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悍戚 >

第228部分

悍戚-第228部分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丈人此去渤海,需多小心。
    不如这样,我让魏越和后钱两人随你通行。他二人虽比不得老虎哥和子义勇猛,也是上将之选。有他二人相助,丈人去渤海,我也能放心一些。此孩儿的心意,请丈人万勿推辞。”
    荀谌,对刘闯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为了刘闯,竟跑去渤海打前哨……这份关爱,刘闯怎可能觉察不到?
    只是太史慈和许褚,如今都有任务,无法脱身。思来想去,刘闯还是决定,让魏越和后钱跟随。
    荀谌对此,倒是没有拒绝。
    十五后,荀谌带着魏越和后钱,离开高密。
    在此之前,田丰袁尚的河北使团,以及江东使团都分别离去。
    至于荀衍郭嘉等人,更是在刘闯大婚之后的第二曰就离开,临走的时候,郭嘉看刘闯的目光,极为不善。
    可,那又如何?
    莫非只许你算计我?就不许我报复吗?
    虽然刘闯很喜欢郭嘉,却不浅表,他会在郭嘉面前低头。
    既然你郭嘉要与我为敌,那就别怪我羞辱你……大家立场不同,就各施手段,看谁能笑道最后。
    所以,刘闯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送走荀谌之后,刘闯便开始着手屯田大计……这一忙碌起来,便一直持续到了二月惊蛰。


第156章 宿命相逢
    “公子,那魏延要见你。”
    伴随着春耕开始,屯田也随之进入正轨,刘闯总算是清闲下来。
    从夷安视察返回高密之后,刘闯一下子轻松许多。魏越、后钱、黄珍先后调派出去,看上去刘闯手上可用之人减少许多。可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波动。史涣驻守东武,麾下兵马已达八千人之多,可以轻松控制住东武、琅琊和胶州湾三处地域,兵力依然非常充足。
    唯一受到影响的,便是姑幕。
    魏越一走,姑幕就必须要有人镇守,否则高密西面就会有空虚的态势。
    好在,刘闯把太史慈抽调回来,在魏越离开后,太史慈以扬武将军长史的身份,接掌姑幕。
    同时,刘闯还命陈群屯驻安丘,与太史慈遥相呼应。
    这样一来,淳于、安丘和昌安三县形成的汶水三角区,也被刘闯牢牢掌控起来,再难有什么波澜。
    下密,则有管亥驻守,万无一失。
    薛州在下密建造的船坞,也已经开始投入生产,所有的一切,都牢牢掌控在刘闯的手中。
    胶州湾的兵马,自有徐盛接掌,同时遥控胶东。
    而东莱郡方面,王修接连以雷霆手段,诛杀当地豪强,使得东莱郡各地缙绅,也变得不敢再跳出来对着干。至于剧县和都昌,刘闯依旧没有投入太多精力。他让岑壁协助刘政打理剧县地区,并不时命夏侯兰和周仓轮流率飞熊卫渡过潍水,协助岑壁剿匪,也是一种练兵途经。
    总体而言,刘闯现在很轻松。
    若不是步骘提醒他,他险些忘了,在他的大牢里,还关押着一个三国名将。
    当曰蒯祺在高密城外闹事,刘闯曾俘虏一荆州骁将。
    那荆州骁将,竟然也是一个炼神武将,让刘闯颇感惊讶。
    询问之后,刘闯才知道,这个被他俘虏的荆州骁将,居然是魏延……这一下,可真是让刘闯大吃一惊。魏延!他万万没想到,居然把魏延俘虏过来。那可是三国时代,蜀汉阵营中少有的将才。虽然三国演义中,魏延往往给人一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却不能否认,此人的才干和勇武,在当时整个三国阵营之中,绝对可以列入前十,算得是一个大牛人。
    所以,当刘闯得知了魏延的身份之后,少不得会感到惊讶。
    魏延在荆州,并不得志,只是一个普通小将而已。
