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蓝色管理 >

第19部分

蓝色管理-第19部分

小说: 蓝色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微软甄选人才的范围。         

▲虹▲桥▲书▲吧▲BOOK。▲  

第31节:能力人:绩效管理(5)         

  再次,选人还要采用人海战术,以〃从多挑多选到精挑细选〃为原则。选拔人才需要反复多次,惠普公司每年都要派出既是技术内行又具领导经验的干部,到各名牌大学物色〃尖子〃毕业生,与他们面谈,了解其经历、能力、愿望、理想和要求。回到公司后再斟酌筛选,选中者还要由公司出资,再次请到公司里去面谈,然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聘用,以此来保证被聘用者的质量。微软同样也青睐那些刚跨出校门的〃新鲜人类〃,将他们看作是〃人海战术〃中最重要的后备军。微软公司强调创新,他认为这些初出校门的年轻人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容易对工作产生狂热,并且不会太计较薪资。同时,〃新鲜人〃的可塑性强,每年,微软人力资源部都从美国和世界各大名校挑选狂热于工作、有使命感、求知欲旺盛又能忠于微软的年轻人,这对于知识更新换代飞速的计算机业来讲是最为重要的。   

  ……人才的搭配与环境   

  在认识了选择人才的三个策略之后,我们还必须注重一种用人的技巧,那就是要学会做好人才的组合。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用人,用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用单独的人,另一个是用组合的人。在有些情况下,把互补的两类人用在同一个场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又事情紧急的情况下,领导者不妨试试组合人这一策略。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绩效管理还是倾向于权力到人、责任到人的,如果能够做好团队中的角色分工,这与恰当使用组合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选人还要参考环境因素。《孙子兵法·势篇》中讲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里的〃势〃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局和环境,其含义就是领导选人、用人要有全局观,要充分认清所处的环境。例如,我们在环境动荡的时候应该谨慎使用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而在组织处于危机时大胆启用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再如,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这一案例并不能证明诸葛亮用人的失误,而恰恰说明了诸葛亮在用人上有全局观,他通过放曹操而制约孙权,正是在这一更大厉害关系的基础上来选人和用人。卓越的领导者们若能将主导思想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从全局动态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那么他自己就取得了全局胜利的主动权。   

  4.〃铁公鸡〃不下蛋……回报源于有效的培训   

  ……培训是最好的投资   

  西方管理认为,要达到最优的绩效,还必须注重员工的培养教育,现代管理是主动开发型的人事管理模式。在这种认识当中,人才被看作是一种资本,要想由此而获得收益,领导层就需要注重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松下电器是制造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生意。〃松下这样看待他的事业。松下集团的成功,不是做生意、卖电器的成功,而首先是用人策略、管人方法、育人理念的成功。松下将培养人才看作公司的首要任务,这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松下也认识到,人才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它需要公司进行培养,需要有很高的资金投入。韦尔奇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我在对员工的评估上花了很多精力,在对员工的培训上,也没少费心机。通用电器经常进行各种培训,让员工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公司一起成长。要做到这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韦尔奇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在位期间,他常亲自到员工培训现场去,每个月平均有12-15次,每次差不多都要呆5-6个小时。韦尔奇认为,企业应当为企业成员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手段和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方法,比如室外培训、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等方法来提高员工的素质。   

  惠普公司同样也重视职工培训。该公司重视职工培训可谓是不惜工本,仅在1980年,公司内部就举办过学制、内容、形式不同的各种训练班1700多个,其中4。7万多职工中有2。7万名参加了各类培训。训练班有长有短,有业余也有脱产,有工程性的也有管理性的。受训对象从工人到总经理,各种人员都有。训练方式有讲课、讨论、电影、录相、计算机模拟、案例分析、技巧实习、自学考核,直至师徒传授。除本身训练计划外,员工还被派送到有关大学进行带薪脱产进修或选修有关课程,公司为其报销路费,还发给住宿津贴。受训人员虽然由公司资助受训,但却不对公司承担义务,学完后留去自便,公司并不干预。   

  微软公司在培训员工方面则别出心裁,他们采用了一种〃边学边做〃的培训方式。新员工进入公司后,每做完一项工作,都会有最好的专家来检查,并告诉他们怎样编程是对的,怎样处理会更好一些,这样〃新鲜人〃就会在边干边学和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训练。微软允许新雇员犯错,训练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员工如同〃璞玉〃,微软愿意承担雕琢的工作。   

