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悍戚 >

第144部分

悍戚-第144部分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黔陬方面则有黄珍压阵,也可以保证无虞。
    但是琅琊……偏偏这琅琊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一万两千多移民迁徙,为琅琊县增添了许多负担。各项工作堆积如山,徐盛已经几次派人前来求助,恳请刘闯能派遣一个官员。
    但问题是,刘闯又能从**来官员?
    吕岱和步骘,都不可能离开东武,他二人一个处理政务,一个负责后勤,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两个人,少了谁都不成。否则刘闯手中数千兵马的吃喝拉撒,以及东武县城的整治,都要面临麻烦。可是,琅琊县那边也的确是需要一个能够很好处理政务,安抚百姓的官员。
    徐盛,打仗可以,治理地方,还稍显稚嫩。
    就在刘闯为此感到头疼的时候,诸葛亮却为他推荐了一个人。
    “我曾听叔父说过,东莞有一个徐奕徐子明,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此人家境贫寒,却自幼好学。叔父生前曾资助过他读书,而且时常向我称赞,此人才干过人。”
    在经过东武一战之后,诸葛亮对刘闯的态度,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感觉的出来,他对刘闯似乎多了几分眷恋和依赖的感情。
    刘闯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不过后来一想,大体上也就想通了问题所在。诸葛亮虽说少年老成,却毕竟年纪还小。以前,有诸葛玄在,可以为他遮风挡雨。可现在诸葛玄死了,而他的兄长远在江东,也就是得诸葛亮不得不提前撑起这个家,所以在人前,总会表现持重。
    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也许,他把对诸葛瑾你的那种濡沫之情,转移到刘闯的身上。
    加之刘闯对他的尊重,以及为他报仇雪恨,都使得诸葛亮的感情,从刘备渐渐转移到刘闯身上。
    “徐奕?”
    刘闯愕然,有些困惑。
    这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他从前根本没有听说过。
    但既然诸葛玄如此推崇,说不定也有些本事。在三思之后,刘闯便让吕岱带人前往东莞县,寻找诸葛亮所说的这个徐奕。说来也巧,如果刘闯再晚两天,徐奕变态离开琅琊,前往江东。
    这徐奕,究竟何人?
    在历史上,他曾避难江东,得孙策礼遇。
    但因其家小还在东莞,所以徐奕便改换姓名,想要回家把家小接去江东。哪知道,他回家之后,就被曹艹征辟为掾属,后来还随曹艹西征马超。
    那时候,关中新服,尚未安定。
    于是曹艹留徐奕为丞相长史,镇抚西京,关中从此平定。
    后来,他还担任过雍州刺史,又还丞相府东曹……总体而言,这在三国时代,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可惜因为没有在三国演义中登场,以至于很多人,包括刘闯,对他全无印象。
    而今的徐奕,还不是那个为曹艹所用,意气风发的尚书令。
    他正处于一个极为窘迫的阶段,又因为琅琊郡连番发生战事,让徐奕感到惶恐不安,便生出前往江东的想法。不过,刘闯既然来招揽他,徐奕一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刘闯现在,还是一个流寇的身份。哪怕他是中陵侯的后人,却没有正名,所以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可吕岱态度坚决,徐奕也不敢太过执拗。
    要知道,刘闯挟大胜萧建之威名前来招揽徐奕,如果真的把刘闯激怒,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再加上有诸葛亮的书信,让徐奕多多少少放心。
    于是,他带着家小,随吕岱一同来到东武,满心忐忑的面见刘闯。
    “子明,若我欲在北海立足,何以解后顾之忧?”
    在东武县衙堂上,刘闯好奇打量徐奕。
    徐奕思忖片刻之后便回答道:“齐郡袁谭,泰山吕虔,东莱管统……余以为,皆不足以为公子所虑。兵事之上,自有公子运筹帷幄,奕只言政务。余以为公子当前就面临一个巨大忧患,便是来年饥荒。”
    “哦?”
    “东武。琅琊,黔陬,合计人口约十万人。
    若公子再取北海国,治下人口将达到三十万人……问题是,自黄巾以来,北海琅琊屡兴兵祸,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我听定公先生说,公子已派人去收购粮食。可问题是,公子手中有几多钱两,又能收购几多粮食?即便是能渡过今年这个难关,可是明年呢?后年呢?
    我不知公子打算,但不管公子是欲久居北海,亦或者将来另择他处,还请公子能留一段仁政与这里的百姓。”
    刘闯不由得正视起徐奕。
    徐奕所说的问题,也正是刘闯之前和步骘吕岱谈论过的问题。
    黄巾以来,社会生产已遭受到巨大破坏,而且诸侯之间征伐不止,也造成大量百姓逃离家园,土地随之荒芜。
    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各方诸侯所考虑的大问题。
    因为军粮不足,而造成无敌自破者,更是不计其数……“我听人说,曹公在年初时,利用缴获黄巾的物资和人力,募民屯田,今年便见到了效果。
    黔陬,地域太小,不足以投注太多精力。
    然东武、琅琊两地,土地肥美,却苦于无人耕种。所以我建议公子,开春时即在东武、琅琊两县行屯田之事。同时招募流民,设法恢复耕种……如此一来,公子便占据北海,也不必为粮食而忧虑。若公子有能力在一年之内稳住北海局势,来年再行屯田,必将获得大丰收。”
    屯田,徐奕的建议,居然是让刘闯在东武、琅琊两地进行屯田!
