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营销女皇董明珠 >

第4部分

营销女皇董明珠-第4部分

小说: 营销女皇董明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还有专家从逻辑上推断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格力终究还要走上和国美合作的道路,但理论终究无法改变现实。在事实面前,再雄辩的理论也显得微不足道。
   。。

我永远是对的(2)
不要以为董明珠的决策是在意气用事,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她是非常清醒的。如她所说,如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不能全盘考虑尽量缩小风险和错误的可能性,那就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决定上的失误,对个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企业来说,就可能酿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我不能失误,我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见,董明珠的自信背后有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支撑。她对自己决策的坚持,并非倔强或者固执,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后的自信。
  对于企业家来说,战略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从平时工作的琐碎思维中抽离出来,一点一点地思考细节问题。可以说,没有哪个企业领导的战略决策是一拍脑袋就出来的,决策做出之前,决策者无不需要谨慎详细的思考。这一点,比尔?盖茨最具有代表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盖茨都要进行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周的“闭关修炼”。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别墅中,闭门谢客,拒绝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任何人见面,这一周他所要做的就是构想他的微软帝国的未来。而每次“出关”之后,微软都会有惊人的突破之举。
  可见,董明珠要是敢坦诚自己从来没有过决策失误,那这之前她又应该进行了多长时间的思考与酝酿?
  其实,董明珠不仅是在公司的决策上永远没有失误过,即使在个人事情的判断上,她也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进格力之前,董明珠对营销完全是个门外汉,一窍不通。可是她看到很多人都在下海,就想别人都能做营销,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了格力,负责人觉得她的工作背景更适合搞企业行政,或者到其他地方做一些相关的职务。但是董明珠有自己的想法:既然下海了,就要从基础做起,要做就做营销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实际上改变了董明珠的一生。假如她不做营销人员,她就不可能得到一个令她的才能完全展现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她就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平步青云,一步步走上公司高层领导的职位。
  世间之事往往如此,一个很小的决定,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人们都在认为董明珠后来的种种传奇经历造就了她的人生辉煌时,却忽视了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
  或许有运气的成分,即使是偶然的决定,董明珠也总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董明珠最初的理想,并不是做销售,而是想做一个教师,或者医生。她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家里有7个姊妹。由于最小,家里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指责她,董明珠不服气,就和她们顶嘴。突然有一天,董明珠想出去闯一闯,于是就来到了深圳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搞管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珠海的一个朋友那里,结果被珠海宁静的环境吸引住了,就来到了格力。
  董明珠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偶然的选择,会让她在以后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
  “我永远是对的”,包含着董明珠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管理理念。
  “第一次做对”,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工作中,有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是有人一错再错。比如,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因此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要求广告公司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己方,而且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造成麻烦和损失。
  

我永远是对的(3)
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打垮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中能细心点儿,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也许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对不要紧的嘛,我可以做第二次,做第三次。”是的,第一次没做对时可以重新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会浪费精力,假如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就会像上文中的广告公司那样,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损失。
  由此可见,不仅仅是员工应树立“第一次做对”的观念,企业的经营者同样也应重视这个观念,无论是在做一件普通的工作,还是像经营一个企业这样的大事,都要抱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错误发生,才能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倔强的董明珠肯定没有意识到,她在说“我永远是对的”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境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达到这种要求可能看不出对企业的影响力,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每一个战略决策都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董明珠的这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影响力也就显露出来了。
  有的员工认为“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这个要求过于苛刻,有点不近情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可能不犯错误?
  但是,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比如,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是用秒来控制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显老。也就是说,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做对,因为顾客还在服务台前等着呢。福特公司也如此要求员工。在整条流水生产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没有任何回旋或找借口的余地。
  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反映的是“变化之前的变化,视野背后的视野”,只有当一个人从全局角度进行战略思考时,他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只是局限于局部的或者暂时的利益,很可能到最后才能发现自己开始的决策是错误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决策。
  有这样一个故事,足以看出“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惊恐万状。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惟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永远是对的(4)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折磨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死。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点道理:北边的羊群之所以能够在最后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它们就掌握了主动权——狮子虽然凶猛,但我们有选择权。这是北边羊群的聪明之处,反正面对的都是凶恶的敌人,拥有选择权总比总是处于被动位置好。虽然开始的一段时间它们没有处理好和两头狮子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它们有了主动权,所以它们还可以及时改正。
  南边的羊群则不然,选择一只狼之后,它们就再没有任何的选择权了,主动权完全控制在狼的手里,虽然狼比不上狮子凶狠,但它们由于没有退路,也只能任由狼随意宰割。
  仔细分析,格力和国美之间的分歧,是不是和这个故事有点类似?当格力面对国美这个零售巨头的挑战时,它为什么敢于强硬地和国美叫板?因为主动权在格力的手里,离开了国美,它照样可以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它有选择的权利。而众多的空调厂家之所以明明知道它们在被大卖场剥削,却仍然不得不和大卖场合作,就是因为它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主动权不在它们的手里。
  确切地说,时刻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