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

第200部分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200部分

小说: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兆佳氏,打量了初瑜一会儿,又看了李氏两眼,笑着对李氏道:“怨不得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瞧着侄儿媳妇就觉得面善,这容貌倒是同大嫂有几分相似。这脸型与眉目,若是不知道的人见了,哪里会想到是婆媳,说是母女也指定是都信的!” 

  大家只当她说得是奉承话,并不太在意。只有初瑜听了,悄悄看婆婆几眼,越发觉得打心里亲近。 

  曹颙方才进府后,听管家说过,知道父亲与二叔都不在府里,因此没见到这两位倒还没什么,只是没见到高氏老太君在座,不禁有些奇怪,问李氏道:“母亲,外祖母吗,怎么不见?可是,身子有什么不爽快,要不我们现下过去请安?” 

  初瑜听曹颙提过外祖母在这边,听曹颙问起,也望向李氏。 

  李氏笑笑:“难为你们惦记,你们外祖母都还好,只是因你们今日车马劳乏的,道不急着见,让你们歇歇再过去呢!” 

  曹颙起身道:“那怎么好?既是外祖母无恙,我们先去请个安吧!就算是劳乏,也不差这一时!” 

  初瑜也点头附和,就听门口丫鬟来报,道是大老爷与二老爷回来了,已经进了二门,就要到这边来。 

  李氏笑着对曹颙与初瑜道:“就算要去给你们外祖母请安,也不急着这片刻,先给你们父亲与二叔见过再过去亦不迟!” 

  曹颙与初瑜恭声应下,兆佳氏看着这郎才女貌的一对壁人,心中说不上是羡是妒。因初瑜出身高贵,原本她还想着不知会怎么的傲气拿大。李氏又是个脾气好地,这婆媳相处起来说不定也会出些笑话。 

  这两年,因路眉之事,兆佳氏自觉有些没脸,便隐隐地盼着长房这边也出点笑话,省得自己在这大嫂面前端不起架来。 

  谁想到,这新妇除了仪态端庄,让人挑不出错来。脾气秉性像足了南边的小姐,不仅不像个王府格格,竟连满洲姑***气势也没有。兆佳氏不由得有些失望,在未见到这个侄儿媳妇前,她还想着这新媳妇应该能够投自己地脾气。 

  曹寅与曹兄弟进门来,虽然一个是着布衣,一个是穿官服,但是两人威严不同,初瑜还是立时认定前面那人就是自己的公公,皇玛法昔日的伴读。 

  见两人进来,自李氏起,众人皆起身。 

  等到曹寅在主座坐了,指了指下首的两把椅子,叫曹与兆佳氏做了,李氏在另一面的椅子上陪坐。 

  曹颙已经听母亲提到,父亲这一年来有些沉迷禅学,本来心中还颇有微词,眼下见他虽然依旧清瘦,但是精神却比去年好上太多,亦是十分欣喜。 

  领着初瑜,曹颙给父亲与叔叔磕头请安。 

  同李氏一般,曹寅与曹见初瑜这般温顺,心里也是宽慰。若是进来地是个悍妇,身份又如此尊贵,说不得骂不得的,那才是家门不幸。 

  曹颙想着在京城听过的公主下嫁之事,开始暗暗庆幸,幸好初瑜只是郡主身份,自己这媳妇算是迎娶进门地,而不是自己去“尚”的。 

  否则,这家人见面,不伦家礼,只行国礼。做公公婆婆的也好,叔叔婶子的也好,都要给新媳妇磕头了。而这做丈夫的,想要入妻子房里,也不是容易事,还要等着传召方可。 

第六卷 清平乐 第一百九十九章 高太君 

  瑜为新妇虽然将近一年,但是直到了江宁才有为人媳甜蜜过后又开始有了新妇所特有的敏感和不安。 

  当晚,要在织造府这边摆家宴,为曹颙夫妻与曹颂接风,初瑜却为穿衣裳发了愁。 

  她和曹颙去是先去给高太君请过安后,方回前边的院子去更衣,准备出席晚宴的。初瑜最初见婆婆未穿旗装,并没有什么感觉,但瞧见了外祖母所穿依非旗装,她这旗装就穿得有些不太自在。 

  她虽有心要换,但是现下的衣服都是出嫁时陪嫁的,除了旗装还是旗装,哪里有其他的?她不禁有些懊恼当初没考虑周详,没多做些个衣裳,实在无法,她心下忐忑地问曹颙道:“额驸,初瑜这都是旗装……怎么办?” 

