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 全 >

第213部分

非主流清穿 全-第213部分

小说: 非主流清穿 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好赚的,开个面向女性的商店也许不错?错了!比如服饰,不要错估了时代的保守,太大胆的衣服卖不出去。珠宝?哪里来的忘却资金?化妆品?n百年后,无数化妆品品牌打的旗号是:传统古方……
    正在发愁的时候,两个老家伙给他们支招了。
    索额图一向是关心胤礽的,原先的考量不去计较,现在倒是很感激。在家呆得久了,看惯了世态炎凉,才体会到太子这么做的保全之意。他知道太子的状态,对于太子缺钱这件事情,比旁人都清楚。
    反正快过年了,等到了十一月里,赶在康熙回来前,索额图送来了丰厚的年礼。说是丰厚,却与常年没有太大区别。却夹了一封信,因先前有奴仆逃逸事件,这回干脆让儿子亲自把信送到。
    信里面,索额图请罪道,自己先前竟然都没忙到点子上去,到了过年了,才想起来,大阿哥有启动资金,太子这里比较缺钱。指出一条门路,插手商业,这个行业来钱快。只要是正经生意,不中饱私囊,就不会亏本。而且,不需要官商勾结,只需要在某正经生意里入一干股,使其不受其他势力迫害,并不需要东宫做违法的事情。
    索额图再三指出一定是要“正经生意”,还说,自己在外,可以帮忙监督,如果有错,可以马上纠正“使不累东宫之名。”
    简言之,有组织、有纪律、有原则地收取保护费!这种事情,底下的官吏都干过,太子妃的爹,在杭州的时候也做过这样的勾当。
    同时,还有另一条路子,派奴才去经商,这一条比较困难一点,因为不知道行情。不如前一条稳赚。但是,外面不少王府、官宦之前都是这么干的,因为是自家的产业,是惯例默许了的。皇太子这里,情况应该不会差太多,但是,必须是正经生意。索额图现在倒像个啰嗦的长者,一意强调,你要当个好人。
    胤礽与淑嘉一说,淑嘉马上就明白了。这个办法她不是没想过,只是需要胤礽的同意,之前她不敢提。胤礽又有一个主意:“除索额图外,我也需得另特色一人,暗中留心。”双线纠察。
    淑嘉道:“依着我,竟不如不要干股,做得实在些,宁肯省一点钱出来。”把这两个主意合在一块儿,既免了收保护费的恶名,也赚了钱。咱们实际投资了,就是被告了黑状,到康熙那里也有话说。
    黑钱不好拿,太子爷又要个好名声。本来与民争利就需要小心的,现在宁可仔细些:“既这么着,寻一个人,用他的名义去入股。”
    另一个支招的人,乃是华善。此人心意愉悦,过年了,又可以收礼了,而索党倒台了,他们家省了很大的一笔人情面子上的开支。石门炳夫妇向他报告的时候,他还笑:“索额图那里还是不能少的,旁人……都是死人了。啧啧。”
    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很快,他就意识到,索党收入少了,太子的收入也就少了。他孙女儿要跟着过苦日子了。
    明着送钱?打太子的脸。
    他给孙女儿支了另一招。赚舶来品的钱!石文晟巡抚云南,石琳总督两广,石家外放的人不少,在南方做官的人更多。更知道南方好东西多。如与云南交界之地,多象牙、宝石,在当地的价格固然说不上是白菜,却也比京城便宜数倍。而广州地方,更是繁华之埠,许多稀罕的西洋玩艺儿亦是从此进入内地的!
    正经生意,咱们家还有门路,都不用坑蒙拐骗的。吕不韦的爹说,奢侈品的买卖,利润仅次于政治投资。
    淑嘉对胤礽道:“不如稍等几个月,你想,哪个兄弟不缺钱呢?等他们做了,看剩下的,咱们再做,宁可手头紧一点儿,也不好与兄弟们争不是?”大家一起做了,才不会显眼。但是,他们未必就有这些门路和点子而且,东宫不应该做太多的买卖,收太多的钱,那样太招眼了。
    够用就行了。
    胤礽却说:“不好,石琳总督两广都快进入第十个年头了。汗阿玛信任他,这么干,恐于声名有累。”他仔细起来,居然有点儿畏首畏尾了。
    淑嘉倒不是很在乎这一点,他们两口子连工资都没有,胤礽还没有产业。康熙但凡略心疼一下他二儿子,就不会管这事儿。所要注意的,只是派的人必须可靠,而且不生事非。时间也要掐好了,等分府的人开始做买卖了,才能动手。
    胤礽道:“这个倒不用过于担心,在广州,有石琳盯着。京里,有索额图呢。”
    商议已定,也不用要石琳有多么照顾,他在那里,就是一种照顾了。选几样赚钱的买卖,太子妃出资,赚个脂粉钱。名义上还是太子妃的嫁妆生息,太子爷,只要他存在,那就是个保障。
    作者有话要说:嗳呀呀,今天好肥美啊!
    想说什么的,又给忘了……
    OTZ……

