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第86部分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86部分

小说: 八千里路云和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维显得很跳跃,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因此,经常会被他这种口水话说的云里雾里,看不明白故事情节所要表达的深意。
  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教养而且善良的人。只是,他也是可怜的,因为他天生就是多愁与善感的,也因为他有一个古板到不识时务还喜欢摆架子的爹。被这样的爹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叛逆份子就是乖乖儿子。而他显然就是后者,他选择的是服从。因此他是软弱的,所以造成了他的可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连争取自己的爱情都做不到,被古板的爹训斥了几句就偃旗息鼓,连奋起抗争的些微挣扎都没有,反而亲手将爱人送到张立宪的手中,这样的男人,实在让我爱不起来。相比之下,张立宪的执着更有着热血男儿的模样,更值得小醉托付终身。
  “团长”龙文章,是所有人物中我比较不爱看的那个,感觉他神经兮兮的,言行举止之中带着许多的刻意、做作,不知道是这个人物就是这样,还是被段奕宏的演绎有些过了头。通篇看完,唯一觉得这个龙文章比较真诚的地方,只有他被抓去审讯的那一段,自我阐述的时候,口气诚恳,没有了平时的古怪腔调。
  当然,这个人是有些本事的,一个三十四岁的中尉军需官,在军队中并没有腾达的前途,但他却凭着一身“偷”来的团长军装,将所有的溃兵组织起来成了一个团,带着他们从缅甸一路打回到云南。他用死皮赖脸的功夫,从英国人那里,从虞啸卿那里得到了物资和军饷,包括弹药。他领着一群残兵剩勇去抗日,而且战绩相当不错,的确有资格得到所有“炮灰”们的拥戴,可是我却不喜欢他神神叨叨的腔调,一点也没有《突击》里那个袁朗率直真诚。
  整个剧中我最爱看的人物是迷龙,给人感觉相当真实,活生生的,血肉丰满。这个人高马大的东北汉子,就象“小太爷”说的,看着又凶又恶,俨然一个“牛魔王”,可他其实就是一个食草的肉食动物。爽直、真诚、忠贞、能干、单纯,甚至还很可爱。
  迷龙对于被自己捡来的老婆和儿子,是那样的爱在心头,哪怕当时那个失去了家的女子对他是冷淡的,哪怕那个鬼精灵的儿子对他充满了戒心与敌意,一再的戏弄他,他都没有一丝一毫的退却,而是始终用一颗真诚的火热的心去靠近他们,感染他们,直到他们全心的接受了他,这个一身粗肉、黝黑的东北汉子。
  我很喜欢迷龙,喜欢他说东北话时的腔调,喜欢他思念家人时端着饭碗失神落魄的神态,喜欢他不顾一切的狠揍“克虏伯”时的狠劲,喜欢他找到老婆后抱着老婆嚎啕大哭的真心,当然,还喜欢他趁着这个机会一个劲的摸着老婆屁股的“猥琐”,喜欢他逗着龙宝儿时的天真,喜欢他怎么变着法子把帮他搬家的兄弟们骗出门外,只为和老婆能好好亲热一番的“重色轻友”
  最让我感到很不是滋味的是总被“小太爷”他们嘲讽与调侃的少校林译。这个从江南锦绣之地走出来的,没有打过仗就成为了少校官的上海人林译,身上带着读书人所特有的文弱,感性与敏感,还有些用上海话来说的“鲜格格”。但是,他却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没有血性的“娘娘腔”,他有着自己的目标,很坚定。
  作为这个人物的同乡,我固然是带着一些偏爱来看“他”的,但很不是滋味,我看到了编剧赋予“他”身上,很多人心中存着的对上海人的偏见。其实,“阿译”这个人并不是草包,他是很聪明的,有着海派文化浸润出来的精明头脑。
