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

第710部分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710部分

小说: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的却是没谱的话了,静惠摇了摇头。 
  倒是是双身子,出去半日,她有些乏了,便让春儿取了枕头,在炕上歪着,眯了眼睛小睡。 
  过了一会儿,迷迷糊糊的,就听到有脚步声响,静惠慢慢地睁开眼睛,就见曹颂眉开眼笑地进来。 
  静惠直起身子,问道:“爷这是有什么高兴事儿?” 
  曹颂笑着点点头,道:“这两日你要操点心了,家里要办喜事。” 
  “喜事?”静惠抬起头来,道:“四叔的亲事定了?要预备定亲礼?” 
  曹颂摆摆手,道:“不是定亲,是四弟纳妾,已经跟太太说妥当了。看了皇历,五月初四是好日子,四弟纳太太身边的绿菊为妾。” 
  静惠闻言,不由讶然出声,道:“这……没娶亲,先纳妾……再说,太太向来倚重绿菊,怎么肯应……” 
  曹颂笑道:“四弟要放外任了,过了端午就动身出京,身边总要有稳当的人照看才好。绿菊看着稳当,应是差不离。” 
  虽说静惠觉得有些不妥当,但是到底是做媳妇的,既是婆婆与丈夫都拿的主意,她也不好再多言,便道:“晓得了,要按照什么规矩来?到底没成亲呢,太过张罗,新奶奶进门后晓得,怕是要埋怨咱们……” 
  “体面些吧……我也不瞒你,这绿菊是四弟心爱的,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还惦记着想要娶做妻,那不是儿戏么?我想了法子,跟太太讨了来,给他做妾,也算是成全了他……”曹颂想了想,说道。 
  静惠这些日子养胎,不闻外事,还是头一次听到其中隐情,心里颇为不安。 
  大户人家的故事听得多了,这“宠妾灭妻”的不是一例两例。这又是正儿八经的纳妾,过了明路,长子是庶出的话,还能有太平日子…… 
  * 
  热河,曹家别院。 
  “该额驸了。”初瑜指了指棋盘,笑着说道。 
  曹颙自打前日开始休假,就开始了自在逍遥的小日子。因他那日在行宫里歇了半日,回到家时,已经精神不少。 
  他只说是皇上体恤,让他休假半月,陪陪父母妻儿,私下里叫人将补药换成太医给开的方子,一滴也不敢少喝……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子粽(三) 
   
  热河,曹家别院,东院廊下。 
  曹颙看着棋盘,摇头道:“又‘连三’了!我算是瞧明白了,这五子棋,就是‘先手’赢。这已经三负三胜,娘子,还战否?” 
  初瑜见丈夫兴致了了,撂下手中的棋子,道:“要是先歇歇,算算时辰,太太进宫给太后请安,也将要回来了。不晓得厨房那边的晚饭,安排的如何。” 
  曹颙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直觉得懒洋洋的,说不出的惬意。 
  他踱步到院角,看着里面葵花苗,已经半人来高。 
  “到底比京里的晚,京城的葵花,这个时候该有花蕾了。”曹颙摸着叶片,对初瑜说道。 
  初瑜听丈夫提及京城,道:“如今咱们都出来了,府里就剩下紫晶姐姐与田嫂子她们,怪冷清的。”说话间,她已经站了起来。 
  曹颙见了,连上前扶住,道:“坐乏了?想溜达溜达?” 
