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第84部分

八千里路云和月-第84部分

小说: 八千里路云和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皮伸长了手,眼疾手快的从空中抓到了一盒香烟,乐呵呵的像捧着宝贝似的,斜着眼睛睨了一眼身旁只捞到一束鲜花的同伴,晃了晃手里的香烟,向身边的同伴炫耀:
  “瞧,国军牌,可不比你拿那一束什么破花美多了!”
  身边的同伴不太服气的嚷嚷道:
  “黑皮,你在南京养伤,抽了多少‘紫金山’,嘴巴都该养刁了吧,怎么现在也能抽‘国军’?太跌你黑皮的身价了吧!我看你也别抽了,干脆让给咱们弟兄吧,哥几个好些天没烟抽啦!”
  黑皮嘿嘿的笑了,摇头晃脑把那包香烟藏宝贝似的藏到了内衣兜里,嘟嘟囔囔的说道:
  “那不一样,不一样,这个是华侨们献给咱们的一片心意,我可不舍得抽,要留着当纪念的,将来我还得拿这个跟我孙子说道说道哦!”
  “喔喔”
  一车上的人都对黑皮的说辞起了哄,满车上都是年纪轻轻的壮小伙,有些七嘴八舌的看着沿途的风景胡乱说着话,有些则看着街道两边那些穿着束身筒裙,露出一截白皙小蛮腰,面目清秀,挽着发髻的缅甸女子目不转睛。正是年轻气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看到漂亮姑娘便有些出神,这也是人之常情。
  “哇,我要是能娶到一个像她们一样漂亮的老婆就好了”
  有人神往不已的喃喃着,车子已经离那些欢呼的人群很远了,可还有人伸着头,以无比眷恋的目光不舍的看着后方。
  “还是等你有命活着回来再说吧。没命回来,就是有老婆怕也要跟别人跑了的。”
  “说得是,太漂亮的老婆放在家里,我就是出门也不放心,别说跑这么老远出来打仗!我宁愿家里的那口子丑些,安分守己的给我呆在家里,总不会给我戴绿帽子。你们说是吧!”
  “那可不,老话不是说,丑妻近地家中宝。这话总是没错的。”
  大伙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在晃晃悠悠的车上议论着,却一直没听见向来爱议论的黑皮发话。于是有人捅了捅好像正在发呆的黑皮,好奇的问道:
  “喂,黑皮,平时说到女人,你的话可不少,怎们现在连声音都没了?在想什么,不是也在想将来要娶个缅甸女人回家吧?”
  众人听了哄笑起来,车上洋溢着年轻人们快乐的笑声。黑皮轻哼了一声,慢斯条理的朝天翻了翻眼皮,颇为不屑的看着他们,懒洋洋的回答道:
  “你们都什么眼光啊,没见过真正的美女是不是啊!这些女人有什么好看的,黑不溜秋的,脸上画得跟画符似的,看着就不舒服,哪里有我们上海的姑娘漂亮啊!等你们看见过上海的姑娘,就不会说这么没见识的话了。”
  黑皮说罢,骄傲的抬着下巴,转过头去,不再搭理他们,任凭他们在自己身边发出哄堂大笑。他扒在车栏杆上,将下巴搁在手臂上,看着道路两边高大的树木,又楞楞的发起呆来。
  他伤愈回部队已经很久了,可一直没有找到老大。回来报到后的他,被分在了112团。接下来就是为了进军缅甸而开始的一连串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精神高度紧张之余,他从同伴们的口中听说了老大的事情,也听说了老大已经考上了军校,去了独山县念书。他在为老大感到高兴之余,还有些怅然。
  他自少时跟在老大身边已经很多年了,除了当年老大被抓去巡捕房里吃牢饭的那几个月之外,他们几乎从没分开过。以前,有老大在,干什么事情都有老大做主,拿主意,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担心和害怕。可是现在,他和老大被分在了两个团里,没了老大当他的家,做他的主,他总是觉得浑身便扭,仿佛找不到主心骨似的感觉,让他就是不自在,干什么事情都觉得没底气。
  如今,整个师都入了缅参战,绵延不断的入缅队伍中,他始终没有见到老大所在的114团的身影。这个时候,脑海中不由得蹦出一句当年韩小姐教过他的成语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想当年,他跟着老大混生活,身边有阿根,阿龙和四毛,还有一帮子小弟兄,好哥们。可是,这才过了多少年,就已经散得没了身影了。
  阿龙和四毛当年老大被判充军的时候,选择留在了上海,老大手下的一帮子人也就如树倒猢狲散一般,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阿根是跟着他一起随了老大参了军的,出生入死的,打了许多仗,挂了不少彩,身上留下的大小伤疤比以前打架混生活的时候还要多。上次在大别山区里参加战斗的时候,他和阿根一起受了伤,被送到了后方治疗。阿根的伤比他的重,他伤愈归队的时候,阿根还在医院里躺着。过了几个月,也没有阿根的消息,不晓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他一想起好兄弟们都不知道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知道哪天才又重聚的时刻,心里免不了要难过。如今他最盼望的事情可不是娶老婆,而是能在缅甸见到他的老大,见到失去联系的阿根,他们这三个一起从上海出来的“小瘪三”能再聚首,对他来说,那是比什么都感到高兴和激动的。
  只是,他不知道,这一刻,到底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因为,战斗就在眼前。战场已在脚下。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为什么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来。哪怕耳畔响彻着热烈的欢呼声,眼前所见的尽是人们灿烂的笑脸。
  “欢迎中国远征军到缅甸打仗!”的口号在缅甸上空回荡,看起来颇为浪漫的异国情调,英雄式的威武进军,直让人激情奔涌,热血沸腾,在鲜花与欢呼声中相送而去的无数官兵们,几乎都要忘记,他们是去战斗,是去冒险,是迎着战火与死亡而去的。
  只是,这一切,就好比是曹雪芹笔下那面“风月宝镜”里所展现出来的幻境,是一层包裹在死亡躯壳之外的美丽幻象,足以迷惑人心,混淆视听。入缅战士之中,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普通农家子弟,他们看到这一切时,也许心头盛满的已经不再是离开国门时的惴惴不安,而是多了些乐观与轻松,憨厚而淳朴的笑容不时的出现在他们的脸上。
  可是,对率军入缅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来说,眼前所见的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那是征战沙场多年的他,从战火中靠着数度死里逃生后而得出的第六感。他也说不出到底哪里感觉到不妥,但也许正是这种没来由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感觉,让坐在汽车里的他,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缅甸,不同于以前他参加过的任何一个战场,这里,是陌生而又充满危机的。他们,所有人,是一支完全缺乏国外作战经验的军队。因为自元朝成吉思汗以后,中国军队几乎没有去到国外打过一仗,放过一枪。向来安贫乐道且并不好战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曾经他们的祖先也曾有过厉兵秣马、四海征战、令世界为之胆寒的岁月,今天中国人的血液里,流动的只是向往宁静生活的安定因子,小富即安几乎是全体中国人最深远的梦想。
  可是,现在,他们却不得已踏上了一条出国作战的道路,要在他人的土地上与另外一群不请自来的“强盗”作战,前路漫漫,究竟是凶是吉,无人能知。不过,孙立人唯一心里清楚的是,不管前路如何多舛,命运如何崎岖,他都不怕。因为他有手下近万的同袍弟兄们,他还有他的新三十八师。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六章

