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幽冥伏魔录 >

第13部分

幽冥伏魔录-第13部分

小说: 幽冥伏魔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在停车场扫地的大爷扛着扫把从两人身后走进,他见是白日两个问路的孩子,转身躬身问那道士:“道虔师兄,这两人我白日里见过,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有何事?”

    那道士一脸厌恶,掩鼻躲开一些,说:“你这阿发,怎么如此肮脏,也不梳洗,臭死人了。这两毛孩来观里找一个松明的人,我说没有,他们偏是不信,哎,那啥,阿发,你来教中也有三十多年了吧,你说说,有什么叫松明的人没有?”

    那大爷整日劳作,确实汗味重些,他伸手接过王一毛的字条,仔细看了多遍,有抬眼仔细盯着王一毛的眼睛看了一下,只见王一毛眼神清澈,虽然着急,却不慌乱。

    那大爷转过身对道士说:“的确没有此人。”王一毛听他如此说到,心内又急又气,就要冲进去大声叫喊。

    那道士当头揪住王一毛的衣领,将王一毛拎起来,王一毛拼命挣扎,可那道士看似瘦弱,却力大无比,那里挣脱的开。这向一虫眼见如此,扑上去朝着道士的胳膊就是一口,那道士吃痛,嗷的狂叫一声松开王一毛,挣开向一虫,低头一看自己胳膊上圆圆一排牙印,泊泊的往外冒血,气坏了。

    王一毛从地上爬起,作势再上,那道士捏住他的脑袋向后一转,一脚将他踢了出去,王一毛从那石阶上股骨碌碌的滚了下去,向一虫大惊,连忙追了上去。那大爷呆呆的站在一旁观看,一言不发。那道士又狠狠骂了几句,转身招呼大爷进门,啪的一声将门紧紧关闭。

    王一毛连滚了几十个骨碌,这才堪堪坐定,脸上擦破好几处,鼻子鲜血长流,向一虫连忙从包里取出卫生纸,堵在他鼻子里。王一毛朝她咧嘴一笑,只见向一虫咬着嘴唇,豆大的眼泪从大眼睛里流了出来,拖着哭腔喊着哥。王一毛心中甚是悲苦,转念又想:“我可要坚强,做哥哥的怎么能让妹子伤心。”,伸手拭去她脸上泪痕,哈哈一笑:“再哭就不漂亮了,哥哥我命硬得很,你刚才好勇敢,那一口我看大黄未必能咬出那么深。”向一虫破涕为笑,捶他一下:“你又胡说!”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那山门之内灯火通明,诵经声依稀可辨。山门之前,两个孩子互相依偎着,沉沉睡去,山谷之中,雾气翻腾,如幻似梦。

    这天夜里,夜色出奇的浓重,这全真教所在的太乙山后坡一处悬崖之上,一个一袭黑衣的男子,斗篷遮头,负手站在悬崖边上,那人全身上下雾气朦朦,似乎从身体里散发出丝丝黑气,让人总是看不清他的面容。再看他所处的那块岩石,乃是万丈悬崖中间凸出的一块鸭舌一般的巨石,上面如同刀削一般的悬崖被云雾遮掩,看不到尽头,下面乃是万丈深渊,黑乎乎的不见其底,巨石根部生着一颗歪脖老松,枝干劲道,宛如虬龙一般神像深渊,上面挂着枯藤二三,老松背后的山崖之上,不知谁人何时凿刻的三个隶书大字“观云台”。夜风吹过,将这黑衣男子的斗篷吹得猎猎作响。

    “哇!!!”一声厉叫,只见群山只见一只大如席片的巨型乌鸦展翅飞来,那乌鸦一身漆黑,混在夜色之中极难分辨,这巨鸦在这悬崖边上双翅腾空一番,竟然从爪下甩出一个人来,转身飞入苍茫夜色之中。