  “嗯。”初瑜点点头,道:“坐了半日,怪闷的,想瞧瞧天佑他们做什么呢。” 
  方才,夫妻两个开始下棋时,七娘就带着天佑与恒生到花园玩去了。因有几个丫鬟婆子跟着看着,倒是也不怕磕着碰着。 
  曹颙闻言,便扶着妻子,夫妻两个一起到花园去。 
  不远处。秋千旁。有几个丫鬟在那边围着。隐隐地传来孩子地哭声。 
  初瑜听了。不由担心。脚下已经加快了速度。 
  是天佑在哭。七娘在旁。急得抓耳挠腮。哄劝道:“有什么好怕地?不过是条大菜虫。这个见着了。要是没留意地话。熬成了菜。只当添了肉是不是?味道活活嫩嫩地。比猪肉还好吃呢。” 
  她不劝还好。这般一劝。天佑伸出小手。捂住嘴巴。哭得更凶了。 
  原来。七娘带着天佑与恒生在花园玩耍。看见了这小片菜地。七娘就带他们兄弟过来。挨个指给他们看。哪个是小白菜。哪个是萝卜苗。哪个茄子秧什么地。 
  天佑与恒生自由生在内宅。哪里见过这些个。听了都觉得分为新奇。 
  天佑想起祖父曾教过的“锄禾日当日,汗滴禾下土”了,拉着七娘,问哪个是禾苗,怎么“锄禾”。 
  庄稼与菜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七娘少不得羞羞他,让他去拔菜地里的杂草。 
  跟着的丫鬟、婆子见了,都要拦着。原由有二,不好让小爷们干“杂活”,也不敢让他们在大爷、大奶奶“菜地”里捣乱。 
  天佑却是倍感新奇,拉着恒生两个到菜地里拔草。 
  头一次做这个,哪有什么分辨能力?趁着七娘一时没留意,天佑已经拔了好几颗小白菜。 
  七娘见了,还没等说不对,一个小拇指大小的菜虫从菜心里爬到天佑的手上。 
  虽说见过些小蚂蚁、小蜜蜂什么的,但是像这样的大菜虫,天佑还是头一回见,吓得小脸惨白,哭个不停。 
  曹颙与初瑜近前,晓得原由,看到恒生手里提溜的那个“罪魁祸”,实是哭笑不得。 
  初瑜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瓜子,道:“不怕,不怕,这个不咬人,弟弟不是也不怕么?” 
  天佑见父母来了,许是有些不好意思,止了哭声,有一下没一下的抽泣着。 
  恒生举起那条菜虫,道:“哥哥,这个不咬人。它再敢吓哥哥,弟弟就吃了它。”说着,扬起头来,就要往嘴里送。 
  曹颙连忙给拦住,就算再武勇,吃这个,这也有点渗人了。 
  恒生只当父亲对这个虫子有兴趣,伸出将虫子递到曹颙手中。 
  曹颙心里暗暗叫苦,上辈子小时候他见了虫子也哭闹的,因这个没少受嫂子的打趣。 
  现下所说不怕了,但是这么个东西在手心里蠕动,也让人浑身麻。 
  只是在妻儿面前,没有露怯的道理,曹颙只能将这挑肥肥的菜虫当玩具,对天佑道:“看着凶罢了,它只吃菜心,和露水,是食素的。” 
  “和尚,智然叔叔?”天佑见父亲拿着虫子说这些,眼睛亮晶晶的,说道。 
  这是哪儿跟哪儿,曹颙只能叹服孩子的想象是天马行空、没有限制。 
  那只大菜虫,在曹颙手中扒了一会儿,不肯安分了,蠕动着爬行。 
  曹颙身子都僵了,笑着对天佑,道:“软软乎乎的,跟摸起来跟牛皮糖差不多,天佑要不要拿会儿?” 
  难得父亲这种“温柔”的声调,天佑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曹颙心中大喜,立时伸出手去,将菜虫搁在天佑手心上。 
  天佑这时才醒过身,看着这绿虫子,小嘴一裂,又要哭的模样。 
  曹颙也有些不忍心,“咳”了一声,道:“出来溜达一会儿,这虫儿也想家了,恒生啊,帮你哥哥将这虫子放回去。” 
  天佑听了,也像是找了救星似的,巴巴地看着恒生。 
  恒生提溜起虫子,不解地问曹颙道:“父亲,七娘姐姐不是说,这个比猪肉还好吃,不吃么?” 
  曹颙指了指菜地,道:“它好小,等大些再吃。” 
  恒生使劲点点头小脑袋,上前几步,将手中的菜虫放回一颗小白菜里。 
  天佑听见父亲与弟弟还说要吃这个,小手紧紧地捂着嘴巴,不吱声。 
  七娘看到父子间互动,新奇万分,凑到初瑜身边,低声道:“郡主奶奶,七娘怎么瞧着曹爷有些底气不足啊?这天佑少爷怕虫子,像谁来?” 