  远征军一路长驱直入,直到过了腊戍镇,大部队开始换乘火车,向南开进。大军渐渐地开始深入到缅甸境内,不断接触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情况之后,所有人的头脑里才有一个意识,明白缅甸并不是象一开始看到的那样美丽、神奇,它已经褪去了斑驳色彩的外衣,显现出其内在可怕的躯体。缅甸,是个凶险万分的战场。
  缅甸国土的地形极其复杂,平原地带不多,四周高山环列,大小河流交错,还有茂密到几乎没有人进去过的热带丛林遍于全境,交通十分困难。因此,当地人也因地制宜,很少使用汽车之类的运输工具,一般多用牲口或原始而简陋的交通工具来运载货物或人。
  这些因素对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极为不利,四个轮子的汽车在平原地带可以一路狂奔,如入无人之境,可一旦碰到沟壑交错、高山谷地这样的地理环境,汽车立刻没了用武之地,身价陡降,当即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最令人头痛的蠢东西。车轮不时的要陷进水沼里,泥坑里,沟壑中,这个时候,一干大兵们就只能靠肩扛手推,连拖带拉的在泥水地里将深陷其中的铁家伙拖出来。
  一天之中,常要如此这般的折腾上几次,每个人身上再没有了刚入缅时的光鲜亮丽,都几乎要成了泥浆水里跑出来的“泥猴子”。互相打量之下,除了苦笑一番,各自调侃之余,所有人都开始感觉到了这条入缅之路并不是象以前想象的那样好走。
  还有一个情况也让入缅参战的远征军们始料不及,那就是当地异常炎热的气候。虽然大部队入缅的时候正是二三月份,在中国的这个时节,大部分地区都还是被寒冬所笼罩,寒风凛冽。而在缅甸,哪怕是在一年之中气温最低的日子里,气温还常常能高达40℃。潮湿闷热的环境很容易使人透不过气来,中暑虚脱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因为远征军极其缺乏热带作战的装备,军队中有些大兵的身上还有穿着厚冬装来的。汗湿潮热的环境不但很容易让人体产生虚弱感,更容易孳生各种皮肤病。在入缅部队深入到缅甸境内之后,许多家乡在东北,以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湿疹”和“汗斑”的年轻士兵们,在浑身上下发出的一阵阵难以忍耐的瘙痒之中,被时好时坏的皮肤病所折磨,痛苦不堪。
  如果说这些外在因素还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么最让他们感到切齿不已与痛恨的是英国人的“扯后腿”与当地一些“缅奸”的为虎作伥。远征军进入缅甸的时候,日军虽然还在缅甸南部,但是,不少为日军服务的奸细却早已渗透到北方,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开始了大肆骚扰与鼓动人心的破坏动作。
  入缅参战的人们哪里知道,就这样,在缅甸人的眼里,他们已经被看作英国殖民者的帮凶。常常远征军的车队与大部队刚刚抵达一个地方,除了华侨之外,几乎当地人全都望风而逃,生怕自己跑得晚了会被中国人抓去杀了。如此奇怪的举动让一时还蒙在鼓里的官兵们感到莫名其妙,怎么都想不明白。
  英国人说起来是中国人的盟友,可是,他们却相当忌惮来缅甸作战的中国人,处处制肘,生怕中国军队的进入会影响到英国人在缅的利益。铁路的控制权在英国人的手中,于是,输送中国军队的列车走走停停,有时火车头莫名其妙地被人调走,远征军官兵们被这样无人问津的被撂在铁路上,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与此相反,一列列满载英军的列车却在日军的步步进逼下仓皇后撤。而一些缅奸,就趁这些机会到处捣乱,放火,投毒,挖铁轨,袭军车,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眼看着英国人这样“不够朋友”,缅甸奸细又如此猖獗,而本身远征军队中通晓缅语与英语的人又不多,等于两眼一抹黑的中国兵们身处在一个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气候不适,情报不灵的环境中时,上上下下的官兵们越发强烈地感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