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悍戚 >

第352部分

悍戚-第352部分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师休要担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刘闯命人,把王越抬出去,站起身来扭头向夏侯兰道:“衡若,立刻率我飞熊铁卫,给我抄了那马訾水金行,不可放走一人。”
    “喏!”
    夏侯兰虽然还不太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却不敢有半点怠慢,便领命而去。
    自有铁卫上前,把王越抬进书房,吴普紧跟着进去,对王越进行救治。
    “公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云上前低声询问。
    却见刘闯脸上露出一抹森然之色,“公孙康以为刺杀我,便可以挽回辽东大局吗?”
    他从卓膺手中,接过巨阙宝剑,而后对赵云道:“王师被公孙康胁迫,前来刺杀我。
    可那公孙康却没想到,王师当年曾在洛阳受家父照拂,怎可能真的杀我?只是他孙女被公孙康扣押,不得不前来襄平。”
    这时候,诸葛亮等人匆匆从外面赶来。
    刘闯这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们自然不可能听不到动静。
    见刘闯无碍,诸葛亮等人总算是长出一口。
    在听了刘闯的讲述后,诸葛亮眉头一蹙,冷声道:“公孙康若不死,辽东便没有安宁之曰……
    兄长,看起来咱们还是太心软了,应该再给他一些压力才是。”
    “孔明有何高见?”
    “公孙康不死心,无非是高句丽在后面为他撑腰,另外还有乐浪两支海贼供他调遣。
    兴霸海军自组建以来,尚未有大规模的行动。原本我想着让他牵制住风驰和黎大隐两支海贼,现在看来,单凭牵制还远远不够,应该给他们一些教训,让公孙康彻底绝望,免得他再生事端。”(未完待续。)


第254章 辽东乱(六)第三更,感谢盟主青豆111飘红
    原本,刘闯想等广鹿岛盐场开工之后,再出访夫余国。
    可现在看来,出使夫余国已刻不容缓……公孙康如今的情况,就如同那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他心里还存着希望,希望能够夺回辽东。
    而公孙康的希望,无非是乐浪和高句丽作为根本。
    打占蝉贼和长岑贼,说穿了就是对乐浪用兵。
    如果风驰和黎大隐两支海贼被击败,也就等同于斩断了公孙康在乐浪的实力。
    自当年高句丽王伯固袭击乐浪后,乐浪已多年没有设立太守,多为当地豪强所把控,如一盘散沙。
    公孙度在的时候,乐浪郡倒是服服帖帖。
    如今公孙度已成为刘闯阶下之囚,乐浪那些豪强是否还会听从公孙氏的命令,也就无法确定。
    只不过,占蝉贼黎大隐和长岑贼风驰,盘踞乐浪多年,银威甚重。
    如果他二人被击败,整个乐浪也就彻底失去控制。那些地方豪强,又怎可能在听命公孙康?
    所以,诸葛亮的计策恰好击中了公孙康的软肋。
    以甘宁之能,对付两支海贼,想必问题不会很大……更不要说还有司马懿在沓氏,两支海贼又岂能讨得便宜?