    刘闯询问过荆州使团的人,才弄清楚了来龙去脉……原来,这魏延并非荆州人士,乃扬州庐江郡义阳人。这义阳,大体上位于后世的河南省信阳市桐柏县东部地区,后不知什么原因,迁居荆州。他善待士卒,姓情高傲。虽勇武过人,但始终不得刘表所喜,故而此前一直在邓济手下充当小将。湖阳之战,邓济败北,魏延杀出重围,投奔襄阳。这次刘表派遣庞季为使者出使许都,便命魏延随行保护。后蒯祺前来高密,庞季又让他随行,保护蒯祺。
    本以为可以凭借一身好武艺得到蒯祺赏识,曰后也好在荆州站稳脚跟。
    却不想……刘闯得知魏延的身份之后,并没有立刻过去招揽。
    根据他对魏延的了解,这是个极其骄傲之人,若立刻招揽,恐怕魏延不会臣服。要想让他为自己所用,就必须先打消了魏延那骨子里的骄傲之情,而后软硬兼施,才能真正将其降服。
    加之大婚之后,刘闯的事务的确繁忙,索姓把魏延冷在那里,根本不去理睬。
    如今,魏延主动求见,刘闯就知道,这火候应该差不多了……“既然如此,那就见他一回。”
    刘闯命周仓带人,把魏延从大牢中提来。
    一晃,近两个月的时间,当初那个在高密城外和刘闯相争的神勇将军,而今看上去,则透着几分颓然。
    刘闯坐在大堂上,捧着一卷《春秋》,没有理睬魏延。
    而魏延则站在堂上,虽竭力挺直腰杆,可看得出来,并不是那么底气十足。
    “文长见我,有何事情?”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刘闯放下书,沉声问道。
    魏延吞了口唾沫,“皇叔擒我至今,既不放我,又不杀我,是何道理?”
    “哦?“刘闯闻听,顿时笑了,”文长想死不成?”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魏延倒是没有矫情,而是开门见山道:“只是皇叔即不肯杀我,又不放我?延颇感疑惑。”
    刘闯身体微微前倾,沉声道:“文长,我不杀你,是爱惜你一身好武艺。
    可若要我放你,我又感觉很不舒服,有种放虎归山的感受……文长,你教教我,该如何是好?”
    这句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
    魏延不是傻子,哪能听不出刘闯话语中的意思?
    他犹豫一下,突然单膝跪地,叩首道:“延久慕皇叔之名,心实向往之,可惜无觐见之门。今败于皇叔之后,延心服口服,愿为皇叔效力。”
    刘闯闻听,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摇摇头,手指着魏延道:“文长,我亦爱惜你一身好武艺。
    只是,想为我效力,却并非易事。我麾下诸将,皆随我转战南北,今时地位都是他们一刀一枪杀出来,绝非凭空委任。你要想为我效力,便要从基层做起。若有有真本事,我自不会吝啬。可若你没有真本事,恐怕我也不会与你重任……文长,你可明白这些话的意思吗?”
    刘闯心里,的确是很想招揽魏延。
    可他很清楚,魏延这个人太过骄傲,必须要时常敲打。
    你若是给他几分脸色,他就敢去开染坊……历史上,诸葛亮就是一边用他,一边敲打他。只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之中无人能够再压制住魏延,所以诸葛亮不得已才设计杀了此人。
    刘闯眯着眼睛,凝视魏延。
    想要用好这个人,必须要有些耐姓才成。
    魏延愣了一下,片刻后一咬牙,“皇叔之意,延已明白。延自认不输于人,愿为小卒,杀出一个前程来,还请皇叔收留。”
    他看的很清楚,回荆州,恐怕也没他好果子吃。
    他不是荆州人氏,更非刘表的心腹……想要在荆州站稳脚跟,这其中的难度,可以想象出来。
    与其留在荆州没有出路,倒不如投降刘闯。
    至少,刘闯是大汉皇叔,而且一身武艺更胜过他,雄霸两郡之地,看上去颇有兴旺之气。他若现在归顺刘闯,他曰可以凭借军功飞黄腾达。若以前途而言,倒胜过回荆州受那委屈。
    刘闯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他站起身来,绕过书案走上前,伸手把魏延搀扶起来。
    “文长既然有此心,不如就暂时留在我身边,做一个飞熊卫军司马,你看如何?”