  他是整组溃兵之中的最高长官(当然,那个冒充的龙团长除外),因为他念过军官训练团,而且念的很早,比那个帅帅的四川少校张立宪还要早两期。其实中尉副连长孟烦了的家世与学问不见得比他差,甚至还会阿译不懂的英语,但是,他的官衔却没有阿译高,也是因为他没有念过军官训练团。一心为父报仇的阿译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学识用最快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阿译并不是一个弱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还很强。
  他是溃兵之中,唯一一个能从资源匮乏的禅达小镇上弄来最难弄的猪肉的人,而且还是三斤四两六钱!他知道擒贼先擒王,所以当一群人与那个想吃猪肉炖粉条的东北人李连胜撕打在一起的时候,是他用颤抖的手一棍子打在那个人的头上,立刻解决问题,并且赢得了众人的掌声。
  他是炮灰团里,唯一一个看得懂旗语的人。他是能用自己的记忆力,强记下日语歌词,带领全体炮灰团高唱日本人自己的歌,把对方唱得哑口无言的人。另外,他还是所有“炮灰”里,衣着、头发最整齐的人。
  阿译最迷人的时刻,是他用走调难听的声音,高高站在土堆上,激情四射,热血奔涌,带领着一干“炮灰”高唱日本歌曲的那一刻。谨小慎微、瘦削干瘪的阿译,在那个时刻,仿佛高大伟岸的一个巨人,矗立在高高的山坡上,光芒无人可及。我喜欢那时的阿译,非常喜欢。
  据说扮演阿译的演员不是上海人,而是广西人。当然,他在剧中说的上海话并不纯正,而且还非常搞笑的出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才有的现代词汇“捣糨糊”,但是,从他自告奋勇的带着调皮的龙宝儿出去散步,被孩子闹得手忙脚乱却依然笑着给孩子买糖吃的举动上,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上海男人的影子:温良、克恭、自制与体贴。
  阿译的魅力要在长久的与他相处之后才能感受的到,正如“小太爷”在很久之后才觉得看到他那张小白脸时是顺眼、亲切的。也许这也是上海人的魅力,一直被深深收敛起来的真性情只有你真心与之相处之后,才能体会得到其中的滋味。阿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剧中的女性角色只有两个,一个是迷龙捡来的老婆上官戒慈,还有一个就是被孟烦了与张立宪爱着的风尘女子小醉。这两个女性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反差很大。
  小醉是可怜的,失去哥哥照顾的她,为了活下去,只能做起了皮肉生意。但是,她却没有因为堕入风尘而变得冷酷、尖刻,从此游戏人间。相反,她还是那样的纯真,正因为她眼睛里的纯真,执着与善良的性情,还有一张漂亮的面孔,在瞬间就俘虏了孟烦了与张立宪。即使他们都知道这个女子是一个只要给钱,就可以“人尽可夫”的低贱的妓女。
  如果张立宪后来没有战死,那么,她跟着他一起回四川老家去,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当然,前提必须是张立宪家中没有一个古板、封建的父亲或母亲。否则,她即使能被张立宪带进家门,也无法成为他们张家的人。这就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这也是无奈的命运。
  小醉的命运很无奈,因为她即使心里喜欢的人是孟烦了,她也不能和他在一起。比她幸运的是上官戒慈,因为她遇到了一个真心喜欢她,又愿意为她拼命打造一个家的男人,最重要的是,她也渐渐的喜欢上了他,一个看似没有多少文化的粗旷男人。
  我很喜欢上官这个女性。从她的衣着与言行举止上看得出来,她受过相当良好的教育,很有家教,而且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环境中。她很冷静,镇定,大气,遇到再危险、再困难的情况,也很少惊慌失措。所以,当她只身一人,紧紧攥着儿子的领子,站在缅甸丛林中,在过世的公公身边,用极其冷静的口吻请求着过路人的帮助时,她依然笔直的挺着背,目光平直,没有卑躬屈膝的苦苦哀求,没有嚎天哭地的眼泪,更没有卖身葬父的低俗。她的不卑不亢,不焦不躁,相信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够做到的。
