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一家九博士 >

第16部分

一家九博士-第16部分

小说: 一家九博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军校情歌(8)
正民心里想:唉!早知如此,还不如死在高粱庵子算了,起码没有侮辱国家的罪名。尽管朋友之间通信,与“叛国”风马牛不相及,他们还是被扣上这顶大帽子。他们很早就有爱国之志,“叛国”是他一生最为痛恨的行为。唉!爱国成了叛国,这天大的冤枉,该如何申诉呢?
  他们被关后,就失去了人身自由,不能与同学交往,断绝一切书信联系。没有人来提审,更没有过堂,每次上厕所,都有两名卫兵押送,荷枪实弹上了刺刀,像是对待死刑犯。他知道活命无望,不免想起父母家人,还有刚刚定婚的未婚妻,以及在流浪岁月里,那些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朋友们,今生都难以相见了。
  他们为什么被关呢?原来,1948年9月下旬,报纸传来消息,国军从济南“转进”(撤退),也就是说解放军已占领济南,不知佩兰及其家人是“转进”还是“被俘”?大家私下讨论国军战败的原因。同学们暗暗传说:国军对待民众的态度不好,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民更担心佩兰的命运,那种牵肠挂肚的相思,很不是滋味。
  杨正民与维新的通信,邮路一直畅通,于是就给他去信,打听佩兰的信息。信中把国军从济南“转进”,及佩兰下落不明的消息告诉他。而且还把自己回乡途中,为了好管闲事,几乎命丧黄泉,还有国军将老百姓视作###,任意集中关押,欺诈骚扰,及虐待民众之事,也统统写在信中,作为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不知什么原因,这封信竟落在台湾政工人员手里,作为罪证被转回四川通校,以此发生被关的惊人事件。两个纯洁无瑕的青年,同时蒙受不白之冤。
  情知危险,绝望无助,正民想到死:既然要枪毙,何必两人都去送死呢?不如让一人顶着算了。他想自己在信上说得多,猜想自己的罪也重。木已成舟,后悔不及。于是,他大义凛然地对鉴民说:“等将来审问时,就说你寄的那封信,也是我授意写的,罪名都加在我头上算了。少死一个人,总比两个人都死强。”常言说“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鉴民听了,大哭起来,正民也流泪了。主意既定,生死由命,反而不像以前那样烦躁。他委托鉴民,将来如有机会,一定到他家看看,告诉父母,他决不是叛国贼。再转告维新,通知佩兰,澄清他的冤枉,叫佩兰别再等他了,让她去另找个男朋友吧!
  在那危急时刻,乘着看押的卫兵不注意,利用送饭之机,鉴民托同学寄了一封信,邮给他哥哥崔纪贤,介绍事情经过,申告不白之冤。他哥毕业于黄埔十二期,通过同学关系,委婉陈述,向通校领导说明他俩的冤情。
  两个月以后,方校长由台湾归来,他亲自审问这个案子。那天早晨,两人被卫兵押到校长室。校长问了他们的年龄、籍贯等简单情况,打开卷宗,将他俩写给维新的信拿出来,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将桌子一拍,大声骂道:“小孩子,真不知天高地厚,乱发牢骚,你们脑袋搬了家,还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去吧!”说罢,跟警卫人员简要交代,他们就被押了出去。猜想着下场可悲,可能要到刑场枪毙了。谁料走出门,却把脚镣手铐除掉了,交给中队长,让他俩回到学生中间,又可以上课了。
  不久,队长对正民说:“你跟崔鉴民,坐第一批飞机去台湾。”正民想,大概要押解到台湾去,说不定是到了那里,再收拾他们。飞到武汉转机时,有位史仁隽同学,家住机场附近,热情洋溢地邀请他俩,去史家做客。在路上,正民跟鉴民约好,伺机逃跑。心想,即使当叫花子,沿街要饭,也比到台湾受刑强。然而,有人跟着,苦无机会。
  抵达台湾岗山后,同学们都跟他俩疏远了。因为,知道他俩“思想有问题”。戴上这顶大帽子的人,就像得了瘟疫,好多同伴不敢接近他们。每天晚上,熄灯号吹过,值星官一定到他们床前,检查一番,手电筒照了又照,有时还用手摸来摸去,等触摸着身体,确实知道他俩睡在床上时,才放心回去。就这样,在战战兢兢的日子里,杨正民于1949年完成学业,被分派到屏东,在通讯电子工厂工作。