    对于曹艹屯田一事,刘闯也有些印象。
    他甚至记得,在后来,不仅是曹艹在屯田,包括西川刘备,江东孙权,都曾设置典农校尉。
    也就是说,在此后百年中,屯田必将大兴。
    只是,刘闯知道屯田,却不太清楚这屯田的具体事宜。
    也难怪,在后世流行的什么土地轮转之类的政策法规,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推行。而历史已经证明,在这个时代,屯田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怎么屯田?又如何进行管理呢?
    刘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
    “年初,曹艹在兖州开始屯田的时候,余便对此留心。
    这一年来,曹艹屯田得失,余亦看在眼中。若公子信得过奕,奕愿为公子,在琅琊县屯田。”
    这家伙,居然如此有心?
    刘闯闻听大喜,立刻让人前往下邳,为徐奕请求琅琊令一职。
    同时,他又让徐奕全权督导东武、琅琊两县屯田之事……之所以要去下邳,是因为琅琊县和东武县,都归于琅琊郡治下。哪怕现在被刘闯占居,可从名义上,还是要向徐州恳请。
    这也是刘闯与吕布示好的一个途径。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向朝廷奏请,可问题是刘闯现在和曹艹的关系极为紧张,自然无法成行。
    他让吕布委派,也算是给了徐奕一个名份。
    不过,刘闯目前的情况的确是有些尴尬……他可以任命步骘为东武令,可任命徐奕为琅琊令,黄珍为黔陬长……可是他呢?到目前为止,依旧身无官职,可以说地位非常的尴尬。
    正名,也就是成为刘闯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可找谁正名?
    曹艹能够同意他占领北海国吗?
    刘闯对此,心里可是没有一点底……但他知道,如果不能够尽快正名,必然会产生许多麻烦。
    首先,太史慈他们如何安排?
    难道就这样让他们不明不白的跟在身边,却无法予以委任?
    想当初,孙策渡江,可以委派官职,一来他是袁术派遣,二来他在江东根基深厚,有许多支持者。
    可现在……好在,这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十二月初,从高密突然传来一个消息,郑玄相邀刘闯,前往高密一行!
    郑玄,他终于肯出面了吗?
    当刘闯得到郑玄的信函时,不由得喜出望外。
    之前,他派人从张辽那边把吴普接过来,而后又派人把吴普护送前往高密,为的就是获得郑玄青睐。
    为了这件事,他费了不少心思。
    除了护送吴普之外,刘闯还把他的族谱,以及刘陶留下来的注疏和草本原件,一同送往高密。
    那,可都是原件正本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郑玄想要坑刘闯一把的话,刘闯以后再想证明自己的身世,都会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刘闯相信郑玄……他不相信,这位在后世享有偌大名气的经学大师,会做出这种事情。
    所以,在接到郑玄书信之后,刘闯便立刻做出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一场大雪,以至于行程也受到影响。
    当晚,刘闯在武安国所说的那座山神庙里借宿。
    这山神庙的面积不小,足够一百多人留宿。
    坐在大雄宝殿里,刘闯煮了一锅羊肉羹,和诸葛亮分而食之。
    “孟彦哥哥,你真的打算,在北海国久居吗?”
    “怎么,孔明有什么想法?”
    “想法倒说不上,只是觉得这北海、青州绝非可以久居之所。
    若我猜的不错,不管是袁绍还是曹艹,都不会坐视你在青州做大……孟彦哥哥你勇力过人,手下更有太史慈许褚步骘吕岱这种人物,但想要和袁绍、曹艹相争的话,恐怕是胜少败多。”
    “是吗?”
    刘闯放下粥碗,轻声道:“可是,我若不占居此地,又能往何处去?”
    诸葛亮闻听,顿时露出赧然之色,他挠挠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这里不是久居之地。”
    究竟还是太小!
    如果再过几年,这家伙说不定就能为刘闯想出对策。
    可是现在……刘闯轻轻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这北海国非久居之地。
    可我也知道,就目前而言,这北海国是最适合我停留栖身之所……因为,这里够复杂,所以我能够有机会浑水摸鱼。可有朝一曰,等这天下大势明朗的时候,我在想浑水摸鱼,就难喽。”
    诸葛亮听罢,连连点头。
    “所以,我现在只有等待。”
    “等待?”诸葛亮问道:“孟彦哥哥在等什么?”
    “我在等,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为我换来最大利益的机会。
    但在此之前,我必须要足够强大。只有足够强大,我才有可能在将来,谋取更大的利益。”
    “机会?”
    刘闯微微一笑,点头道:“是的,机会!”
    “什么机会?”
    “这个……”
    刘闯不禁有些为难,不知道该如何与诸葛亮解释。
    难道,他告诉诸葛亮说,将来曹艹和袁绍之间,肯定会有一场决战?
    “孔明,你以为,这天下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诸葛亮歪着抬头,眉头紧蹙。
    半晌后,他轻声道:“我想,这天下总要重归汉室。”
    这家伙的心里,对汉室始终心存念想。不过想想,似乎也没什么错误……虽然已经是建安元年,但天下人对汉室的归属感依旧非常强烈。否则,曹艹也不会搞什么奉天子以令诸侯;袁术在自称皇帝之后,居然落得个众叛亲离,甚至连袁绍都不敢再与他有什么密切联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说的没错,这江山早晚会重归于一……只不过,最终究竟会是什么模样,恐怕你我都无法推测。”
    “有什么无法推测。“诸葛亮轻声道:“无非是看曹艹和袁绍,谁能够取胜。”
    “哦?”
    “曹艹和袁绍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恶战,以决定这北方大势。
    孟彦哥哥,你刚才说的机会,莫非就是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