  从她身边路过的人有很多,有溃兵,有逃难的人,但是,没有人愿意帮助她,因为他们自己尚且自顾不暇。与其说是她等到了迷龙,倒不如说是她身上的那股淡定气质吸引了迷龙。迷龙几乎当场就被她给深深吸引,傻在当场,以至于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开口向她求婚。
  我很佩服她的胆量,因为不是所有女人在面对一个看起来象强盗一样的男人求婚,还可以回答的如此镇定,还可以提出条件来交换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其后的许多事例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甚至可以说,她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在战火连天之中的坚实可靠的肩膀。她用自己的魅力倾倒了总爱喳喳呼呼的大个子迷龙。做女人做到上官这个地步,应该说是很完美的了。
  我相当喜欢看她与迷龙在一起时的桥段。记得有一个片段是迷龙因为谷小麦的事情而与她在阁楼上吵架,吵得一干炮灰们又一次的睡不着觉。那个时候,整个院子里听见的只有迷龙的大嗓门,几乎听不见一丝上官的声音。而恰是从迷龙的咋呼声中,我几乎可以想象的出那些没有被电视拍出来的有趣画面。
  不辣和蛇屁股坐在楼下,搞笑的演绎着楼上夫妻吵架的情景,龙宝儿若无其事的被丧门星抱来和一群炮灰叔叔们睡在一起,脱鞋,上床,没有一丝的犹豫。不辣疑惑的说,为什么小家伙还可以睡得这样塌实,因为他的妈妈还在楼上被迷龙揍。还是有些男女恋爱经验的孟烦了说了句爱情箴言,立刻点出了迷龙与上官之间的有趣关系:只有吃了痛的那个,才会喊的这样凶。
  哈哈,多有意思啊。第二天早上,脖子上挂着几道指甲抓出来血痕的迷龙,还在孟烦了面前无所顾忌的咋呼着,说什么还不如被老婆挠的满脸花,而已经开始为丈夫洗洗涮涮的上官,颧骨旁则有着一块不大的淤痕,据说是被迷龙用手指头弹出来的。
  我实在很想笑,也更想知道,这对吵架中的夫妻是如何“打架”的。揍人从来不惜力的迷龙与老婆“大打出手”的时候,自然是要手下留情,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看似文静的上官也有下狠手毫不犹豫的时刻。
  还有最好笑的就是迷龙死皮赖脸却又无可奈何的睡在放在大宅前的大床上,上官在众人惊诧不已的目光下,与他一起躺在床上,柔柔的说着自己的心里话,说着情意绵绵的话语,如此的惊世骇俗与大胆的表白,让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迷龙也慌了手脚,不好意思的不知道自己的手脚该往哪里放,连说话都磕巴起来。他又一次使出了大嗓门“威胁”着要“削”她,据说那是东北男人揍老婆的说法。可她却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一点都不害怕和紧张,依然舒舒服服的睡在那里,微笑着只说了一句话就让迷龙立刻哑口无言。
  女人的情商与智慧用到这里,无疑是发挥了淋漓尽致。他们的亲昵对话,让身边的炮灰兄弟们羡慕之余,也有些晒然。不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真想抬着这床游街去。蛇屁股笑得很不自在,却也想不出能说什么,只能附和着,是呀是呀。几乎看傻了的孟烦了何尝不羡慕这对“奸夫淫妇”呢?因为他根本没有勇气做到这样的极致。他与小醉,连“奸夫淫妇”都做不了。
  不管怎样,这个叫上官的女子就这样俘获了迷龙的身心。以自己女人的柔美与骨子里的那股坚强,彻底的让迷龙这块“百炼钢”化做了她手下的“绕指柔”。我喜欢上官这样聪慧又识大体的女人,也羡慕她得到了一个爱她如珠如宝的丈夫。不论是上官,还是迷龙,这样与对方契合的人,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