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一家九博士 >

第24部分

一家九博士-第24部分

小说: 一家九博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担心习惯的培养,会束缚孩子的天性。有位心理教授说得好:养成好的习惯,是对人的解放,因解放了大脑,把人从低级趣味中解放出来。《三字经》里,古人总结教子的经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说:孩子幼年的时候,品行是善良的,各家孩子都差不多,形成各种习惯后,差别就很大了。不教育就能变坏,教育的原则是专一。
  荀子《劝学篇》讲:“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也就是说:一样的幼儿,长大后习俗各异,是因为教育的差异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子女,不要心软,要尽早管教,使他养成好习惯,摘除不好的小“芽心”。所以,要早打预防针,严防孩子养成坏习惯。教育孩子越早越好,听话的绝招是早管早习惯。
  教子话题使正民想起家中的老人,引出移民出国之事。他们为什么出国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移民巴西(1)
(1964—1971年)
  18百元出国
  轮船上有起重机,可以轻松地把行李箱吊上大轮船,可是箱子的搬运费甚多,每只要花5美元。他们口袋里只有100美元,还不够付24个木箱的运费。怎么办呢?
  事物是复杂的,有一首歌词写得好:风吹云动天不动,河水流淌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山高水远情不移。两岸分裂,断绝信息,思念老人之苦,时时缠绕着他们。每到清晨四五点钟就醒来,翻来覆去睡不着,千思百虑地回忆起往事。想家思乡之情,如多年老酒,越陈越浓,不同的是酒越浓越香,乡愁越浓越苦。
  他14岁时,离开山东老家,经过半生流浪,碰到无数的艰难、挫折和危险。每当濒临绝望的时刻,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老家,想到母亲正在苦苦等待。此时此刻,他勇气和信心倍增,产生巨大的动力,就会奋起挣扎。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在支撑,他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抗战时期,家乡沦陷,通信十分困难,母子多年不见。抗战胜利后,也只同家人见过一面,总共不超过五个小时。到台湾后,与家乡通信不便,更是难上加难,如与大陆联络被发现,必将被列入黑名单。行动受到监视倒在其次,“私通匪谍”的帽子更是厉害,若是被扣在头上,轻者要受牢狱之灾,重则性命难保。然而,越是得不到消息,心中越是想家,失眠的时候也就越多,想念千里之外老人的心情,也就越严重。
  山东老家到底情况如何呢?父母的安危时刻挂在心上。尤其是自己当了爸爸以后,“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更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他小的时候,体弱多病,母亲为他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精力。算算老人家的年龄,她已是六十多岁了,去日无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想跟母亲见面的心情更加迫切。有人说: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有进步。有矛盾逼着解决,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
  1958年,正民曾托香港华侨李国瑞先生,给老家汇去100美元,后来听说此款对母亲帮助很大。当时,祖国大陆处在困难时期,家乡正逢饥荒,母亲买些杂粮,渡过难关。1960年,又托电台同事带去两笔款子,后来知道没有收到,大概是中间人纳入私囊了。
  正民气喘病拖延了九年之久,脑震荡后遗症也有三年。两种疾病的长期不愈,祸又变福,他退出了预备役,给出国移民准备了条件。
  生活中也一再经历:热恋中的男女往往比平时聪明,读起书来理解更快。1964年,杨正民从淡江大学毕业,他取得正式的高等学历文凭。而当时考进的四十几名学员,按时毕业的只有十几个人。没想到,这个学位资格,使他日后有条件进入研究院,奠定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基础。
  他自空军退伍下来,在美国顾问团任工程师。又从淡江大学毕业,又得到辅仁大学的几次邀请,为其主持语言实习室。这两者都有较高的待遇,且无失业的顾虑。佩兰在做护理工作,也有相当的收入。他们六口之家,单就生活上讲,是能过得去的。按常理,他应该心满意足。然而,正民养成了勤奋的习惯,是能张不能弛,能劳不能逸,生命不止,追求不息,总是在“学习”和“想家”两者之间徘徊。生活的压力减轻,学习上告一段落,想家的念头就浮上来。越是生活条件改善,小家庭美满甜蜜,越是想要老人来分享。孝敬之心促使他想家,一心只想出国,认为只有到国外,才能与老家联系,探亲……
  这种举动,当时很多同事都不理解,好友多不赞同。正民下定决心,把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悔于心。外人哪里知道,正民有难言的苦衷。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绝,不能通信。如能移民海外,他便能与家人自由联系,进而回家探亲,与家人团聚,以享天伦之乐。这可是他最大的心愿。他与佩兰心照不宣,不谋而合,当然她也赞成。因为她的父母也在大陆,音讯皆无,老人是否健在?她也早有心打听父母消息。同病相怜,佩兰的支持,更坚定了杨正民移民的信心。
  他们有了美好的愿望,又为筹备出国经费而发愁。为了节省每一分钱,连家里的日常用品,也不曾多添一件。当时,台湾以手工制品出口国外,用尼龙编织的各种女包,外销正热。于是,佩兰便买了许多材料,编成以后卖出,补充旅费。每到周末,薛台隆也来帮忙。 。。