  曹颙看着她皱着鼻子,嘟着小嘴,很是担心的模样,不禁哑然失笑:“旗装又怎么了?你素日不是尽穿这些吗?” 

  初瑜摇摇头,道:“婆婆都不穿这个呢。方才……”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带着些许沮丧,道:“方才去外祖母那儿请安,外祖母也没有穿旗装!” 

  曹颙怕她多想,忙劝道:“这是外祖母与母亲自幼生活在南边的缘故,这边就算是旗人,也是穿什么都有的,并没有什么说头。你瞧二婶不是穿着旗装吗?” 

  初瑜仍是不能释怀,犹豫了一下,方小心翼翼地道:“方才外祖母瞧着初瑜这个打扮,像是略带不喜……所以……还是想个法子才好!” 

  曹颙一愣。回想了一下,刚刚去给高太君请安时,高太君的态度确实是有些生疏。就算是对曹颙,也没有去年离开时地热络;而对初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第一回见面的缘故,她打量了几眼后,便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淡淡说了几句寻常话。 

  因高太君素来也是寡言之人,当时曹颙又沉浸在刚回家的喜悦里。并没有多想,眼下听初瑜这般说,细细琢磨了方觉得有些不对。但是他面上仍是笑着,安慰初瑜道:“外祖母去年才来咱家。或许不是自小看大我们的缘故,对我与颐儿也是如此,并没有特别热乎。加之素来就是安静性子,平时和谁也没太多话的。你放宽心,不要多想!” 

  * 

  高太君院子,上房。 

  朱漆案台上供着一尊青白观世音菩萨座像,前面小白玉鼎中刚燃起三柱檀香,香火袅袅中。观世音菩萨眼睑低垂,面带慈悲,悯怜世人。 

  高太君坐在炕上。对着佛龛,慢慢数着念珠,却并没有念及经文,而是陷入了沉思。直到隔壁暖阁响起孩子哭声,她方醒过神来。微微阖了眼。 

  不一会儿,奶子抱着个女婴过来。这女婴就是路眉所生的女儿,如今已经十一个月大。身子壮实了许多,白白胖胖的,与刚出生时截然不同。 

  她虽然还不会说话,却早是会认人了的,瞧见高太君地那刻,她团团的小脸上立时现出欢快的笑容,挥动着小胳膊,口中咿咿呀呀的,直往老太君这边够,示意要抱。 

  高太君见了她,也不禁由衷地笑了,张开手臂将女婴接了过来,一边儿悠晃,一边儿哄着她道:“五儿乖,有没有想祖母?祖母的小心肝儿,看这觉睡的,小脸红扑扑的!你哥哥嫂子回来了,你都没看到!” 

  五儿就是这女婴的小名,大名叫曹頔。“頔”字音“狄”,字义为“美好”。因在叔伯姐妹中排行第五,所以高太君给她起了“五儿”做小名。 

  若是没有五儿,高太君早就回苏州去了,只因不放心这个没娘的孩子,便留在江宁。 

  高太君正在这里哄五儿,李氏打外头进来。她见老太君神色如常,才放下下来,挥了挥手打发丫鬟奶子们抱着五儿暂退下。 

  高太君脸上的笑容便淡了下来,也不看李氏,冷然道:“我这边没事。新媳妇头一回来家,你这当婆婆的也要忙,来这边做什么?” 

