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向左向右飞 >

第11部分

向左向右飞-第11部分

小说: 向左向右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月的北京,已经很热了,路边的树木早已披上茂密的绿装。人们都穿上了盛夏的服饰,人来人往,川流不息。6月5日那天上午,左丹爷俩在北京站前与李该梅如约相见,相隔半年,互致问候。李该梅说:“咱们先到刘翔那里,看一下学飞球考驾照情况,再到中国航协咨询热气球让不让飞行问题。”并强调说:“我们是一起的”。

  按照去找刘翔的路线,他们乘地铁从北京站上车到东直门,又乘169路公交车到了怀柔大地广场,与刘翔取得联系接上了头,这是李该梅经人介绍到刘翔这里来学飞行的。

  刘翔热情接待了他们,安排了食宿,简单介绍说:“欢迎你们来北京飞翔俱乐部参加热气球培训,现在正有一批学员在培训,你们明天早上一同过去,到场地看一下,体验一下飞行,然后学不学你们再做决定,就这样,啊!先休息吧,有时间那里有碟,都是飞球的你们可以随便看。”

  刘翔是北京飞翔俱乐部热气球飞行教员,他父亲刘连成是中国热气球飞行第一人,前任中国航协气球委员会主任。他母亲是早年中国滑翔机飞行员和热气球飞行员。刘翔,时年32岁,个子米多,体重208斤的大块头,眼睛不算大,但很有神,平时谈笑风生,平易近人,一搞起飞行来,尤其教学时一脸怒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飞行年限有7年之久,但飞行时间全国最长,由于受父母的嫡传和他的智慧与才能,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若干个冠军和前三名的好成绩。1999年飞跃黄海,他创下了多项全国记录,全国学员经他培训的有60%以上。

  第二天早上,左丹他们按时随学员一起,在刘老师家楼下集合,准备去训练场地,由于人还不齐,左丹就在小区附近散步,这里是一处非常优美的环境,设计、绿化、美化的象公园一角,绿地中有人行小道,种满了果树,果树上已座下了果实,果实上挂着露珠,在晨曦霞光反衬下闪闪发亮。由于左丹的到来,树上的小鸟也被引发出叫声,清新的空气让他振奋了精神。他不再徘徊,看到刘翔后,信步向老师刘翔走去。

  刘翔走过来,左丹上前打着招呼说:“刘老师,早上好!”刘老师笑了,看着左丹象个中学生,一身孩子气,忙说:“好、好!”人齐了,只见学员都身着红色飞行服,各个精神抖擞,大家集合到一起,刘老师向新老学员介绍:这是杨观奇,来自河南平顶山供电局;这是徐坚、何俊,来自湖北襄樊520厂的试飞员;这是陈开武,来自杭州,是搞计算机软件的;这是地勤陈宝云、司机花师傅。然后又指着李该梅说:这是大名鼎鼎的能自己生产制作热气球的李该梅,来自湖南平江,最后指向老左说,他们是一起的,这是老左的儿子左丹,来自吉林。老左忙解释说:“我们是一起来的,李该梅是做球的,我是买球的。”又指着左丹说:“他是来学飞球的,希望今后大家多多关照。”大家相互认识后,一起上车,刘老师开着自己的“奇瑞”在前,半截运输车在后,向训练场地驶去。

  到了场地,陈宝云打开库门,其他学员都自觉地去准备,有给气瓶加压的,搬器材的,做飞行前准备。老左爷俩看了这套设备,立马感到大开眼界,几十个20公斤装的专业气瓶整齐的排放一侧,陈开武在学着给气瓶加压,藤条编制的吊篮,燃烧器更漂亮,还是双头*的,看着那些器材,左丹打心里羡慕极了,看一样,就能记住一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002年热爱与执着 9
学员们先组装吊篮、固定气瓶、连接燃烧器,试火,试火是何俊试的,这是左丹第一次看见的真家伙,何俊一拉手柄,唿的一声,火焰足有4米高,是兰色明亮的火焰,看不出冒烟。