  ……培训以发展为指向   

  当然,在绩效管理中,培训不单指对员工进行训练、教育等,它还包括了另一层意思,即公司要帮助员工对其事业发展做一个长期规划。这个职业规划有三方面重点:一是帮助员工认清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指在确定员工的职业性向与其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后,企业要通过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员工提供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方向。二是为员工设计良性发展的职业通路。员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合理的职业管理。企业首先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同时善于引导,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找到一条发展道路,把全部身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奉献全部智慧。三是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对于员工而言,很少有哪种需求能够比实现自己的梦想、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与他们的能力相称的成就这种需求更为强烈。那些未能满足员工这方面需求的企业,往往会失去它们最优秀的员工,也容易导致员工越来越激愤,越来越不满,献身精神也越来越差。         

虹←桥←书←吧←。←  

第32节:能力人:绩效管理(6)         

  美国人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提出要把企业作为生命体看待。德赫斯的逻辑是这样的:一个公司是个生命体,生命体才会学习,具有学习能力的公司才可能长寿。因此,培训应贯穿员工工作的始终,它是组织维持高度工作力所必须投入的一项活动。组织在实施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时,不论是基层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首先应明确认识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的目的,确实把握重点,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我们进行培训的目的是扩展员工的能力,提高其知识、技能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等,而非约束员工的行为。我们还应该牢记,培训是一个员工与领导、员工与员工之间充分交流的过程,其结果的好坏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员工的参与程度。只有在充分沟通、广泛参与基础上的培训才是最有效的。   

  5.防止目标颤抖现象的发生   

  世界著名走钢索人卡尔·华伦达几乎每一次表演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市闹区表演时,却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因为,那次有个重要人物到场,是一场十分重要的表演,华伦在赛前不断地说:〃一定不能失败,我一定要成功。〃然而就在他〃一定要成功〃的念叨当中,他却没有获得成功。这个事件不仅仅成为轰动一时的娱乐圈事件,也成为心理学家手中著名的实例。心理学家阿隆在此之前提出的〃目标颤抖〃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华伦达心态〃产生的原因。在对目标颤抖的分析当中,阿隆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手抖动得越厉害,线就越是不容易引入,阿隆把这种现象的出现简单概括为〃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这个例子在管理学中被称为〃颤抖效应〃。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这是让我们前进和奋斗的原动力,但是,如果太看重结果,并且和自己心目中已经准备好的标准进行比较和衡量,一旦略有偏差就会让自己在心理上感觉到不满足,甚至悄然自责。这时,目标就成为了束缚手脚的沉重负担。在绩效管理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避免〃颤抖〃现象的发生。现在许多领导都给下级布置很高的工作目标,希望以此来达到最优的绩效。但是,物极必反,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员工太过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例如,在绩效考核当中,领导层可能会为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定相当高的分数,而给普通工作定低分或者根本不进行考核,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员工过多关注于那些可能实现不了的目标,而做不好份内的工作。我们要知道,每个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而不能做的事情却是无限的,如果把一些员工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作为考核目标,那么毫无疑问结果会令人失望。所以,在绩效管理中,我们还要提倡模糊目标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领导层把目标定得宽泛一点、模糊一点,同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这种模糊的办法还能够使员工不需太过专注于既定目标,让他们在一个平常的心态当中去工作,这对提高组织绩效是有好处的。   

  我们在管理中常讲〃无为而治〃,其实,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并不是什么也不管,让大家在松散的纪律当中工作。无为而治主要讲的是一个工作心态的问题,即不用严格甚至于残酷的制度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让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在绩效管理当中,这种约束就表现为目标的绝对化。如果目标太过具体,员工就会专注于它,而无法用一个发散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也就永远也不能实现最优的绩效。   

  〃颤抖效应〃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管理者不要苛求员工做事情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在工作当中,每一个参与人都有一定的犯错误可能性,一个战略组合,只有在它允许所有参与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情况下才是完美的。在管理当中,我们要抛弃那种〃事事皆完美〃的乌托邦式幻想,要知道〃保证每个人都不能犯错误〃是一种最错误的认识。一个员工,如果他每时每刻所想的都是如何少犯错误和不犯错误,那么,他要么会因为太专注于这一目标而忘记了本应完成的工作,要么就会怠慢工作,害怕承担责任。我们平时常见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管理问题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因此,领导者在绩效管理中一定要有宽容的管理态度和灵活的管理手段,既不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目标,又不依附于严明的组织制度,要学会使用一些模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