    老板回来过年了

    且不说太子夫妇二人议定了赚钱方案,眼下还有一事需要关心。康熙爷,他回来了。
    康熙此行收获颇丰,其中一项颇有象征意义的乃是九白之贡。其先,满洲与蒙古议,喀尔喀蒙古年入九白之贡以示臣服。喀尔喀蒙古三部,车臣、土谢图、扎萨克图。先前被葛尔丹同学打得连家都快不保了,现在终于恢复过来了。康熙当然高兴。
    虽然盛京一带今年收成不好,康熙因而减免了这些地方的米豆之征,倒也不能掩盖他的好心情。往盛京一看,烦心的事儿不是没有,比如民风变得不太淳厚啦,械斗居然动刀子。
    这么大的国家,坦白说,就没有一年是全境安宁的,不是这里报个灾,就是那里告个急,皇帝他老人家早就习惯了。路上又接了添了孙子、孙女儿的好消息,还诣了好多陵,上报了自己的丰功伟绩,心情舒爽地回来了。
    因是奉皇太后回来的,这回的程序就与以往略有不同了。
    照往常,这种接圣驾回来的差使,与淑嘉是没什么关系的。她要做的,大概就是让厨房今天不要做胤礽的饭了,太子爷一准被叫到乾清宫吃他爹去了。这一回添了个皇太后回来,淑嘉就得打扮得好好得,跑到宁寿宫去迎接皇太后。
    迎接自有一套路数,到了地头一看,内命妇与外命妇三品以上都已经到了,个个穿着正式。
    这可不是一个用来争奇斗妍的场合,人人穿着标准制服,标准的打扮。要说清代命妇们的冬季制服质量还是不错的,至少内务府配发的这些绝对是过关的上好皮毛制作,即使是在农历十一月的寒风里,也只是脸上感觉有点冷而已,身上倒是暖和。
    各人依旧各人的身份、地位,一拨一拨地站好。宫妃们是一拨,皇子福晋等又是一拨,宗室命妇、大臣之妻亦各按身份,早有小太监领着大家站位。宫里铺着地砖,横平竖直的,比着砖缝儿站,无比的标准。
    皇太后一路上好吃好睡好玩,还遥祭了父母,皇帝对她还很恭敬,过得非常满足。从她那标配的车上下来的时候,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透着幸福。依旧是笑眯眯地,扶着卢云的手,稳稳地站到了地上:“都起罢。”
    宜妃是随驾人员,也是一身正式的打扮,从后面跟了上来,扶着皇太后的另一只手。宫妃里,佟妃虽是无冕之王,正式封号却偏靠后,正式排队反而落在惠妃等的后面。淑嘉则是小一辈之首,她后面才是大福晋等人。宫中皇女也成一队,列在旁边。皇女里年纪大的都已经出嫁了,如今宫中年纪最大的乃是德妃所出之皇九女,还没有封号,后面是一溜的妹妹们。
    皇太后扶着卢云与宜妃的手往宫里走,一面还招呼着大家:“都进来坐罢。”随夫同行的五福晋、七福晋亦不敢托大,悄没声地跟在皇太后身后。等淑嘉等起行了,又进入了队伍里。
    她老人家主要想见的可不是命妇们,而是道别了许久的孙媳妇、孙女儿,宫妃们尚且要往后放一放了。宁寿宫说起来是不算很小了,难的是来的人很多,就不大坐得下。这会儿还不跟后世开座谈会似的,一排一排的椅子排得像阶梯教室,是以品级略不足的人,就只好打道回府了。留下皇室妇人开茶话会。