  当他们展开热气球时,左丹看见球体钢锁与吊篮连接是那样的简便,他又跑到球顶去看,只见球顶是个大窟窿,徐坚和老杨正忙着,这时陈宝云拉着大顶绳,那边准备鼓风了,当球吹进冷空气时,徐坚、老杨才忙着粘顶,是球里面的一个小伞,鼓风时地勤人员要把伞粘上,把窟窿堵上。左丹忙坏了,又跑回来,看鼓风机是自动打火的,象摩托车,不需要电源,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方便极了。

  热气球被鼓风机吹了个大半圆,主飞的是何俊,按刘老师要求开始给火加热,那火舌真的叫猛,几下子热气球就立起来了。

  这时刘老师给空管办打电话,请示起飞。原来,飞热气球也不是随意飞的,必须在24小时前申请,批准后,起飞前还要请示,落地后还要报告。主管部门是空军空域管理办公室。一般都由空军代管,不象左丹开始想的那样,上天就没人管了,而且管的更严格。

  这是一个色调黑色的球,球的赤道范围有固定的广告“视新”,24根经线把球隔成一半一半的,非常明显,球上有花瓣式的图案,非常别致。何俊在吊篮上拉了一下大顶,又加了几次短火。

  刘老师给学员交代任务,何竣、徐坚、老杨换着飞,科目是越障碍转平飞。任务明确后,命令他们起飞。

  一个让左丹羡慕的标准热气球升空后,顺着风向东北方向飞去,左丹此时此刻,心情荡漾,看着热气球远远的飞去。

  剩下的几个人,上了回收车,他们一边跟踪,一边谈论着。

  刘老师从一见到左丹就非常喜欢他。看着左丹的机灵劲问他都干些啥?左丹说:“念完中学就不念了,后来开了一年多的出租车,再就是学球、买球、飞球了,没飞几次。”问左丹:“这次感觉怎么样?”左丹当着李该梅的面说:“太好了,跟李该梅的比就是两码事,相比之下,李该梅的球太原始了,我再也不敢飞了,没有安全感。”

  回收车跟着球来到了人烟稀少的田野,看不出是谁在驾球,只见热气球自由自在地随风飘飞,吊篮上有规律地加着火,一会短火,一会长火。短火是在麦地里平飞,吊篮离麦子有1米高,飞得是那么轻松自如;当遇到防护林带时,他们一把长火,热气球如同马戏团里训出的骏马,飞快的向树端飞去,吊篮轻轻地荡着树梢,飞行员用手拉住树枝,瞬间热气球停滞了片刻,飞行员把手中的树叶向空中抛去,看上去如同天女散花,他们的飞行和表演,真叫人敬佩。

  这时热气球飞行了有半小时,刘老师让他们换一换,于是,他们有意思地把球落在了田间小路上,这也是一种训练,非常娴熟、老道。

  换了个学员,热气球又接着起飞,上升越障碍,转平飞,每个飞行动作都非常连贯,看不出拖泥带水,刘老师很是得意。

  这次换人飞行后,热气球正好飞越一个村庄。只听见村里面象鬼子进庄一样,鸡鸣狗叫个不停。球在小民房的屋顶飞过,还和院子里的人打着招呼,听出来是何俊的声音,还问人家吃饭了吗?这时看见了主飞是何俊、上一个是老杨,下一个就是徐坚了。徐坚和何俊都是520厂飞行员,这次学习是为了领取驾照,便于今后参加全国活动,有个名正言顺的说法。