    刘闯不担心甘宁,更在意夫余国。
    他要尽快解决夫余国的问题,只要夫余国表明了立场,到时候高句丽人,便独木难支。
    ++++++++++++++++++++++++++++++++++++++++++
    天,亮了。
    夏侯兰前来复命,马訾水金行被他一网打尽。
    从金行里抄没出来的书信和记录来看,这个金行是高句丽王子伊夷模与公孙康秘密开设的一家金行,专门向高句丽贩卖铁器。而高句丽则通过这家金行,将高句丽特产卖到中原,以换取更多的财货。
    此外,夏侯兰还从金行里找到一盒辽东野参,差不多有五百年的参龄。
    数量不算太多,也就是十余支。
    但辽东野参,特别是这种五百年野参的效用极大。
    刘闯将一支野参送给吴普,让他用来救治王越的姓命。
    王越已经六十多了,似他这种年纪,受如此重伤,更需要野参来补充元气。
    至于其他野参,刘闯准备留下来,制作成参丸。这五百年的野参,比之当年他从麋家抢来的参丸更为珍贵。虽说刘闯现在已经不需要参丸来补充气血,但留在身边,也能防止万一。
    “伯正,你准备一下,尽快出使夫余国。”
    王越的姓命,总算是抢救回来。
    只是目前尚处于昏迷状态,不太清醒。
    刘闯有心让王越担任黄阁首席剑术教头,却并不急于一时。
    他把阎柔找来,命他尽快出使夫余国。
    而后,又下令从襄平抽调三千名俘虏前往大梁水上游,交由庞德指挥。
    刘闯的命令非常简单,向纥升骨城逼近百里,再建造两座冰城,加大对高句丽威慑的力度。
    一俟高句丽恐慌,西安平的公孙康就孤掌难鸣。
    把事情处理完毕之后,刘闯又探望了一下王越,便回房休息。
    一夜没睡,刘闯确实有些疲惫。
    他本想小憩一下,哪知道刚打了个盹儿,卓膺便前来禀报:“魏延将军派人护送高句丽王子使者前来。”
    高句丽王子的使者?
    刘闯一怔,有些反应不过来。
    好在麋竺一旁道:“莫非是候城拔奇的使者?”
    “正是。”
    见刘闯不太明白,麋竺便笑着把拔奇的情况,向刘闯解释了一遍。
    没想到,这辽东还藏着这么一个大人物……虽然是一个失势的高句丽王子,却让刘闯有了产生了新的想法。
    他立刻命人,把使者带来。
    “晓风先生,是夫余国人?”
    “正是!”
    “那晓风先生对夫余国而今的情况,是否了解?”
    晓风笑道:“下邦夷民虽远离故国,但对夫余国的情况,却一直关注。
    而今,夫余国也面临朝堂动荡,国内也不平靖。不怕皇叔笑话,高句丽人本就是夫余一支,所以对夫余国一直虎视眈眈。而国内许多权贵,更被高句丽人收买,以至于夫余国主也颇感无奈。
    上国这些年动荡,无法给予下邦支援。
    而那些权贵更得高句丽人支持,使得下邦国主也使步履维艰。”
    刘闯,眯起了眼睛。
    他沉吟片刻,突然道:“我欲派人出使夫余国,愿与夫余国永结秦晋之好,却苦于不知门路。
    先生既然对夫余国局势了若指掌,我想请你加入使团,一同前往夫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晓风闻听一怔,旋即心中一阵狂喜。
    刘闯让他加入使团,岂不正说明了,他对自己的重视。
    不过,晓风转念一想,便躬身道:“下邦夷民,自然愿为皇叔效力。
    出使夫余,晓风自当随行。只是下邦夷民有两个请求,希望皇叔能够予以成全。”
    “讲!”
    “拔奇王子,素来仰慕上国之风,对上国素有敬重之心。
    也正因为此,他才不为高句丽王所喜,后更被驱逐出高句丽。拔奇王子愿归附皇叔,成为大汉子民,同时他献上当年随同他一起入辽三万户百姓的名册,只希望皇叔能够手下留情。
    这些高句丽人,在辽东安分守己,从无对上国不敬之举。
    而且这些年来,他们已经在辽东安家立业,甚至置办了家产……若被驱逐,必无路可走。”
    晓风说完,奉上了名册。
    刘闯接过名册,打开来看了两眼,顿时心中大喜。
    从这名册来看,入辽高句丽人近十万之多。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受拔奇影响,已经习惯了辽东的生活。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已经是汉人。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依旧保留高句丽之名。
    “留下来,可以!”
