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今夜我怒放 米苔米苔处处开 米苔米苔处处开 >

第183部分

今夜我怒放 米苔米苔处处开 米苔米苔处处开-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什么。我们这座普化寺,大概也只有岛主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你既然有缘来到这里,一定是得到高人指点的。”一直沉默寡言的明向大师开口说道。

    “不瞒二位大师,确是有人指点。”

    “这位高人既然让你来到这里,一定对你寄托着莫大期望。看来,你将来要担负起桃花岛的兴亡重任啊。”明向大师大概已猜出了正道公子的身份。明智大师的反应虽不如他灵敏,但是听完这些后,也领悟了,他看正道公子的眼神里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大师,您说得不错,我是现任第36代岛主仁左卫门耕耘斎的长子,我叫小林正道。”

    “哦,那你就是未来第37代岛主啊。怪不得你说要给我们接自来水呢。”明智大师哈哈笑了起来。

    “恕我失礼。”

    “我们普化寺的历史和桃花岛的历史一样长,迄今为止已经一千年了。普化寺属于佛教曹洞宗的禅宗,开山祖师爷明慈是中国人,他为了躲避战乱并弘扬佛法,带着几个徒弟从中国宁波坐船来桃花岛。”

    “祖师爷他们一路上历经劫波:台风、怒涛、触礁、沉船,在海上漂流了二十天多后,才抵达桃花岛。其间,有两个徒弟染上风寒去世了。”

    “起初,桃花岛是个无人岛,没有居民定居,这里只是渔民出海打渔时,用来避风遮雨和休息的小岛。因为有淡水,才陆续有一些渔民携家带口上岛定居。男人出海打渔,女人开垦荒地,种植稻米蔬菜,老人赶海,打捞海草鱼虾,慢慢地人口繁衍,形成了一个村落。”

    “祖师爷明慈的到来受到岛民们的欢迎,他成为岛民精神上的导师。他和第一代岛主结拜为兄弟,发誓要为发展桃花岛做出贡献。后来,岛民们为感谢祖师爷,集资为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普化寺。”

    “祖师爷的祖训是,不管将来时代如何变化,和岛主一家的兄弟情谊不变,而且,普化寺弟子门人永远保持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正道公子听了以后,非常感概,原来普化寺是自己另外一个家啊。

    “明向大师,我想冒昧地求教一下,据说您曾经是东京一家大公司的部长,为什么抛家弃子来到这里修行?”

    “我22岁踏上社会,60岁退休,其间,为了养家糊口,拼命工作。工薪族是公司这个巨型机器里一颗小小螺丝钉,他不具有个人意志,一切得服从公司的安排。对公司这个大集体来说,没有意志的个人容易管理,但是,对于单个生命体来说,这种异化是痛苦的。工作是至高无上的,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工作再工作。”

    “直到有一天退休了,突然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因为,工作是我的全部。由于长年累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人之间亲情淡漠,也没有亲密的朋友。我迷惘、抓狂、失落。为了寻找灵魂安放所,我进入佛教大学学习,懂得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心灵得到净化,灵魂不再烦躁和孤独。慢慢地我喜爱上了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吃斋理佛,淡看红尘。”

    “明智大师,您呢?”

    “我曾经是明向大师的部下,在一起工作了好多年。我这个人很看重朋友之间的友情,明向大师是我尊敬的人。我不愿重蹈明向大师的覆辙,为公司鞠躬尽瘁,葬送自己的一生。我一直单身,没有家庭拖累,就追随明向大师一起出家来了。”

    “禅宗的寺院很多,你们怎么会选中普化寺?”

    “普化寺是禅宗寺庙里最古老的一所庙宇,它的戒律很严。日本佛教自从明治维新改良后,和尚成为一种职业,上班时穿袈裟、念经、超度、做佛事,下班后,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可以喝酒、吃肉、恋爱、结婚、生孩子。普化寺的和尚却不同,必须坚守一千年前的祖训,这样的寺庙越来越少,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我们心中的佛。”

    “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前进,宗教也可以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改变吧?”

    “不,正道公子,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变化,而是不变。不变是一种精神守望,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哲学。我们宁愿做时代的落伍者,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正道公子望着卷了刃的劈柴刀,豁了口的杯盘碗碟,在溪水里流动的红色小鱼,一千年来没有改变过制作方法的桃花茶……他的心灵受到一次剧烈的洗礼。

    这里的生活让他心情宁静,在宁静中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快乐。但是,这样的生活是否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呢?正道公子陷入沉思。

    和礼文岛的广济寺不同,明向、明智大师是更彻底的佛教弟子,他们真正做到了归隐——“依佛傍老”。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给正道公子以启迪。不过,正道公子还是觉得哪里差了一点,在这里似乎依然找不到自己灵魂的真正归宿。

    他不想轻易下结论,打算在普化寺住几天,多用一些时间好好思考一下。人生还很漫长,他不愿意再糊里糊涂地生活下去,一味追求美食美味,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过得更有意义。(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密林深处的神秘寺庙(四)

    正道公子在普化寺生活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没有电视,没有书报,没有广播,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外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否还在正常运转,不知道亲人是否惦念自己,不知道今夕是何年。

    前后衔接的时间被拦腰斩断,生命旅程倏忽拐了一个弯,进入到一个异于常人的崭新世界。

    这一个星期,生活十分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念经,按时打坐,按时做饭,按时午餐,按时讲经,按时打扫,按时浇菜、磨豆腐、劈柴、喂鱼,按时晚餐,按时就寝。时间被整齐地切割成若干小方块,人像时钟一样准确行动,在规定的时间段里做规定好的事情。