第五章  移民巴西(2)
有一天,报纸上登载了一篇文章,介绍巴西这个国家。文中描述,它地处南半球,浮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像鲤鱼脊一样,平原广阔。高山峻岭稀少,没有沙漠。且没有台风、地震等天灾。地广人稀,可耕地占总面积的80%,比中国还大三四倍,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那里常年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路旁河边多是果树,硕果累累,俯拾皆是。由于人口不足,居民好客,欢迎移民,没有种族歧视。正民看了那篇报道以后,心里非常向往。跑到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写了几封求职信。不过,信寄出去后,也没敢抱过大的希望。因为葡萄牙语他连一句也不懂。
  隔了一段时间,忽然接到一家公司的聘书,条件很不错,倒令他喜出望外,开始办理全家移民的手续。正民再三考虑,觉得如让佩兰带着四个孩子,留在台湾,度日艰难,那样对她太不公平。甜蜜的爱情,暂时分开,自己也不肯。再说由于两人都吃尽苦头,实在不想再分开了,决定全家一起行动。1965年,批下了全家移民的证件。那时大女儿十岁,老幺五岁,一家六口。
  1965年,杨正民全家移民巴西前,刘佩兰与四个孩子的合影。
  风风火火闯巴西,说起来胆子也够大的。除了语言不通之外,手中积蓄匮乏。加上多年加班加点、变卖家具的钱,也只有1900美元,买了六张船票,花去1600美元,就剩下300美元。万一到了巴西,适应不下来,连回程的路费都没有,倘若移民途中,孩子旅程颠簸,头痛发热,需钱医治;或是到了巴西,万一找不到工作,都只能靠这点钱维持。这点钱像“腿弯里的汗水,一伸就干”,真够冒险的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民下定了决心,准备“破釜沉舟”。为使这300美元升值,他和佩兰绞尽了脑汁。到市场做调查,也向亲友请教,反复比较,最后商定:留下100美元作途中急用,用200美元购买尼龙线,编成蚌形女用手提包,以便到巴西销售赚钱。因为当时,那样的提包是出口的紧缺货物,国外市场易于销售。他们为了携带方便,佩兰又连续熬夜,把提包的缝线一针针拆开,使它能重叠起来,以紧缩体积,便于装箱。
  市场上的包装箱,售价很高。为了节省这笔开支,正民想到了电台里的通讯器材箱,当成废物堆放在院子里。他就和有关人员谈妥,搬回来充当货箱。仅仅手提包就装满了十只大箱。
  “怜君何事到天涯?”朋友们知道了正民一家移民的“壮举”后,纷纷劝阻,都为他家的未来担忧。多人询问:到了一个新的国家,举目无亲,完全陌生,语言不通,会比在这儿好吗?正民肯定地回答:“暂时凶多吉少,不但不比这儿好,还一定会差得多。”“那为什么要去呢?”“唉!为什么去?”他摇摇头,有难言之隐,少言韬晦,不说了,天机不可泄露。对朋友的说三道四,难以解释。他不得不将真正的想法隐瞒,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那时,海峡两岸的关系是敏感的,犹如风口浪尖,这样的事不能多说。
  移民巴西,尽管许多朋友不理解,可是也有知音。在办理手续期间,通校十期的同学吕情之,恰好由南部来访。听说正民去巴西,要跟他结伴同行。并且也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正民心里想:“自家已经够冒险的了,如今又多一家。”别人说,这两家糊涂到一块儿,未来还不知要吃多少苦呢?情之说:“我相信你的选择,你们能吃的苦,我们也能。”就这样,两人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两家在一起共12口人,在移民的漫长旅程里,成为亲密的同伴。
  在整理行装时,薛台隆也来帮忙。正民热恋时的情书被他翻出来,他一封封地阅读,比读琼瑶式的爱情小说还入迷。并笑着俏皮地说:“这些不要带走,我留着做纪念。如若我做了作家,也许像琼瑶一样,拿它出版。”佩兰开心地大笑,问他为什么比阅读小说还上劲呢?他说,小说中的爱情是假的,这信中的恋爱是真的,我爱看真的。经过交谈,这束信扎还是没有交给他,仍由佩兰珍藏着。
  为了多拿一些薪水,正民一直工作着,到离开台湾的最后一天午夜,才休班。由于他忙着加班加点,收拾行李箱的工作,就委托给朋友维新与朝銮7,请他们帮忙。他们像正民的亲弟兄一样,热心帮助,精心料理。知道杨家钱少,怕到那里费钱添置家具,因此把家中所有的破烂杂物,一件不丢地装进箱子。杨从电台回家数数,六口人的行李,竟然装满了二十四只大箱。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哪有那么多家当,值得搬运到国外去?可是来不及,没法拆开看了。夫妇感谢他们的热心相助,劝他俩回去休息。 。。

第五章  移民巴西(3)
回到卧室,已经十一点了,佩兰还在收拾散碎东西。看着孩子熟睡的样子,不禁想到,马上要去万里之外、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去谋生,有没有把握将孩子们扶养成人呢?心里胆怯,一片茫然。
  第二天一早,预借的汽车就到门口。在邻居的帮助下,七手八脚,把这批木箱很快装上卡车。正民以前的服务单位,有很多人来送行。佩兰的工作医院,救济院的各部同事,以及院民都来了。都来为杨家送行,送到很远还不肯离去。还有的坐上汽车,送到基隆海港,等着开船,他们被那种深情厚谊所感动,热泪盈眶。
  上午十时,他们到达基隆码头。由于时间尚早,海关检查人员还未上班,他们便利用这段时间,跟朋友话别。一时离愁别绪,涌向心头。从此天各一方,真不知何时才能重逢。多年的朋友,亲密的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