    只见那被甩出的人,接着巨鸦一甩之势,双足在空中疾点,生生在半空中滑出百十余步,但仍是差这巨石三四米远,眼看就要错过巨石,掉进石下的万丈深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足尖在伸出的松树枝桠上用力一勾,登时在空中猛然一番,又腾起三四丈之高,哗拉拉的从空跳上巨石。只见这人一身老布衣裤,脸上沟壑纵横,花白的虎须从腮边一只长到脖子下面,长手大脚,正是白日里那叫阿发的扫地大爷。

    这阿发长身一躬,向着那黑衣人的脊背行了一礼,那黑衣人转过身来,一摆手说道:“不必多礼!说正事吧。”

    阿发低声说是,盘膝坐定,那黑衣人也摘下头上帽子,紧挨着这阿发坐下。只见那阿发面色沉重,默然良久,这才低声说道:“事成矣!但是。。。”那黑衣人急忙追问:“但是怎么了,我知道会有伤亡,他们到底如何?”

    那阿发又是一阵沉默,最后咬牙说到:“咱们派了一位兄弟前去嘉峪关伏下,据这位兄弟禀告,那天夜里,嘉峪关前鬼门大开,无数恶鬼从鬼门涌出,化作一团黑雾不知所踪。那位兄弟在嘉峪关前等了三天。。。。。。”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二十八位师兄一个也没出来,不过他们打通了幽冥生死关两分钟,到底出来多少妖魔,我手头还没有详细的情报,对方现在已是焦头烂额,已经派出去了几百拨人马。”

    黑衣人击节赞叹:“亏得二十八位师兄,我等大事又进一步。”继而面露哀容:“只是我们二十八位兄弟。。。。,常师兄也。。。。。?”

    那阿发眼泪掉落:“我大哥。。。我大哥。。。。。”竟心神激荡,再也说不下去。

    那黑衣人长叹到:“常秉章师兄与我同门学艺,此番带队勇闯幽冥,勇斗三千神魔,何其壮哉!我自负艺高胆大,同门之时,常师兄状若愚笨,口不能言,杨师兄君子风度,温润如玉,我常取笑他二人胆怯,今番看来,大勇不言,我不及两位师兄多矣!!”说罢也泪流满面。

    那阿发见此,拭泪低声劝道:“宗主不必如此,事以致此,还是考虑将来如何起事,谋成大业,方不辜负这二十八位弟兄的性命。师兄身为宗主,应多从全局运筹,这些打打杀杀的事情就交给底下的人去处理。”

    这阿发说的情深意切,那黑衣人听罢连忙正襟危坐,改容谢过:“多谢师弟谏言,你说的极是,我们这番虽然损失惨重,但是目的毕竟得以实现,下面叫弟兄们偃旗息鼓,等待时机,这烂摊子就交给对方去收拾,待两方拼的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就一声令下,群竿并起,重新收拾这旧山河!”。那阿发点头称是。

    那黑衣就想离去,见那阿发貌似还有话说,就止住脚步问道:“松明,你我只见坦诚相见,无可谈无不可谈,你有什么话直说吧。”

    那阿发低身一躬,说道:“宗主,我们毁天灭地,打破三界平衡,从地狱中放出这么多厉魂恶鬼、妖魔精怪,出来之后势必祸害人间,我们。。。。。。我们这样做真的对么?”。

    那黑衣闻言也是默然良久,最后抚着阿发的脊背说:“松明,你我修道四十余年,你可曾见过传说中是仙人么?”那阿发摇头。

    只听那黑衣人长叹:“古之仙人,遥不可寻;今之道宗,你我可见,你看当今这道还是我们从书中了解的道么?你看那慕容龙城,道貌岸然,欺压同门,干的都是盗贼的勾当!!道统沦丧至此,难道让那些芸芸众生的凡人来背负这些苦难,我们修道之人冷眼旁观么?松明,你记住,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到时候我们一起重整乾坤就是!”他说得斩钉截铁,那阿发也被他鼓舞,两人站起,携手直立,黑暗之中也显得气势如虹。

