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悍戚 >

第335部分

悍戚-第335部分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州一死,也使得刘闯少了一个得力助手……薛州的作用,此前似乎并不明显。可一旦他死了,才发现他竟然是不可或缺。这年头,技术型人才非常稀少,甚至可以用短缺来形容。
    一个奇银巧计,几乎断绝了技术型人才的前途和发展。
    薛州善于造船,有他在,刘闯就不必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可现在,薛州死了,刘闯不得不考虑,该有谁来接替薛州……可这个人选,刘闯的确是不清楚。
    他记忆中的三国能匠,不过几人。
    造霹雳车的刘晔,这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正史之中好像并没有相关记载。
    而且刘晔如今在曹艹帐下,任司空仓曹掾,怎可能跑来帮助刘闯?所以这个人,基本上不用考虑。
    除刘晔之外,后世还流传有蒲元、郑浑等人。
    可蒲元善于打刀,应该属于一个铸兵大师;郑浑……那更是扯淡。郑浑是豫州名士郑泰的兄弟,他自己也是豫州名士,且享有功名。是茂才还是孝廉?刘闯记不太清楚。但刘闯却知道,郑浑乃荥阳郑氏族人,而郑氏在曰后,更是五姓七大家之一,在隋唐是道地的老牌世族。
    你说郑浑有可能,跑去做一个铁匠吗?
    诸葛亮好像擅长奇银巧计,曾造出木牛流马。
    但你让诸葛亮跑去造船,未免大材小用……黄承彦精于机关术,诸葛玲和黄月英是两个女人,也不太合适。
    造船,可不是一桩小事。
    他关系到刘闯曰后的发展……而今最好的船师,主要集中于豫章的柴桑和巴郡地区,刘闯也不知道该如何寻找。除此之外,豫章和巴郡的船师,所造楼船更多用于江河之中。而薛州则起于青州,善于造海船……而刘闯现在所需要的,也是以在海上航行的楼船为主,江河楼船,似乎不适合在海上航行。
    对了,倒是有一个地方善于造海船。
    交州!
    刘闯突然想起来,此前士壹来拜访的时候,曾提过此事。
    难不成,要我派人去交州寻找人才吗?若是的话,这件事似乎也不太困难,毕竟刘闯和交州,关系亲密。
    士燮不会拒绝刘闯的要求,更不要说,刘勇如今就在交州,帮助士燮。
    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刘闯想到这里,不由得轻轻拍击额头,感到万般无奈……(未完待续。)


第241章 海贼(四)
    石臼坨船坞被毁,使得辽西人心惶惶。
    才解决了乌丸人的事情,现在又冒出一股海贼,而且造成的影响,远甚于颁下偷袭六股河。
    许多跟随刘闯前来辽西的流民,开始新生怀疑。
    他们也不知道,当初跟随刘闯从青州来辽西的决定,是否正确。
    虽然刘闯命郑仁黄珍对孤竹城流民进行了安抚,可所有人都知道,这只能安抚一时,而不得长久。这支神秘的海贼若不能铲除,恐怕所有人都不可能真正的安心。百姓如是,刘闯如是,而刘闯麾下的将军谋士们,也如此……石臼坨被袭,无疑是给很多人一记响亮耳光。
    驻守孤竹城的魏越,负责孤竹城政事的郑仁,以及许许多多的人,都感到脸发烫。
    司马懿天一亮,就带着张超李伦从临渝赶来孤竹城。
    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在孤竹城休息,便直奔石臼坨船坞。
    此时的石臼坨船坞,一片狼藉……虽然郑仁已命人把尸体收拾起来,可地面上仍残留着血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几座房舍,仍冒着袅袅青烟。港口里,三艘海船变得焦黑,已经无法修理。
    司马懿在船坞,遇到了郑仁和魏越。
    两人都一脸怒色,言语间更透着些许羞愧。
    “情况如何?”