  热气球飞出了村庄不远就停下了,换了两个气瓶,然后由徐坚继续飞行。因时间关系,刘老师让徐坚在前面小屯里降落,徐坚在对讲机里回答:“明白”。回收车迅速赶到热气球前面等待接应。就在这时,只见徐坚驾球朝一个小院落去。地面人员及时赶到这里,原来他们不是落在院里,而是一条4米宽的道上。这道两边是住宅的围墙,四处都有房屋,球只有落在这里,即碰不到障碍物,也没有危险,刘老师说:“艺高人胆大,只有高超的技艺,才敢在这里降落。”其他人看了都感到了不起、飞的好。左丹笑着说:“精彩、太精彩了。”他知道球的顶伞排气非常重要,该排气时一下子就能排出,不排气的时候又封闭的那么严实,用起来得心应手。左丹想如果李该梅的球也是这种结构,在家乡那次着陆肯定不会出现问题,也不能挂到铁路电话线上。

  又换完气瓶后,刘老师指着李该梅、左丹父子说:“我带你们3人上球,体验一下飞行感觉。”他们3个人依次上了吊篮。由于增加了重量,热气球加了一阵火才慢慢地飞起来。老左虽然是第二次上球,但自由飞还是第一次,他壮着胆,和儿子一起飞,这也是爷俩同在一个吊篮上唯一的一次飞行。

  刘老师驾球又驶向一望无际的田野。平飞时脚下的麦田看的非常清楚,眼看到了防护林跟前,老左紧张的想,再不加火上升就来不及了,可刘老师还是把球飞到林带最近处,才从容的加一把长火飞过障碍,老左把手伸向吊篮外,也抓了一把树叶。刘老师看见说:“所有航空器只有热气球才能放手去抓一下树叶,这是热气球的长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002年热爱与执着 10
球上3人无不自豪地感到,有幸乘刘老师飞的球,真是一种荣耀啊!

  刘老师这时不知怎么想的,突然换位,让左丹去主飞。左丹高兴的握住燃烧器把柄,开始还在老师的指导下飞,让他加火他就加火,让他平飞就平飞,飞的是那样自如和自信,渐渐的老师也不说什么了,全凭他自己飞,他如鱼得水一样,飞跃在华北大平原上。刘老师感到左丹对热气球飞行悟性特别好,感觉也很好,心想,将来肯定是个好苗子。刘老师对左丹说:“飞球要目视前方,去感觉球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关键。”左丹都记下了,当左丹飞跃障碍时,刘老师耐心的说:“近点、再近点。”在刘老师说“加火”的同时,左丹一把长火把热气球升上去,飞过了障碍。刘老师指着伞绳让左丹轻轻拉一下,热气球迅速下降,紧接着又转平飞。在这青青的田野上继续飞翔。这一阵飞了半个小时,足有十几公里远。

  左丹的试飞,刘老师什么也没说,但看得出来他没什么可挑剔的,一定很满意。

  接着,刘老师问李该梅:“飞过球吗?”李该梅说:“飞过。”于是,刘老师让左丹把位置让给李该梅,左丹补了一把火,让开了。李该梅紧张的说:“我试试。”球在下降,李该梅忙加了几把火,球迅速上升,升到上百米高,这时球又下降,他又加几把火,又把球升到百米以上,他控制不了球下降,也控制不了球平飞,在前面防护林上面很高处飞了过去,弄的他手忙脚乱,汗都出来了,刘老师一眼就看出,李该梅和初学者一样,怕低空飞行、怕遇障碍,离障碍远远的。三五分钟的大起大落飞行,刘老师很不满意,严肃的说:“李该梅,看来做球我不如你,但飞球你不如我,照左丹你都差远了,不知道你做的球是怎么飞的?”

  刘老师接过球又飞了一会,在一个小镇上的桥面上降落了,落的非常完美,几个连续的动作,着陆、补火都是一气呵成。

  地勤、学员都跑过来,刘老师说:“收吧。”接着他给空管办打电话报告飞行结束,陈宝云在前面拉顶绳,刘老师让老左也去帮忙。其他人都各忙各的。就在球还没放倒时,一位老者赶着马车过来,那匹马见了球有点发毛,不往前走了,马车夫熟知马性,就朝这边大声喊:“你们干什么呢?让不让走啦?”陈宝云说:“等一会就完了。”可那老人家火气太大了,喊着说:“我都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