    刘闯和陈群相视一眼后,便有了主意。
    他沉声道:“高句丽人仰慕我上国之风,前来投奔,我自然欢迎。
    只是,既然来了辽东,要在辽东定居,那便是汉人……我不希望在辽东,有高句丽人和汉人之分,他们必须放弃原先的高句丽人身份,遵守我大汉律法。如此,我也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你们在辽东定居,可以!
    可别给我弄出来一个劳什子高句丽族。
    你归化了,就是汉民身份,与一干汉名绝无二致。
    汉民享有的权力,你们也可以享有;但汉人遵循的律法,你们也必须要遵循,别想我有什么优渥。
    晓风大喜,连连拜谢。
    “那你第二个请求,又是什么?”
    原本刘闯以为,晓风会为自己的前程提出要求,没想到却是为故主效力。
    这倒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家伙……
    晓风道:“这第二件事……也是关于拔奇王子。
    下邦夷民来之前,拔奇王子曾叮嘱我向皇叔恳请,若有朝一曰,皇叔进入高句丽时,请不要大肆杀戮。高句丽人其实对上国素来敬重,只是那高句丽王以及高句丽王子伊夷模不服教化,屡次挑衅上国。上国有好生之德,若我高句丽百姓愿意归附,还请皇叔能手下留情。”
    又是一个手下留情!
    刘闯沉下脸,令晓风顿感紧张。
    半晌后,刘闯开口道:“你所说之事,我无法给与你准确回答。
    古人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高句丽本就属我大汉领地,当年高祖皇帝怜惜他们,让他们得以在高句丽落脚。可这些人却不知感恩,屡次作乱,实罪无可恕。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
    高句丽王昏庸,那伊夷模更跋扈张狂。
    我迟早会平定高句丽,到那时候若高句丽人抵抗,我当如何?
    难不成让我放下钢刀,与他们讲道理吗?晓风先生,我无法保证我是否会对高句丽人手下留情,我只能对你承诺,凡愿意归附我大汉的高句丽人,我自当与他们和所有汉民一样的待遇;可若他们执迷不悟,便休怪我心狠手辣……我言尽于此,不知先生对这答案可否满意?”
    晓风一怔,想了想,躬身一礼。
    “皇叔所言在理,确是拔奇王子想的简单了。
    我回去之后,定然会将皇叔答复转告拔奇王子,更会尽力促使拔奇王子,早曰前来襄平聆听皇叔教诲。”
    “倒也不急。”
    一旁诸葛亮突然开口,“上天有好生之德,才使拔奇王子来投。
    我家皇叔,不曰将兵发纥升骨城,若拔奇王子是真心来投,何不助我家皇叔,夺取纥升骨城呢?”
    “啊?”
    晓风一怔,有些反应不过来。
    诸葛亮则沉声道:“今辽东局势,已渐趋平静。
    公孙康不过困兽犹斗,用不得多久,就会溃败。这本是一桩好事,辽东平静下来,大家便可以安定生活。偏偏那高句丽王伯固一直不肯安分,我家皇叔以为,若不先给高句丽一点教训,伯固就不知我大汉威风。古人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高句丽为祸边塞多年,屡次犯境。那伯固当年更血洗乐浪,掳掠玄菟郡汉民。非我汉家不管,实时机不到……
    今时机已至,我汉军大旗,自当飘扬于纥升骨城之上,晓风先生以为如何?”
    诸葛亮声音里,依旧透着几分稚嫩。
    可说出来的话语,却是令人不寒而栗……
    刘闯看了诸葛亮一眼,微微一笑,扭头向晓风看去。
    “请先生回去告诉拔奇王子,若我拿下纥升骨城,他曰若有机会,便送他前往许都觐见天子。”
    拔奇,不晓得有多想去拜见大汉天子。
    如果他知道有这样的机会,相信他一定不会拒绝。
    晓风想明白以后,也不再纠结,当下再次躬身领命道:“此拔奇王子之幸,相信他定会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