岑三娘成亲没几天,自己应了韦小青的约去乐游原。岑三娘买给她华丽的胡服,送来首饰与银子。
  又想起她尽心打听着邹大郎的情况,热情的给自己出主意。
  牡丹会上百般维护着自己。
  杜燕婉羞愧的想,就算日后岑三娘跟着哥哥享尽富贵。也不是她的错。没有岑三娘,也会有别的女人嫁给哥哥。她是小心眼儿钻进死胡同里去了。
  岑三娘大大的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容:燕婉哪,你不喜欢崔孟冬,不喜欢崔家。可事到如今,咱只能往前看对不?日子是自己过的。有了银子,为什么不让自己过的好点?我是可以帮你拿主意。但衣裳首饰,总要挑合自个儿心意的。你说对吧?
  杜燕婉轻轻嗯了声。
  我叫人备了马车,咱们出府买衣裳去。
  岑三娘相信开国侯府一定密切注视着杜家的动静。上午送了银子,下午姑嫂两人就兴高彩烈的逛街购物,崔家必定会想,杜家有了银子,果然对婚事热切起来了。
  嫂嫂,我杜燕婉仍然兴致缺缺。
  岑三娘当然不能说是做给开国侯府看的。根本不给她拒绝的时间,扬声吩咐阿秋和夏初去准备马车。拉了杜燕婉就走:你想啊,祖母虽然不说什么,你若不开心,她心里只会更难过。为着祖母,你也要高高兴兴的选嫁衣对吧?
  杜燕婉就不再挣扎,随她去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崔家。
  开国侯夫人李氏对杜燕婉厌恶到了极点:大郎,你真要娶这么个媳妇?将来你做了崔氏的族长,她可是宗妇!
  崔孟冬只是笑:她的嫁妆都是咱们家出的。风光嫁了来,心里清楚内情。一辈子也休想在儿子面前抬起头做人,还不是由我说了算。杜家又不是小门小户,她能应付场面请收藏、推荐。儿子还少得了可心的人侍候?
  又哄着李氏开心:她过了门,在娘面前也不敢摆一品国公府姑娘的架子。娘想怎么调教都由得你。这么听话的媳妇打哪儿寻去?儿子打赌,日后三郎媳妇您怕是管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