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崔林言事 >

第113部分

崔林言事-第113部分

小说: 崔林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确实累了,赵怡带着我上船之后我还是很无仪态的趴在他身上睡着了。
  等我被惊醒的时候却已经在山里的别院,睡眼朦胧中感觉到赵怡的气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习惯了一觉醒来他的气息就在鼻端萦绕。
  “醒了么?”
  “嗯。”
  “可要沐浴?”
  赵怡知道我的习惯,每日必沐浴。我笑笑,也坐起来,招呼瑞芳进来帮我。等收拾干净,看见他一身中衣,朝我招手。我走过去,偎入他怀里。
  “你近日可曾自己把脉?”
  “未曾。”
  “清月近日应酬事多,你名为休养,实则无一日得闲,只怕你心里太过操心,我看你总不够精神。”
  “清月有分寸,想必过了今夜由之也少些烦难。无论由之日后是站在哪方,均与王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他日别人也拿了厚厚一叠受贿册子,只怕不仅由之,就是王爷也难脱干系。”
  赵怡笑着捏我的下巴:“亏你想得到!春漾琴,你也舍得,你母亲的遗物!白白便宜了沈老儿。”
  “便宜?五万石粮食呢,王爷真豪气!”我不以为然。
  “也罢,怡的清月王妃到底不俗,总比那王小姐高明多了!”
  我忍不住皱眉:“往日在杭州府上也曾听闻过这位王小姐,怎么?她那父亲如此态度?清月累得很,竟想不明白是个什么缘故。”
  赵怡笑得暧昧:“也有你这狐狸想不透的事情?罢了,你身子到底太弱!”
  我等着赵怡说下去,却没等到:“王爷不打算告诉清月么?”
  赵怡只笑:“子虚乌有的事情,清月知道只怕添烦恼。你今夜追着崔由之,吃那等干醋,还嫌不够酸?”
  什么?干醋?还嫌不够酸?赵怡,我惊讶,避重就轻:“我吃干醋?王爷,那王小姐莫非是送上门来给清月作妹妹的?”
  “狐狸!”
  “我哪里狐狸!你才是狐狸,想起来你也不曾拒绝,只是她父亲”
  “此事究竟是王小姐自己的主意还是她家人的,我虽猜了一二分,却无十成把握,自然不能一棍子打死。”
  “王爷”
  “天下世家无不相互联姻以求荣,如今慕容、陈早有联姻,况慕容家出了个百年一遇的慕容修。王家相形见绌,这位王小姐据闻是位妾室所出,貌美却不甚得宠”
  “王爷也觉得此女貌美?她既有此心,少不得王爷怜香惜玉”
  “哦?王妃好生贤惠,还为本王张罗侧妃妾室!齐人之福本王并非无福消受,只怕王妃你日后悔不当初!此女如此大胆,偏又这样的身世,本王自然不能同往日府里那些姬妾般对待。”
  我嗤之以鼻:“王爷好堂皇!姬妾一个是有,两个三个乃至于十个八个也是有,有何分别?本王妃若吃那干醋,只怕还吃不过来,还担心多一个王小姐?”
  “还说不是吃醋,这醋缸都打翻了!”赵怡说的轻松:“我早就知道你,十个八个小妾你也不见得应付不过来。只是你哪里兴的念头,一生一代一双人?”
  爱情这种东西要和他讨论?多余吧。我大约不算一个执拗的人,对于男人,尤其赵怡这类男人,钟情是一种奢侈。我不指望过,随遇而安,可能有些自私,但也是求而不可得之下的委婉。