    郑仁叹了口气,“损失惨重……这船坞至少需二十天才能恢复原貌,不过这些倒是小事,关键是工匠们都很惶恐,以至于无心做工。方才,还有几个人向我请辞,已不敢继续在此做工。”
    司马懿闻听,眉头一蹙。
    他走到船坞上,看着那艘被焚毁的海船,眼中闪烁精光。
    “大兄,我想四处走走,查看一下情况。”
    郑仁是郑玄的儿子,即便是司马懿,也不敢有所怠慢。
    他向郑仁告了声罪,便带着一干扈从,在船坞中四处查探……
    魏越走到郑仁身边道:“这司马公子出入派头甚大,可他年纪这么小,真能够看出蛛丝马迹?”
    “魏将军慎言,公子做事素有分寸,切不可妄自揣测。
    你看公子用人,皆人尽其才……仲达虽然年轻,但能够的公子所重,必有他的道理,你我不必过问。”
    魏越言语间,透出对司马懿强烈的不信任。
    也难怪魏越如此,诸葛亮的年纪比司马懿还小,可是他独当一面,被刘闯拜将,却无人提出怀疑。毕竟,诸葛亮从刘闯入主北海国,便跟在刘闯身边。他又是郑玄的学生,还跟着刘闯经历过许多次大战,大家对他相对比较熟悉,也清楚诸葛亮的能力,故而没什么异议。
    可司马懿……
    也许在众人眼里,司马懿这个黄阁主簿的权力,远不如诸葛亮。。
    但大家还是对他心有疑虑,毕竟没有人清楚,这司马懿的能力。若非司马懿是刘闯的表弟,恐怕会引起很多人不满。再者,黄阁的真正姓质,并无人知晓,否则司马懿会更遭人讨厌。
    但这一切,对司马懿来说,都不重要。
    他带着张承李伦围着船坞转了一圈之后,有登高远眺。
    直到天黑时,他才回到船坞外临时搭建起来的军营里,拜会了郑仁。
    “仲达,可有收获?”
    郑仁让人温了一壶酒,给司马懿满上一杯。
    一旁魏越,并未起身理睬,而是坐在那里,斜着眼看着司马懿。
    司马懿笑了笑,轻声道:“收获不小。”
    “哦?”
    “我在船坞中走了几圈,然后又在外围查看了一下。
    石臼坨的地理位置,非常隐秘,很难发现……我还专门询问了几个船工,他们也告诉我,即便是走海上,若不留意,根本不可能发现船坞所在。而石臼坨船坞建造不过月余,许多地方尚未完工……这种情况下,本不可能引来海贼袭击,可是……大兄,你难道不觉得奇怪?”
    郑仁一怔,轻轻点头。
    而魏越也坐直了身子,在一旁聆听。
    司马懿接着道:“昨天晚上,海贼突然出现,而且毫无困难的便找到船坞。
    据船工说,当时薛校尉曾派出艨艟,但是却被对方撞沉。也就是说,这些海贼从一开始,便存了袭击船坞的计划。而从其行动来看,迅速,有序,没有任何混乱,目的也非常明确。
    大兄,一处位置隐秘,知者不多的船坞,却被海贼如此有计划的攻击。
    若非海贼事先打听清楚,并且做好完善的计划,根本不可能实施成功……我怀疑,有人与海贼通风报信。若非如此,海贼根本不可能对船坞如此熟悉,而且对船坞的守卫,了然于胸。”
    魏越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之前对司马懿的那些个怀疑,也随之烟消云散。
    “二公子,你是说……有歼细?”
    辽西,有两位‘二公子’,一个诸葛亮,一个便是司马懿。
    不过大家更习惯称呼诸葛亮为‘孔明’,所以二公子的称呼,大多是指司马懿。
    司马懿道:“是否有歼细,我现在还不能完全判定,但我相信,如果海贼不是事先打探清楚了船坞里的状况,根本不可能会如此顺利的发动袭击。所以,我想先从船坞里的工匠,以及自船坞修建以来,进出的人员进行查找。我不相信,那些家伙真能未卜先知,做的天衣无缝?”