    皇太后进了屋,宜妃就自觉到她的位子上落座了,皇太后人是稍微呆了一点儿,程序还是记得的,她先是慰问了留守的诸宫妃:“我与皇帝离了这几个月,你们都辛苦了。”
    众人连道不敢。
    皇太后道:“有什么不敢的呢?你们不是把家里打理得很好么?”
    你得相信,这话要是换了个主儿说,可能会有什么讽刺夺权的意味,但是打皇太后嘴里说出来,她就真是这么想的。宫妃们的脸色颇有向精彩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还是要陪着笑脸。跟这么个天然呆的婆婆相处,真他妈悲催啊!
    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巴不得皇太后面前蹦出个人来,谁都行,把这老太太的注意力给引过去吧!等她开始唠叨旁的时候咱们再说话好了。
    也许是老天爷听到了大家的心声,终于大发慈悲,让皇太后自己把注意力给转移了。可不是,她老人家离京期间,宫里添丁进口,皇太后当然要问一问的。一手一个,左手太子妃、右手三福晋:“来来来,让我看看。你们辛苦了。”
    老太太慰问人,也就是‘辛苦’二字。
    淑嘉与董鄂氏不敢怠慢,交换了一个眼色,起身一齐上前。董鄂氏注意着,比淑嘉略略落后半步。一左一右站到了皇太后跟前。
    皇太后喜不自胜,用略带老花的眼睛,眯起来上下打量了两人一番。因老花,还特意往后仰了仰头:“好好,养回来了。来来来,这里坐。”
    哪怕是生到第二胎了,这俩人还就是二十来岁的年纪,年轻,就有折腾的资本,身体复原的情况也好。
    三福晋坐在皇太后身边的次数并不多,平日要说不羡慕几乎日日伴在皇太后身旁的太子妃,那也是胡说。这回自己坐了过来,心中先是一喜,等斜签着身子挨着坐了,才发现问题之所在:太子妃她婆婆挂了,伺候着太婆婆理所当然。三福晋的婆婆……我婆婆还在下面啊!
    三福晋心里苦笑,皇太后身边的这个位置,还真不是谁想坐就坐了,真要是坐了,你还得有足够的客观条件不心虚!
    皇太后开始问小曾孙的各种情况,两个曾孙差了小半个月,算起来是年纪相仿的:“都长得像谁啊?爱睡不?跟他们阿玛像不像?弘旦、弘晴两个有弟弟了,该乐了吧?”
    宜妃笑对皇太后道:“他们两家还真是巧了,上一回是同年生的儿子,这一回又上。上一回是毓庆宫三阿哥大些儿,这回又是二所的三阿哥大些了。”
    宜妃说话、脾气也是极对皇太后胃口的,她会迁就着皇太后的情况,有什么也是说什么,声音清脆,听得也清楚。可是这一回,皇太后愣了足了两分钟,才反应过来。孙子辈的排行,她是分得清的,无非一二三四五六……顺着数,他们媳妇儿也是顺着来。
    近来皇室进入了生育高峰期,宫里添的重孙辈儿有点多,还不是大排行,还是各家单独小排行,论称呼前还要加上他们的家庭住址,即XX地方+N阿哥,然后再挨着个儿对上名字。坑爹啊!成婚的有七家,其中六家都有孩子了……孩子还小,又没有什么突出事迹,还不容易记得牢。
    数学不咋地的皇太后,晕菜了,这个XX地方,现在主要是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