  初瑜听了,想着方才丈夫哄儿子的情景,也只是跟着笑。 
  曹颙听到七娘的嘀咕,回头敲了她的脑袋一下,道:“往后再带他们淘气,也要仔细些。瞧瞧,这好好的小白菜,让他们拔了好几颗。” 
  “嫩嫩的,能熬汤呢。”七娘不服气地回道。 
  曹颙真是无聊,见七娘已经先自己一步,带着天佑他们来体验“农耕”,也来了训子的兴致。 
  尤其是这两个小家伙挑食,而且挑食程度丝毫不亚于曹颙这个做爹的。 
  不吃豆腐、豆芽,不吃白菜、油菜、芹菜,天佑还不吃牛羊肉,恒生则是不吃鸭子、不吃鱼。 
  看着天佑与恒生脏兮兮的小手,初瑜就蹲下身子,给他们擦拭了。 
  曹颙看在眼里,对儿子们问到:“拔草辛苦不辛苦,累不累?” 
  “不累。”两人摇着小脑袋瓜子,一口同声的回道。 
  曹颙指了指那片菜地,借着问道:“要是都拔了呢?不知要拔草,还要弯下腰来,一颗一颗的抓虫子,在拿了水壶给它们浇水,等等。” 
  哥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动静。 
  曹颙挑了挑眉毛,见乌恩在旁边,将她叫到一边,低声吩咐,道:“带人往街上走一遭,挑个杂粮铺子,挑价格最低的粮食买二样。在找个咸菜铺子,最便宜的烂咸菜也买些。” 
  乌恩虽不晓得曹颙用意,但既是曹颙吩咐,自是应了,问道:“大爷,每样买多少?” 
  “多少呢?”曹颙犹豫了一下,随着父母亲陆续道热河,这边别院住了不少人,有五、六十口。 
  “粮食每样五斗,咸菜来两坛子。”曹颙思量了一下,道:“去寻张义支银子,让他安排辆车载你去。” 
  乌恩应声去了,曹颙与初瑜带着孩子们回到东院。 
  初瑜又叫人给天佑他们换了衣服,洗了手,七娘这边也收拾了一边,然后端了两盘子饽饽,给他们吃。 
  七娘是贪吃的,满脸带笑,边吃边说道:“北边的点心样真多。我们那边,有小吃也不是这样的,多是海里的物什。鱼啊、虾子的不必说,各种贝与螃蟹都顶肥顶肥的。” 
  天佑与恒生听得有滋有味的,就吃不进去手里的饽饽。 
  天佑吃了一口就撂下,恒生则是拿在嘴里,掰了个细碎。 
  曹颙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初瑜则是皱眉说道:“不待糟蹋东西的,小心让祖父瞧见不喜,教训你们。” 
  天佑小心翼翼地偷瞧了父亲的脸色,见并不由责怪的意思,跟初瑜撒娇,道:“母亲,儿子不爱吃甜的,吃不下了。” 
  恒生也跟着嘻嘻笑着,对初瑜道:“母亲,掰碎了,喂鱼呀……” 
  “刚才不是说‘锄禾’不容易么,还不晓得珍惜吃食。”初瑜嗔怪着,拉一下曹颙的袖子,道:“额驸也说两句,省得他们两个淘气包不长记性。” 
  这珍惜吃食的话,夫妻两个何曾说过一遭,但是小孩子不知生计艰难,根本就没有珍惜节俭的概念。 
  这个道理,就是半大孩子方七娘也晓得:“郡主奶奶,两位小少爷锦衣玉食的,不晓得民间疾苦。要是啃上几日窝窝头,喝上几日菜粥,就晓得这点心才是人间美味儿。” 
  她说的这些,就是初瑜也只是听过罢了。 
  孩子们喜动,在屋子里待了一会儿,天佑与恒生便鼓动七娘一道去校场找任氏兄弟比试去了。 
  想着七娘方才说的话,初瑜犹豫了一下,说道:“额驸,要不等儿子们大些,额驸多带着出出门子。就算不去耕读,也要晓得些生计才好。到底是小子,要是只知肉的话,那就是咱们当父母的罪过了。” 
  曹颙闻言,笑着点点头,道:“难为你这当娘的,还能想到这些。换做其他人家,溺爱无度的,不惯成废人不罢休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