    没有特别的喜悦,也没有特别的哀伤。过去的生活属于红尘凡间,已然从脑子里剔除,未来的人生不需要考虑,冥冥中自有达摩老祖做出安排。人,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只需做好眼前之事。人心清明宁静,毫无烦恼不安,在云朵般透明的澄净里似乎可以听到天庭飘来的一曲永恒之歌。

    明向、明智二位大师说话不多,他们安静地做着份内之事。正道公子和他们配合默契,相处得十分和谐。

    在这样的气氛里,正道公子渐渐迷上了普化寺的生活。同样是自在随意,但出家生活比起新宿中央公园的流浪生活不知好出多少倍。在这里要靠自己劳动去挣吃的喝的,在劳作中能锻炼身体,愉悦心灵。体会到一种简单而踏实的成就感。

    普化寺仿佛是世外桃源,不。这里不是人间,是仙界。

    但是。在内心深处,正道公子还是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里的生活。他说不清楚,却能感觉到,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另外一份更加激动人心的人生之路在呼唤着他。是怎么一种道路?是结婚?夫妻之爱?生儿育女?天伦之乐?好像不完全是。是登上岛主宝座,君临千万人之上,接受他们热烈的崇拜和爱慕?好像也不全是。

    今年,正道公子迎来了四十岁的生日。他在世界各地流浪了五年,期间见证过邻居流浪汉的死亡。遭受过继母的追杀,被女人疯狂地爱过,体验过流浪汉的生活,在广济寺和普化寺两种不同形态的寺庙小住过,但是,他依旧迟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这一个星期,在普化寺,他没有找到人生的答案。

    他带着迷惘和依依不舍之情,告别明向、明智二位大师。

    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只能留待以后去继续思考了。

    不管怎样。有机会体验一把神仙过的日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临走这天,蓝天碧云,晴空万里,和进庙那天的天气有霄壤之别。

    早上一起床。太阳就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慈祥地俯瞰着人间众生。

    到了中午天气愈加暖和,给人以小阳春的错觉。

    正道公子知道这是在普化寺吃的最后一餐饭了。他勤快地抢着干活。先在米缸里舀了两碗米。去溪流里淘米。小红鱼们看见他来了,似乎认识他。纷纷跳出水面和他打招呼。明向、明智大师是坚定的素食主义者,这里是小红鱼的天堂。明向、明智大师不时拿一些剩饭剩菜喂养它们。它们在这里幸福地颐养天年。

    “小红鱼不会顺着溪流流出密林而去吗?”正道公子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

    二位大师们告诉说:“不会的。这些小红鱼是在普化寺修行过的僧人们的化身。他们死后化为小红鱼,眷念着普化寺不愿离去。”

    正道公子听了笑了一下,没往心里去。心想:“人死了,成为一堆烂肉、一把枯骨,往树底下一埋,天长日久就化为泥土了,怎么可能变成小红鱼呢?嘿,就把它看成一种美好的祝愿吧。”

    正道公子拨开对他摇头摆尾的小红鱼们,把竹编簸箕放入露出的一泓清水中淘米,不一会儿,清澄见底的溪水就变为乳白的牛奶色。小红鱼们闹腾得更欢了,纷纷把头探入水中,长大嘴巴,吸允着养分颇高的淘米水。

    米淘干净后,正道公子去劈柴。现在他已是一名劈柴好手,不再需要借助小木框的帮助就能随心所欲地让大小形状各异的木柴竖立得笔直,三下五除二,把柴劈得又均匀又好看。

    然后,他烧火煮饭。他喜欢吃用铁锅煮出来的饭。现代人的生活确实是方便了,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旧时光里的享受和快乐。电饭煲煮出来的饭哪有大铁锅的饭香呀!

    今天,他为二位大师做了三个菜:蒜瓣黄瓜,芝麻泥拌菠菜,芹菜豆腐汤。

    他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烹饪许多菜肴。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美味上等的菜肴应该是原汁原味的,不需要添加额外调料。其实,只要有食盐这一味调料就足够做出天下第一美味来。

    他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这里的盐,不是海盐,是岩盐。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火山爆发,地势增高,形成了桃花岛。海水退去之后,留下了大量矿物质。持续不断的地震又将埋藏在地下的盐矿暴露了出来,形成了盐山。盐山地层下上千米都是厚实的盐层,含盐量在80%以上。

    炼盐很简单,采用引水冲刷的方法,把水引到盐山,喷水溶化盐,在山脚下围几个盐池,被拦截的盐水经过晾晒就能收获盐。

    这里的岩盐里凝聚了大海和火山的无穷力量,吃了能强身健体。普化寺的僧人长寿健康,最长寿的老寿星活到了200岁,不知是否和食用岩盐有关。

    正道公子和二位大师分手时,明向大师对他说:“今天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你一把汤勺吧。”说着,从库房里拿出一个竹编的盒子,里面放着一把白底蓝花、画着一个中国古装小男孩的汤勺。

    正道公子想到这里的餐具大都豁了口,不忍心收下。明向大师说:“我们每到春天都烧制一批餐具。你看到的餐具大都豁口,是因为我们不舍得丢弃。这把汤勺你带去不妨事的,就作为一个留念吧。”

    正道公子这才收下。

    明智大师在一旁提醒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