    他话音未落,郑仁已经长身而起。
    “来人!”
    “喏!”
    “立刻把船坞中工作的工匠花名册,以及守卫人员的花名册调出来。
    另外,我要查看自船坞营建之后,出入的外来人员……我记得公子在营建之初,便做了如此规定,相信薛校尉也会留下记录。”
    “喏!”
    差役们立刻行动起来,片刻功夫,便捧来了厚厚的文档。
    “大兄,你先查看花名册,我想看看最近一段时间,出入船坞的人员记录。
    对了,请把船坞的吏员找来,让他们一旁侯着。万一遇到什么疑问,咱们也好随时向他们提问。”
    郑仁闻听,连连称善。
    他立刻派人按照司马懿的吩咐,把船坞里负责文案记录以及负责各种杂务的吏员找来。
    二十余名吏员一字排开,垂手而立。
    只听得沙沙的翻动书页声在大帐中响起,魏越的眼睛,犹如鹰隼一般扫视众人,令那些吏员,一个个胆战心惊。
    “七月初二,何人值守?”
    司马懿翻开出入记录,片刻后突然开口。
    一名吏员连忙站出来,满头是汗,弓着身子道:“回公子的话,是小人值守。”
    “名字。”
    “小人,吉普。”
    司马懿抬头,向郑仁看去。
    郑仁很快在花名册上找到吉普的名字,“吉普,字文广,北海国下密人。”
    “你是下密人?何以会来辽西?”
    吉普连忙道:“小人家中贫苦,得薛校尉提携,才有了家室。
    当初薛校尉找小人问,愿不愿意随他来辽西。小人思之,而今这一切都是薛校尉所与,理应跟随。况且小人在薛校尉手下能耀武扬威,可若是薛校尉走了,恐怕也不会有人看得起我。
    和妻子商议之后,小人便随薛校尉前来。”
    吉普说得是真是假,一查就能知道,所以也不太可能撒谎。
    司马懿与郑仁点点头,便看向吉普道:“我来问你,七月初二你值守的时候,曾有一批辎重入营。我看你在记录上写有:老郑子侄送货……一般来说,你只需记录文档就是,何以添加这么一段记录?”
    吉普想了想,便道:“老郑是孤竹城木器行的主事。
    船坞修建,需要大量木材,几乎都是从老郑那边进货。此前一直是老郑负责押运,那天却有好几个生面孔。我当时还有些奇怪,便问了一句,那领头的人说,老郑那天生病,他是代老郑来送货。卸货的时候,我见他们几人在船坞里游荡,便上前制止,他们也就没有乱走。
    可我还是觉得有点不放心……小人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所以便添了这一条注释。”
    司马懿,向郑仁看去。
    郑仁问道:“那老郑木器行,可是在城西门口的木器行?”
    “正是。”
    郑仁道:“这老郑木器行倒是孤竹城的老门老户,在孤竹城已开设了十几年,口碑倒是不错。不过,那木器行并非老郑名下产业,他好像也是为别人做事……仲达莫非以为,这老郑有问题?”
    司马懿一笑,“有没有问题,查了便知。”
    郑仁二话不说,立刻命人回孤竹城打探情况。
    为防止发生意外,魏越还抽调出三百军卒随行。
    司马懿颇为赞赏的看着吉普,突然问道:“吉普吉文广。”
    “小人在。”
    “我看你做事,倒是颇为细致,虽然文辞直白,却直点核心……我问你,可愿意来我黄阁效力?”
    黄阁的文案工作,极为繁琐,工作量很大。
    而司马懿现在,手里并没有太多可用之人……其实,黄阁文案,并不需要有多么高明的才学,关键是细致。要查阅各种信息,并且从中寻找出相应的重点,记录在案。这是一个需要耐心以及细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