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最优美的散文 >

第13部分

最优美的散文-第13部分

小说: 最优美的散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青年与老年
'英国'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培根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12岁时,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1626年,在伦敦北郊,由于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一个人假使不曾虚度生活,年岁不大也可以表现得成熟老练,只不过这种情况少有发生罢了。深思未必出自风霜,岁月同样可见年轻,可一般的青年毕竟谋划不过长辈,智慧也不及他们少年老成的同龄人。
  但青年的创造性是更为丰富的,想象力也如涌泉一样奔放灵活,这似乎更得益于神助。天性刚烈、心怀热望、情绪敏感的人不历经中年,行事总是青涩,恺撒和塞维拉斯即为例证……
  青年擅长创造却缺乏判断,擅长行动却缺乏商讨,擅长革新却缺乏对经验的借鉴。日积月累的经验可以引导他们掌握旧事物,但也会遮盖他们看见新事物的视线。
  青年人犯错往往毁坏大局,而老年人的错则是迈步太小或行动太缓。无论谋事还是操行,青年都婺远喜功,基调高,动幅大,好走极端;他们藐视前例,目空一切,革新的勇气绰绰有余,而欠方式和分寸上的考虑,结果反而招致意外的麻烦。他们有如不羁的野马,行事极端而不自知自救,一旦开蹄犯错,就泻至千里,不可复回。老年人呢,他们顾忌太多,议论过长,宁求安稳,不愿冒险,总是满足于平平成绩而不向往极至的辉煌。毫无疑问,最好是将两者特点结合。就现在来说,青年和老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就发展来说,老年人是主事者,而青年可以学习取经。最后就社会来说,老年人以权威之姿指引方向,青年人则能振奋民心、鼓舞士气。但如果从政治上讲,老人的阅历是珍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在人性中熠熠闪光。
   。 想看书来

热爱生活
'美国'亨利·大卫·梭罗
  
  梭罗于1845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凡尔登湖边建造了一座木屋,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记录他的观察、思维、理想和信念。本文即选自此书。
  不管你的生活有多卑微,面对它吧,把生活进行下去;不可逃脱,也不能抱以恶言。生活还不及你坏哩。你最富的时候,它反而最贫瘠。人若爱找茬儿,天堂也能被他挑出毛病。哪怕贫穷,你也要热爱生活。快活、激动和光荣的时光甚至在济贫院里也享受得到。反射在那里窗上的落日光芒,和照在有钱人家窗上的阳光是一样的亮堂,门前的积雪也同样都是在早春溶化。在我的眼里,一个心态平和的人,他思想乐观,处世泰然,居住在济贫院里就像居住在皇宫里一样。在我看来,镇上的穷人们往往过着最独立自在的生活。他们一定足够伟大,不然岂能欣然接受。大多数人以为自己不依靠城镇养活,认为自己超凡脱俗,但情况往往更是,他们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作为谋生之计,这些让他们更加名声狼藉。像圣人那样,对待贫穷就像对待园子里的草木,耕耘它吧!不要自找麻烦地去寻求新事物,新朋友或者是新衣服。去找旧的,回归旧有之物。万物并没有改变,变的是我们。衣帽可以卖掉,但思想应该保留。
  

我爱人人,人人爱我
'马其顿'特里莎修女
  
  特里莎修女(1910—1997),生于欧洲的马其顿,18岁进加尔各答修道院。1948年她走出修道院高墙,开始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服务;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5日辞世。“特里莎妈妈”是一个美丽的名字,被世人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即“爱”。她刻苦善良,以身作则,毕生坚持不懈服务全人类,其功绩令世人深受感动和启发。
  仅仅说“我爱上帝”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爱我们的邻舍。圣约翰说过,如果你不爱邻舍却还说你爱上帝,那你就在撒谎。连耳触目及、伸手可摸的邻居都不爱,你又怎能热爱看不着、听不见的上帝呢?所以,认识到这点十分重要——即:说句实话,有爱就有伤害。我们应该甘愿倾我所能,以求不伤害他人,这样事实上就是在对他人行善。这也就要求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遭受痛苦也在所不惜。否则,我们心中就不会有真爱,我们所带给周围人们的就不是安宁,而是不公正。
  因爱着我们,耶稣也是痛苦的。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我们,是让我们去成就更伟大的事业,是让我们做到“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正如经文中训导的那样,我们必须“所作所为向基督看齐”。上帝因此创造我们,教我们像他爱我们一样去爱别人。耶稣让自己忍饥挨饿,让自己赤身裸体,让自己无家可归,让自己遭人躲闪。他说:“你是这样对待我的。”到了最后的审判日,他将对在他右边的人说:“你对这些人中最卑微的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对我做的事情,”他还将对在他左边的人说:“你忽视了为这些人中最卑微者做的什么,就等于忽视了为我做的事。”
  在十字架上生命即逝的时刻,他还说过:“我渴望。”——耶稣渴望的是我们的爱,是对全天下不分贵贱的苍生的爱。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等到别人的爱,渴望别人小心翼翼而不将我们伤害,都渴望自己得到善待。不惜痛苦地去施爱吧,这就是真爱的意义。
  