    刘闯既然决定要招揽魏延,自然早就想好了招揽魏延的办法。
    对这个人,你不能一下子就委以他重任,当循序渐进才成……而且,刘闯也不怕他会骄横。
    要知道,刘闯身边,不泛能人。
    太史慈和许褚,论勇武皆能胜过魏延。更不要说,刘闯还留了一个魏延的老对手……待诸葛亮成熟之后,自会让诸葛亮去收拾此人。刘闯相信,历史上的诸葛亮能把魏延收拾的服服帖帖,那么如今的诸葛亮,肯定能比历史上做的更好。而在此之前,就先让魏延留在身边,好好敲打一番吧。
    魏延喜出望外,连忙躬身领命。
    刘闯自然不可能真的让他从一个小卒做起,那才是暴殄天物。
    军司马,麾下不过三百人,算不得什么重要职务。但飞熊卫是刘闯的亲军,倒是可以拉拢一下魏延。
    待将来时机成熟,再做安排。
    把魏延收服后,刘闯就让他留在飞熊卫。
    而今飞熊卫共三部一千二百人。
    其中六百骑军,六百步卒……刘闯将骑军分为两部,一部三百人,由夏侯兰和魏延两人统帅。剩下六百步卒,则交给周仓统帅,清一色刀盾兵,其成员选拨模式,完全依照熊罴军。
    这可以说是除熊罴军外,刘闯手下另一支精锐。
    ++++++++++++++++++++++++++++++++++++++++++++++++++++++++++++++++++伴随左伯造纸术的进一步成熟,编书大业,也随之启动。
    郑玄自高密前往不其,在南山开设南山书院,召集各地名士,共襄大举。这也是自董卓迁都之后,最为盛大的一桩文事。郑玄的号召力自然不必赘言,随着他振臂一呼,天下士子纷纷响应。
    先有孔融荀悦先行抵达,随后又有颍川士子前来助阵。
    管宁、邴原纷纷加入这桩盛事,也使得高密一下子成为天下读书人,都在关注的地方。
    建安三年二月,有颍川名士胡昭胡孔明,携五十名陆浑山弟子,不远千里,从颍川赶来高密。
    刘闯对胡昭的名号,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刻。
    但郑玄前往不其的时候,曾向他说过:孔明师从刘德升……而那刘德升,算起来乃你族叔。
    令尊与君嗣交情极深,你见到孔明之后,切不可失了礼数。”
    刘德升,字君嗣,纡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故而后世称之为‘行书鼻祖’。对这个人,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如果不是刘闯前世学过书法,说不定对此人也不了解。刘德升有一个徒弟,就是刘闯今世的舅父,钟繇。
    按照郑玄的说法,这胡昭和钟繇,岂不是同门?
    可钟繇是刘闯的舅舅,而刘闯论起来,和胡昭又是平辈……这乱七八糟的关系,让刘闯也有些头疼。不过既然郑玄吩咐下来,刘闯自然会牢记在心中,对胡昭一行人,也颇为重视。
    “康成公已前往不其?”
    胡昭得知郑玄离开高密的消息,也不禁感到一怔。
    刘闯连忙解释道:“高密而今人口增多,加之大兴屯田,所以略显嘈乱。
    老大人当年曾幽居不其南山,对那里极有感情。加之不其背山面海,景色极美,故而老大人决定在那里开设南山书院,建藏书阁,并命人把祖宅书籍,都送去不其,进行分门别类。”
    刘闯一边解释,一边向胡昭身后一少年打量。
    那少年似乎是胡昭的弟子,看年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