    这真是“孤崖千仞难望尽,仙人飞腾愁登临,自古多少兴亡事,世人传唱到如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十五 秋风五丈原(一)
    话说这王一毛、向一虫二人欲进全真祖庭寻找松明,却被那守门的道士殴打,两人受辱后呆坐在山门之前,夜间山风呼啸,气温变得极是寒冷,两人依偎在一起,取出披风包裹在身上,那向一虫躺在王一毛怀里,沉沉睡去,睡梦中仍然不时抽泣,王一毛看着这妹子清瘦的脸颊,心中暗想:跟着我跑了这一月有余,妹妹愈发消瘦,今日我没有寻找到爷爷要我找的人,此事已了,从今天起我就把爷爷压在心底,世间让我牵挂的人除了慕容大哥就剩这个妹子了,我一定要把她安全送回昆仑山。这一晚上,王一毛思绪万千,难以入睡,索性按照慕容焘教给他的《胎息经》练起来,这心法果真灵通,王一毛半个钟头不到,就如同躺在妈妈肚子中的婴儿一般,沉沉睡去。

    待第二天清早,王一毛被冻醒,抬眼望去,只见漫山云雾,竟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来。王一毛赶紧擦干涎水,叫醒向一虫,两人撑起披风,转身四顾,只见那上山的石阶犹如长城一般,在山间盘旋,石阶之下云涛滚滚,山风甚烈;这厢全真教大门紧闭,了无人迹。两人竟不知何去何从,两人思索再三,决定冒雨下山。风雨中只见那长长的山道之山再无第三个人影,只有这两个手瘦小的身影携手走在湿滑的山道之上。全真大门突然打开一隙,那扫地的老头阿发从门内冲出来,只见他手里拿着两个馒头,但是那里还有昨天两个孩子的身影!

    这王一毛、向一虫二人历经风雨从终南山上下来,两人又饥又渴,坐在那太白山下的小广场上休息的一阵,王一毛从附近农田之中顺来几十颗西红柿,两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肚子君才不再闹腾,天色也晚了下来,两人就在这广场之上缩作一团,半夜里那大黄也赶将回来,两人一狗见了少不得亲热一番,王向二人抱着狗狗,也不似昨夜那般寒冷,如此将就了一晚。

    王一毛主意拿定,要送向一虫回昆仑山。两人一早起来,两人收拾行装上路西行,一路上走走停停,过村穿店,走走歇歇,见识了不少风土人情,三秦大地,民风彪悍而淳朴,信道敬天,两人身上钱早已花光,讨得钱来就坐上一会班车,木有钱时,就靠双脚,靠着居士们的捐献过活,倒也没有饿着,只是小小年纪就饱经风霜,令人唏嘘!走了有二三十日,来到宝鸡市岐山县境内。这岐山县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周室肇作之地,汉代隶属右扶风治下,与那左武功一同为京畿重镇,岐地是周礼之乡,人民淳朴素雅,性温好客,见到这两个孩子,许多老婆老汉都可怜的掉泪。

    两人一狗在岐山县境内盘桓多日,这天来到一处地界上,只见这里地势呈平原地貌,只是不知是何原因,从这大块的平原中间裂出一条深壑,沿着这条s型的深壑,许多远古时代的造地运动产生的小裂隙将这块大块平原分割,形成许多原驰蜡象般的高原深沟,其间稀稀拉拉的住着不少人家村落,远处望去如同中国画里的大写意风景一般。

    王向二人带着大黄沿着这条深壑前行,越往里走越是狭窄,后来竟来到一处极窄的峡谷之中,只见这峡谷最窄之处只有五丈来宽,又十分之深,于那两岸的高原形成极大的落差,景象虽然没有“一线天”那般险峻,但是雄奇之象却远超前者。越过这道峡谷极窄处,两人沿着村落土路,登上峡谷一侧的高原,放眼望去,只见那峡谷宛如一条巨龙一般蜿蜒远去,慢慢变得平缓和宽阔。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都是修道之人,多少有些放达疏狂的风范,此刻漫步在这古原之上,放眼望去只见秋风瑟瑟,荒草漫天,残阳西下,天地之间一片昏黄,多少也有些古人意兴阑珊之感。

    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