  过河前卒踏歌行

  中秋宴后,我确实开始静心养病,在灵鹫旁,日复一日,琢磨药物,力图找到比之前更便宜效果也还过得去的药物配方。
  过年以前赵怡返京,加之哥哥传信他们的西北之行已见成效。我知道,战争即将打响。我努力配合,一方面尽量生活规律以调整身体状况,另一方面与江南诸名媛常常会面,掌握南方民心动向。
  由之极为繁忙,秋收春种,他都要全局通观;入仓前后更是殚精竭力,尤其还要多方筹措,既保证朝廷供给,也要保证军需后勤。到了宁熙六年春天,大约朝中形势有所变化,周以琛上表,以为崔瑾义东南事务过于繁忙,奏请皇帝给崔瑾义加派副手。我知道革新派分裂势力在力图重新分配利益区域。争持之下,竟是父亲往日的门生秦鹤年下来。
  我知道这里面皇帝、赵怡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想必是考虑到崔瑾义与父亲叔叔的关系尚可。在与由之几次有限的交谈中,我隐约觉得由之越发不简单,他可能把秦鹤年直接架空,许多事务,尤其药品,秦鹤年完全不得要领,碰都碰不到。我不得不多一层担忧,担心由之过犹不及,他现在身系多方,实在太多人盯着!
  但每每远观,总感觉他挥洒自如,由之,越发成熟了。
  赵怡离开以后我也不太寂寞,因为松风和尚来陪我了。其实是我传信于他,我知道西北一有战事,他必然不会置身事外,一如多年前的西北地动。
  宁熙六年六月,原本一触即发的西北局势骤然恶化。可能西夏、突夷均闻到了边疆不同寻常的气息,交相攻击。皇帝果断下令,加封赵怡麾下的赵辉为骠骑将军,汇同吴启元将军分别抵御,并着景怡亲王为钦差,前往西北督战!
  历史,在我的眼皮底下改道!
  我担心哥哥秋白,乃至赵怡,却毫无裨益,只能收敛心神,再召集江南名媛缝制军服冬衣。一个月后一并将药品,陆续筹措的钱粮衣被装运,同松风一起前往西北。
  宁熙六年八月,暌违中州故土十年后,我再度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陈管家、林嫲嫲垂垂老矣,只是名义上管家,余下皆是胡全蔻珠打理。因哥哥嫂嫂离家多时,舅舅家几乎倾巢而出。家中青鹤弟弟小豆子被舅舅带去了武夷,余下老黄的大儿子、蔻珠一儿一女在家,到也算平静。而我往日居住的房间一如昨日,纤尘不染,丝毫未改。
  赵怡传信示意我在中州多做停留,我尚不明白赵怡的意思,更为来得及行动,朝中皇帝继续决策千里,把名唤陆放的点为中州转运使,前往中州协同中州府、蒋副将共理军饷事宜。赵怡紧接着就来信告诉我,陆放是叔叔手边第一干将,中州府方玉林是多年前皇帝就安排于此,乃方严族人,蒋副将则是吴启元手边多年来经办后勤的人物。
  这样的安排可算是滴水不漏,鼎方侯一去,中州世家群龙无首。而皇帝一番安排,既要借陆放用中州世家豪强,又不让保守派、革新派过多插手,如此中州一处后勤保障可算是连轴转动无障碍。
  揣测之下,我怀疑赵怡让我在中州停留别有深意。
  舅舅远在武夷,中州原先的世交鲜有联络,莫非赵怡是希望我再添一把火?
  无论如何,竭尽全力吧!
  传信叔叔,期望他拿捏好分寸,尽可能的帮助赵怡,最要紧的是让陆放暂放党派之分,以实干官员的身份尽量贡献;传信父亲、舅舅、慕容修,希望他们哪怕不赞同战事,也不要在舆论上再兴风浪。
  宁熙六年九月,我以景怡亲王妃、林家第一位入族谱女子的身份,在中州林家再办曲水流觞。
  中州府方玉林、蒋将军、中州转运使陆放,及中州诸名士均在受邀之列。
  消息传出,远在京城的叔叔以父亲的名义着人快马送来了当年的《曲水流觞写意图》。我知道叔叔这也是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叔叔显然比爹爹要圆滑。我心中哀叹,希望这一次不会把爹爹拉进更为难堪的局面吧!
  胡全管家还是比较妥当,后山、可园并无荒废破旧之感,再略加打扫也旧貌换新颜,一应筹备我均交给萱玉蔻珠,另外让茴香、莲心在旁跟着见识。我自己按照《曲水流觞写意图》的名号再请客人,另外还请陈管家、林嫲嫲在旁提点,查缺补漏。
  十年人事几番新,当年我与青云都不喜欢的宋梅侍者在大灾中破落,如今只能在穷巷中佝偻着勉强度日,但贫不改其志,衣衫老旧却肃穆庄严,反倒让人不敢轻视。
  华郡儒生,由之的尊师,卧病多年,接了我的帖子激动非常,最后是他的儿子雇了软矫颠簸而来。
  当日娘亲的仰慕者,那位观霞阁主除了华发早生之外,倒也无甚变化。
  