  李氏原是过来请母亲过去赴宴地,见母亲这般态度,想起方才初瑜来请安时受到的待遇,很是为难地问道:“母亲可是不喜欢颙儿媳妇?” 

  高氏没有应声,却是侧过身去,望向观音像,神情越发木然,与平日的慈爱判若两人。 

  “母亲……”李氏叹了口气,柔声劝道:“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母亲又何必耿耿于怀?况且这陈年往事,也怨不到颙儿媳妇身上?” 

  高太君闻言,不由得有几分恼,指了指李氏,埋怨道:“就算不是儿子,你也是当女儿地,怎能如此说?莫不是这皇帝给了你家小恩小惠,就让你将之前的仇怨都忘记了?” 

  李氏见老太君生气,忙过来帮她拍拍后背,越发陪着小心道:“母亲莫恼,女儿这般说,只是不忍心颙儿在中间为难罢了!女儿就这一个儿子,这次回来,听说最多也不多是在家待个十天半月,就又到北边去当差,再回来还不知是何时!母亲……就当是瞧着女儿、外孙儿面上……”她只这样说着,就红了眼圈。 

  高太君瞧了她半晌,最终喟叹一声:“我原就说过,落得眼不见心为静,要先回苏州去,偏你与曹女婿都拦着,说是年关,这般回去不好!眼下……,唉,罢了罢了,不叫你这做娘的为难。就说我身子乏,这几日不必叫他们过来请安了!” 

  “母亲……”李氏还要再劝,被高太君的满目寒霜给冻回去。 

  高太君也不再看她,注视那观音像,肃然道:“淑卿,你要记住,就算嫁进曹家,你也是李家的女儿!李家给予你地,比你能够想想地还要多。不管多暂时候,你都不能忘记这点,否则我这老婆子就算是到了地下,也难瞑目!” 

  李氏见高太君话说 

  重,心下着急,忙道:“母亲,女儿没别的意思,只妇确是个不错地孩子,想着您若是放下心结。让他们小两口以后好好孝敬您!” 

  高太君闻言转过头来,盯着李氏的眼睛,沉声道:“淑卿,我还没有老糊涂。这几年你们府与你哥哥那边往来就少了,去年还特意地接我过来,也不像是单单因想念我的缘故吧?”说话间她一改平日温煦慈爱的模样,脸上除了郑重,更是带着一层寒意。 

  李氏听高太君提到这个,有些心虚,犹豫着想着该找个什么样的说辞。 

  高太君见了,摇摇头:“傻孩子。自小你说谎何时瞒住过我?!到底你们夫妻两个再算计什么,拦着不让我回去的缘故又是什么?总不会是怕担上干系,接出我老婆子来。省得被李家连累吧?” 

  其实高太君只是随口猜测,没想到却是点个正着。李氏脸色一僵,呐呐的,再也找不出什么话来辩解。 

  高太君本是无心,见她这个反应。这方觉得不对,慌忙一把拉着李氏地手,急声道:“看来。这是老婆子说着了?到底你哥哥他们家有什么祸事,害得连你们要这般避开嫌疑?”说到这里,她脸上怒气渐生,又狠狠甩了李氏的手,指着李氏道:“我方才说什么了?你竟都给抛到脑后,李家对你……李家对你……” 

  高太君气得说不出话来,李氏心中委屈得不行,哽咽着道:“母亲!那您让女儿如何做?大哥那边,我们岂是没帮过,没好生相劝过的?颙儿父亲这些年哪次见到不劝他?劝他收敛收敛,尽快将亏空还上;劝不要落下太多纰漏,以免触怒了皇帝,惹来不测之祸。然大哥的脾气,母亲又不是不知,最是好强地,怎会听劝告?” 

  高太君听李氏是担心亏空这个,松了口气,道:“我还当是什么?就只得你们夫妻两个如同惊弓之鸟,草木皆兵了!这个先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7威望:162345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3 15:14 只看该作者 
92 # 。 
前我同你伯母也听你大哥提过,那亏空还不都是前些年接驾花费的,又并不是咱们自家的开销!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