  

艰辛的人生
'美国'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美国第26任总统、作家、探险家和军事家,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发表《勤奋地生活》演说,旨在针对19世纪末美国骄奢淫逸、贪图享乐之风盛行,籍此文以遏制当时的腐败现象,本文《艰辛的人生》也反映了他这种反对怠惰安逸、崇尚奋斗人生的思想。
  一种怠惰安逸的生活,一种仅仅是由于缺少追寻伟大事物的愿望或能力而导致的悠闲,这对国家与个人都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不欣赏那种怯懦安逸的人。我们钦佩那种表现出奋力向上的人,那种永不屈待邻人,能随时帮助朋友,但是也具有那些刚健的性质,足以在实际生活的严酷斗争中获取胜利的人。失败是艰难的,但是从不曾努力去争取成功,却更为糟糕。在人的一生中,任何的收获都要通过努力去得到。目前不用作任何的努力,只是意味着在过去有过努力的积储。一个人不必工作,除非他或他的祖先曾经努力工作过,并取得了丰厚的收获。如果他能把换取到的此类的自由加以正确地运用,仍然做些实际的工作,尽管那些工作是属于另一类的,不论是作一名作家还是将军,不论是在政界还是在探险和冒险方面做些事情,都表明了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好运。
  但是,如果他将这段不需从事实际工作的自由时期,不用于准备,而仅仅是用于享乐(尽管他所从事的或许并非邪恶的享乐),那就表明了他只是地球表面上的一个赘疣;而且他肯定无法在同僚之中维持自己的地位,如果那种需要再度出现的话。安逸的生活终究并不是一种令人很满意的生活,而且,最主要的是,过那种生活的人最终肯定没有能力担当起世上之重任。
  于个人如此,对国家也是这样。有人说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是得天独厚的,这是卑鄙的谎言。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感来源于一个国家具有光荣的历史。冒险去从事伟大的事业,赢得光荣的胜利,即使其中掺杂着失败,那也远胜于与那些既没有享受多大快乐也没有遭受多大痛苦的平庸之辈为伍(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既享受不到胜利也遭遇不到失败的灰暗境界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阳光下的时光
'美国'约翰·布莱德利
  约翰·布莱德利(1815-1870),19世纪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评论家、文学家,著有散文集《幸福时光》及新闻专著若干本。
  虽然我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梭罗
  写这句话时,梭罗想起孩提时代的瓦尔登湖。
  当时伐木者和火车尚未严重破坏湖畔的美丽景致。小男孩可以走向湖中,仰卧小舟,自一岸缓缓漂向另一岸,周遭有鸟儿戏水,燕子翻飞。梭罗喜欢回忆这样的艳阳天和夏日,“这时,慵懒是最迷人也是最具生产力的事情!”
  我也曾经是热爱湖塘的小男孩,拥有无数艳阳天与夏日。如今阳光、夏日依旧,男孩和湖塘却已改变。那男孩已长大成人,不再有那么多时间泛舟湖上。而湖塘也为大城市所并。曾有苍鹭觅食的沼泽,如今已枯竭殆尽,上面盖满了房舍。睡莲静静漂浮的湖湾,现在成了汽艇的避风港。总之,男孩所爱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留在人们的回忆中。
  有些人坚持认为只有今日和明日才是重要的,可是如果真的照此生活,我们将是何其可怜!许多今日我们做的事是徒劳不足取的,很快就会被忘记。许多我们期待明天将要做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过去是一所银行。我们将最可贵的财产——记忆珍藏其中。记忆赐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深度。
  真正珍惜过去的人,不会悲叹旧日美好时光的逝去。因为藏于记忆中的时光永不流失。死亡本身无法止住一个记忆中的声音,或擦除一个记忆中的微笑。对现已长大成人的那个男孩来说,那儿将有一个池塘不会因时间和潮汐而改变,可以让他继续在阳光下享受安静时光。
  Hour in the Sun
  John 
  
  “… I was richif not in moneyin sunny hours and summer days。〃
  ——Henry David Thoreau
  When Thoreau wrote that linehe was thinking of the 
  Woodchoppers and the Iron Horse had not yet greatly damaged the beauty of its lazily drifting from shore to shore while the loons dived and the swallows dipped around “when idleness was the most attractive and productive business。〃
  I too was once a boy in love with a pondrich in sunny hours and summer but the boy and the pond who is now a manno longer finds much time for idle everything that the boy loved no longer exists—except in the man's memory of it。
  Some people insist that only today and tomorrow ! So much of what we do today is frivolous and futile and soon 
  The past is the bank in which we store our most valuable possession:the memories that give meaning and depth to 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