  一场曲水流觞,当日祖父为雅兴,却也为爹爹叔叔铺垫了前程似锦;今日我若说为雅兴,只怕玷污了祖父如此喜爱的先祖圣地。
  雅集请了许多的人,不仅我自己,我也让瑞芳一一把各人记熟,力求见到面都能说上两句得体又动听的恭维话。说实话,我远远做不到赵怡那样的八面玲珑,能够同时应酬着许多人,还能顺道达成自己的目的,何况我原本也不好这些诗词歌赋。
  脸都要笑僵之际,山下一路传来高歌:
  君系明珠,我做鱼游深海采珠人;
  君佩琼琚,我是蓝田激流淘玉者;
  君击长空,我愿双手一展做长翅;
  君驰千里,我乃过河无畏一前卒!
  远远的,一袭青衫踏歌而来,宛如远时游击四方的游侠,一身风霜流转了千年。
  是由之,胡全陪着他上山来。
  我迎上去:“原来崔大人!”
  由之施礼:“见过王妃。下官不请自来,还请见谅!”
  我笑:“崔大人请看曲水流觞写意图,这上面减字诗可不是大人大作?崔大人当日就赢得才名,如今更是朝廷栋梁!方才一曲高歌,胸怀令人感佩!本王妃求之不得,又怎会相怪。”
  由之微笑着再施一礼,旁边宋华已经由其子搀扶了上来。由之恭敬作揖:“学生见过恩师!”
  宋华频频点头,口上连称不敢,但眼里是满满的受用自豪:“崔大人,瑾义好,老夫虽然昏聩,但方才你一曲高歌,从容而来,老夫死也瞑目了!”
  方玉林、蒋将军、陆放都上来打招呼:“过河无畏一前卒,崔大人好气度!”
  由之一笑,向诸位拱手:“中州故土,下官也多日未回了!想当日也不过十岁上下,就在此见识过各位风采。今日王妃雅集,下官公务之余,也仰慕各位雅兴!”
  然后由之话锋一转:“说起来,中州一地也是饱经磨难,多年前绿水江泛滥,西北地动,中州重创,幸得圣上英明仁德,频施恩泽,才有中州沟通诸地的咽喉之状。今突夷人毁约背誓,掠我财物、辱我妻女,毁我家园。国家兴亡匹夫尚且有责,况身怀治国平天下之大抱负的儒生!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下官不能上阵杀敌,却甘为孺子牛,为将士们奔波!”
  不觉间我笑了出来,众人言语纷纷,却又是那观霞阁主:“在下佩服崔大人!只是我等身为人臣却舞不动刀枪,况兵事徒令生灵涂炭血浴河山,军饷更是耗竭民财!突夷者,番外蛮野,不通文字,圣人之道,仁者为先。在下以为当效前宰相韩琦,千里独行,示恩于蛮夷,方才显我华夏雍容之风!”
  倒也代表了许多世家的看法。后世无法理解怎么会有如此软骨之人,但实际上我大致能揣测这些人不是软骨,是文化成熟精致之后对外邦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为别人落后而不具可比性,当然也就不认为别人能够真正欺负了自己,最后软着软着,就变成了习惯。然而纵观古今中外,野蛮落后的族群最后把精致优雅的文化踩在脚下的何止前世的有宋一代!
  观霞阁主一番话众人更是议论纷纷,也罢,藏在心里不如摆到台面上说一说:“阁主之见在座不少是心有戚戚?想必阁主是位仁善之人,平日对底下小民多有仁慈之举!但敢问一句,若有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