第三章  军校情歌(9)
那时,维新在训练班结业,工作在台北,崔鉴民在新竹。三位生死与共的密友,分散在三地,不能见面,通信也少。正民背着思想包袱,小心翼翼,与新朋友不好交往,只能专心修配雷达设备。全然不见遇到的挫折,一头扎进修理工作中,拆卸装换,不厌其烦,一钻进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天早晨,八点不到,就开始工作。起初进度不快,后来经过摸索,找到门路,渐入佳境。随着一部部机器的修复,正民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也使他有了强烈的成就感。他不但把屏东库房里的存货全部修好,还到台南去找,随后又检修了东港、花莲的机器。美国留下的雷达、多年没用的反雷达,以及高射炮雷达等,他都把它们一一维修好。
  他投入其中,便也乐在其中。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远比书本知识更令人着迷。不久,在厂里他被评为最佳电器工程师,名声在外,连蒋介石的新式电器坏了,也找他修理,那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送给蒋的礼品,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
  世俗喧嚣,红尘滚滚。正民荣辱不惊,一心工作,废寝忘食。岂不快哉!那时,他时常工作到中午十二点半。猛然抬头一看,整个厂房里空无一人了,才急忙下班,跑到饭厅。同事们都去得早,通常在十一点刚过,就脱下工作服,洗好手脸,到了餐厅门口,等候用餐。待他走到餐厅时,大多已吃饱离去。留下一些残菜剩汤,由他收底。同事们都笑他,有时语带双关地说:“你都不会饿吗?”日月如梭,时间匆匆,就这样过去一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为了培训军事技术人员,台湾举办空军公费留美考试。当时军人待遇低,少尉薪水每月仅新台币56元,折合13美元。可是出国深造,每月可领250美元,并可学习尖端技术。所以人人想去,个个争先,不论级别高低,即使留学英美多年的前辈,也都报名参加考试。而正民在中学时,既缺老师,又少教材,英文程度一般,虽然在通校日夜苦读,毕竟基础太差,怎能和那些饱学之士相比呢?虽然考取的希望很小,他也想试试自己的实力。真是所谓时来运转,否极泰来,没想到竟然被录取了。
  后来,正民再三思索,才如梦初醒,觉得自己所以能如此幸运,与他的维修工作有关系。由于美国人注重实际的修配经验,所出考题,大都与电子通讯的技术有关,非亲身经历过维修的人,即使英文程度再好,也难于过关。
  他又一次抓住了机会,在首次留美考试中,顺利过关,不禁大喜过望。他们到台北集训,一共15人,个个都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一到美国,每月可领250美元。除此外,还发给服装费和交际费,一下子像发了洋财一般。因为,那时出国的机会少,能到外国深造,无上光荣,简直是一步登天。那些同学,天天忙着买衣服,看亲戚,找朋友……有人因为没钱,本来跟女朋友闹到了快分手的地步,忽然行情看涨,女朋友也刮目相看,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热情地追起男子来。宿舍里,每天进进出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那时,只有正民一个人,躲在新生旅社的小房间里,挂起蚊帐看书。既不敢去看朋友,也没有地方探亲戚。因为,他知道虽然考取了,但距真正留学,还有一大段距离。自己知道,要是清查档案,从中翻出那封信来,还会成为他出国的挡路石。
  这时,也有人找正民提媒,介绍的女朋友是他老师的女儿。这位老师待他很好,帮过正民不少忙。他常常去串门,在老师家吃过饭。那位师妹人若天仙,聪明贤慧。他极力婉拒,还在想念佩兰,只爱她一个人,绝不再找第二个女朋友。他想虽然天各一方,总还有机会相见。为了佩兰,也要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留学机会。
  1950年5月11日,在台北松山机场,正民同其他十四位同伴,登上了去日本的一架军用客机。当飞机冲向云霄之际,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方始落下。这一刻,他才想到,那位心胸宽大、爱护青年的方朝俊校长,在骂了他们一通以后,已经把他那封信销毁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军校情歌(10)
到日本又换乘轮船,到了美国。安排好住宿,他就给崔鉴民、张维新等密友写信,告诉他们方校长仁慈宽大,把那封写给维新的信销毁了,使他能够顺利出境,安全到达。鉴民回信还没到,张维新的信已到了,告诉他一个甜蜜的喜讯,佩兰已经到了台北,考入台湾大学护校。
  她是怎么到台北的呢?原来,济南时局突变。1948年9月,国军溃不成军。国民政府撤退时宣称:中学生前往南方就读,均属公费,并供给食宿等。佩兰离开父母,随校南来。刘泽民、张敏之、邹鉴等几位校长,带领八个联中的学生,从烟台、济南等地南下,路经微山湖、徐州、南京,最后到了浙江省,在海宁县长安镇,先后安顿下来。后来,在“公费求学”的诱导下,从山东继续南下的学生很多,共约三万多人。佩兰在出发前,接到正民的来信,知道他已收到同意定婚的信,马上写信寄去。到海宁县,再度去信。可是,当时他正在关押之中,始终没有盼到正民的回信。佩兰陷入茫然之中。她估计,去信不回,可能是因为战火影响,没有邮到。
  当时,情况瞬息万变。1949年4月,解放军渡江,三天以后,南京解放。真是兵败如山倒,国军一败涂地,政府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学生呢?各校学生循浙赣、粤汉铁路,南下广州。因车少人多,车站人山人海,有的学生只好爬到火车顶上。车箱顶部是弧形,中间高两边低。大家手牵手,或用绳子绑在小同学腰间,以策安全。碰到桥梁或隧道时,超高超载,一些人被碰死撞伤。
  这些学生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佩兰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一个女学生身单力薄,挤车跋涉,克服种种困难,也随他们南来。还有大部分没爬上火车。到达广州时只剩下七千余人。军方和学校商定,师生赴彭湖安置。高中师范学生从军,上午上课,下午接受军训,完成中等教育,毕业后可以报考大学。初中及年幼的学生,以及女生,可进海军子弟学校,继续读书。
  佩兰是高三学生,将要毕业,也随这批学生,抵达彭湖列岛。李振清司令及部下韩风仪师长,野心勃勃,言而无信,看到这批学生到达,兴奋异常,高兴得对部下说:“这些学生,男的都将成为我们部队的士兵,女的将成为我们的眷属。”善于抓兵的国军,他们很快着手接管,把学生编入军队,不准老师讲课。
  师生给领导反映,校长们不同意,因与这批学生多年相处,情同父子,竟忘记自身的危险,坚决要求军方履行诺言。在学生接受军训之余,每周能上几小时的基础课程,如国文、数学等,以便给学生留下升学的机会。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合理的要求,竟然激怒了这些蛮横的军人。他们竟把大帽子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